云南鸟类一新记录――白翅浮鸥
- 格式:pdf
- 大小:103.60 KB
- 文档页数:1
春城精灵—红嘴鸥西南大学历史高华良撰文摘要:红嘴鸥是云南昆明特有的精灵,虽然它在冬季才驻足春城,但是依然是昆明人最好的朋友。
我是昆明人,对红嘴鸥有着特别的感情,由于从小就感受着红嘴鸥给昆明人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所以对红嘴鸥有着亲身体验的了解。
这篇文章经过查阅资料和我自己的一些实际了解,对红嘴鸥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展现。
关键字: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保护首先,来概述一下红嘴鸥的基本情况。
红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
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
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
繁殖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西部地区及东北部的湿地。
在中国东部及北纬32度以南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越冬。
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
在云南的高原湖泊中,秋冬季都可发现。
在分类地位上红嘴鸥属于鸟纲,鸥形目,鸥科。
形态特征上红嘴鸥身长37~43 cm,翼展94~105 cm,体重225~350 g,寿命32年。
眼后具黑色斑点(冬季),嘴及脚红色,深巧克力褐色的头罩延伸至顶后,于繁殖期延至白色的后颈。
翼前缘白色,翼尖的黑色并不长,翼尖无或微具白色点斑。
第一冬鸟尾近尖端处具黑色横带,翼后缘黑色,体羽杂褐色斑。
与棕头鸥的区别在体型较小,翼前缘白色明显,翼尖黑色几乎无白色点斑。
虹膜褐色。
眼周有白色羽圈;下背、肩、腰及两翅的内侧覆羽和次级飞羽均为珠灰色,飞羽先端近白;上背、外侧大覆羽和初级覆羽均为白色。
第1枚初级飞羽白色,内外翈边缘及先端黑色;第2~5枚飞羽的黑色外缘逐渐减小,内翈渐转为深灰色,内缘及羽端仍为黑色;第8枚飞羽深灰色,仍具黑色内缘,羽端白色;其余初级飞羽均为纯灰色;体上余羽纯白。
脚和趾赤红色,冬时转为橙黄色;爪黑色。
分布范围上红嘴鸥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宁波市鸟类名录
区系分布:有关宁波市鸟类动物的资源状况,综合省内外有关宁波市鸟类动物的调查成果,结合浙江省动物志的记载描述(诸葛阳等,1990),可以大致得到宁波市的鸟类动物区系分布情况。
全市共有鸟类动物349种(包括亚种,下同),隶属于19目60科,其中潜鸟目1科1种,鸊鷉目1科5种,鹱形目2科4种,鹈形目3科3种,鹳形目3科22种,雁形目1科27种,隼形目2科25种,鸡形目1科6种,鹤形目3科10种,鴴形目6科42种,鸥形目1科8种,鸽形目1科5种,鹃形目1科6种,鴞形目2科12种,夜鹰目1科1种,雨燕目1科2种,佛法僧目3科6种,鴷形目2科6种,雀形目25科158种。
16.绿鹭Q窖侵郑〣utorides striatus
connectens
244.黑喉石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
245.灰林S. ferrea haringtoni。
2017观鸟大赛网络赛单选题1.鹊与雀“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都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
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两种鸟属于不同的科而且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请问我们常见的喜鹊属于哪一科?(鸦科)2.野外观鸟时,看见天空飞着一只体型大小似麻雀,尾羽分叉特別深的是哪种鸟?燕雀、楼燕、岩燕、家燕3. “踩高跷”捕鱼者——鹭大部分的活跃时间在水中度过,对鹭而言,羽毛的保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鹭会生出可以吸收的粉末,再用喙和栉状趾将其擦拭全身的羽毛里,以此保养羽毛。
这种羽毛被称为“(粉冉羽)”4.凤头具有“水上舞者”的美誉,是因为它们(具有复杂的求偶行为)5.请问具有下面这种鸟喙的鸟主要以(松子)为食6.北京有一种留鸟,喜欢清澈的山谷溪流,站立在有水流动的岩石上,身体黑褐色,它是:褐河乌7.黄腰响蜜鴷的整体呈暗褐灰色,体型小(15厘米)。
雄鸟:眉、顶及颊黄色,腰背部为鲜亮的金黄色及三级飞羽具白色条纹为识别特征。
1994年10月15日,马中翼等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河谷地区泸水县)首次发现8.北京的公园能见到黑天鹅,因离人较近,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它是不会迁徙的鸟,它原本生活在哪个地区:澳洲9.除了地鸦类和极少数特例外,鸦科整体而言相对统一。
体型大,身体结实,喙、腿强健,与鸣禽最大的区别()外鼻孔由须状羽毛覆盖10.鸟类的视觉非常好,尤其是猛禽要捕捉猎物,游隼就能看清在1000m以外的斑鸠。
秃鹫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你知道它在高空飞时能发现多远动物尸体?数千米11.每年春秋两季在北京的密云、水库等湿地,经常能见到天鹅,哪种最常见?大天鹅12.冬天在天坛公园的古柏等大树上能见到较大型的鴞(猫头鹰)是:长耳鴞13.以下的猛禽中,哪种是北京地区的留鸟?金鵰14.鸟类适应飞翔,消耗很多能量,就需要多吃、消化吸收快。
你知道一只燕子夏天能吃掉的虫子排成队有多长吗?1000m15.有种雁嘴黑色前端有橘黄色,它是:豆雁16.在北京郊区野外观鸟时,看到一种体型似鹤,嘴和脚是红色的鸟,是哪种鸟?黑鹳17.下列哪种不是鸟类:(蝙蝠)18.1987年3月20日,为了宣传和普及猛禽的科学知识,提高人类保护益鸟的自觉性,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T114《猛禽》特种邮票1套4枚(如图),分别表现了鸢、虎头海雕、兀鹫、大鵟,由万一先生绘画。
蝗虫的天敌是什么蝗虫天敌蛙类蝗虫的天敌主要有蛙和鸟两大类,尤其是蛙类,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说,蛙类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
据统计,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害虫,最多的可达266只;即使是身体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个月也能捕食近万只害虫呢!照此推算,两平方米的庄稼地里只要平均有一只青蛙坐镇,便足以抑制跳蝻的生存。
蝗虫天敌鸟类鸟类生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摄取食物,从食物中取得能源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碳水化合物是鸟类的主要热源,鸟类的体温比人类高,而且鸟类不停地飞翔、跳跃、捕食,也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饲料,否则影响鸟类的生长与育雏。
鸟类需要脂肪,如各种油料作物的种子:菜籽、葵花籽、芝麻、松子等。
脂肪可以维持鸟类的体温,保护内脏及保持羽毛的光泽等。
一些鸟类是杂食性的,也有的鸟专吃虫子,它们对保护生产及人类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窝大山雀在半个月的育雏期间约可吃2000个昆虫;一窝燕子,一个月可吃1200个蝗虫;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消灭上百条藏在树干中的害虫,还可以保护它周围90亩森林免遭虫害。
燕鸟、大山雀和杜鹃也能消灭大量的鼠类。
鸟类资源是国家的巨大自然财富,它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如果农林益鸟减少,就会造成虫害与鼠害,就会危害农业林业,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吃蝗虫的鸟类在育雏阶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虫。
以普通燕子为例,一对亲鸟和一窝雏鸟每月吃蝗虫可达16200多只。
吃蝗虫的鸟类有燕鸻、白翅浮鸥、田鹩等,尤以燕鸻最为突出。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孙继旭1,项凤影1,关艳辉1,郭世贤1,夏本志1,姜广顺2㊀(1.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宁安157400;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㊀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㊂调查期内共布设31个监测位点,累计12356个相机监测日,获得有效照片及视频共15849张(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6951次,共鉴定出兽类5目11科19种和鸟类10目16科42种㊂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2种㊁易危(VU)1种和近危(NT)1种㊂兽类相对多度指数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狍Capreoluspygargus(197 96)㊁狗獾Melesleucurus(53.17)㊁野猪Susscrofa(40.95)㊁黄喉貂Martesflavigula(37.07)㊁松鼠Sciurusvulgaris(36.34);鸟类RAI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7.45)㊁松鸦Garrulusglandarius(5.26)㊁花尾榛鸡Tetrastesbonasia(4.13)㊁星鸦Nucifragacaryocatactes(2.75)㊁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1.94)㊂关键词㊀小北湖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兽类;鸟类;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㊀S759.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06-0106-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6.025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nvestigationonMammalandBirdDiversityinHeilongjiangXiaobeihuNationalNatureReservebyInfraredCameraSUNJi⁃xu,XIANGFeng⁃ying,GUANYan⁃huietal㊀(HeilongjiangXiaobeihuNational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Ningan,Hei⁃longjiang157400)Abstract㊀FromOctober2016toOctober2018,thediversityofmammalsandbirdsinHeilongjiangXiaobeihuNationalNatureReservewasinvestigatedbyinfraredcamera.Duringtheinvestigationperiod,atotalof12356cameramonitoringdaysweresetupat31monitoringsites,and15849validphotosandvideoswereobtained,withatotalof6951independentandeffectiverecords.Atotalof19speciesofmammalsbelongingto11familiesof5ordersand42speciesofbirdsbelongingto16familiesof10orderswereidentified.Amongthem,therewere3speciesofnationalClassIkeyprotectedwildanimalsand14speciesofnationalClassIIkeyprotectedwildanimals,whichwerelistedasen⁃dangered(EN)2species,vulnerable(VU)1speciesandnearendangered(NT)1speciesbyIUCNRedList.Thetopfivemammalrelativerichnessindex(RAI)fromhightolowwereCapreoluspygargus(197.96),Melesleucurus(53.17),Susscrofa(40.95),Martesflavigula(37.07),Sciurusvulgaris(36.34);ThetopfivebirdsRAIfromhightolowwerePhasianuscolchicus(7.45),Garrulusglandarius(5.26),Tetrastesbonasia(4.13),Nucifragacaryocatactes(2.75),andStreptopeliaorientalis(1.94).Keywords㊀XiaobeihuNatureReserve;Infraredcamera;Beast;Birds;Biodiversity作者简介㊀孙继旭(1990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程师,硕士,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3-01㊀㊀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及编目评估是保护区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的基础性任务和重要内容[1]㊂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2],是一种具有人为干扰小㊁实时性强㊁非损伤性等特点的取样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自然保护区日常野生动物监测与研究工作中[3-4]㊂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展2次综合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工作,均使用传统的样线法㊁样方法㊁痕迹法等调查方法,2009年记录保护区内鸟类18目50科255种,兽类6目15科49种;2016年野生动物资源多样性调查记录保护区内兽类6目16科50种,鸟类17目54科271种㊂由于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差异,可能在调查中存在人为监测误差,并缺少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图片记录㊂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笔者利用红外相机在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调查研究,对红外相机监测物种开展系统编目,并建立红外相机监测信息数据库及影像数据库,以期为今后保护区长期的红外相机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参考[5]㊂1㊀材料方法1.1㊀研究地点㊀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张广才岭中段,地理坐标为128ʎ33ᶄ07ᵡ 128ʎ45ᶄ48ᵡE,44ʎ03ᶄ16ᵡ44ʎ18ᶄ59ᵡN㊂南北长28km,东西宽17km,总面积为20834hm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㊂高等植物有69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如红松(Pinusko⁃raiensis)㊁紫椴(Tiliaamurensis)㊁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㊁紫点杓兰(Cypripediumguttatum)等㊂保护区自然景观多样,生境类型十分丰富㊂多样性的森林类型孕育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㊂保护区分布有脊椎动物400种㊂其中,东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㊁紫貂(Marteszibellina)㊁金雕(Aquilachrysaetos)㊁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71种,包括马鹿(Cervuselaphus)㊁黑熊(Ursusthibetanus)㊁水獭(Lutralutra)㊁黄喉貂(Martesflavigula)㊁棕熊(Ursusarctos)等[6]㊂1.2㊀红外相机布设位点设计㊀选择红外相机布设位点时,考虑均匀性原则和尽量增加拍摄概率,首先利用配准后的林相图,通过ArcGIS10.2软件将整个保护区划分为3kmˑ3km的网格㊂然后在每个网格内选择动物出现概率较高的山脊㊁运材道㊁水源地等位置作为监测位点的预设点,并提取每个预设点的地理坐标㊂在调查区域20834hm2的面积内,设置31个监测位点(图1),每个位点相隔数米相对布设2台红外相机,共布设62台红外相机㊂1.3㊀红外相机的布设㊀相机布设日期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相机丢失或损坏及时更换维护㊂红外相机安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3,51(6):106-109图1㊀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网格图Fig.1㊀GridofinfraredcamerasurveyinHeilongjiangXiaobeihuNationalNatureReserve装在实际监测位点或路径的两侧相隔数米,与所要拍摄的动物通道中心点相距3 5m[7]㊂选择直径大于15cm的乔木进行红外相机的固定,以保证红外相机不会因为固定物的晃动而引起不必要的空拍㊂相机固定高度以其拍照水平线比动物通道所在平面高出35 50cm为准㊂相机固定强度以确保相机不能因野生动物碰触或其他因素而掉落或改变拍摄角度为准㊂避免红外相机镜头直接面对早晨或傍晚的阳光㊁被阳光照射的开阔地面或岩石㊂冬季监测需根据当地的积雪情况适当增加相机高度㊂相机固定后将阻挡相机视野的枝条和杂草清理干净,以避免触发相机误拍[8]㊂1.4㊀数据分析㊀兽类物种鉴定及分类主要参考‘中国兽类野外手册“[9]㊂鸟类物种鉴定及分类主要参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0]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等级参考IU⁃CN官网[11]㊂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abundanceindex,RAI)计算公式:RAI=Ai/Tˑ100其中,Ai表示第i类(i=1,2, ,m)动物的独立有效记录(照片或视频)数;T表示总相机监测日[12]㊂独立有效记录(照片或视频)定义为同一相机位点含同种个体的间隔时间至少为30min的相邻有效记录(照片或视频)[13]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取样量分析㊀从图2可以看出,物种数量随着有效工作日的增加快速增长,兽类物种数在5000 6000个有效工作日期间趋于稳定,在超过10000个有效工作日时仍略有增加㊂鸟类物种数在1000 5000个有效工作日期间呈快速增长,6000个有效工作日后增长缓慢,但整体呈持续增长趋势㊂图2㊀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累计曲线Fig.2㊀CumulativecurveofspeciesinHeilongjiangXiaobeihuNationalNatureReserve2.2㊀红外相机监测时间和物种统计㊀红外相机监测共计12356个相机监测日,获得有效照片及视频共15849张(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6951次㊂人为干扰974次,其中包括人为活动455人次,放牧519只次,野生动物5977只次㊂根据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该调查共监测到野生动物61种,其中兽类5目11科19种,共5361只次记录,鸟类10目16科42种,共616次记录㊂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物种有狍㊁野猪㊁黄喉貂㊁狗獾㊁东北兔等;稀有物种有东北虎㊁紫貂㊁黑熊㊁马鹿㊁中华秋沙鸭等㊂2.3㊀物种组成㊀红外相机调查拍摄到的19种野生兽类隶属5目11科,其中食虫目1种,食肉目10种,兔形目1种,啮齿目4种,偶蹄目3种㊂兽类相对多度指数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狍(Capreoluspygargus)(197.96)㊁狗獾(Melesmeles)(53.17)㊁野猪(Sus.scrofa)(40.95)㊁黄喉貂(Martesflavigula)(37.07)㊁松鼠(Sciurusvulgaris)(36.34)㊂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东北虎㊁紫貂;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黑熊㊁棕熊㊁黄喉貂㊁水獭㊁马鹿㊁貉㊁豹猫;东北虎被IUCN列为濒危(EN)物种,黑熊被列为易危(VU)物种,水獭被列为近危(NT)物种(表1)㊂㊀㊀红外相机调查拍摄到的42种野生鸟类隶属10目16科,其中鸊鷉目1种㊁鹳形目2种㊁雁形目5种㊁隼形目1种㊁鸡形目2种㊁鸻形目1种㊁鸽形目1种㊁鸮形目2种㊁鴷形目5种㊁雀形目22种㊂鸟类相对多度指数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7.45)㊁松鸦(Garrulusglandarius)(5.26)㊁花尾榛鸡(Bonasabonasia)(4.13)㊁星鸦(Nucifragacaryocatactes)(2.75)㊁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1.94);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鸳鸯㊁普通鵟㊁花尾榛鸡㊁长尾林鸮㊁长耳鸮㊁黑啄木鸟㊁北朱雀㊂中华秋沙鸭被IUCN列为濒危(EN)物种(表2)㊂3㊀讨论该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在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野生动物27科61种㊂其中,19种兽类和42种鸟70151卷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孙继旭等㊀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表1㊀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兽类记录Table1㊀RecordsofmammalsmonitoredbyinfraredcamerasinHeilongjiangXiaobeihuNationalNatureReserve目Order科Family物种Species保护等级LevelofprotectionIUCN红色名录IUCNRedDirectory出现网格数Numberofgridoccurrences独立有效照片Independentvalidphoto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abundanceindex食虫目Insectivora猬科Erinaceidae1.普通刺猬ErinaceuseuropaeusLC5241.94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2.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ⅡLC240.32熊科Ursidae3.黑熊UrsusthibetanusⅡVU8332.674.棕熊UrsusarctosⅡLC360.49鼬科Mustelidae5.紫貂MarteszibellinaⅠLC101088.746.黄喉貂MartesflavigulaⅡLC2145837.077.黄鼬MustelasibiricaLC8574.618.狗獾MelesmelesLC2365753.179.水獭LutralutraⅡNT290.73猫科Felidae10.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ⅡLC8534.2911.东北虎PantheratigrisⅠEN580.65兔形目Lagomorpha兔科Leporidae12.东北兔LepusmandshuricusLC2127722.42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13.花鼠TamiassibiricusLC1021517.4014.松鼠SciurusvulgarisLC1444936.34鼯鼠科Pteromyidae15.飞鼠PteromysvolansLC260.49鼠科Muridae16.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LC240.32偶蹄目Artiodactyla猪科Suidae17.野猪SusscrofaLC2150640.95鹿科Cervidae18.马鹿CervuselaphusⅡLC413.3219.狍CapreoluspygargusLC252446197.96表2㊀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鸟类记录Table2㊀RecordsofbirdsmonitoredbyinfraredcamerasinHeilongjiangXiaobeihuNationalNatureReserve目Order科Family物种Species保护等级LevelofprotectionIUCN红色名录IUCNRedDirectory出现网格数Numberofgridoccurrences独立有效照片Independentvalidphoto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abundanceindex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鸊鷉科Podicipedidae1.凤头鸊鷉PodicepscristatusLC3201.62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2.苍鹭ArdeacinereaLC3161.293.绿鹭ButoridesstriataLC140.32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4.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LC380.655.斑嘴鸭AnaszonorhynchaLC260.496.鸳鸯AixgalericulataⅡLC3231.867.普通秋沙鸭MergusmerganserLC260.498.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ⅠEN3141.13隼形目Falca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9.普通鵟ButeobuteoⅡLC330.24鸡形目Galliformes松鸡科Tetraonidae10.花尾榛鸡BonasabonasiaⅡLC8514.13雉科Phasianidae11.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LC10927.45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鹬科Scolopacidae12.针尾沙锥GallinagostenuraLC110.08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13.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LC6241.94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14.长尾林鸮StrixuralensisⅡLC680.6515.长耳鸮AsiootusⅡLC120.16鴷形目Piciformes啄木鸟科Picidae16.灰头绿啄木鸟PicuscanusLC4151.2117.黑啄木鸟DryocopusmartiusⅡLC6120.9718.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majorLC8161.2919.白背啄木鸟DendrocoposleucotosLC380.6520.小斑啄木鸟DendrocoposminorLC7110.89雀形目Passeriformes鹡鸰科Motacillidae21.灰鹡鸰MotacillacinereaLC460.4922.白鹡鸰MotacillaalbaLC690.7323.树鹨AnthushodgsoniLC220.16鸦科Corvidae24.松鸦GarrulusglandariusLC15655.2625.灰喜鹊CyanopicacyanusLC7120.97接下表8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续表2目Order科Family物种Species保护等级LevelofprotectionIUCN红色名录IUCNRedDirectory出现网格数Numberofgridoccurrences独立有效照片Independentvalidphoto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abundanceindex26.星鸦NucifragacaryocatactesLC12342.7527.大嘴乌鸦CorvusmacrorhynchosLC15201.6228.小嘴乌鸦CorvuscoroneLC8141.13鹟科Muscicapidae29.蓝歌鸲LusciniacyaneLC240.3230.红胁蓝尾鸲TarsigercyanurusLC350.4031.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LC570.5732.虎斑地鸫ZootheradaumaLC4120.9733.白眉地鸫ZootherasibiricaLC360.4934.白腹鸫TurduspallidusLC480.6535.斑鸫TurduseunomusLC6110.8936.灰背鸫TurdushortulorumLC220.16山雀科Paridae37.大山雀ParusmajorLC560.4938.沼泽山雀ParuspalustrisLC9141.13鳾科Sittidae39.普通鳾SittaeuropaeaLC8201.62雀科Fringillidae40.北朱雀CarpodacusroseusⅡLC330.2441.黄喉鹀EmberizaelegansLC690.7342.灰头鹀EmberizaspodocephalaLC570.57类,分别为保护区2016年野生动物资源多样性调查记录的38.0%和15.5%,虽然该监测拍摄的鸟兽物种数量不及之前传统方法调查的结果,但拍摄到影像资料可以作为物种真实分布的有利证明(如东北虎)㊂因监测到东北虎影像,小北湖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证实为最内陆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域㊂从监测到的哺乳动物种类来看,小北湖保护区生活着从底层小型啮齿类(松鼠㊁东北兔等)到有蹄类(狍㊁马鹿㊁野猪等),从中级捕食者(黄喉貂㊁紫貂等)到大型捕食者(黑熊㊁东北虎等),几乎涵盖了黑龙江省长白山地区所有哺乳动物种类㊂且狍㊁马鹿㊁野猪等有蹄类和黄喉貂㊁黑熊等捕食者也都具有较高的拍摄频率㊂由于红外相机对于小型啮齿类的探测概率受物种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对虎㊁东北豹等稀有物种的探测需要相对更长的监测时间,因此所以保护区内的哺乳动物种类可能比实际监测结果更多㊂多样的野生动物群落充分体现了保护区内较高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㊂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分析野生动物特殊活动行为,如拍摄到乌鸦停在野猪背上可能存在的共生关系;不同季节狍取食植物不同部位行为;秋季狗獾夜间将干燥树叶抱进窝的行为等,可以在后续红外相机监测以及数据挖掘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㊂红外相机监测也有一些问题,如拍摄鸟类大多为地栖鸟类;小型啮齿类很难鉴别;空拍受风和光线影响,应根据实际安装位置设置参数㊂通过比较红外相机监测得到的物种出现概率数据可以发现,狍的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放牧现象较少的北部区域,野猪的分布区域与保护区南部放牧较为严重的区域有一定的重叠,有蹄类的总体拍摄概率也随着放牧的出现而降低,表明放牧一定程度上会对有蹄类种群产生负面影响㊂就保护区目前的梅花鹿㊁马鹿和野猪这3种大中型有蹄类数量来看,不足以满足雌性繁殖东北虎定居的要求㊂因此,恢复有蹄类种群数量迫在眉睫㊂参考文献[1]肖治术.红外相机技术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编目调查[J].兽类学报,2016,36(3):270-271.[2]范俊功,王鹏华,陈向阳,等.基于红外相机对辽宁仙人洞 三山 区域鸟兽监测[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8,33(3):322-328.[3]邢万祥.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2016(14):53.[4]周应再,余新林,彭明统,等.红外相机技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4):108-111.[5]胡茜茜,李佳琦,罗旭,等.基于红外相机的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初报[J].兽类学报,2019,39(3):333-343.[6]孙继旭,项凤影,马云,等.黑龙江小北湖保护区春季鸟类多样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4):93-96.[7]李佳灵,周铜磊,黄翔,等.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4):924-932.[8]雷开明,孙鸿鸥,麦浪,等.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J].四川林业科技,2016,37(1):88-91,50.[9]SMITHAT,解焱.中国兽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0]约翰㊃马敬能,卡伦㊃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卢何芬,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1]周鸭仙,李言阔,李佳琦,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调查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9,39(12):4975-4984.[12]胡茜茜,郑维超,李佳琦,等.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初步调查[J].生物多样性,2018,26(12):1325-1331.[13]蒋忠军,叶信初,胡加云,等.基于红外相机对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的初步调查[J].四川动物,2019,38(1):99-106.90151卷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孙继旭等㊀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PDA版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等著鸡形目 > 雉科雪鹑藏雪鸡阿尔泰雪鸡暗腹雪鸡雉鹑四川雉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日本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红胸山鹧鸪褐胸山鹧鸪四川山鹧鸪白眉山鹧鸪海南山鹧鸪绿脚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血雉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黄腹角雉勺鸡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原鸡黑鹇白鹇蓝鹇藏马鸡白马鸡褐马鸡蓝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雉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镰翅鸡柳雷鸟岩雷鸟黑琴鸡西方松鸡黑嘴松鸡花尾榛鸡斑尾榛鸡雁形目 > 鸭科栗树鸭白头硬尾鸭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灰雁斑头雁雪雁加拿大雁黑雁红胸黑雁赤麻鸭冠麻鸭翘鼻麻鸭瘤鸭棉凫鸳鸯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葡萄胸鸭绿头鸭斑嘴鸭棕颈鸭琵嘴鸭针尾鸭白眉鸭花脸鸭绿翅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帆背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小绒鸭丑鸭长尾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鹊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三趾鹑目 > 三趾鹑科林三趾鹑黄脚三趾鹑棕三趾鹑鴷形目 > 响蜜鴷科黄腰响蜜鴷鴷形目 > 啄木鸟科蚁鴷斑姬啄木鸟白眉棕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小斑啄木鸟茶胸斑啄木鸟纹胸啄木鸟棕腹啄木鸟赤胸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白翅啄木鸟三趾啄木鸟栗啄木鸟白腹黑啄木鸟黑啄木鸟黄冠啄木鸟大黄冠啄木鸟花腹绿啄木鸟鳞喉绿啄木鸟鳞腹绿啄木鸟红颈绿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喜山金背三趾啄木鸟金背三趾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竹啄木鸟黄嘴栗啄木鸟大灰啄木鸟鴷形目 > 拟啄木鸟科大拟啄木鸟[斑头]绿拟啄木鸟黄纹拟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蓝喉拟啄木鸟蓝耳拟啄木鸟赤胸拟啄木鸟犀鸟目 > 犀鸟科冠斑犀鸟双角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戴胜目 > 戴胜科戴胜咬鹃目 > 咬鹃科橙胸咬鹃红头咬鹃红腹咬鹃佛法僧目 > 佛法僧科蓝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三宝鸟佛法僧目 > 翠鸟科斑头大翠鸟普通翠鸟蓝耳翠鸟三趾翠鸟鹳嘴翡翠赤翡翠白胸翡翠蓝翡翠白领翡翠佛法僧目 > 鱼狗科冠鱼狗斑鱼狗佛法僧目 > 蜂虎科[蓝须]夜蜂虎绿喉蜂虎蓝喉蜂虎栗喉蜂虎黄喉蜂虎栗头蜂虎鹃形目 > 杜鹃科斑翅凤头鹃红翅凤头鹃鹰鹃普通鹰鹃棕腹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栗斑杜鹃八声杜鹃翠金鹃紫金鹃乌鹃噪鹃绿嘴地鹃鹃形目 > 鸦鹃科褐翅鸦鹃小鸦鹃鹦形目 > 鹦鹉科彩虹鹦鹉小葵花凤头鹦鹉短尾鹦鹉红领绿鹦鹉灰头鹦鹉花头鹦鹉大紫胸鹦鹉绯胸鹦鹉长尾鹦鹉雨燕目 > 雨燕科短嘴金丝燕戈氏金丝燕白喉针尾雨燕灰喉针尾雨燕棕雨燕高山雨燕普通楼燕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雨燕目 > 树燕科凤头树燕鸮形目 > 草鸮科仓鸮草鸮栗鸮鸮形目 > 鸱鸮科黄嘴角鸮纵纹角鸮红角鸮东方角鸮琉球角鸮领角鸮雕鸮林雕鸮乌雕鸮毛腿渔鸮褐渔鸮黄脚渔鸮雪鸮褐林鸮灰林鸮长尾林鸮四川林鸮乌林鸮猛鸮花头鸺鹠领鸺鹠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横斑腹小鸮鬼鸮鹰鸮长耳鸮短耳鸮夜鹰目 > 蟆口鸱科黑顶蟆口鸱夜鹰目 > 耳夜鹰科毛腿耳夜鹰夜鹰目 > 夜鹰科普通夜鹰欧夜鹰埃及夜鹰中亚夜鹰长尾夜鹰林夜鹰鸽形目 > 鸠鸽科原鸽岩鸽雪鸽欧鸽中亚鸽斑尾林鸽点斑林鸽灰林鸽紫林鸽黑林鸽欧斑鸠山斑鸠棕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灰斑鸠斑尾鹃鸠栗褐鹃鸠棕头鹃鸠绿翅金鸠橙胸绿鸠灰头绿鸠厚嘴绿鸠黄脚绿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红翅绿鸠红顶绿鸠黑颏果鸠绿皇鸠山皇鸠鹤形目 > 鸨科小鸨大鸨波斑鸨鹤形目 > 鹤科白鹤赤颈鹤白枕鹤沙丘鹤蓑羽鹤灰鹤白头鹤黑颈鹤丹顶鹤鹤形目 > 秧鸡科花田鸡红腿斑秧鸡白喉斑秧鸡蓝胸秧鸡普通秧鸡长脚秧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棕背田鸡姬田鸡小田鸡斑胸田鸡红胸田鸡斑胁田鸡白眉田鸡董鸡紫水鸡黑水鸡骨顶鸡鹳形目 > 沙鸡科西藏毛腿沙鸡毛腿沙鸡黑腹沙鸡鹳形目 > 丘鹬科丘鹬孤沙锥澳南沙锥林沙锥针尾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姬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小杓鹬中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小青脚鹬小黄脚鹬白腰草鹬林鹬翘嘴鹬矶鹬灰尾[漂]鹬漂鹬翻石鹬长嘴鹬半蹼鹬大滨鹬红腹滨鹬三趾鹬西方滨鹬勺嘴鹬小滨鹬红颈滨鹬青脚滨鹬长趾滨鹬白腰滨鹬黑腰滨鹬斑胸滨鹬尖尾滨鹬岩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高跷鹬饰胸鹬阔嘴鹬流苏鹬红颈瓣蹼鹬灰瓣蹼鹬鹳形目 > 彩鹬科彩鹬鹳形目 > 雉鸻科水雉铜翅水雉鹳形目 > 石鸻科欧石鸻大石鸻鹳形目 > 鸻科蛎鹬鹮嘴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金斑鸻灰斑鸻剑鸻长嘴剑鸻金眶鸻环颈鸻马来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红胸鸻东方鸻小嘴鸻凤头麦鸡距翅麦鸡灰头麦鸡肉垂麦鸡鹳形目 > 燕鸻科领燕鸻普通燕鸻灰燕鸻鹳形目 > 鸥科褐贼鸥麦氏贼鸥中贼鸥短尾贼鸥长尾贼鸥剪嘴鸥黑尾鸥海鸥灰翅鸥北极鸥灰背鸥银鸥灰林银鸥织女银鸥黄脚银鸥渔鸥棕头鸥红嘴鸥细嘴鸥黑嘴鸥遗鸥小鸥楔尾鸥叉尾鸥三趾鸥鸥嘴噪鸥红嘴巨鸥黄嘴河燕鸥小凤头燕鸥大凤头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普通燕鸥白额燕鸥黑腹燕鸥白腰燕鸥褐翅燕鸥乌燕鸥须浮鸥白翅浮鸥黑浮鸥白顶玄燕鸥白玄鸥斑海雀扁嘴海雀冠海雀角嘴海雀鹳形目 > 鹰科鹗褐冠鹃隼黑冠鹃隼凤头蜂鹰黑翅鸢黑鸢黑耳鸢栗鸢白腹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渔雕胡兀鹫白背兀鹫高山兀鹫兀鹫秃鹫黑兀鹫短趾雕蛇雕白头鹞白腹鹞白尾鹞草原鹞鹊鹞乌灰鹞凤头鹰褐耳鹰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苍鹰白眼鵟鹰棕翅鵟鹰灰脸鵟鹰普通鵟棕尾鵟大鵟毛脚鵟林雕乌雕草原雕白肩雕金雕白腹隼雕靴隼雕棕腹隼雕鹰雕鹳形目 > 隼科红腿小隼[白腿]小隼黄爪隼红隼红脚隼阿穆尔隼灰背隼燕隼猛隼猎隼矛隼游隼拟游隼鹳形目 > 鸊鷉科小鸊鷉赤颈鸊鷉凤头鸊鷉角鸊鷉黑颈鸊鷉鹳形目 > 鹲科短尾鹲红尾鹲白尾鹲鹳形目 > 鲣鸟科蓝脸鲣鸟红脚鲣鸟褐鲣鸟鹳形目 > 蛇鹈科黑腹蛇鹈鹳形目 > 鸬鹚科黑颈鸬鹚[普通]鸬鹚暗绿背鸬鹚红脸鸬鹚海鸬鹚鹳形目 > 鹭科白鹭黄嘴白鹭岩鹭白颈黑鹭苍鹭白腹鹭草鹭大白鹭中白鹭牛背鹭池鹭绿鹭夜鹭海南鳽栗鳽黑冠鳽小苇鳽黄苇鳽紫背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鹳形目 > 红鹳科大火烈鸟[大红鹳]鹳形目 > 鹮科彩鹮[黑头]白鹮黑鹮朱鹮白琵鹭黑脸琵鹭鹳形目 > 鹈鹕科白鹈鹕卷羽鹈鹕斑嘴鹈鹕鹳形目 > 鹳科白头鹮鹳黑鹳白鹳东方白鹳秃鹳鹳形目 > 军舰鸟科小军舰鸟白斑军舰鸟白腹军舰鸟鹳形目 > 潜鸟科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太平洋潜鸟普通潜鸟白嘴潜鸟鹳形目 > 鹱科暴雪鹱钩嘴圆尾鹱点额圆尾鹱纯褐鹱白额鹱曳尾鹱肉足鹱灰鹱短尾鹱短尾信天翁黑脚信天翁黑背信天翁烟黑叉尾海燕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日本叉尾海燕雀形目 > 八色鸫科双辫八色鸫蓝枕八色鸫蓝背八色鸫栗头八色鸫蓝八色鸫绿胸八色鸫仙八色鸫蓝翅八色鸫雀形目 > 阔嘴鸟科银胸丝冠鸟长尾阔嘴鸟雀形目 > 和平鸟科和平鸟蓝翅叶鹎金额叶鹎橙腹叶鹎雀形目 > 伯劳科虎纹伯劳牛头伯劳红背伯劳棕尾伯劳红尾伯劳栗背伯劳棕背伯劳灰背伯劳黑额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雀形目 > 鸦科松鸦北噪鸦黑头噪鸦台湾蓝鹊黄嘴蓝鹊红嘴蓝鹊白翅蓝鹊蓝绿鹊印支绿鹊灰喜鹊棕腹树鹊灰树鹊黑额树鹊盘尾树鹊塔尾树鹊喜鹊黑尾地鸦白尾地鸦褐背拟地鸦星鸦红嘴山鸦黄嘴山鸦寒鸦达乌里寒鸦家鸦秃鼻乌鸦小嘴乌鸦大嘴乌鸦丛林鸦白颈鸦渡鸦灰燕鵙金黄鹂黑枕黄鹂细嘴黄鹂黑头黄鹂朱鹂鹊色鹂大鹃鵙暗灰鹃鵙粉红山椒鸟小灰山椒鸟灰山椒鸟灰喉山椒鸟长尾山椒鸟短嘴山椒鸟赤红山椒鸟褐背鹊鵙黄腹扇尾鹟白喉扇尾鹟白眉扇尾鹟黑卷尾灰卷尾鸦嘴卷尾古铜色卷尾小盘尾发冠卷尾大盘尾黑枕王鹟紫寿带[鸟]寿带[鸟]黑翅雀鹎大绿雀鹎钩嘴林鵙雀形目 > 太平鸟科太平鸟小太平鸟雀形目 > 河乌科河乌褐河乌雀形目 > 鹟科白背矶鸫蓝头矶鸫白喉矶鸫栗腹矶鸫蓝矶鸫紫啸鸫台湾紫啸鸫橙头地鸫白眉地鸫光背地鸫长尾地鸫虎斑地鸫长嘴地鸫灰背鸫黑胸鸫乌灰鸫白颈鸫灰翅鸫乌鸫岛鸫灰头鸫棕背黑头鸫褐头鸫白眉鸫槲鸫白腹鸫赤胸鸫赤颈鸫斑鸫田鸫白眉歌鸫欧歌鸫宝兴歌鸫栗背短翅鸫锈腹短翅鸫白喉短翅鸫蓝短翅鸫白喉林鹟斑鹟灰纹鹟乌鹟北灰鹟褐胸鹟棕尾褐鹟白眉[姬]鹟黄眉[姬]鹟鸲[姬]鹟锈胸蓝[姬]鹟橙胸[姬]鹟红喉[姬]鹟白喉[姬]鹟棕胸蓝[姬]鹟小斑[姬]鹟白眉蓝[姬]鹟灰蓝[姬]鹟玉头[姬]鹟白腹[姬]鹟铜蓝鹟大仙鹟小仙鹟棕腹大仙鹟棕腹仙鹟棕腹蓝仙鹟白尾蓝仙鹟海南蓝仙鹟灰颊仙鹟纯蓝仙鹟蓝喉仙鹟山蓝仙鹟侏蓝仙鹟方尾鹟欧亚鸲[日本]歌鸲琉球歌鸲红尾歌鸲新疆歌鸲红点颏,红喉歌鸲黑胸歌鸲蓝喉歌鸲[蓝点颏]棕头歌鸲黑喉歌鸲金胸歌鸲栗腹歌鸲蓝歌鸲红胁蓝尾鸲金色林鸲白眉林鸲棕腹林鸲台湾林鸲鹊鸲白腰鹊鸲贺兰山红尾鸲红背红尾鸲蓝头红尾鸲赭红尾鸲欧亚红尾鸲黑喉红尾鸲白喉红尾鸲北红尾鸲红腹红尾鸲蓝额红尾鸲白顶溪鸲红尾水鸲白腹短翅鸲白尾蓝[地]鸲蓝额[长脚]地鸲蓝大翅鸲小燕尾黑背燕尾灰背燕尾白冠燕尾斑背燕尾紫宽嘴鸫绿宽嘴鸫白喉石鵖黑喉石鵖白斑黑石鵖黑白林鵖灰林鵖穗鵖[东方]斑鵖白顶鵖漠鵖沙鵖雀形目 > 椋鸟科灰头椋鸟黑冠椋鸟丝光椋鸟北椋鸟紫背椋鸟灰背椋鸟粉红椋鸟紫翅椋鸟灰椋鸟斑椋鸟黑领椋鸟红嘴椋鸟家八哥灰背岸八哥林八哥白领八哥八哥金冠树八哥鹩哥雀形目 > 科普通栗臀栗腹白尾黑头滇白脸绒额淡紫巨丽红翅旋壁雀雀形目 > 旋木雀科旋木雀高山旋木雀锈红腹旋木雀褐喉旋木雀雀形目 > 鹪鹩科鹪鹩雀形目 > 攀雀科白冠攀雀中华攀雀火冠雀雀形目 > 山雀科沼泽山雀褐头山雀白眉山雀红腹山雀西伯利亚山雀棕枕山雀黑冠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褐冠山雀大山雀西域山雀绿背山雀黄颊山雀台湾黄山雀灰蓝山雀黄胸山雀杂色山雀黄眉林雀冕雀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黑头[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雀形目 > 燕科白眼河燕崖沙燕褐喉沙燕岩燕纯色岩燕家燕洋斑燕金腰燕斑腰燕[白腹]毛脚燕烟腹毛脚燕黑喉毛脚燕雀形目 > 戴菊科戴菊台湾戴菊雀形目 > 鹎科凤头雀嘴鹎领雀嘴鹎纵纹绿鹎黑头鹎黑冠黄鹎红耳鹎黄臀鹎白头鹎台湾鹎白颊鹎黑喉红臀鹎白喉红臀鹎纹喉鹎黄绿鹎黄腹冠鹎白喉冠鹎灰眼短脚鹎栗耳[短脚]鹎灰短脚鹎栗背短脚鹎绿翅短脚鹎黑[短脚]鹎雀形目 > 扇尾莺科棕扇尾莺金头扇尾莺山鹛山鹪莺褐山鹪莺黑喉山鹪莺暗冕鹪莺灰胸鹪莺黄腹鹪莺褐头鹪莺雀形目 > 绣眼鸟科红胁绣眼鸟灰腹绣眼鸟暗绿绣眼鸟雀形目 > 莺科栗头地莺金冠地莺灰腹地莺鳞头树莺淡脚树莺远东树莺日本树莺强脚树莺大树莺异色树莺黄腹树莺棕顶树莺宽尾树莺斑胸短翅莺巨嘴短翅莺中华短翅莺棕褐短翅莺高山短翅莺矛斑蝗莺黑斑蝗莺小蝗莺北蝗莺史氏蝗莺鸲蝗莺苍眉蝗莺斑背大尾莺水蒲苇莺细纹苇莺黑眉苇莺稻田苇莺远东苇莺钝翅[稻田]苇莺芦苇莺布氏苇莺大苇莺东方大苇莺噪大苇莺厚嘴苇莺靴篱莺赛氏篱莺草绿篱莺金头缝叶莺长尾缝叶莺黑喉缝叶莺花彩雀莺凤头雀莺叽咋柳莺东方叽咋柳莺林柳莺褐柳莺烟柳莺黄腹柳莺棕腹柳莺灰柳莺棕眉柳莺巨嘴柳莺橙斑翅柳莺灰喉柳莺黄腰柳莺淡黄腰柳莺甘肃[黄腰]柳莺四川柳莺黄眉柳莺淡眉柳莺极北柳莺暗绿柳莺双斑绿柳莺灰脚柳莺乌嘴柳莺冕柳莺峨眉柳莺冠纹柳莺白斑尾柳莺海南柳莺黄胸柳莺黑眉柳莺金眶鹟莺灰头鹟莺白眶鹟莺灰脸鹟莺栗头鹟莺宽嘴鹟莺棕脸鹟莺黑脸鹟莺黄腹鹟莺沼泽大尾莺大草莺黑脸噪鹛白喉噪鹛白冠噪鹛小黑领噪鹛黑领噪鹛条纹噪鹛白颈噪鹛褐胸噪鹛栗颈噪鹛黑喉噪鹛黄喉噪鹛栗臀噪鹛山噪鹛黑额山噪鹛灰翅噪鹛棕颏噪鹛斑背噪鹛白点鹛大噪鹛眼纹噪鹛灰胁噪鹛棕噪鹛斑胸噪鹛画眉白颊噪鹛细纹噪鹛蓝翅噪鹛纯色噪鹛橙翅噪鹛杂色噪鹛灰腹噪鹛黑顶噪鹛玉山噪鹛红头噪鹛丽色噪鹛赤尾噪鹛红翅薮鹛灰胸薮鹛黄痣薮鹛棕胸雅鹛白腹幽鹛棕头幽鹛长嘴钩嘴鹛斑胸钩嘴鹛锈脸钩嘴鹛灰头钩嘴鹛棕颈钩嘴鹛棕头钩嘴鹛红嘴钩嘴鹛剑嘴鹛长嘴鹩鹛灰岩鹪鹛短尾鹪鹛纹胸鹪鹛鳞胸鹪鹛小鳞[胸]鹪鹛短尾鹩鹛锈喉鹩鹛斑翅鹩鹛丽星鹩鹛长尾鹩鹛楔头鹩鹛红额穗鹛红头穗鹛金头穗鹛黑头穗鹛斑颈穗鹛纹胸巨鹛红顶鹛金眼鹛雀宝兴鹛雀矛纹草鹛大草鹛棕草鹛银耳相思鸟红嘴相思鸟斑胁姬鹛棕腹鵙鹛红翅鵙鹛淡绿鵙鹛栗喉鵙鹛栗额鵙鹛白头鵙鹛锈额斑翅鹛白眶斑翅鹛纹头斑翅鹛纹胸斑翅鹛灰头斑翅鹛台湾斑翅鹛蓝翅希鹛斑喉希鹛火尾希鹛金胸雀鹛金额雀鹛黄喉雀鹛栗头雀鹛白眉雀鹛高山雀鹛棕头雀鹛褐头雀鹛路德雀鹛棕喉雀鹛褐顶雀鹛褐胁雀鹛褐脸雀鹛灰眶雀鹛白眶雀鹛栗背奇鹛黑顶奇鹛灰奇鹛黑头奇鹛白耳奇鹛丽色奇鹛长尾奇鹛栗耳凤鹛白项凤鹛黄颈凤鹛纹喉凤鹛白领凤鹛棕肛凤鹛褐头凤鹛黑额凤鹛白腹凤鹛火尾绿鹛文须雀红嘴鸦雀三趾鸦雀褐鸦雀灰头鸦雀斑胸鸦雀点胸鸦雀白眶鸦雀棕头鸦雀褐翅鸦雀灰喉鸦雀暗色鸦雀灰冠鸦雀黄额鸦雀橙额鸦雀金色鸦雀短尾鸦雀黑眉鸦雀红头鸦雀震旦鸦雀灰[白喉]林莺白喉林莺沙白喉林莺漠地林莺横斑林莺雀形目 > 百灵科歌百灵二斑百灵长嘴百灵[蒙古]百灵白翅百灵黑百灵短趾百灵细嘴短趾百灵[亚洲]短趾百灵凤头百灵云雀日本云雀小云雀角百灵雀形目 > 太阳鸟科厚嘴啄花鸟黄肛啄花鸟黄腹啄花鸟纯色啄花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紫颊直嘴太阳鸟蓝枕花蜜鸟黄腹花蜜鸟紫色花蜜鸟蓝喉太阳鸟绿喉太阳鸟叉尾太阳鸟黑胸太阳鸟黄腰太阳鸟火尾太阳鸟长嘴捕蛛鸟纹背捕蛛鸟雀形目 > 麻雀科黑顶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树]麻雀石雀白斑翅雪雀褐翅雪雀白腰雪雀黑喉雪雀棕颈雪雀棕背雪雀山鹡鸰白鹡鸰黑背鹡鸰日本鹡鸰黄头鹡鸰黄鹡鸰灰鹡鸰理氏鹨田鹨平原鹨布莱氏鹨林鹨树鹨北鹨草地鹨红喉鹨粉红胸鹨水鹨黄腹鹨山鹨领岩鹨高原岩鹨鸲岩鹨棕胸岩鹨棕眉山岩鹨褐岩鹨黑喉岩鹨贺兰山岩鹨栗背岩鹨黑喉织布鸟纹胸织布鸟黄胸织布鸟[红]梅花雀白腰文鸟斑文鸟栗腹文鸟禾雀雀形目 > 燕雀科苍头燕雀燕雀金额丝雀金翅[雀]高山金翅[雀]黑头金翅[雀]黄雀藏黄雀红额金翅[雀]极北朱顶雀白腰朱顶雀黄嘴朱顶雀赤胸朱顶雀林岭雀高山岭雀褐头岭雀粉红腹岭雀红眉金翅雀赤翅沙雀蒙古沙雀巨嘴沙雀长尾雀赤朱雀暗胸朱雀普通朱雀红眉朱雀曙红朱雀玫红眉朱雀酒红朱雀棕朱雀沙色朱雀北朱雀斑翅朱雀点翅朱雀白眉朱雀红腰朱雀拟大朱雀大朱雀红胸朱雀藏雀松雀红眉松雀血雀红交嘴雀白翅交嘴雀褐灰雀红头灰雀灰头灰雀红腹灰雀锡嘴雀黑尾蜡嘴雀黑头蜡嘴雀黄颈拟蜡嘴雀白点翅拟蜡嘴雀白斑翅拟蜡嘴雀金枕黑雀朱鹀凤头鹀蓝鹀黄鹀白头鹀藏鹀灰眉岩鹀戈氏岩鹀三道眉草鹀栗斑腹鹀灰颈鹀圃鹀白眉鹀栗耳鹀小鹀黄眉鹀田鹀黄喉鹀黄胸鹀栗鹀黑头鹀褐头鹀硫黄鹀灰头鹀灰鹀苇鹀芦鹀红颈苇鹀黍鹀铁爪鹀雪鹀。
山东省鸟类资源发布: 鸟博士 | 发表于2009年9月10日| 分类: 野外观鸟 | 4,900次阅读.前一篇:«别跑!后一篇:鸟类图书《野鸟282种》 »5喜欢山东鸟类区系明显的特征是种类丰富,生态类型多样。
山东地处暖温带,自然环境多样,食物丰富,既为许多鸟类栖息、繁殖或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是许多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
据调查,省境鸟类计有406个种和亚种,约占我国鸟类总数的31%。
其中留鸟49种,占总数12%;夏候鸟84种,占20.7%;冬候鸟47种,占11.6%;旅鸟226种,占55.5%。
在山东境内繁殖的鸟类,即留鸟和夏候鸟共133种,其中属古北界的57种,占42.9%,属东洋界的46种,占34.6%,两界广布种30种,占22.5%,表明山东鸟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具有明显的两界过渡性特征。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12种,二级保护的47种,均为珍贵、稀有或濒危鸟类。
通常依据鸟类的季节居留及迁徙活动情况,区分为留鸟、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及旅鸟等季节性生态类型(表5-7)。
山东鸟类按季节类型的划分与山东气候四季变化分明的特征是相符合的。
据鸟类资源普查资料,广泛见于省内各地的留鸟为小鸊鷉、普通翠鸟、黑枕绿啄木鸟、斑啄木鸟、凤头百灵、灰喜鹊、喜鹊、红嘴山鸦、秃鼻乌鸦、寒鸦、白颈鸦、大山雀、沼泽山雀、麻雀、山麻雀、燕雀、三道眉草鹀,其遇见率在全省均较高。
每当春夏之交,迁入境内繁殖的夏候鸟,使山东鸟类组成更加丰富多样,境内各地区习见的夏候鸟为黄斑苇鳽、紫背苇鳽、黑水鸡、董鸡、金眶鸻、普通燕鸥、四声杜鹃、大杜鹃、普通角枭、楼燕、白腰雨燕、家燕、金腰燕、山鹧鸪、蓝矶鸫等。
山东夏季雨热同季,适于夏候鸟栖息繁殖,特别在森林、湖沼、水滨等小生境,与南方的生境有类似之处,故有较多种类夏候鸟迁来繁殖。
冬季由北方迁来越冬的冬候鸟,主要为雁形目的大天鹅、赤麻鸭、绿翅鸭、罗纹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以及大鸨、长耳枭等。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新分种鸟种详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是一部权威的鸟类分类资源,它记录了广大中国地区的各种鸟类物种,对于研究中国鸟类的分类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份名录中,新分种的鸟类种类繁多,每种鸟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些新分种的鸟种。
我们来介绍一种新分种鸟类——白眉钩嘴鹛(Spidiza whiteheadi)。
白眉钩嘴鹛是一种珍稀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包括云南、广西等省份。
它们的特点是鸟身呈灰色,头部有一道白色的眉毛,嘴部呈钩状。
白眉钩嘴鹛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以昆虫和果实为食,是一种典型的食虫鸟。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眉钩嘴鹛的数量逐渐减少,被列入濒危物种。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种名为红腹画眉(Paroaria tibialis)的新分种鸟类。
红腹画眉是一种色彩鲜艳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等省份。
它们的特点是身体上半部分呈鲜艳的红色,下半部分呈白色,腹部有一道红色的条纹,因此得名。
红腹画眉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草地和灌木丛中,主要以种子和昆虫为食。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红腹画眉的栖息地受到威胁,需要加强保护。
让我们来介绍一种名为绒冠伯劳(Lanius bucephalus)的新分种鸟类。
绒冠伯劳是一种猛禽类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包括河北、辽宁等省份。
它们的特点是头部有一块黑色的斑块,身体呈灰色,尾部有黑色斑纹。
绒冠伯劳是一种优秀的猎食者,以小型鸟类和昆虫为食。
它们常常在树林和田野中觅食,是一种常见的鸟类。
由于人类的猎捕和栖息地的破坏,绒冠伯劳的数量逐渐减少,需要加强保护。
新分种的鸟类种类繁多,每种鸟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通过对这些新分种的鸟类进行详细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鸟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为鸟类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动 物 学 研 究 2008,Jun. 29(3):334 CN 53-1040/Q ISSN 0254-5853
Zoological Research DOI:10.3724/SP.J.1141.2008.03333
云南鸟类一新记录——白翅浮鸥
A New Bird Record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Chlidonias leucopterus
魏天昊,舒树森,杨君兴*
WEI Tian-hao, SHU Shu-sen, YANG Jun-xing*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China)
关键词:白翅浮鸥;新记录;云南;滇池
Key words: Chlidonias leucopterus; New record; Yunnan Province; Dianchi lake
中图分类号:Q959.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853-(2008)03-0334-01
在执行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世界银行
管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担的“滇池淡
水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中,对滇池东南岸晋
宁县新街乡下梁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基
地进行物种监测时,曾经于2006年6月19日观察
到一种较小的鸥类。一年后,2007年6月27日再
次观察到该鸟,项目组成员舒树森及时拍得数码照
片。
根据所拍摄的图片,对照相关的资料(Chang,
1995;MacKinnon et al,2000;Bou,2007;Bhushan,
1993;Joseph,1982),确定该鸟为白翅浮鸥
Chlidonias leucopterus(Temminck)的非繁殖鸟。属于鸥形目(Lariformes)鸥科(Laridae)浮鸥属(Chlidonias),是云南省的新纪录。 描述:体羽大部分为白色,头部除额为白色外,头顶、枕及耳部有一暗色带状斑块。依其所站立的钢管直径(33 mm)对比测量,该鸟体长为212 mm,与文献记载的量度接近(体长210—235 mm)。根据文献记载,夏季繁殖羽,除翅和尾及其上复羽为灰白色外,上体从额至背、下体从颏至腹部、以及体侧和嘴甲均为黑色,跗蹠为红色(Zheng, 1976;Chang,1995;MacKinnon et al,2000;Bou,2007;Bhushan,1993;Joseph,1982)。 该鸟曾经连续两年6月份在滇池东南岸出现,体羽均为非繁殖羽特征,附近没有发现其繁殖的任何痕迹,似为未成年个体漂泊所至。 讨论:据Bou(2007)记载,该种鸟夏季5—8月繁殖于欧洲东南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及远东的萨哈林地区,中亚的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地;越冬区遍布东南亚、澳洲沿海以及非洲赤道以南等地;幼鸟2年性成熟。又据MacKinnon et al(2000),它在我国东北辽宁、吉林和内蒙以及西
北的阿尔泰地区繁殖,在华北、华中地区为旅鸟,
在东部沿海地区为冬候鸟,在云贵高原没有记录。
据Yang (1995,2000), 云南共有鸥类12种,
其中,鸥属8种,燕鸥属3种,浮鸥属仅有须浮鸥
(Chlidonias hybrida)1种。而滇池地区则只有鸥
类7种,燕鸥属和浮鸥属都没有记录。此次发现的
白翅浮鸥为云南省的新记录,也使滇池地区的鸥类
达到8种。
参考文献:
Bhushan B, Fry G, Hibi A, Mundkur T, Prawiradilaga DM, Sonobe K, Usui S. 1993. A Field Guide To The Waterbirds of Asia[M]. Published by the Wild Bird Society of Japan, 178-179. Bou S. 2007. Fauna Inner Mongolia, Vol.3, AVES Non-passeriformes[M]. 542-544. [旭日干. 2007. 内蒙古动物志·第三卷(鸟纲·非雀形目).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542-544.]
Chang JC 1995.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Northeast China[M].
Heilongjiang Sciense & Technology Press,108-109. [常家传. 1995.
东北鸟类图鉴.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08-109.]
(下转第333页)
收稿日期:2008-04-18;接受日期:2008-05-18
基金项目:全球环境基金GEF (GEF-MSP-TF051795)
*
通讯作者: E-mail: yangjx@mail.kiz.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