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2.49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xx电影中的xx传统文化

演讲人:

xx洞天

xx洞天教授在作讲座

演讲者简历:

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1944年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73年至1976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辑,1976年起任北京电影学院教师,从事电影教学、电影电视导演创作、电影理论研究、影视评论。

引子

二十年前,当中国电影作为一个陌生的审美对象刚刚现身在欧洲的时候,人们对它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1982年3月和6月,在意大利的都灵市和法国巴黎先后举行《中国电影回顾展》,欧洲观众从一百多部从1925年到1980年出品的中国电影里,初次认识一种陌生的文化。)

二十年过去了,在戛纳、威尼斯、柏林或者马德里,当中国的电影人早已成为各大电影节上的常客,人们对中国电影仍然保持着一种兴奋的期待。

(今年5月,戛纳电影节将“金摄影机奖特别提名”授予中国影片《旅程》,它的导演是我的一个年轻的学生杨超,这是他毕业以后的第一部作品。)他们在中国电影里期待着看到什么?

第一部分:

xx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希腊奥运会闭幕式上,全世界观众看到了由张艺谋导演的八分钟演出《北京欢迎你》。熟悉这位导演的人都不难从演出中想起他几部电影中的形象:

大红灯笼、中国功夫和边奏乐边舞蹈的女孩;而选用江南民歌《茉莉花》作为贯穿全场的音乐主题,是由于他导演过的一部意大利歌剧《图兰朵》——普契尼当年把《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揉进这部关于东方的歌剧中,这大概是西方音乐中最早吸收的一个中国旋律。

§ 感知一种异质文化,最先接触的是一些符号——与众不同的图案、色彩、造型、音响,以及由这些元素组合成的形象:

图腾和人。

电影以运动的视听形象呈现于观众,它可以最便利也最生动地作为这些符号的载体。因此,电影也就成为认识一种文化的最有效果的媒介。

(看《xx》、《十面埋伏》)

§ 在中国电影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可以看作是符号的大约分为三个层面:

1.色彩和造型的图腾

第五代电影中重现并强化的民族文化形象

(看《xx》、《小城之春》)

2.人和人的生活方式的展示

旧时代和农村生活作为时空,家庭伦理作为母题

(看《过年》、《警察有约》)

3.东方人文特征的叙事语言

现实主义和艺术电影传统·夏衍的“八字真经”:

有头有尾,层次分明(看《台湾往事》、《暖》)

第二部分:

xx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 其实,在感性的观影过程中,各种形象符号和形式结构并非独立的存在,而都消溶在人和故事的背后。观众在看故事时,有意无意都是在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最集中的是伦理道德的信念和价值观的体现。

由两千多年以前,先哲老子和孔子倡导的以仁爱和忠诚为准则,以长幼尊卑为秩序的道德理想,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的基本精神。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以家庭中的人伦关系为载体来表现这种道德理想,自古以来有着深厚的传统。从1913年的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起,中国电影每个年代电影的代表性作品,比如《神女》、《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双双》、《天云山传奇》、《秋菊打官司》等等,都是通过家庭与人的故事来表现中国人命运和情感的变迁。

一时一地的普通人民和他们的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特定时代最真实而具体的反映,也是艺术获得动人魅力的原因。

观看《那人那山那狗》、《我和爸爸》

§ 时代的变迁不断冲击着先前的文化传统,这个每个民族在变革和进步的历程中都不可避免遇到的。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必然会反映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种种扬弃和再生。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近期中国电影在一如既往的伦理道德关注视角中,溶入了更多的关于批判与传承的思辨。一些影片中的人们在新生活带来的得到与失去之间体现了一种达观的情怀,他们在生活观念的改变中,并不反悔曾经珍爱和恪守的道德准则。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也在努力反映传统文化从形式到观念上或鲜明或静悄悄的变化,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让世界看到这是一个开放的中国。由于年轻电影工作者的涌入,电影自身形态和语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越来越与世界接轨。

观看《横空出世》、《美丽的大脚》、《自娱自乐》、《寻枪》酒会上郑教授与贝艺术家协会负责人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