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8.96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5-22

作者简介:陈云龙,湖南工学院党委办、院办主任。

高校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场所和教育产品的输出端,必然应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指导,然而,在高等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人文素质专题调查,这次问卷调查涉及衡阳4所高等院校大学生

500人,共收回问卷436份。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

1.学业上越来越具有功利性。这次对436名在校大学生

做的调查问卷中,大学生逃课越来越多,48.4%的学生承认自己每周要逃1~4次课;56.2%的学生逃课原因主要是课堂上

所学的知识不实用,根本引不起自己浓厚的兴趣,倒不如自己到外面去学点其他有用的东西。

2.个人修养上越来越突出本位意识。受市场经济负面效

应及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功利性较强,个人本位意识浓厚。在这次调查问卷中,我们用考试不作弊、按时归还助学贷款、不欺骗别人等具体行为作为考量大学生诚信的标准,其中6.6%和5.3%的人曾请人代考或者替别人代考;50.1%的人认为身边的朋友不能完全信任,47.3%的大学生觉得,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靠自己;在取得了助学贷款的学生里有79.3%的学生认为能按照贷款合同上的要求来还贷,71.7%的学生认为自己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能够正确支配贷款,但有50%的人没有考虑到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己不能按时还贷,自己该怎么办。而考试作弊科目有

40.7%和23.7%集中在英语和公共课中,而专业必修课只占

9.8%。主要原因是公共课考试全靠死记硬背,学习没兴趣。

3.就业选择上越来越缺乏专业敬业与献身精神。这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感到有就业压力的学生高达92%,

为此,一方面尽量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除学校的实习安排外,高达96%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自己的实习计划,因为“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一般在三个月左右,时间太短,很难真正学到东西。”于是一支高校“实习大军”已悄然兴起,“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有实习机会就不会放过”。另一方面,积极考取职业和专业证书。有68%的学生已经考取了一种或两种的职业(专业)证书,有30%的学生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驾驶证、导游证、内审员证、会计证以及一些演讲、竞赛的荣誉证早已塞满了抽屉。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求职资本”。

4.在为人处世方面越来越缺乏人文主义世界观和终极

关怀的精神。在回答“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忧患意识如何”时,有22.3%的学生选择了很强,66.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中国传统士大夫素以有“以天下为己任”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然而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却在减弱,原因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知识越来越专业化,使得过去士大夫所关心的一些事情已经有专门的人在工作,同时也与愈来愈浓的商业化有关,然而严进宽出一直是许多高校的潜规则,使人部分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浪费在上网、恋爱、玩耍等方面,不思上进,很少关爱周围的人和事,甚至连关系国家和民族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

陈云龙

(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要:反思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素质塑造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有必要对大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内容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在学业、为人、处世、就业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真正学会“五会”,从而真正成为一名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质;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77(2006)03-43-02

43

发展与前途的大事也漠不关心,更谈不上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了。

5.在素质培养方面越来越缺乏长远的和综合的眼光。目前高校中学生普通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的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专业证书已经成为谋取职业的敲门砖,这是目前不少高校综合素质课程形同虚设的根源。许多学生虽然为考研而挑灯夜战,但对与考研无关的课程一概不听,甚至干脆逃课。一些教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泰然处之。但他们凭“小聪明”考前拼命突击仍能过关,毕业时学位照拿不误,但其证书与大学生的应有人文素养难以相当,水分极大。

二、形成原因

1.社会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民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物质利益,却无法正确对待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其道德水平未能提高,反而滋长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

2.教育本身的影响。出于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着重强调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专业教育,忽视了提高人的素质的人文教育,以致出现了很多热门专业、热门学校。人文教育的空间不断缩小,出现“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脱离的状况也日益加重。

3.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方面,某些专业口径过于狭窄,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变换的人才流动的需要;综合课、基础课和选修课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最高层次的道德和价值系统以及方法论学习方面的培养。

三、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1.端正“五会”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门人才,高等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而素质教育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有要求尽可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如何才是全方位发展,我认为至少在学习内容上可以规定为三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的道德和价值系统的学习(会做人,会发展),其次是基本方法论的掌握(会学习,会生活),最后才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做事)。道德和价值系统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性和目的性的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基础,也是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和进行团队学习的根本;方法论的学习在于掌握各门课程独特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通过掌握不同知识体系的构建规律,彻底摈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瀚如烟海的知识海洋里汲取所需并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知识是有关客观世界特征的规律的概括,它是需要学生在健康积极的道德和价值系统的支持下,在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理解和消化的东西,道德和价值系统、方法论以及知识是互为促进的三位统一体,偏废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两课”教育在素质拓展体系中起着核心、骨干和主导作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两课”课程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等。

3.力求做到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人文和科学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能截然分开。从根本上讲,人文素质的提高与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方法的提倡、科学态度的认同是一致的。人文素质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人文与自然科学一样尊重客观实际,都从客观实际中抽取事物的本质,人文科学的发展,从自然科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包括逻辑思维、实证方法等。自然科学同样一刻也离不开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的发展,以人文的终极关怀和理想追求为目的,以求善、和谐、进步为准则,以激情、幻想、探索精神为动力。

4.通过人文教育对大学生价值系统的建设。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步激化,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在一部分学生中呈现出某种价值虚无和价值迷茫,因此,建立良好的价值系统已成为人文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有人说,现在一些大学生言行不一,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有说服力、吸引力的价值系统。

5.人文教育也是拓展大学生技能素质的主渠道。高校培养的是实用型、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因此,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敬业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但是敬业主要的不是一种理念,而应该是一种实践。一般地说,技能是人们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才干,是对知识的运用,即怎样运用知识得到想要的东西。它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在生活的阅历和经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现代化的过程加速了知识的分化和综合,任何一种新技术、新发明、新工艺的出现,无不是综合学科的产物,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互补、交叉、融合,才能拓展行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因此高校应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的共生共长。

参考文献:

[1]孔伟红、邹兴平: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与重塑[J],当代教育论坛,2004.3.

[2]王荣珍: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5(上).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