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民间美术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香味厚,粗犷淳朴的乡土美术

——留住滨州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民间美术是生活文化,多从属于民俗,与传统手工技艺、民俗融为一体。

民间美术是民众创造的一种表现方式,大量反映了农耕、游牧、渔猎文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民众审美理想,包括民间信仰和功利意愿,内容十分丰富,用途十分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民间美术形态繁复,题材多样,应不同的需要而被创作和传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相应的环境和场合。其中一类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的乡土美术,在这里,制作者使用材料大都是身边的自然物,如泥土、草木、砖石、羽毛、纸和布等,制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但地域性鲜明和情感色彩强烈;不求精致,但求神采,作品多为民俗用品或表现了一种生活文化。制作者很少是专业艺人,大都是乡间的普通百姓,农忙时干活,农闲时为之。其作品是广大百姓自娱的艺术和生活情感的载体,只是偶尔也会拿到集市上换些零钱或以物易物罢了。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决定了滨州的民间美术继承了黄河流域的文化遗风,充分展现了鲁北民众的勤劳、智慧和纯朴憨厚的性格与情趣,具有粗犷豪放、雅朴浑厚的风格。广泛流传于滨州地区的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版年画、面塑、泥塑、布老虎、印花布、棉絮鸡、彩灯、木雕、葫芦雕刻、布贴画、线贴画、纸塑戏剧脸谱、民间歌舞的服饰道具以及造型各异的草柳编制品,无不显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滨州宝贵的文化遗产。滨州的民间美术品大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大方,构图饱满和简朴,粗犷古拙,强烈、浑厚、率真的气质,体现了滨州人质朴的性格。

民间剪纸

滨州地区的民间剪纸分布广泛,无论是城市还是广大乡村集镇,无论是分布在文化广场、公交候车亭的雕塑还是园林小区的花墙,无论是大型演出的舞台设计还是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造型设计,无论是从人生礼仪到岁时节令还是从自身的装饰到居家的美化,剪纸艺术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创造这些无处不在的剪纸艺术的也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普通百姓。

这些普通百姓大都是从小看着奶奶、妈妈剪窗花、刺绣,耳闻目濡,从感兴趣到动手学剪,很快就掌握了剪纸技艺,熟能生巧,见什么剪什么,稍加构思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有些心灵手巧的人脱颖而出,成为出色的民间剪纸艺人。

民间艺人们的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样式多变,多具构图简单、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春节贴的门笺、窗花、;元霄节的灯彩、纸扎纹饰;装饰新屋的顶棚花、墙围花;纸糊容器的笸箩花、面斗花;刺绣用的各种剪纸花样。她(他)们有的剪技熟练、剪法讲究、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有的下剪大胆、粗犷简练、生动传神;有的不用画稿,信手剪来,充分反映出他们热爱生活的真实感受。不仅能剪出传统的民间剪纸纹样,还能运用传统的剪法和风格创作一些新的剪纸作品。

她(他)们的一些作品剪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劳动场面,是有感而发,把心里想象的样子剪出来,剪的就是她(他)们自己,作品细腻,栩栩如生,充满乡土气息。比如刘根英的剪纸作品《棉区农家乐》是以亲身经历创作的,由“广阔天地”、“拾棉花”、“纺棉线”、“剪窗花”组成,表现了棉区农村妇女下地耕作、拾棉花、纺棉线,闲暇时间拿起剪刀剪纸的场面。又如刘桂兰在五十年代初的成套剪纸作品《老区人民支前忙》,剪出了革命根据地老渤海区的男人去支前,妇女、老人和儿童在大后方从事农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前线的画面;带着瓜皮帽、身穿对襟袄的老年人,挽着发纂儿、穿着蓝印花袄、扎着裤脚的小脚妇女在拉犁耕地、推独轮车、推磨、车水,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过门笺”,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重要形式,又称“门笺”、“罗门钱”、“骡马钱”。“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当各家各户的过门笺都迎风飘舞着的时候,年便真的来到了。

门笺一门有五张,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门笺的膛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膛子由花、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再一类,门笺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由于门笺悬挂在门楣下,要承受一定的拉力,因此门笺和边框、穗子之间必须像网络样紧密相连。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就使得门笺形成了富于线条韵律装饰特点的艺术风格。

五色纸门笺通常为大红、绿、黄、粉红、蓝紫(或蓝)。贴门笺时,这顺序可是不能乱的,有喜事全贴红的,有丧事全贴蓝的,灶上方贴黄的,牲口槽、水磨上贴蓝紫不贴红的。即“头红二绿三黄,四小红,五子(紫)登科”。

门笺制作工具很简单,只有四件:色纸、木板(腊盘)、刻刀(凿子)、模具。具体制作方法是:将已准备好的五色油光纸(大红、粉红、黄、绿、蓝),剪切长方形,将其放在垫板上,并将刻好的模具放在上面固定,然后用刻刀按模具的图案刻制完成。其垫板是特制的腊盘,为了防止崩坏刻刀的刃口,另外是便于在刻制门笺时能准确把握分寸。

木版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清河镇木版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由王姓始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河北枣强带来清河镇的,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带动了清河镇的其他姓氏年画爱好者,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深受鲁北地区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年画是按照当时农民的思想追求、风俗信仰、审美观念、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步丰富表现内容的。它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之中,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气氛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广泛,有山水、人物、花鸟等。从表现的题材内容上可归纳为:避邪纳福、瑞祥吉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小说戏曲和瑞兽祥禽等。

清河镇木版年画的印制分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