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91.99 KB
- 文档页数:3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供热系统中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优化智能温控系统在供热系统中是一项关键技术,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节约能源,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温。
本文将探讨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性能。
1. 引言供热系统在城市和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其能源消耗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供热成本,并提供用户更好的舒适体验。
2. 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原则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个性化控制智能温控系统应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控制。
通过用户的温度偏好、活动习惯和室内外环境等因素,智能温控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2.2 高灵敏度感知智能温控系统应具备高灵敏度的温度感知能力。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和湿度变化,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以便及时调整供热系统的工作状态。
2.3 智能调度和优化智能温控系统应具备智能调度和优化能力。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智能温控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供热设备的工作参数,以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
3. 智能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智能温控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执行器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3.1 温度感知和数据采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外不同位置,实时感知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无线技术与温度传感器进行通信,以便实时获取温度数据。
3.2 数据处理和决策控制模块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用户的偏好和环境需求,决定供热设备的工作状态。
根据当前的室内外温度差、供热设备的工作效率等因素,控制模块可以自动调整供热设备的运行功率,以提供舒适的室温。
3.3 执行器和反馈调整控制模块通过执行器控制供热设备的工作状态。
执行器可以是热水阀门、循环泵等,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调整供热设备的工作参数。
控制模块会根据执行器的状态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室内温度的稳定和舒适。
单片机C语言课题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温度检测电气系2011级通信技术一班级通信技术一班通才达识,信手拈来通才达识,信手拈来1摘要本课题以51单片机为核心实现智能化温度测量。
利用18B20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号,将需要测量的温度信号自动转化为数字信号,利用单总线和单片机交换数据,最终单片机将信号转换成LCD 可以识别的信息显示输出。
基于STC90C516RD+STC90C516RD+的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检测系统,的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检测系统,设计采用18B20温度传感器,其分辨率可编程设计。
本课题设计应用于温度变化缓慢的空间,综合考虑,以降低灵敏度来提高显示精度。
设计使用12位分辨率,因其最高4位代表温度极性,故实际使用为11位半,位半,而温度测量范围为而温度测量范围为而温度测量范围为-55-55-55℃~℃~℃~+125+125+125℃,℃,则其分辨力为0.06250.0625℃。
℃。
设计使用LCD1602显示器,可显示16*2个英文字符,显示器显示实时温度和过温警告信息,和过温警告信息,传感器异常信息设。
传感器异常信息设。
传感器异常信息设。
计使用蜂鸣器做警报发生器,计使用蜂鸣器做警报发生器,计使用蜂鸣器做警报发生器,当温度超过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播放《卡农》,当传感器异常时播放嘟嘟音。
单片机C 语言课题设计报告语言课题设计报告电动世界,气定乾坤2目录一、设计功能一、设计功能................................. ................................. 3 二、系统设计二、系统设计................................. .................................3 三、器件选择三、器件选择................................. .................................3 3.1温度信号采集模块 (3)3.1.1 DS18B20 3.1.1 DS18B20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4 3.1.2 DS18B20特性 .................................. 4 3.1.3 DS18B20结构 .................................. 5 3.1.4 DS18B20测温原理 .............................. 6 3.1.5 DS18B20的读写功能 ............................ 6 3.2 3.2 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1602LCD................................. 9 3.2.1引脚功能说明 ................................. 10 3.2.2 1602LCD 的指令说明及时序 ..................... 10 3.2.3 1602LCD 的一般初始化过程 (10)四、软件设计四、软件设计................................ ................................11 4.1 1602LCD 程序设计流程图 ........................... 11 4.2 DS18B20程序设计流程图 ............................ 12 4.3 4.3 主程序设计流程图主程序设计流程图................................. 13 五、设计总结五、设计总结................................. ................................. 2 六、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 ................................. 2 七、硬件原理图及仿真七、硬件原理图及仿真......................... .........................3 7.1系统硬件原理图 ..................................... 3 7.2开机滚动显示界面 ................................... 4 7.3临界温度设置界面 ................................... 4 7.4传感器异常警告界面 (4)电气系2011级通信技术一班级通信技术一班通才达识,信手拈来通才达识,信手拈来3温度温度DS18B20 LCD 显示显示过温函数功能模块能模块传感器异常函数功能模块数功能模块D0D1D2D3D4D5D6D7XT XTAL2AL218XT XTAL1AL119ALE 30EA31PSEN29RST 9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 10P3.1/TXD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 16P3.5/T115U180C51X1CRYST CRYSTAL ALC122pFC222pFGNDR110kC31uFVCCGND234567891RP1RESPACK-8VCC0.0DQ 2VCC 3GND 1U2DS18B20R24.7K LCD1LM016LLS2SOUNDERMUC八、程序清单八、程序清单................................. .................................5 一、设计功能·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以及液晶显示器等构成高精度温度监测系统。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任务书设计参数:被测温度1200C,最大误差不超过±1℃,设计要求:(1).被控对象为小型加热炉,供电电压220VAC,功率2KW,用可控硅控制加热炉温度;(2).通过查阅相关设备手册或上网查询,选择温度传感器、调节器、加热炉控制器等设备(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性能指标等);(3).设备选型要有一定的理论计算;(4).用所选设备构成实验系统,画出系统结构图;(5).列出所能开设的实验,并写出实验目的、步骤、要求等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一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小 型加热炉,供电电压为220VAC,功率2KW,被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
本设计通过热电偶测量加热炉内液体的温度,将热电偶的输出信号直接传输到调 节器,该调节器内部集成有变送器,并且可设定给定温度值,本实验为1200度。
调节器将偏差信号变为标准的4-20MA 或l —5v 电信号。
该信号输出到调功器, 可改变晶闸管导通时间,从而调节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实现加热炉温度的控制。
经验证此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二系统框图本系统中,检测单元热电偶,调节器为集成变送器的数字调节器,执行器为 可控硅调功器,被控对象为加热炉,被控参数为温度。
三设备选型1热电偶热电偶要求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所以决定了只能用钳钱等贵 金属材料热电偶。
钳馅热电偶乂称高温贵金属热电偶,钳铭有单伯铭(钳铭 10-伯铭)和双祐钱(钳钱30-伯铭6)之分,它们作为温度测量传感器,通 常与温度变送器、调节器及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用以 直接测量或控制各种生产过程中0T800C 范围内的流体、蒸汽和气体介质 以及固体表面等温度。
钳籍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伯铭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 端接合成回路时,当两接合点温度不同时,就会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
智慧检验检测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检验检测系统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旨在提高检验检测的效率和精确度,从而为生产和质量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下面是一个关于智慧检验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简介智慧检验检测系统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智能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样品数据。
软件系统则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实现对样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判断。
二、系统功能智慧检验检测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1.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样品的各项参数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2. 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关键指标,并根据设定的标准进行数据分析。
4. 数据分析:通过算法分析数据,识别异常数据和异常样品,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5. 数据显示: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用户,方便用户查看和分析。
6. 决策支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包括质量判定、生产调整等。
智慧检验检测系统的架构如下:1. 传感器层:将传感器与被测样品连接,采集样品的各项参数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2. 数据采集层: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设备,例如物联网模块、数据采集卡等。
3. 数据传输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服务器端。
4. 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并存储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数据管理和处理,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5. 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一套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查看、报告生成和决策支持。
四、关键技术智慧检验检测系统涉及到以下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样品的各项参数进行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无线传输和远程监控。
3.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采用云存储技术或者本地服务器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处理。
1 概述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温度是工业生产、现代农业乃至人们日常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如石油化工、环境控制、食品加工、实验研究、农业大棚等[1]。
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各行各业对温度检测系统的便捷性、精确性、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温度的检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传感器,传统的温度传感器是模拟的,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等[2]。
热敏电阻采集温度变化的实质是电阻值,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额外的辅助器件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并且通过调整后送到模拟-数字转化器件(A/D)才能让单片机处理,数字温度传感器的产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文采用内部集成了A/D 转换器、电路结构简单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温度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系统只需要占用单片机的一个I/O 口,就能够实现实时温度检测,这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并且应用前景广泛、实用价值高。
2 系统总体设计本系统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检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温度采集电路、实时时钟电路、独立式按键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加热电路和散热电路,其中主控芯片采用功耗低、性能高的单片机STC89C52,温度采集电路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显示电路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器,报警电路采用蜂鸣器、一个LED 指示灯设计实现声光报警,独立式按键用来设置当前实时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和设定不同时间段温度报警的上下限阈值。
当实测环境温度值大于设定时间段的温度上限值时,系统自动进入散热模式,直流电机运转带动风扇工作,同时蜂鸣器响、LED 指示灯点亮;若低于设定时间段的温度下限阈值,系统自动进入加热模式,继电器控制加热设备工作,同时蜂鸣器响、LED 指示灯点亮;若当前温度处于设定时间段的温度上下限阈值之间时,关闭散热、加热及报警,从而使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课题: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姓名:韩颖班级:测控12-1学号:指导老师:汪玉坤日期:目录一、绪论二、总体方案设计三、硬件系统设计1主控制器2 显示模块3温度采集模块(1)DS18B20的内部结构(2)高速暂存存储器(3)DS18B20的测温功能及原理(4)DS18B20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5)单片机最小系统总体电路图四、系统软件设计五、系统仿真六、设计总结七、参考文献八、附源程序代码一、绪论在现代工业控制中和智能化仪表中,对于温度的控制,恒温等有较高的要求,如对食品的管理,冰箱的恒温控制,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用到多点温度测量,比如冰箱的保鲜层和冷冻层是不同的温度这就需要多点的测量和显示可以让用户直观的看到温度值,并根据需要调节冰箱的温。
它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消防电气的非破坏性温度检测,电力、电讯设备之过热故障预知检测,空调系统的温度检测。
温度检测系统应用十分广阔。
本设计采用DALLAS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简介新的"一线器件"体积更小、适用电压更宽、更经济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测量温度范围为-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二、设计过程及工艺要求1、基本功能(1)检测两点温度(2)两秒间隔循环显示温度2、主要技术参数测温范围:-30℃到+99℃测量精度:0.0625℃显示精度:0.1℃显示方法:LCD循环显示3、系统设计系统使用AT89C51单片机对两个DS18B20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1602LCD液晶显示器显示所采集的温度。
DS18B20以单总线协议工作,51单片机首先分别发送复位脉冲,使信号上所有的DS18B20芯片都被复位,程序先跳过ROM,启动DS18B20进行温度变换,再读取存储器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读取温度,通过IO口传到1602LCD显示。
基于FPGA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系统,旨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和自动调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的不断追求,温度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常常需要人工干预和手动调节,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误差。
因此,开发一种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通过使用FPGA的高度可编程性和强大的实时处理能力,实现对温度的准确测量、控制和调节。
同时,系统将具备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温度并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温度控制的精确性和效率,提供更加舒适和节能的环境。
本文的框架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首先,介绍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然后,详细阐述FPGA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接着,说明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基于FPGA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全面参考,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FPGA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有望在温度控制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详细描述了基于FPGA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构建基于FPGA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硬件设计的主要内容:温度传感器: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或数字温度传感器。
将温度传感器与FPGA连接,以实时获取温度数据。
温度控制器:设计一个可调节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测量到的温度对输出进行调整。
使用FPGA内部逻辑和外部元件(如开关和继电器)来实现温度控制功能。
显示界面: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显示界面,用于显示当前的温度和控制系统的状态。
可以使用液晶显示屏或LED显示器等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