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126.4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章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目的要求1.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及其相对性与绝对性;

教学内容

1. 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形成

(1)阴阳学说是研究事物阴阳的属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代朴素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约5分钟)

(2)阴阳学说的产生:①阴阳概念的产生:②阴阳概念的形成;③阴阳学说的形成。(约10分钟)

2.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1)阴阳的涵义:①是指有形之实体,如日月;②是指无形之气;③既指有形实体(阴),又指无形之气(阳),如精与气;④是指事物或现象的属性,此为阴阳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含义。

(2)阴阳概念的内涵:①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②相对是阴阳的基本结构形式,即只有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③阴阳只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不等同于矛盾。

(3)阴阳概念的来源:原始涵义:日光的向背;概念形成于《诗经》、《周易》,至《左传》用于医学理论(六气病源说)。(约25分钟)

3. 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

(1)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定:比类水火的特性来确定:凡类水者皆属阴,类火者皆属阳。(约15分钟)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①相对性:可转化;可再分阴阳;因比较的对象不同而异;②绝对性:某些事物的属性固定不变,不可反称。(约25分钟)

点难点思考题

1. 重点:①阴阳的基本概念;②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及其相对性。

2. 难点:①阴阳与矛盾的区别;②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的理论渊源—阴阳互藏互寓。

3. 思考题:①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阴阳与矛盾有何区别?②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

③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请分别举出理由阐述之。④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可否用阴阳概括说明之?

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11

2.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90

3.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4-61

4.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47-452

5.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4-57

6. 孙广仁.关于阴阳概念中的几个问题.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36-538

7.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0

8.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34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章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阴阳对立的涵义:①相反,斗争;②制约,压制;③排斥,格柜。重点解释相互制约,并举自然界和人体生理方面的例证。(约10分钟)

2. 阴阳互根与互用的含义:①阴阳互根说明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互根关系失常出现孤阴与独阳。②阴阳互用说明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系。互用关系失常出现阴阳互损。(约15分钟)

3. 阴阳交感与互藏的涵义与关系:①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②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会,相错相荡,氤氲化物。机理:阴阳互藏,阴升阳降:阴中有阳故能在阳的鼓动下而上升,阳中有阴故能阴的牵制下而下降。(约15分钟)

4. 阴阳消长的含义及形式及其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之间的关系: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的消长形式与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关联;阴阳之间的此消彼亦消和此长彼亦长与阴阳的互根互用相联系。(约10分钟)

5. 阴阳转化的含义、形式及内在依据和条件:①形式:渐变,突变;②内在依据:阴阳互藏互寓,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③条件:阴阳消长:或随阴阳消长而转化,或在阴阳消长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约15分钟)

6. 阴阳自和与平衡:①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恢复协调平衡的能力和趋势;②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大体均势和稳定状态。(约5分钟)

7. 阴阳对立、又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自和、平衡之间的关系。(约10分钟)

重点难点思考题

1. 重点:阴阳的对立、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等运动规律和形式。

2. 难点: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问题必须讲清,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阴阳运动规律和运动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思考题:①阴阳对立的涵义是什么?②阴阳至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③阴阳交感的内在机理是什么?④阴阳互藏的涵义及其意义各是什么?⑤阴阳消长的形式有哪些?各与阴阳的哪些运动规律相关?⑥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如何?⑦阴阳白和的涵义是什么?⑧阴阳平衡的机制是什么?

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1-15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7-62

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104

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1-78

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52-462

6. 孙广仁.阴阳相对待概念之研讨.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1-393

7.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0

8.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37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