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
- 格式:docx
- 大小:27.70 KB
- 文档页数:20
“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明清江南进士之风采“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明清江南进士之研究范金民明清时期,江南进士以其人数多、名次前、仕宦显而成为最为著名的地域人文集团。
“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这种志在必得的自期,这种天下独盛的壮观,明清以来一直倍受人们瞩目。
然而将江南进士这一突出的地域人文现象作总体考察者,似尚未见。
一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统计,明清两朝全国录取进士51681人,其中明代为24866人,清代为26815人。
江南共考取进士7877人,占全国15.24%,其中明代为3864人,足全国的15.54%,清代为4013人,占全国14.95%。
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就有一个多出自江南。
这么高的比例,毫无疑问在全国独占鳌头。
就明清两朝前后时段来说,江南进士在全国的比例明初并不高,进入16世纪后半叶则稳步上升,入清后一路攀升,到18世纪前后的半个世纪达到最高峰,并将显赫的地位一直维持到下个世纪初,在后来的一个世纪则持续下滑,并接近最低点。
具体说来,明清江南进士数量的前后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自洪武四年到天顺八年(1371-1464)的28科为第一阶段,全国进士5064人,江南为572人,占11.3%。
自成化二年到嘉靖二十六年(1466-1547)的28科为第二阶段,全国进士8933人,江南为1374人,占15.38%,大体上相当于明清两代江南进士在全国所占比例的平均数。
自嘉靖二十九年到嘉庆元年(1550-1796)的95科为第三阶段,全国进士24957人,江南多达4657人,占18.66%,这是江南进士在全国比例最高的一个阶段。
说明其时江南科场最为兴盛。
自嘉庆四年到道光二十七年(1799-1847)的25科为第四阶段,全国进士5734人,江南为689人,占12.02%。
从整体上说,其时江南进士在全国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但幅度较小。
四部叢刊續編古籍书目古籍书目查询,包括四部丛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四库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丛刊、石刻史料新编1-4輯、中华大藏经、中华道藏、六十种曲、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丛书集成新编等。
可检索约98万种古籍,包括宋刻本、明抄本、清抄本、民国版本等等。
四庫全書续修四库全书四部叢刊初編四部叢刊續編四部叢刊三編叢書集成初編叢書集成三編叢書集成新編四庫存目叢書四庫存目補編四庫未收書輯刊四庫禁毀書注意:检索不到时,最好转换一下繁简字再检索一遍。
书名作者版本藏馆/丛书儀禮疏五十卷唐賈公彥等撰景汪閬原覆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春秋正義三十六卷唐孔穎達等奉敕撰景海鹽張氏涉園藏日本覆印景鈔正宗寺本四部叢刊續編爾雅疏十卷宋邢昺等奉敕撰景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周易集傳十宋朱震撰景北平圖書館藏宋刊本闕卷以汲古閣景宋鈔本配補四部叢刊續編卷卽漢上易傳周易要義十卷宋魏了翁撰景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宋呂祖謙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禮記要義三十三卷坿校勘記一卷宋魏了翁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春秋傳三十宋胡安國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坿校勘記一卷東萊呂太史春秋左傳類編六卷坿校勘記一卷宋呂祖謙撰胡文楷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舊鈔本四部叢刊續編公是先生七經小傳三卷宋劉敞撰景天祿琳瑯舊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讀大學叢說一卷讀元許謙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庸叢說二卷讀論語叢說三卷讀孟子叢說二卷羣經音辨七卷宋賈昌朝撰景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岩崎靜嘉堂文庫藏景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急就篇一卷漢史游撰唐顏師古注景海鹽張氏涉園藏明鈔本四部叢刊續編汗簡三卷後周郭忠恕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馮已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龍龕手鑑四卷遼釋行均撰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切韻宋司馬光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景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掌圖一卷檢例一卷條式一卷宋闕名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貞觀政要十卷唐吳兢撰元戈直集論景成化刊本四部叢刊續編盡言集十三卷宋劉安世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隆慶覆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金孔元措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蒙古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宋張栻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吳興劉氏嘉業堂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卷坿校勘記一卷南唐書三十卷坿校勘記一卷宋馬令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明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南唐書十八卷坿音釋一卷坿校勘記一卷宋陸游撰元戚光撰音釋張元濟撰校勘記景明錢叔寶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吳越備史四卷坿宋范坰撰宋林禹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吳枚菴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勘記一卷大淸一統志五百六十卷坿索引淸嘉慶二十五年敕撰闕名撰索引景淸史館藏進呈鈔本四部叢刊續編麟臺故事殘三卷坿校記一卷宋程俱撰張元濟撰校記景明景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作邑自箴十卷宋李元弼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景鈔淳熙本四部叢刊續編金石錄三十卷坿宋趙明誠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海鹽張氏涉園呂無黨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勘記一卷張子語錄三卷後錄二卷坿校勘記一卷宋張載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龜山先生語錄四卷後錄二卷坿校勘記一卷宋楊時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程氏家塾讀元程端禮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分年日程三卷綱領一卷棠陰比事二卷宋桂萬榮撰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景元鈔本四部叢刊續編圖畫見聞誌六卷宋郭若虛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配元鈔本四部叢刊續編法書攷八卷元盛熙明撰景鈔本四部叢刊續編嘯堂集古錄二卷宋王俅撰景蕭山朱氏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飲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景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岩崎氏靜嘉堂文庫藏明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容宋洪邁撰景宋刊本配北平圖書館藏宋刊本常熟瞿四部叢刊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氏鐵琴銅劍樓藏弘治活字本續編夢溪筆談二十六卷坿校勘記一卷宋沈括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明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愧郯錄十五宋岳珂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雲谿友議三卷坿校勘記一卷唐范攄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明刊本四部叢刊續編雲仙雜記十卷唐馮贄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明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揮麈前錄四卷後錄十一卷第三錄三卷餘話二卷宋王明淸撰景汲古閣景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淸波雜志宋周煇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二卷坿校勘記一卷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括異志十卷宋張師正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景宋鈔本四部叢刊續編續幽怪錄四卷唐李復言撰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南宋書棚本四部叢刊續編東皐子集三卷坿校勘記一卷唐王績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明鈔本四部叢刊續編宋之問集二卷唐宋之問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明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校勘記一卷鄭守愚文集三卷卽雲臺編坿校勘記一卷唐鄭谷撰胡文楷撰校勘記景蕭山朱氏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朱慶餘詩集一卷坿校勘記一卷唐朱慶餘撰張元濟撰校勘記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四部叢刊續編如果觉得本栏目不错,请不要忘记收藏哦腾讯微博微信新浪微博人人网QQ空间百度贴吧更多。
古墓消失半世纪一块石头验真身韩鸣凤墓重修竣工博罗明代名人韩鸣凤墓重修昨竣工韩氏后人国庆将行“圆坟”礼本报讯昨日上午10时,49岁的五华人李国忠恭恭敬敬地为一座崭新的坟墓上香,从后土到前土,再从主位到侧位,神情庄重。
李国忠祖辈三代都从事修墓行业,但这是他第一次免收工钱为别人修墓。
在他看来,能在坟墓旁的芳名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是最大的回报。
这座墓的主人不是普通人,他是惠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代礼部尚书韩日缵之父———韩鸣凤;韩鸣凤是惠州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能吏,他的事迹详载在《广东通志》、《惠州府志》等地方志书,他也是少数几个入祀惠州乡贤祠和名宦祠的惠州乡贤。
但是,他的墓在上个世纪早期意外消失,成为博罗韩氏后人一直未能解开的谜。
直到去年,韩鸣凤的后人才通过种种线索重新找到了墓的原址,并于今年7月开始重修,直至昨日大功告成。
据悉,韩氏族人决定在今年10月4日举行大型祭奠仪式,让韩氏后裔来到韩鸣凤墓跟前行“圆坟”礼,寄托族人对先贤的思念。
韩廖祥希望通过《东江时报》的宣传,让更多韩氏后裔知道这个消息,重树家族观念,以韩氏家族为荣。
寻墓韩鸣凤墓确定位于罗阳黎村重修后的韩鸣凤墓仍保持了明代墓制。
早在2008年11月17日,《东江时报》就曾报道了韩氏族人寻找韩鸣凤墓的消息。
当时韩氏族人认为,一座位于罗阳镇莲湖村杨村坑、当地人称为“画眉跳径”的古墓是韩鸣凤墓,但是由于该古墓找不到墓碑、墓志铭等遗物,只有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所以一直不敢认定该墓就是韩鸣凤墓。
对家族历史颇有研究的韩廖祥通过韩日缵亲自修订的《韩氏族谱》发现,韩鸣凤父凭子贵,在明崇祯元年(1628)被朝廷累赠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并奉旨谕葬黎村雷公襱乙山。
韩鸣凤卒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也就是说,韩鸣凤在死后20年被迁葬到黎村,莲湖村的古墓应该是迁葬之前的墓址,所以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黎村位于博罗县城西北郊,有着大片的丘陵地带,要在黎村找到一个被湮没的古墓谈何容易。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清代禁毁书籍目录。
《四库书目家族》补遗——兼与胡道静、林申清两先生商榷戚培根罗志欢读了胡道静、林申清《四库书目家族》(《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获益匪浅。
正如文中所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有“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之称。
的确,在大力提倡整理和研究古籍的今天,这部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四库全书》,有待于深化整理与研究的必要。
文中并指出“四库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胡、林两先生从应用目录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一课题,并且系统地蒐集有关书目,汇编成这套《四库书目家族》(以下简称《家族》),使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利于研究,此举是十分可贵的,我们甚为钦佩。
但是,对于《家族》中所列举的某些图书视作“四库书目”却不敢苟同。
顾名思义,“四库书目家族”就是有关《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目,组成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书目”,同时必须是有关“四库”的书目,而不是那些研究“四库”的论文或史料图书。
如果超出了这一范畴,必然成为另一研究课题,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且与文章题目不符。
《家族》一文所列举的一些书文,其本身就不是“书目”,例如:曹书杰《四库全书所辑永乐大典本之数量辨》(《古籍整理与研究》1989年第4期)、陈垣《陈垣学术论文集》(其中有关于“四库”论述的九篇文章)等等,都是一些学术性的研究论文。
又如第十二类“史料书目”中的《四库全书答问》、《四库全书史话》等等,则是有关“四库”的史料图书。
杨家骆《四库全书学典》第五章的“四库全书史料书目”是放在“关于四库全书的百种专书”这一专题中的。
组成这个“史料书目”的都是有关“四库全书”的各种史料专著,其每种书本身并非书目。
“专书”的范畴,它所包括的可以是书目,也可以是有关研究“四库”的各种史料图书。
所以,杨氏所列举的“四库全书史料书目”并未超出“专书”的范畴,而《家族》第十二类所列举的史料性书籍则超出了“书目”的范畴,同时也超出了该文题目的范围。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目录目錄第一冊一楚辭與漢魏晉南北朝別集離騷草木疏。
宋吳仁傑撰。
四卷。
陸士龍集。
晉陸雲撰。
十卷。
陶淵明集。
晉陶潛撰。
八卷。
璇璣圖詩讀法。
明萬康民撰。
二卷。
鮑明遠集。
宋鮑照撰。
十卷。
江文通集。
梁江淹撰,清梁賓編。
四卷。
水部集。
梁何遜撰。
一卷。
庾開府集箋注。
北周庾信撰,清吳兆宜注。
十卷。
庾子山集。
北周庾信撰,清倪璠纂注。
十六卷,庾集總釋一卷,年譜一卷,本傳一卷,原序一卷。
二唐別集一東皋子集。
王績撰。
三卷,附錄一卷。
王子安集。
王勃撰,明張燮輯編。
十六卷。
盈川集。
楊炯撰,明童佩輯編。
十卷,附錄一卷。
張燕公集。
張說撰。
二十五卷。
九家集注杜詩。
杜甫撰,宋郭知達集注。
三十六卷,目錄一卷。
杜詩詳注。
清仇兆鳌撰。
二十五卷,年譜一卷,凡例一卷,附編二卷。
宗玄集。
吳筠撰。
三卷,別集一卷。
杼山集。
釋皎然撰。
十卷。
三唐別集二權文公集。
權德輿撰。
十卷。
韓集舉正。
宋方崧卿撰。
十卷,外集舉正一卷。
皇甫持正集。
皇甫湜撰。
六卷。
昌谷集。
李賀撰。
四卷,外集一卷。
會昌一品集。
李德裕撰。
二十卷,別集十卷,外集四卷。
四唐別集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撰。
七十一卷。
樊川集。
杜牧撰。
二十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
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撰。
三卷。
李義山詩集注。
李商隱撰,清朱鶴齡注。
三卷。
李義山文集箋注。
李商隱撰,清徐樹穀箋,徐炯注。
十卷。
丁卯詩集。
許渾撰。
二卷,續集二卷,續補一卷,集外遺詩一卷。
孫可之集。
孫樵撰。
十卷。
曹祠部集。
曹鄴撰,明蔣冕輯。
二卷。
附曹唐詩一卷。
甫里集。
陸龜蒙撰。
十九卷,附錄一卷。
司空表聖文集。
司空圖撰。
十卷。
黃御史集。
黃滔撰。
八卷,附錄一卷。
附黃吾軒遺集一卷。
白蓮集。
釋齊己撰。
十卷。
禪月集。
釋貫休撰。
二十五卷,補遺一卷。
廣成集。
後蜀杜光庭撰。
十二卷。
五宋別集一骑省集。
徐铉撰。
三十卷,附録一卷。
南阳集。
赵湘撰。
六卷。
和靖集。
林逋撰。
四卷。
穆参军集。
穆修撰。
三卷,附録一卷。
文庄集。
夏竦撰。
三十六卷。
元宪集。
宋庠撰。
三十六卷。
张居正死因探析赖泽冰①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要:张居正是万历时期的权臣,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论著甚多,但很少涉及其死因的探讨。
本文通过对他人的记载及张居正本人的书牍、奏疏的对比与解读,试探析张居正的死因。
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十几年不割掉的痔疮就是导致他死亡的根本原因,而繁忙的政务以及万历皇帝拒绝他乞骸的请求则是其死亡的外因。
关键词:张居正;痔疮;死因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张居正的研究论著甚多,内容主要包括其传记年谱、改革措施、思想及人际关系等。
②可关于张居正死因的研究,学术界很少涉及,笔者目前所见,仅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他认为张居正的死因是割除痔疮后,脾胃衰弱,最后过劳而死。
[1]但朱先生所征引的材料过于单一,基本来自《张太岳先生文集》的书牍和奏疏。
不仅如此,关于这些书牍和奏疏的具体时间,朱先生亦未进行详细考证。
一、明清文献对张居正死因的记载明清二代记载张居正死讯的文献资料很多,但记录其死因的材料并不多。
笔者所见最早介绍张居正死因的文献是王世祯的《嘉靖以来首辅传》,该书称:居正则亦已病矣,病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弱不能进食。
使医治痔以效,寻下雍口而不能畅,不获已,复用寒剂泄之,遂不禁去。
若脂膏者,而大肠亦遂出,日以嬴削。
上,时下谕问疾,大出金帛,以为医药资,凡四阅月,竟不愈。
[2]① 赖泽冰,男,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潮汕史。
② 参见李小林、李晟文《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84-92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68-270页;冯明《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104-110页。
按照王世祯的说法就是,张居正服用房中药,然后药发致使体内燥热,又饮寒剂导致腹泻成痔,从而脾胃虚弱不能进食。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将大量不符合清王朝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的历代典籍摒弃在外,仅列为存目者即达6793种、93551卷。
历经300年来的天灾人祸,存目之书亡失严重,现存4000余种、6万余卷,分藏在全国200多个图书馆,三成以上已成孤本。
1992年夏,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正式提出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计划,1992年12月23日获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
1993年1月组成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由季羡林担任总编纂,有全国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近百位文史专家和古籍学者参加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开始编纂工作。
存目编辑根据《四库全书》卷首所载乾隆帝有关编纂工作的历次上谕和凡例,当时四库馆臣将内府所藏和全国各地督抚学政及私家进献的图书中,含有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者,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未越群流”的平庸之书、“归于小道”的无谓之书、“难以考信”的伪托之书,以及著作时代切近者、重复之书均列为存目。
出版编辑但存目之书珍品杂陈,琳琅满目,为尊重历史、保存文献,1992年中国古籍整理委员会提出搜辑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于1997年10月全部完成,历时五年。
该书共收录散藏于国内外116所图书馆、博物馆及少数私人藏书家手中的四库存目书4508部中,其中宋刻本15种,宋写本1种,元刻本21种,明刻本2152种,明抄本127种,清刻本1634种,清抄本330种、稿本22种,有三成以上为孤本或稀见本。
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收录734种,史部收录1086种,子部收录1253种,集部收录1435种。
卷帙浩繁,洵为大观。
1997年10月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16开精装1200册。
编纂方针与原则编辑编纂工作以“尊重历史,保存文献”为总方针。
首先是普遍调查,尽数收集。
《四库禁毁书丛刊》目录(经史子集)《四库禁毁书丛刊》目录经部天蓋樓四書語錄四十六卷, (清)呂留良撰周在延輯,清康熙間金陵玉堂刻本, 經001冊--001頁呂晚邨先生四書講義四十三卷, (清)呂留良撰, 清刻本, 經001冊--475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一),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2冊--001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二),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3冊--001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三),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4冊--001頁四書朱子語類三十八卷, (清)張履祥呂留良輯, 清康熙四十年南陽講習堂刻本, 經004冊--313頁思問初編五卷, (明)陳元齡撰, 明末刻本, 經004冊--635頁翁山易外七十一卷, (清)屈大均撰, 清鈔本, 經005冊--001頁四書繹註五卷, (清)王錟撰, 清康熙間刻本, 經008冊--477頁四書朱子大全四十卷, (清)戴名世程逢儀輯, 清康熙四十七年程逢儀刻本, 經009冊--001頁史部皇明從信錄四十卷(一), (明)陳建撰沈國元訂補, 明刻本,史001冊--001頁皇明從信錄四十卷(二), (明)陳建撰沈國元訂補, 明刻本, 史002冊--001頁新刻明政統宗三十卷附一卷(一), (明)涂山輯, 明萬曆間刻本, 史002冊--089頁新刻明政統宗三十卷附一卷(二), (明)涂山輯, 明萬曆間刻本, 史003冊--001頁寰宇分合志七卷附錄一卷, (明)徐樞撰, 明末刻本, 史003冊--187頁皇明典要八卷, (明)陳建撰, 明王渭刻本, 史003冊--369頁野獲編三十卷補遺四卷, (明)沈德符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 史004冊--001頁憲章外史續編十四卷, (明)許重熙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六年刻本, 史005冊--001頁頌天臚筆二十四卷(一), (明)金日升輯,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二年刻本, 中國曆史博史005冊--303頁頌天臚筆二十四卷(二), (明)金日升輯,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二年刻本, 中國曆史博史006冊--001頁崇禎朝記事四卷, (明)李遜之撰, 清光緒武進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 史006冊--473頁江變紀畧二卷, (清)徐世溥撰, 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荊駝逸史本, 史006冊--549頁甲乙記政錄一卷續丙記政錄一卷, (明)徐肇臺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06冊--569頁松陵文獻十五卷, (清)潘檉章撰, 清康熙三十二年潘耒刻本, 史007冊--001頁康濟譜二十五卷, (明)潘游龍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07冊--151頁國初羣雄事略十二卷, (清)錢謙益撰, 民國間烏程張氏刻適園叢書本, 史008冊--001頁雲間志畧二十四卷, (明)何三畏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08冊--161頁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 (明)陳九德輯, 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 史009冊--001頁按遼疏稿六卷, (明)熊廷弼撰, 明刻本, 史009冊--347頁四鎮三關誌十卷, (明)劉效祖撰, 中國文獻珍本叢書影印明萬曆四年刻本, 史010冊--001頁字貫提要四十卷, (清)王錫侯輯, 清日本刻本, 史010冊--487頁皇明象胥錄八卷, (明)茅瑞徵撰, 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第一集影印明崇禎間, 史010冊--551頁全邊略記十二卷附大明神勢圖, (明)方孔炤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11冊--001頁岱史十八卷, (明)查志隆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11冊--481頁皇明資治通紀三十卷, (明)陳建撰岳元聲訂, 明刻本, 史012冊--001頁新刻明朝通紀會纂七卷, (明)王世貞撰王政敏訂王汝南補, 清初刻本, 史013冊--001頁明末紀事補遺十卷, (清)三餘氏撰, 清同治間刻本, 史013冊--15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一),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3冊--4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二),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4冊--0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三),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5冊--0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四),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6冊--001頁廣皇輿考二十卷, (明)張天復撰張元忭增補, 明刻本, 史017冊--001頁註釋評點古今名將傳十七卷附錄一卷, (明)陳元素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17冊--001頁海防纂要十三卷圖一卷, (明)王在晉撰, 明萬曆四十一年自刻本, 史017冊--445頁新刻皇明百將列傳評林四卷附錄一卷續集四卷, (明)顧其言撰(續集)何喬新撰, 明末刻本, 史017冊--473頁廣輿記二十四卷, (明)陸應陽輯(清)蔡方炳增輯, 清康熙間刻本, 史018冊--001頁地圖綜要三卷, (明)朱國達等輯, 明末朗潤堂刻本, 史018冊--521頁明紀編遺六卷, (清)葉珍撰, 清初刻本, 史019冊--001頁兩朝剝復錄六卷, (明)吳應箕撰, 清鈔本, 史019冊--117頁甲申傳信錄十卷, (清)錢□撰, 清鈔本, 史019冊--227頁三垣筆記八卷, (清)李清撰, 清鈔本, 史019冊--329頁明朝小史十八卷, (明)呂毖輯, 舊鈔本, 史019冊--425頁安龍逸史二卷, (清)屈大均撰, 民國間吳興劉氏刻嘉業堂叢書本, 史019冊--623頁東明聞見錄一卷, (明)瞿共美撰, 清鈔本, 史019冊--655頁南渡紀事二卷, (明)李清撰, 清鈔本, 史019冊--683頁鍥兩狀元編次皇明人物要考六卷, (明)焦竑翁正春輯, 明萬曆間三衢舒承谿刻本, 史020冊--001頁新刊皇明名臣言行錄四卷, (明)楊廉徐咸撰, 明嘉靖二十年魏有本刻本, 史020冊--103頁史外三十二卷, (清)汪有典撰, 清乾隆十四年淡艷亭刻本, 史020冊--317頁大明一統賦三卷, (明)莫旦撰, 明嘉靖間鄭普刻本, 史021冊--001頁經史子集合纂類語三十二卷(二), (明)魯重民輯, 明崇禎間武林輝山堂金陵汪復初刻本, 史021冊--001頁九邊圖論一卷, (明)許論撰, 明天啟元年苕上閔氏刻朱墨印兵垣四編本, 史021冊--083頁方輿勝畧十八卷總目一卷外夷六卷又一卷, (明)程百二等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刻本, 史021冊--107頁讀書論世十六卷, (清)吳肅公撰, 清康熙間詒清堂刻本, 史021冊--261頁彚輯輿圖備攷全書十八卷(一), (明)潘光祖李雲翔輯, 清順治間刻本, 史021冊--453頁彚輯輿圖備攷全書十八卷(二), (明)潘光祖李雲翔輯, 清順治間刻本, 史022冊--001頁太仆奏議四卷, (明)張輔之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22冊--389頁大義覺迷錄四卷, (清)世宗胤禛撰, 清雍正內府刻本, 史022冊--459頁新鐫詳訂註釋捷錄評林十卷, (明)顧充撰, 明萬曆二十二年明雅堂刻本, 史022冊--549頁皇明歷朝功德捷錄註釋題評一卷, (明)李良翰輯, 顧充註評明萬曆間刻本, 史022冊--639頁隲言十八卷, (明)徐日久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23冊--001頁廣治平略四十四卷(一), (清)蔡方炳撰, 清康熙間刻本, 史023冊--199頁廣治平略四十四卷(二), (清)蔡方炳撰, 清康熙間刻本, 史024冊--001頁彚草堂治平類纂三十卷(一), (明)朱健輯, 清康熙二年刻本, 史024冊--071頁彚草堂治平類纂三十卷(二), (明)朱健輯, 清康熙二年刻本, 史025冊--001頁青萊續史十八卷, (明)朱里撰, 清順治十二年刻本, 史025冊--093頁五邊典則二十四卷(一), (明)徐日久撰, 舊鈔本, 史025冊--453頁五邊典則二十四卷(二), (明)徐日久撰, 舊鈔本, 史026冊--001頁古今人物論三十六卷, (明)鄭賢輯, 明萬曆三十六年余彰德刻本, 史027冊--001頁皇明大事記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一), (明)朱國楨輯, 明刻本, 史028冊--001頁皇明大事記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二), (明)朱國楨輯, 明刻本, 史029冊--001頁靳史三十卷, (明)查應光輯, 明天啟間刻本, 史029冊--203頁兩朝從信錄三十五卷(一), (明)沈國元撰, 明末刻本, 史029冊--575頁古今治統二十卷(一), (明)徐奮鵬撰, 清雍正間刻本, 史029冊--641頁兩朝從信錄三十五卷(二), (明)沈國元撰, 明末刻本, 史030冊--001頁古今治統二十卷(二), (明)徐奮鵬撰, 清雍正間刻本, 史030冊--001頁皇明奏議備選十六卷, (明)秦駿生輯, 明刻本, 史031冊--001頁古今治平彚要十四卷, (清)楊潮觀撰, 清雍正七年文聚樓刻本, 史031冊--113頁欲焚草四卷, (明)胡忻撰, 清康熙四十二年胡恆升刻本, 史031冊--579頁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補標題評斷實紀二十七卷, (明)陳建陳龍可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32冊--001頁諸史異彚二十四卷, (明)李清撰, 舊鈔本, 史032冊--619頁捷錄法原旁註十二卷, (清)錢炅撰, 清康熙二十五年錢增刻本, 史033冊--001頁遼小史一卷金小史八卷, (明)楊循吉撰, 明萬曆十三年徐景鳳刻本, 史033冊--237頁舊京遺事四卷(存卷一卷二)帝京紀聞二卷, (明)史玄撰, 清退山氏鈔本, 史033冊--313頁甲申紀事十三卷附工部新刊事例一卷, (明)馮夢龍輯, 明弘光元年刻本, 史033冊--345頁明季甲乙彚編四卷, (明)東邨八十一老人撰, 舊鈔本, 史033冊--621頁也是錄一卷, (明)鄧凱撰, 舊鈔本, 史033冊--733頁皇明通紀集要六十卷, (明)陳建輯, 江旭奇補訂明崇禎間刻本, 史034冊--001頁閩海紀要二卷, (明)夏琳撰, 清鈔本, 史035冊--001頁明紀編年十二卷, (明)鍾惺撰(清)王汝南補, 清順治間刻本,史035冊--047頁大明光宗貞皇帝實錄八卷, (明)張惟賢葉向高等纂修, 明鈔本, 史035冊--263頁萬曆武功錄十四卷(一),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35冊--389頁萬曆武功錄十四卷(二),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36冊--001頁督師紀略十三卷, (明)茅元儀撰, 明末刻本, 史036冊--315頁女直考一卷, (明)天都山臣撰, 清鈔本, 史036冊--417頁聖主中興全盛兼三錄附一卷, (明)何光顯撰, 明刻本, 史036冊--459頁綸扉奏草三十卷(一), (明)葉向高撰, 明刻本, 史036冊--481頁綸扉奏草三十卷(二), (明)葉向高撰, 明刻本, 史037冊--001頁續綸扉奏草十四卷, (明)葉向高撰, 明末刻本, 史037冊--453頁經畧復國要編十四卷圖說一卷附一卷後附一卷, (明)宋應昌撰, 民國間影印明萬曆間刻本, 史038冊--001頁周忠毅公奏議四卷附一卷, (明)周宗建撰, 明崇禎間熊開元刻本, 史038冊--321頁房海客侍御疏三卷, (明)房可壯撰, 明天啟二年刻本, 史038冊--493頁劉蕺山先生奏疏五卷, (明)劉宗周撰, 清乾隆十七年證人堂刻劉蕺山先生集本, 史038冊--589頁金雙巖考考中丞集四卷, (明)金光辰撰, 清初刻本, 史038冊--665頁撫吳疏草不分卷, (明)張國維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39冊--001頁健餘奏議十卷, (清)尹會一撰, 清乾隆刻本, 史040冊--001頁本朝生氣錄十六卷(存卷一至卷十三), (明)徐與參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0冊--119頁啟禎野乘一集十六卷(一), (清)鄒漪撰, 明崇禎十七年柳圍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 史040冊--315頁啟禎野乘一集十六卷(二), (清)鄒漪撰, 明崇禎十七年柳圍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 史041冊--001頁啟禎野乘二集八卷, (清)鄒漪撰, 清康熙十八年金閶存仁堂素政堂刻本, 史041冊--045頁二續表忠記八卷, (清)趙吉士撰, 清康熙三十七年自刻本, 史041冊--239頁揚州休園志八卷首一卷, (清)鄭慶祜撰, 清乾隆三十八年察視堂自刻本, 史041冊--477頁西湖覽勝詩志八卷, (清)夏基輯,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史041冊--643頁皇明十六朝廣彚紀二十八卷, (明)陳建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2冊--001頁昭代芳摹三十五卷, (明)徐昌治撰, 明崇禎九年徐氏知問齋刻本, 史043冊--001頁龍門綱鑑正編二十卷潘氏總論一卷, (清)蔣先庚撰, 清初玉芝園刻本, 史044冊--001頁行朝錄十二卷附三藩偶記一卷, (清)黃宗羲撰, 清鈔本, 史044冊--593頁吾學編六十九卷(一), (明)鄭曉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鄭心材刻本, 史045冊--001頁吾學編六十九卷(二), (明)鄭曉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鄭心材刻本, 史046冊--001頁吾學編餘一卷, (明)鄭曉撰, 明鈔本, 史046冊--079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一),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6冊--125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二),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7冊--001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三),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8冊--001頁宋西事案二卷, (明)祁承□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48冊--325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一),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48冊--417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二),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49冊--001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三),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50冊--001頁皇明四朝成仁錄十二卷, (清)屈大均撰, 民國間商務印書館長沙影印排印廣東叢書本, 史050冊--461頁丹霞山誌十卷, (清)陳世英撰釋古如增補, 清雍正十一年丹霞別傳寺刻本, 史051冊--001頁九十九籌十卷, (明)顏季亨撰, 民國三十年(玄覽堂叢書)影印明天啟間刻本, 史051冊--189頁柴菴疏集二十卷, (明)吳甡撰, 清初刻本, 史051冊--337頁新鐫張太史註釋標題綱鑑白眉二十一卷首一卷, (明)張鼐撰, 明李潮刻本, 史052冊--001頁重訂蘇紫溪先生會纂標題歷朝綱鑑紀要十六卷首一卷(一), (明)蘇濬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2冊--623頁重訂蘇紫溪先生會纂標題歷朝綱鑑紀要十六卷首一卷(二), (明)蘇濬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3冊--001頁鐫王鳳洲先生會纂綱鑑歷朝正史全編二十三卷, (明)王世貞撰, 明刻本, 史053冊--345頁新刻世史類編四十五卷首一卷(一), (明)李純卿草創謝遷補遺王守仁覆詳, 王世貞明萬曆三十四年書林余彰德刻本,史054冊--001頁新刻世史類編四十五卷首一卷(二), (明)李純卿草創謝遷補遺王守仁覆詳, 王世貞明萬曆三十四年書林余彰德刻本,史055冊--001頁通鑑直解十六卷, (明)張嘉和撰, 明末刻本, 史055冊--371頁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原始一卷, (明)顧秉謙等撰, 明天啟六年禮部刻本, 史056冊--001頁皇明詔制十卷(一), (明)孔貞運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6冊--383頁皇明詔制十卷(二), (明)孔貞運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7冊--001頁聖諭一卷奏疏九卷, (明)朱東觀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7冊--259頁余肅敏公奏議三卷, (明)余子俊撰, 明嘉靖間刻本, 史057冊--523頁台中疏畧四卷(存卷三卷四), (明)毛堪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57冊--587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一),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58冊--001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二),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59冊--001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三),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60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一),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0冊--183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二),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1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三),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2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四),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3冊--001頁表揚錄續編不分卷, (清)尹嘉銓撰,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史063冊--649頁北學編四卷, (清)魏一鰲輯尹會一續輯, 清光緒十四年四川尊經書院刻本, 史063冊--669頁明史竊一百五卷(原缺卷八卷九卷十卷十四), (明)尹守衡撰, 清刻本, 史064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一),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5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二),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6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三),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7冊--001頁鼎鍥趙田了凡袁先生編纂古本歷史大方綱鑑補三十九卷首一卷(一), (明)袁黃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雙峰堂余氏刻本,史067冊--099頁鼎鍥趙田了凡袁先生編纂古本歷史大方綱鑑補三十九卷首一卷(二), (明)袁黃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雙峰堂余氏刻本,史068冊--001頁通鑑纂二十卷, (明)鍾惺撰, 明末刻本, 史068冊--385頁撫遼疏稿六卷(存卷一至卷三), (明)李化龍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69冊--001頁西臺疏草一卷北畿疏草一卷東粵疏草五卷南國疏草一卷, (明)王以寧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69冊--135頁萬曆野抄十一卷, (明)蔡士順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9冊--365頁奏牘四卷, (明)倪元璐撰, 明末刻本, 史069冊--649頁國朝武功紀勝通考八卷補漏居寓言一卷, (明)顏季亨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0冊--001頁萬曆三大征考三卷, (明)茅瑞徵撰, 舊鈔本, 史070冊--307頁三朝遼事實錄十七卷總畧一卷, (明)王在晉撰, 清鈔本, 史070冊--341頁樵史四卷, (清)陸應陽輯, 清書三味樓刻本, 史071冊--001頁酌中志二十三卷酌中志餘十卷, (明)劉若愚撰輯, 清鈔明季野史彚編本, 史071冊--039頁玉鏡新譚十卷, (明)朱長祚撰, 明末刻本, 史071冊--301頁山書十八卷, (清)孫承澤撰, 清鈔本, 史071冊--451頁崇禎遺錄一卷殉難忠臣錄一卷逆賊奸臣錄一卷, (明)王世德撰, 清鈔本, 史072冊--001頁甲乙事案二卷, (明)文秉撰, 清鈔本, 史072冊--043頁慟餘雜記一卷, (明)史惇撰, 清鈔本, 史072冊--107頁殘明紀事一卷, (清)佚名撰, 清鈔本, 史072冊--125頁所知錄五卷, (清)錢澄之撰, 清是亦軒鈔本, 史072冊--139頁揚州十日記一卷, (清)王秀楚撰, 清鈔本, 史072冊--189頁明季遺聞四卷, (清)鄒漪撰, 清順治間刻本, 史072冊--199頁作吏要言一卷, (清)葉鎮撰, 清道光許喬年刻本, 史072冊--291頁邊略五卷, (明)高拱撰, 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史072冊--311頁輿地圖考六卷, (明)程道生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2冊--345頁秦楚之際遊記二卷, (明)薛熙撰,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史072冊--557頁西山誌十二卷, (清)歐陽桂撰, 清乾隆三十一年梅谷山房刻本, 史072冊--589頁望都縣新志八卷, (清)陳洪書修王錫侯陳啟光纂, 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史073冊--001頁黃山導四卷首一卷, (清)汪璂輯,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史073冊--205頁新鐫歷朝捷錄增定全編大成四卷, (明)顧充撰鍾惺等補, 明末刻本, 史073冊--367頁史貫十二卷(原缺卷十二), (清)周士儀撰, 清康熙十七年自刻本, 史073冊--557頁通紀纂十卷, (明)鍾惺等輯, 清初刻本, 史074冊--001頁明鑑會纂十五卷, (清)朱國標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史074冊--175頁豫變紀畧八卷附一卷, (清)鄭廉撰, 清乾隆瞿瞿室刻本, 史074冊--347頁中興實錄不分卷, (明)佚名撰, 舊鈔本, 史074冊--487頁永曆紀事一卷, (明)丁大任撰, 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印(荊駝逸史)本, 史074冊--551頁絲綸錄六卷, (明)周永春輯, 明刻本, 史074冊--555頁餉撫疏草七卷, (明)畢自嚴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5冊--001頁經世挈要二十二卷(存卷一至卷二十), (明)張燧撰, 明崇禎六年傅昌辰刻本, 史075冊--381頁子部醫貫六卷, (明)醫無閭子撰(清)呂醫山人評, 清刻本, 子001冊--001頁新纂乾坤寶典天文不分卷, 佚名撰, 明鈔本, 子001冊--123頁千一疏二十二卷, (明)程涓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黃如松刻本, 子001冊--425頁奚囊寸錦四卷, (清)張潮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子001冊--66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2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2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二),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3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三),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4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四),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5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五),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6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六),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7冊--001頁呂子評語正編四十二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餘編八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一), (清)呂留良撰車鼎豐輯, 清康熙五十五年顧麟趾刻本,子007冊--601頁呂子評語正編四十二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餘編八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二), (清)呂留良撰車鼎豐輯, 清康熙五十五年顧麟趾刻本,子008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七),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8冊--001頁匯東手談三十二卷, (清)史珥撰, 清乾隆刻本, 子008冊--357頁古今紆籌十卷, (明)朱錦輯, 明末刻本, 子009冊--001頁兵錄十四卷, (明)何汝賓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09冊--303頁槎菴小乘四十一卷, (明)來斯行撰, 明崇禎四年刻本, 子010冊--001頁闡義二十二卷, (清)吳肅公輯, 清康熙四十六年慕園刻本, 子011冊--001頁千百年眼十二卷, (明)張燧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1冊--161頁南極篇二十二卷, (明)文翔鳳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1冊--359頁大明天元玉挂祥異圖說七卷, (明)余文龍撰, 明萬曆四十七年自刻本, 子012冊--001頁沈氏日旦十二卷, (明)沈長卿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2冊--109頁羣書典彚十四卷(一), (明)黃道周輯, 評明崇禎間敦古齋刻本, 子012冊--413頁羣書典彚十四卷(二), (明)黃道周輯, 評明崇禎間敦古齋刻本, 子013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3冊--315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二),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4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三),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5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四),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6冊--001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一),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7冊--649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二),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8冊--001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三),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9冊--001頁存古類函三卷, (明)陳組綬輯, 明末刻本, 子019冊--399頁經史子集合纂類語三十二卷(一), (明)魯重民輯, 明崇禎間武林輝山堂金陵汪復初刻本, 子020冊--001頁沈氏弋說六卷, (明)沈長卿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21冊--447頁籌兵三畧三卷, (明)曹飛輯, 清鈔本, 子022冊--001頁經武勝畧正集十九卷, (明)莊應會輯, 明末刻本, 子022冊--137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一),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3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二),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4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三),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5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四),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6冊--001頁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三十二卷, (明)尹商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27冊--001頁武備要畧十四卷, (明)程子頤等撰, 明崇禎五年刻本, 子028冊--001頁武備天文一卷水火攻一卷地利四卷(一), (明)施永圖撰, 清刻本, 子028冊--499頁武備天文一卷水火攻一卷地利四卷(二), (明)施永圖撰, 清刻本, 子029冊--001頁喻子十三種秘書兵衡十三卷, (明)喻龍德撰, 明天啟鄭大經刻本, 子029冊--099頁軍器圖說不分卷, (明)畢懋康撰, 明崇禎十一年張繼孟刻本, 子029冊--339頁緯弢二卷, (明)郭增光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29冊--369頁暇老齋雜記三十二卷, (明)茅元儀撰, 清光緒李文田家鈔本, 子029冊--479頁玉光劍氣集不分卷, (明)張怡撰王文濤輯, 清鈔本, 子030冊--221頁書法精言四卷, (清)王錫侯撰, 清乾隆刻本, 子031冊--001頁晚邨慙書一卷, (清)呂留良撰, 清順治間刻本, 子031冊--051頁古方略四十五卷續編六卷(一), (明)余懋衡輯, 明崇禎十二年書林張詒謀忠貞堂刻本, 子031冊--253頁古方略四十五卷續編六卷(二), (明)余懋衡輯, 明崇禎十二年書林張詒謀忠貞堂刻本, 子032冊--001頁羣言瀝液八卷, (清)梁顯祖輯, 清康熙間刻本, 子032冊--505頁金湯借箸十二籌十二卷, (明)李盤等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33冊--001頁兵鏡二十卷綱目一卷, (明)吳惟順吳鳴球撰, 明末問奇齋刻本, 子033冊--267頁新鐫批選皇明百將傳合法兵戎事類三卷, (明)趙光裕撰, 明刻本, 子033冊--657頁登壇必究四十卷(一), (明)王鳴鶴輯, 明萬曆間刻本, 子034冊--001頁呂晚邨先生家訓真蹟五卷, (清)呂留良撰, 清康熙間刻本, 子036冊--137頁戰守全書十八卷, (明)范景文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36冊--195頁新鐫註解武經十四卷(一), (明)沈應明撰, 明崇禎九年經世堂刻本, 子036冊--593頁新鐫註解武經十四卷(二), (明)沈應明撰, 明崇禎九年經世堂刻本, 子037冊--001頁書法彀三卷, (清)魯之裕撰, 清鈔本, 子037冊--147頁守官漫錄五卷, (明)劉萬春撰, 明萬曆四十八年劉氏澹然居刻本, 子037冊--171頁。
龚鼎孳《定山堂集》版本考述孙克强;裴喆【摘要】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清初的文坛领袖,诗、词、文各体兼擅,著述颇丰。
龚鼎孳的作品曾遭禁毁,《定山堂集》的各种版本流传线索较为模糊,兹对龚氏各种诗集、词集、文集进行全面的梳理研究。
%Gong Dingzi was well‐known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a literary leader good at poetry ,ci and prose with many works .His works was once prohibited and destroyed .Therefore ,how dif‐ferent versions of DingshanTangji spread was blurred .Outline and study comprehensively his diverse col‐lections of poetry ,ci and prose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6页(P742-747)【关键词】龚鼎孳;定山堂集;版本【作者】孙克强;裴喆【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北京,10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龚鼎孳(1615-1673)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历仕明朝、李自成大顺、清朝,是明清易代时期风云变换的见证者,也是当时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毁誉皆达于极致。
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坛领袖,诗、词、文各体兼擅,其诗歌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其词在清朝初年“领袖一时”① 顾梁汾:《答秋田求词序书》,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引,《谢章铤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641页。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目录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尔雅堂家藏诗说四卷(明)顾启元撰明万历34年刻本吕晚村先生评选四书文不分卷(清)吕留良评辑仪礼探本十三卷(清)xx撰张受长集注唐荆川先生传稿不分卷(明)唐顺之撰(清)吕留良评点质亡集二卷(清)xx评辑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张九达先生四书尊注会意解三十六卷(清)张庸德增补清康熙三十六年诒清堂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陶石篑先生四书要达二十七卷,首一卷(明)陶望龄撰(清)徐灿,袁终彩辑清康熙续薪堂刻本小学义疏六卷,首一卷(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或问四卷(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后编二卷(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考证一卷(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释文二卷(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原缺卷一百七十二(一)(明)李清撰清乾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原缺卷一百七十二(二)(明)李清撰清乾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原缺卷一百七十二(三)(明)李清撰清乾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原缺卷一百七十二(四)(明)李清撰清乾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原缺卷一百七十二(五)(明)李清撰清乾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南唐书合订二十五卷(明)xx撰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9.历朝监谱不分卷(清)聂慎行撰清洪源堂刻本,重刻翰林校正资治通监大全二十卷原缺卷九(明)唐顺之删定明建邑书林杨璧卿刻本檇李曹太史评镌古今全史一览五卷(明)舒弘谔辑明崇祯二年周觉正刻本楚汉帝月表一卷(清)吴非撰民国九年贵池刘氏唐石簃刻贵池先哲遗书本三唐传国编年五卷(清)吴非撰民国九年贵池刘氏唐石簃刻贵池先哲遗书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0.皇明通纪法传全录二十八卷(明)陈建撰高汝栻订,吴禛增删明崇祯九年刻本皇明法传录嘉隆纪六卷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全录十六卷(一)(明)高汝栻辑明崇祯九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1.皇明法传录嘉隆纪六卷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全录十六卷(二)(明)高汝栻辑明崇祯九年刻本皇明资治通纪十四卷(明)陈建撰卜世昌校明万历刻本皇明续纪三卷(明)xx大有撰xx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2.皇明纪要八卷(明)陈建撰明崇祯书林王渭刻本新锲李卓吾先生增补批点皇明正续合并通纪统宗十二卷,首一卷(明)陈建撰袁黄,卜大有补明末刻本皇明通纪前编二十七卷,续编十八卷(一)(明)陈建辑董其昌订明崇祯十一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3.皇明通纪前编二十七卷,续编十八卷(二)(明)陈建辑董其昌订明崇祯十一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4.明纪全载十六卷(清)朱璘撰清康熙博古堂刻本大事纪六卷(明)xx元撰xx刻本皇明大训记十六卷(明)朱国祯撰明崇祯五年浔溪朱氏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5.明监易知录十五卷(明)朱国标钞(清)吴乘权等辑清刻本武库纂略十卷存卷六至卷十(明)张一龙辑明刻本历志二十一卷原缺卷十二至卷十五(明)周乃祺辑明崇祯七年刻本明史略首二卷(清)程嗣章撰清乾隆二十九年道宁堂刻本昭代武功编十卷(明)范景文撰明崇祯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6.古今史略十二卷,附殉难录一卷(清)李渔撰清康熙刻本北征录三卷(明)金幼孜撰明万历四十六年金镗刻本名臣宁攘要编存十二种十二卷(明)项德桢辑项鼎铉补明刻本新镌全补标题音注国朝捷录六卷(明)郑以伟撰钟惺补明崇祯刻本山中闻见录十三卷(清)xx撰清钞本东林本末三卷(明)吴应箕撰民国九年贵池刘氏唐石簃刻贵池先哲遗书本幸存录一卷,续幸存录一卷(明)夏允{242d37}撰夏完淳续清钞本遗事琐谈六卷,附纪一卷(明)沈寿世撰清钞本边事小纪四卷(明)周文郁撰明崇祯郁士俊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7.皇明臣略纂闻十二卷(明)瞿汝说辑明崇祯八年瞿式耜刻本孤儿吁天录十六卷,末一卷原缺末一卷(清)杨山松撰清康熙刻本东夷考略一卷东事答问一卷(明)茅瑞征撰明末刻本清流摘镜六卷(明)xx辑清钞本世泽编文部不分卷(明)xx撰明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8积经堂增订课儿监略妥注善本五卷(明)李廷机撰清乾隆刻本皇明疏钞七十卷(一) (明)孙旬辑明万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9.皇明疏钞七十卷(二) (明)孙旬辑明万历刻本皇明奏疏类钞六十一卷(一)(明)汪少泉辑孙维城等重辑明万历十六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0.皇明奏疏类钞六十一卷(二)(明)汪少泉辑孙维城等重辑明万历十六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1.皇明奏疏类钞六十一卷(三)(明)汪少泉辑孙维城等重辑明万历十六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2.不愧堂刻奏疏六卷(明)吴道行辑明万历三十五年金陵唐氏刻本,重刻西沱吴先生蠢遇录十五卷,附二卷(明)吴世忠撰清同治二年刻本谏垣奏草四卷(明)毛宪撰明嘉靖十七年刻本安边书不分卷(明)庞尚鸿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按辽御珰疏稿二卷(明)何尔健撰明万历刻本辽事砭呓六卷(明)xx撰清钞本疏草二卷(明)xx撰xx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3.经辽疏牍十卷(明)熊廷弼撰清光绪湖北通志局刻本邹忠介公奏疏五卷(明)邹元标撰明崇祯十四年林铨刻本疏草三卷,附录一卷(明)黄宗昌撰明末刻本谏垣疏草不分卷(清)xx撰xx刻本龚端毅公奏疏八卷,附一卷(清)龚鼎孳撰清光绪九年听{242d37}书屋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4.岭海焚余三卷(明)金堡撰民国乌程张氏刻适园丛书本皇明名臣琬琰录三十二卷(一) (明)王世贞辑明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5.皇明名臣琬琰录三十二卷(二) (明)王世贞辑明钞本国朝殿阁部院大臣年表十八卷,附年表一卷(明)许重熙撰明崇祯刻本皇明将略五卷(明)xx撰明刻套印本蘧编二十卷(明)xx撰xx刻本xx外纪五卷(明)xx纮辑明末刻本印人传三卷(清)周亮工撰清乾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博陵尹氏家谱不分卷(清)尹会一修清乾隆三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6.新刻皇明经世要略五卷(明)黄仁溥辑明万历刻本皇明职方地图三卷(明)陈组绶辑明崇祯九年刻本今古舆地图三卷(明)吴国辅撰明崇祯十一年刻朱墨套印本游历记存一卷(清)朱书撰清光绪十九年刻本边塞考六卷(明)郑大郁撰明末三槐堂刻经国雄略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7.曹溪通志八卷,首一卷(清)马元,释真朴纂修清道光十六年怀善堂刻本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一)(明)邓球辑明隆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8.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二)(明)邓球辑明隆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29.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三)(明)邓球辑明隆庆刻本宪章类编四十二卷(一)(明)劳堪撰明万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0.宪章类编四十二卷(二)(明)劳堪撰明万历刻本明史纪略不分卷不着撰者清钞本国史考异六卷(明)潘柽章撰清乾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1.近思录十四卷(宋)朱熹,吕祖谦撰(清)张伯行集解,尹会一参订清乾隆元年维扬安定书院刻本健余先生讲习录二卷(清)尹会一撰清乾隆刻本孔氏家仪十四卷家仪答问四卷(清)孔继汾撰清乾隆刻本经武要略上集二卷正集二十二卷(一)(明)庄应会撰明崇祯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2.经武要略上集二卷正集二十二卷(二)(明)庄应会撰明崇祯刻本守圉全书八卷,首一卷,末一卷(一)(明)韩霖辑明崇祯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3.守圉全书八卷,首一卷,末一卷(二)(明)韩霖辑明崇祯刻本天元历理全书十二卷,首一卷(清)徐发撰康熙刻本天元xx异赋十卷不着撰者明彩绘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4.书画记六卷(清)吴其贞撰清乾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读画录四卷(清)周亮工撰清乾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书影十卷(清)周亮工撰清乾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冰署笔谈十二卷原缺卷三至卷九(明)黄汝良撰明崇祯刻本戍楼闲话四卷(明)茅元仪撰清钞本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六卷(清)释真朴辑民国燕京大学图书馆钞本经济类考约编二卷(清)顾九锡辑清康熙七年三乐斋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5.弹园杂志四卷,存雅集一卷(明)伍袁萃撰明万历刻本自知录二卷(清)陆毅撰清康熙四十一年贵己堂刻本大雅堂订正枕中十书十卷(明)李贽辑明刻本四六全书五种四十二卷(一)(明)李日华辑鲁重民补订明崇祯鲁氏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6.四六全书五种四十二卷(二)(明)李日华辑鲁重民补订明崇祯鲁氏刻本历代不知姓名录十卷存卷一至卷八(明)李清撰清乾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蓬轩别记一卷(明)杨循吉撰清顺治刻说郛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7.闽小纪四卷(清)周亮工撰清乾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同书四卷(清)xx工辑xx六年刻本广东新语二十八卷(清)屈大均撰清康熙刻本金陵琐事四卷(明)周晖撰清乾隆四十年张滏活字本苏谈一卷(明)xx撰xx刻说郛本寒夜录二卷(明)xx撰清初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8.叩钵斋应酬全书十六卷(清)李之浵,汪建封辑清康熙刻本叩钵斋纂行厨集十七卷(一) (清)李之浵,汪建封辑清康熙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39.叩钵斋纂行厨集十七卷(二)(清)李之浵,汪建封辑清康熙刻本四六鸳鸯谱十二卷,新集十二卷(一)(明)阴化阳,苏紫盖辑明崇祯书林吕太如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0.四六鸳鸯谱十二卷,新集十二卷(二)(明)阴化阳,苏紫盖辑明崇祯书林吕太如刻本锲旁注事类捷录十五卷(明)邓志谟辑明万历书林萃庆堂余彰德刻本古学汇纂十卷(一)(清)周时雍辑明崇祯十五年吴门池白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1.古学汇纂十卷(二)(清)周时雍辑明崇祯十五年吴门池白水刻本博物典汇二十卷(明)xx辑xx刻本天然昰禅师语录十二卷(清)曾起萃撰清康熙九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2.子史类语二十卷(明)xx辑xx刻本增订二三场群书备考四卷(明)袁黄撰明万历刻本尺木禅师海天剩语一卷顺世语一卷(清)释性休撰清顺治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3.汉文归二十卷(明)钟惺辑评明末古香斋刻秦汉文归本车书楼纂注四六逢源六卷,首一卷(明)曾汝鲁辑注明末周四达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4.四六新函十二卷(明)钟惺辑注明吴门童涌泉刻本明文案二百十七卷存卷一至卷一百十四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二百十七(一) (清)黄宗羲辑清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5.明文案二百十七卷存卷一至卷一百十四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二百十七(二) (清)黄宗羲辑清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6.明文案二百十七卷存卷一至卷一百十四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二百十七(三) (清)黄宗羲辑清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7.明文案二百十七卷存卷一至卷一百十四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二百十七(四) (清)黄宗羲辑清钞本离忧集二卷(清)陈瑚辑清宣统至民国间新阳赵氏刻峭帆楼丛书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8.皇明馆课存卷一至卷四十八卷(一)(明)陈经邦辑明万历施可大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49.皇明馆课存卷一至卷四十八卷(二)(明)陈经邦辑明万历施可大刻本山晓阁选明文全集二十四卷(一)(清)孙琮辑评清康熙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0.山晓阁选明文全集二十四卷(二)(清)孙琮辑评清康熙刻本山晓阁选明文续集八卷(清)孙琮辑评清康熙二十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1.皇明表程文选八卷皇明论程文选六卷(明)陈仁锡辑明崇祯六年刻本皇明策程文选六卷(明)陈仁锡辑明白松堂刻本冰雪携三选稿不分卷存册一至册三(清)卫泳辑清稿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2.听嘤堂选翰苑英华四卷(清)黄始辑评清康熙二十三年宝翰楼刻本如面谈十六卷(明)钟惺辑冯梦龙订释明刻本如面谭二集十八卷(一)(明)钟惺辑明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3如面谭二集十八卷(二) (明)钟惺辑明刻本精选当代各名公短札字字珠八卷,首一卷(明)许以忠等辑明万历金陵书坊刻本凭山阁留青广集十二卷(清)陈枚辑清康熙十八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4.历朝应制诗选十卷唐应试诗三卷(明)吴汶吴英辑明文汇堂刻本元明诗家四十一卷(清)戴明说范士楫辑清顺治毛氏汲古阁刻历代诗家二集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5.皇明诗选十三卷(明)陈子龙等辑明崇祯十六年刻本昭代诗存十四卷(一) (清)席居中辑清康熙十八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6.昭代诗存十四卷(二) (清)席居中辑清康熙十八年刻本国朝诗选十四卷(清)彭廷梅辑清乾隆十二年金陵书坊刻本诗风初集十八卷原缺卷三至卷四(一)(清)徐崧等辑清康熙十二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7.诗风初集十八卷原缺卷三至卷四(二)(清)徐崧等辑清康熙十二年刻本慎墨堂诗拾九卷,附录一卷,赠答诗一卷,笔记一卷(清)邓汉仪撰民国汉画轩蓝丝栏钞本八家诗选八卷(清)吴之振辑清康熙监古堂刻本xxxx五卷(明)xx标辑明末刻本xx乐府不分卷(明)xx旧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8.觉庵存稿七卷(明)查秉彝撰明万历海昌查氏刻本余文敏公文集十五卷(明)余有丁撰明万历刻本宝庵集二十四卷(明)顾绍芳撰明万历赵标刻本谢文贞公文集四卷(明)谢德溥撰清光绪二十四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59.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目录五卷(明)张爕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詹养贞先生文集三卷(明)詹事讲撰明万历二十六年詹德象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0遯庵全集十八卷遯庵骈语五卷续骈语二卷(明)蔡复一撰明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1.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一) (明)冯时可撰明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2.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二)(明)冯时可撰明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3.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三) (明)冯时可撰明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4.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四) (明)冯时可撰明刻本苍霞草诗八卷(明)叶向高撰明万历天启间递刻本后纶扉尺牍十卷(明)叶向高撰明万历天启间递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5何氏万历集三十卷,目录二卷(明)何乔远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蠙衣生晋草九卷(明)郭子章撰明万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6.马文庄公文集选十五卷,附一卷(明)马自强撰清同治九年敦伦堂刻本兰江集二十卷,楚篇二卷(明)王在晋撰明万历刻本骆太史澹然斋存稿六卷(明)骆从宇撰明崇祯十年刻本何太仆集十卷(明)何栋如撰明末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7松圆偈庵集二卷(明)程嘉燧撰清康熙刻本耦耕堂集诗三卷,文二卷(明)程嘉燧撰清顺治十二年刻本王湘客集十一卷(明)王若之撰明末刻本太乙山房文集十五卷,附孝威论一卷,陈孝逸论一卷(明)陈际泰撰(明)陈士凤,陈士骥撰明崇祯六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8.嬾真草堂集诗二十卷,文三十卷(一)(明)顾起元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69.嬾真草堂集诗二十卷,文三十卷(二)(明)顾起元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性余堂集十卷,附一卷(清)涂国鼎撰清康熙蒨园刻本懒蚕居士遗稿七卷,附月当楼诗稿八卷(清)季步?撰(明)季孟莲撰清乾隆刻本学余园初集五卷(明)xx兆麟撰明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0.韩文恪公文集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诗集十卷清康熙刻本徐忠烈公集四卷,附录一卷(明)徐从治撰明末刻清康熙乾隆补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1.澹生堂集二十一卷存卷一至卷六(明)祁承?撰明万历刻本漱石山房集十六卷(明)陈一元撰明崇祯刻本xx重xx堂集二十五卷xx刻本楷园文集八卷(明)xx撰清康熙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2.李卓吾先生遗书二卷,附一卷(明)李贽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李氏续焚书五卷(明)李贽撰为明刻本天慵子集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附依归草二卷(明)艾南英撰(清)张符骧撰清康熙刻本xx集十卷(明)xx撰xx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3.刘大司成文集十六卷(明)刘应秋撰明万历刻本xx近集十卷(明)xx撰明末刻本xx崦集三卷(明)xx撰明刻本石民未出集三种二十卷(明)茅元仪撰明天启七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4.湛辉阁草十卷,附怡云草一卷(明)王应斗撰清康熙刻本叶梧叟先生集十八卷,首一卷,附叶奕武先生集四卷(清)叶应震撰(清)叶景先撰清乾隆二十八年梧冈精舍刻本xx全集十六卷(清)xx撰清初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5.邹荻翁先生集六卷雅笑编略一卷(明)邹枚撰清康熙刻本怀谢轩遗咏一卷沈母宋太孺人旌节录一卷(清)释弘坚撰清康熙四十六年沈业刻本鱼山剩稿八卷(清)熊开元撰清康熙尚友堂刻本浮xx十二卷(清)xx遴撰清钞本xx诗集三卷(清)xx孳撰清康熙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6.邹公存真集十二卷(明)邹元标撰清乾隆十二年特恩堂刻本魏子敬遗集八卷(明)魏学洢撰明崇祯元年刻本xx二卷(清)xx撰清康熙三十七年刻本休园诗余一卷(清)郑侠如撰清康熙刻名家词钞本春酒堂文集不分卷(清)周容撰清康熙三十三年钞本燕市杂诗一卷(明)于燕芳撰明万历绣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7.鸿宝应本十七卷(明)倪元璐撰清顺治十四年唐九经刻本偶居集八卷(明)钟震阳撰明崇祯五年刻本xxxx隣集四卷(明)xx撰xx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8.剑津集十卷原缺卷五(明)xx撰明刻本xxxx先生集八卷(明)xx撰明末刻本避园拟存诗集一卷游唤集一卷王季重历游纪一卷(明)王思任撰明末刻本侯太史遂园诗集十三卷(清)侯恪撰清顺治十二年刻本平山堂诗集四卷(清)刘应宾撰清顺治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79.增城集十六卷(明)李蛟祯撰明崇祯赋鹏馆刻本渔郎诗集三卷,首一卷(清)余光令撰清光绪二十九年乐善社刻本愚谷诗稾六卷(清)xx撰清康熙刻本夕堂戏墨七种七卷(清)王夫之撰清康熙王敔湘西草堂刻本姜斋文集十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五十自定稿一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六十自定稿一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七十自定稿一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鼓棹初集一卷,二集一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卷,外编一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何陋居集一卷苏庵集二卷(清)方拱干撰清康熙锡善堂钞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0.邓东垣集十八卷(明)邓澄撰清敦夙堂活字本xx集二十四卷(明)xx学佺撰明末刻本张文烈公军中遗稿不分卷(明)张家玉撰清钞本寄庵诗集四卷存卷一至卷二(明)沈奕琛撰清康熙四年思贻堂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1.杜工部诗集二十卷,集外诗一卷,文集二卷,年谱一卷(唐)杜甫撰(清)朱鹤龄辑注并撰年谱清康熙金陵叶永茹刻本陋轩诗十二卷,续二卷(清)吴嘉纪撰清道光二十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2.雪堂先生诗选四卷耻庐近集二卷(清)熊文举撰清初刻本倚云阁诗集一卷(清)刘世燧撰清顺治刻本秫庄诗集十卷(清)xx撰清刻本何求老人诗稿七卷,集外诗一卷(清)吕留良撰清钞本xx诗集二卷(清)释行起撰xx刻本泛梗集八卷(清)吴之章撰清光绪六年文谦堂刻本蕊栖词一卷(清)郑熙绩撰清康熙刻名家词钞本南山集十四卷,补遗三卷,年谱一卷(清)戴名世撰民国七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3.xx诗四卷(清)冯咏撰清康熙刻本方贞观诗集六卷(清)方贞观撰清乾隆三年汪廷璋刻本勿斋集五卷(清)王熹儒撰清刻本xx杂着四卷(清)谢济世撰xx刻本半帆诗钞不分卷(清)xx宸扆撰清刻本石泉诗集四卷,文集一卷(清)金楹撰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风满楼诗稿十二卷(清)胡道南撰清乾隆风满楼刻本真率集六卷,续编一卷(清)尹嘉铨撰清乾隆三十九年博文斋刻本毅堂诗钞不分卷(清)王槐植撰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4.詅痴梦草十二卷(清)余心孺撰清康熙燕台刻本退思堂草十卷(清)xxxx撰清康熙刻本步堂全集九卷(清)xx撰清刻本刘鳌石先生诗文集十二卷(清)刘坊撰清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5.一家言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清)李渔撰清康熙刻本稻香楼集不分卷(清)xx孳撰清康熙刻本心斋聊复集不分卷(清)张潮撰清康熙诒清堂刻本后一纪删余稿不分卷(清)xx撰清刻本xx集不分卷(清)xx撰清钞本救狂砭语一卷救狂后语一卷(清)潘耒撰清康熙刻本一木堂诗稾十二卷(清)xx撰清康熙刻本潭西诗集二十一卷(清)杨陆荣撰清雍正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86xx稾五十卷(清)xx撰xx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