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 案例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合肥采蝶轩商标侵权案案例分析案件回顾:2012年9月底,广东中山市食品总公司对外发布了状告合肥采蝶轩的重磅消息,中山市食品公司称采蝶轩系该公司的商标,合肥采蝶轩无权使用,合肥采蝶轩涉嫌商标侵权,索赔1500万。
此案于2012年12月4日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此案并未当庭宣判。
2013年7月29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驳回广东中山市采蝶轩食品有限公司的所有请求。
2013年7月29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
经法院审理后认为,中山采蝶轩的商品商标最早注册于2004年11月,而合肥采蝶轩成立于2000年5月,成立后即使用“采蝶轩”的字号,持续进行面包、蛋糕等食品的生产、销售,合肥采蝶轩作为非注册商标用于产品使用在先。
中山采蝶轩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的使用地域主要局限在珠三角部分地区。
而合肥采蝶轩在合肥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系独创。
因此,合肥采蝶轩将“采蝶轩”标识作为商品商标使用,并未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和误认,未侵犯原告涉案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此外,法院还认为,合肥采蝶轩在门面头上使用“采蝶轩”标识,系对自身享有的服务商标权的行使,并未侵犯原告商标专用权。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原告方的诉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为由,驳回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并判决由原告方支付案件受理费112067元、财产保全费5000元。
原告诉讼理由:原告广东采蝶轩认为,他们依法拥有“采蝶轩文字及图”商标在商标法规定的第30、43类(原42类)注册商标的商标权。
1981年,“中山市食品总公司采蝶轩”成立。
1999年,“中山市饮食总公司采蝶轩”获得了采蝶轩图文组合商标,后把商标转让给原告梁或和卢宜坚。
从2004年起,原告先后获得了“采蝶轩”文字、蝴蝶图形及图文组合的商标注册权。
自1998年至今,原告相继在30类、43类取得采蝶轩不同形式和文字的图形及文字、拼音商标共九件。
原告诉称,近年来,被告安徽采蝶轩蛋糕集团有限公司、合肥采蝶轩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巴莉甜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采蝶轩)在其店面和宣传该店的广告上,使用“采蝶轩CAIDIEXUAN”、“采蝶轩图形”作为商标,并在店面的宣传手册、面包、糕点、月饼等商品上使用上述商标。
经典案例:“红⽜”商标权权属纠纷案董红曼律师团队,致⼒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以及劳动纠纷的全⽅位保护法律服务,以诚信为本,秉承专业、敬业的执业精神,由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资深律师、专利代理师、商标专员、顾问专家,为客户提供专利、商标、查新检索、调查维权、劳动纠纷、转让许可、产权交易、商事谈判、争议解决⽅案、政策咨询、企业合规、科创投资等专业服务,同时为客户提供劳动仲裁、劳动诉讼、劳动法律咨询等服务。
下⽂简要分析了最⾼院发布的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红⽜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与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商标权权属纠纷案〔最⾼⼈民法院(2020)最⾼法民终394号民事判决书〕【案情摘要】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国天丝公司)与案外⼈签订合资合同,约定成⽴合资公司,即红⽜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公司),泰国天丝公司为红⽜公司提供产品配⽅、⼯艺技术、商标和后续改进技术。
双⽅曾约定,红⽜公司产品使⽤的商标是该公司的资产。
经查,17枚“红⽜”系列商标的商标权⼈均为泰国天丝公司。
其后,泰国天丝公司与红⽜公司先后就红⽜系列商标签订多份商标许可使⽤合同,红⽜公司⽀付了许可使⽤费。
此后,红⽜公司针对“红⽜”系列商标的产品,进⾏了⼤量市场推⼴和⼴告投⼊。
红⽜公司和泰国天丝公司均对“红⽜”系列商标进⾏过维权及诉讼事宜。
后红⽜公司向北京市⾼级⼈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享有“红⽜”商标权,并判令泰国天丝公司⽀付⼴告宣传费⽤37.53亿元。
⼀审法院判决驳回红⽜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红⽜公司不服,上诉⾄最⾼⼈民法院。
最⾼⼈民法院⼆审认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是获得注册商标专⽤权的两种⽅式。
判断是否构成继受取得,应当审查当事⼈之间是否就权属变更、使⽤期限、使⽤性质等做出了明确约定,并根据当事⼈的真实意思表⽰及实际履⾏情况综合判断。
在许可使⽤关系中,被许可⼈使⽤并宣传商标,或维护被许可使⽤商标声誉的⾏为,均不能当然地成为获得商标权的事实基础。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XX公司被告:YY公司案由:商标侵权纠纷案情:XX公司系一家知名企业,拥有多个注册商标,其中“XX”商标为驰名商标。
被告YY公司未经原告许可,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与原告“XX”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给原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商业信誉损害。
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二、审理过程1. 诉讼请求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1)立即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与原告“XX”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2)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人民币50万元;(3)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2. 被告答辩被告认为其使用涉案标识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理由如下:(1)涉案标识与原告“XX”商标不构成相同或近似;(2)被告使用涉案标识时,已在产品上注明了企业名称,并未侵犯原告的商标权。
3. 证据及鉴定(1)原告提交了其注册的“XX”商标证书、使用证明、市场调查报告等证据,证明其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被告提交了涉案产品的实物、照片、销售记录等证据,证明其使用涉案标识的行为。
(3)鉴定机构对涉案标识进行了鉴定,结论为涉案标识与原告“XX”商标构成近似。
4.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原告的“XX”商标为驰名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被告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与原告“XX”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损害原告的商标权和商业信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被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三、判决结果法院判决:1. 被告立即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与原告“XX”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2. 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人民币50万元;3. 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四、案例分析1. 驰名商标保护的重要性本案中,原告的“XX”商标为驰名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驰名商标享有较强的保护力度。
电子商务侵犯商标权案例分析(全文)范本一:电子商务侵犯商标权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1.1 背景介绍1.2 案件概况1.3 案件起因2. 案件分析2.1 商标权的定义与作用2.2 商标法律框架2.3 案件事实分析2.4 执法机构的介入3. 法律问题分析3.1 侵权行为界定3.2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3.3 侵权责任的认定3.4 案件相关法律条款解读4. 法院判决分析4.1 判决结果描述4.2 法院判决的理由4.3 法院对侵权行为的认定4.4 对商标权的保护程度的影响5. 案件启示与评论5.1 对电子商务侵权问题的重视5.2 商标权保护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 5.3 线上侵权行为的应对策略5.4 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建议6. 结论与建议6.1 案件结论总结6.2 对电子商务侵权的应对建议6.3 对商标权保护工作的启示附件: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商标权:指商标权人依法享有的对其商标的专有使用权。
2. 侵权行为: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的标识,容易引起公众混淆,侵害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3. 商标法律框架:商标法律框架包括商标法、商标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于规范商标的注册、使用和保护。
4. 执法机构:指负责商标保护的相关政府部门,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标局。
5. 商标权保护范围:商标权保护的范围包括商标在注册的类别范围内的专用权,以及商标的声誉和知名度在其他类别范围内的保护。
6. 侵权责任认定:对商标侵权行为责任进行认定,包括侵权行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7. 法律条款解读:对商标法律条款进行详细解读,包括相关法律依据和解释。
范本二:电子商务侵犯商标权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介绍1.1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问题1.2 商标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1.3 案件选取及目的2. 案件事实分析2.1 案件主要当事人信息2.2 案件涉及商品及商标信息2.3 涉案电商平台的介绍2.4 案发经过及相关证据分析3. 法律问题分析3.1 商标法的基本原则3.2 商标侵权行为的定义及界定 3.3 商标权的取得与保护3.4 涉案商标的合法性分析4. 法院判决及意义探讨4.1 法院的判决结果及理由4.2 判决对侵权责任的认定4.3 案件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 4.4 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及责任分析5. 设立防范机制的建议5.1 商标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5.2 对电商平台的合作与监管机制建议5.3 对电商从业者的建议和提醒5.4 提升电商行业自律和诚信意识6. 结论与总结6.1 案件的结论总结6.2 商标侵权问题的观察和认识6.3 对电商侵权问题的思考和建议附件:相关法律法规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1. 商标权: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对其商标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和排他的权利。
商标侵权案件分析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商标或者在与注册商标相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侵害了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在商标保护中,商标侵权案件是一类较为严重的侵权行为,对商标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商标侵权案件的典型案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商标侵权案件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一、案例分析[案例一]:甲公司与乙公司商标侵权案件甲公司是一家知名化妆品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乙公司是一家新兴化妆品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使用了与甲公司商标相似的商标,导致甲公司销售额下降。
该案例中,甲公司是商标的注册所有人,拥有商标的独占权。
乙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与甲公司商标相似的商标,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
甲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向乙公司发出警告函,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甲公司的损失。
[案例二]:丙公司与丁公司商标争议案件丙公司是一家生产饮料的公司,注册了“健康绿色”商标。
丁公司则生产类似的饮料,使用了与丙公司商标近似的商标,并声称其产品也是健康绿色的。
在这一案例中,丙公司认为丁公司的商标与其商标产生了混淆,误导了消费者,并导致了丙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
丙公司可以提起商标侵权诉讼,要求丁公司停止使用近似商标并进行修正,并赔偿丙公司的经济损失。
二、法律分析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范和保护。
根据该法律,商标所有人享有专有使用商标的权利,并可以保护商标的独占性。
在商标侵权案件中,法院通常会采用以下原则来认定商标侵权:1. 相同性原则:商标的使用与注册商标完全一致,构成商标侵权。
2. 相似性原则:商标的使用与注册商标在视觉、听觉或识别方面具有相似性,可能导致混淆,构成商标侵权。
3. 代表性原则:商标的使用与注册商标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务,可能导致混淆,构成商标侵权。
根据以上原则,商标侵权行为可以被认定并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王老吉商标之争案例分析事件概述价值1080亿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在历时380多日后最后以广药胜诉告终,鸿道将被停用“王老吉”商标。
事件发展品牌起源清文宗咸丰二年(1851年),王泽邦将解暑之用的药方制成凉茶,称之为王老吉,防病保健。
之后,因配方合乎药理,价钱公道,因而远近闻名。
王老吉凉茶畅销两广,湖南、湖北、江西、上海等地。
后来,王老吉第三代传人于香港设店,又在澳门开设分店,并将王老吉「杭线葫芦」的商标注册,成为第一个注册的华商商标1949年解放后,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王老吉凉茶归入国有企业-----广州羊城药厂,隶属广药集团。
问题产生1995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租给了加多宝,而广药集团自己则生产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凉茶,也就是绿盒王老吉。
1997年,广药集团又与加多宝的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2001年至2003年期间,时任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先后收受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共计300万元港币。
得到了两份宝贵的“协议”:广药集团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每年收取商标使用费约500万元。
[1] 2004年广药集团下属企业王老吉药业推出了绿盒装王老吉,2011年11月,广药集团开始将王老吉的其他品类授权给其他企业。
对此,加多宝发表声明,双方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并在2011年底诉诸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事件结果广药集团胜诉2012年5月10日晚间,广州药业在香港联合交易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2012年5月15日,广药集团赢得王老吉商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某知名化妆品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被告:某小型化妆品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案由:商标侵权纠纷原告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型化妆品公司,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XX”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被告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化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8年,原告发现被告在其生产的化妆品产品上使用了与原告注册商标“XX”相同的标识,遂向被告发出律师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
被告未予以理睬,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被告在其产品上使用的标识是否与原告的注册商标“XX”相同或近似?2. 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三、法院判决1. 关于争议焦点一,法院认为,被告在其产品上使用的标识与原告的注册商标“XX”在文字、图形及组合上存在高度相似性,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构成近似。
2. 关于争议焦点二,法院认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产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侵犯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构成商标侵权。
综上,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立即停止在其产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2. 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万元;3. 被告在判决生效后30日内,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四、案例分析1. 商标侵权的认定本案中,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被告在其产品上使用的标识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
(2)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产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侵犯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
在商标侵权纠纷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商标的近似程度;(2)商品的相似程度;(3)消费者的混淆可能性;(4)被告的主观恶意等。
2. 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本案中,原告作为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
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产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侵犯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解析1.案例一:某某公司侵犯他人商标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饮料的企业,其产品销量一直稳步增长。
然而,近期某某公司发现一家竞争对手M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与其饮料产品相似度极高,甚至在商标上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字样,导致消费者容易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
某某公司认为M公司的行为构成了商标侵权,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律师解读: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是企业在市场上唯一标识其商品或服务的符号,具有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
在本案中,某某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和商标被M公司抄袭,导致市场上出现混淆的情况,侵犯了某某公司的商标权。
商标权的主体是商标注册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商标权益。
建议:某某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这一侵权问题:首先,及时联系律师,核实知识产权侵权情况,并收集相关证据;其次,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对M公司进行调查和处理;最后,依法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并要求M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相关损失。
2.案例二:某某公司被指控侵犯他人软件著作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IT企业,开发了一款独特的软件产品,获得了软件著作权。
然而,最近某某公司收到一封律师函,内容指控某某公司的软件产品侵犯了他人的软件著作权。
信中列举了多项相似之处,并要求某某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律师解读: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以及权利人的权利,任何人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得以复制、发表、展示等方式使用其软件作品。
在本案中,某某公司的软件产品与他人的软件作品存在相似之处,可能涉嫌软件著作权侵权。
建议:某某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这一侵权指控:首先,认真核实对方的侵权指控,确保相关事实清楚;其次,联系律师处理侵权指控,提供相关证据争取辩护权;最后,依法参与侵权诉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案例三:某某公司被指控侵犯他人专利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开发了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机械设备,并申请了专利。
商标侵权典型案例案件评议一、“王老吉”与“加多宝”商标纠纷案。
这可算是商标界的一场“大戏”啊。
想当年,王老吉凉茶那是相当出名,红罐包装几乎成了它的标志。
后来加多宝开始运营王老吉品牌,把这牌子打得更响亮了。
但是呢,问题就出在商标授权到期之后。
加多宝继续使用和王老吉极为相似的红罐包装,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大家都习惯了那个红罐,猛地一换还真可能分不清。
就好比你一直管一个人叫张三,突然有一天另一个长得差不多的人也说自己是张三,这不得乱套啊?从法律角度来说,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具有独特性和识别性。
加多宝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使用相似包装,很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这就侵犯了王老吉的商标权益。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商标授权可得谨慎,到期之后该怎么处理得提前规划好,不然就容易引发这种大的纠纷。
二、“新百伦”与“纽巴伦”商标侵权案。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容易让人迷糊。
“新百伦”在市场上是挺火的运动鞋品牌,口碑不错。
可“纽巴伦”就有点“浑水摸鱼”的感觉。
“纽巴伦”这个品牌,它的商标和商品外观与“新百伦”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于消费者来说,走进商场,看到两个名字这么像,鞋子款式也有点像的品牌,真的很难分得清。
就像你去参加一场双胞胎聚会,要准确认出谁是谁,可不容易。
在这个案子里,“纽巴伦”这种故意接近“新百伦”商标的行为,明显是想借着人家的知名度来给自己揽生意。
这就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侵犯了“新百伦”的商标权。
这也提醒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别被那些山寨品牌给骗了。
同时,企业也要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商标,防止这种类似的侵权者来捣乱。
三、“iPad”商标侵权案。
苹果公司的iPad那可是风靡全球的产品。
但是在中国,它却遇到了商标上的麻烦事儿。
原来啊,有个公司已经在中国注册了iPad这个商标。
苹果公司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就使用这个名字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
这就好比你盖房子,那块地已经是别人的名字了,你却直接在上面盖,这肯定不行啊。
1、甲食品厂以生产土豆片、锅巴等小食品为主,为了宣传自己的商品,甲厂决定提出“香脆”商标注册申请,使用商品为土豆片、锅巴。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以下各题:
(1)该商标注册申请能否被核准?为什么?
(2)如果甲厂要想让该商标获得注册,应该怎么办?
(3)如果商标局驳回该注册申请,甲厂不服,应在何时向谁提出复审请求?
(4)如果复审被驳回,甲厂能否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
2、阳春县A林场属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于2002年4月向中国商标局申请为其生产加工的茶叶注册“阳春”商标。
4月10日,商标局审查后认为“阳春”系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而驳回申请,4月14日该林场收到驳回通知书。
而阳春县B林场一直使用“阳春”作为其生产茶叶的商标,但该商标未经商标局核准注册。
(1)如果A林场对商标局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应在什么时间前向哪个机构申请复审?
(2)商标局驳回申请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3)如果经过复审维持初审决定,A林场仍然不服,怎么办?
(4)如果复审结果改变了初审决定,予以初步审定并最后批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那么B林场能否继续使用其已经使用的未注册的“阳春”商标?
3、2002年8月,某制药厂研制出两种兽用消炎药,分别以“万
能”和“百清”为商标,制药厂对后者进行了商标注册。
2004年4月制药厂与某药品公司签订了“万能”和“百清”两份商标转让合同。
2004年5月,药品公司依照两份商标转让合同的约定,付清了商标转让费,并开始使用“万能”和“百清”商标。
(1)“万能”和“百清”能否作为消炎药商标名称?为什么?
(2)关于“百清”商标的转让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4、北京A服装厂向中国商标局申请了“名媛”牌服装注册商标,并于2001年5月1日获得核准注册。
武汉B服装厂想通过使用北京A服装厂的“名媛”牌商标,销售自己生产的服装。
2005年5月1日,北京A服装厂与武汉B服装厂签订了“名媛”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合同。
(1)双方的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期限最长不能超过多少年?为什么?
(2)双方签订合同后,北京A服装厂应承担哪些法定责任?武汉B服装厂应承担哪些法定责任?
5、A家具厂在沙发、办公桌等产品上申请注册的“美洁”商标,已被核准注册。
现B公司未经A家具厂同意就在自己生产的书柜上使用“美洁”商标。
(1)B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2)A公司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民事救济?
6、甲公司于1996年4月1日申请“星光”为其家具上的注册商标并获得批准,截止到2006年9月30日,尚未申请续展。
但由
于其家具销路不错,所以甲公司又于2006年10月10日申请续展。
(1)是否能够获得批准?为什么?
(2)如果不续展,则甲公司能否继续使用该商标?
(3)商标局应当如何处理未申请续展的商标?
7、北京某酒厂是“华灯”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人,该商标使用在白酒商品上。
河北某酒厂亦在白酒商品上使用未注册商标“华表”牌,且其酒瓶包装使用与“华灯”注册商标图样相似的装潢,北京某仓储运输公司帮助河北某酒厂运输、存储“华表”牌白酒并在北京某商场销售。
北京某酒厂曾发函给河北某酒厂、北京某仓储运输公司及北京某商场,要求停止侵权,但这三家单位均为理睬。
现北京某酒厂诉河北某酒厂、北京某仓储公司及北京某商场侵犯其“华灯”商标权。
(1)“华表”与“华灯”,是否构成商标近似?为什么?
(2)河北某酒厂的商品装潢是否侵犯了“华灯”商标权?
(3)北京某仓储运输公司是否应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4)北京某商场是否应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8、某印刷厂为津津食品厂印刷“津津”米醋商标,印刷完后,该印刷厂并未按照规定将废次商标标识销毁,而是将其卖给个体户陈某,获利七千余元。
津津食品厂发现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津津”牌米醋后,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应情况,要求处理。
问:工商管理局应该如何处理?
9、某针织厂于1990年5月1日就其生产销售的彩条毛巾开始使用“月季花”图形注册商标。
同年6月15日,某服装厂就其生产销售的女式衬衣使用“月季花”图形商标。
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某服装厂侵犯某针织厂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责令某服装厂立即停止使用“月季花”图形商标并处以罚款。
问: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
10、甲厂自2000年起在其生产的衬衫上使用“飞天”商标;2001年,乙服装厂也开始使用“飞天”商标。
2003年5月,乙厂的“飞天”商标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其核定使用的商品为服装等。
2004年1月乙厂发现甲厂在衬衫上使用“飞天”商标,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认,因此甲乙双方发生纠纷。
问:(1)甲、乙两个厂谁构成侵权?为什么?
(2)侵权行为始于何时?请说明理由。
(3)侵权方能否继续使用“飞天”商标?请提出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