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精学精炼:8 能近取譬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

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奚翅食重

B.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C.皜皜乎不可尚已

D.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解析]A项,“翅”同“啻”;B项,“蚤”同“早”;C项,“皜皜”同“皓皓”、“皦皦”;“尚”同“上”。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以.待来年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以.无厚入有间D.以.礼相待

[解析]A项,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C、D三项均为介词,用。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属于固定句式的一项是()

A.是非君子之道

B.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C.于答是也,何有

D.而良人未之知也

[解析]A项,判断句;B项,固定句式;C项,宾语前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

..出

..君子之道B.其良人

C.遍国中

..无与立谈者D.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解析]A项,是非:古义,这不是;今义,正确与错误。B项,良人:古义,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今义,好人。C项,国中:古义,城中;今义,国家中。D项,餍:古今义均为“吃饱,满足”。

[★答案★] D

5.名句填空。

(1)如知其非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揣其本,而齐其末,______________。

[★答案★](1)斯速已矣何待来年(2)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孟子》中的选文,完成6~10题。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则:________

(2)吾将良人之所之也:________

(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施:________

(4)与其妾讪.其良人讪:________

[★答案★](1)则:副词,就。(2)目间:窥伺,侦察。(3)施:尾随,“斜”的古字。(4)讪(shàn):诋毁。

7.对这篇短文内容艺术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A.这篇短文的寓意是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廉耻礼义以卑鄙无耻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或者说讽刺话撑面子死受罪的人的恶劣行径。

B.这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

C.“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乞”一“骄”的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露了齐人可笑的虚荣心。

D.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的“遍”,全,表范围的形容词。前番是竭力鼓吹,后者是残酷的事实。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一个“遍”字,是击破齐人骗局的重锤。

[解析]“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有误。范围是不确定的,不单指富贵者,当是指一切人。

[★答案★] D

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部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物,但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里来。

(2)于是同他的妾咒骂她们的丈夫,在庭中相对哭泣。

(3)最后一直走到东郊外的墓地,他走近祭祀的人那里,讨些残菜剩饭。

9.“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它是全文的伏笔,为下文其妻“将目间良人之所之也”以及“之祭者,乞其余”的描写蓄势。

10.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有力地揭露了齐人恬不知耻的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