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最新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论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应用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作为
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
教学也应该进行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文章针对目前中职教学
状况,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一些尝试,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本
思路。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职教学应侧重
于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
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
践性教学。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
题:1.中职学校现状。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
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然而许多学校因为
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硬件环境,导致
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
要求。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
不多。有的是其他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
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
说来不高。2.计算机教学的定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
事实上就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
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C语言;要不
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
换,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中等职
业学校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
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中
职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
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作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像开
发其他产品,只有少数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竞争并成为畅销产
品的才有存在价值。但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
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
三。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而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
机低层原理等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
有用。理由是:(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
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薄,
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
定程度的限制。(3)现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
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
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
们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语言
和理论。持上述看法的并不单是中等职业学校一般的计算机教师,联
合国开发署(UNDP)的首席技术顾问大卫?艾伦(DwightW.Allen)博士
也有类似的观点:“基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实际上只对高级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是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有利,而对大多数平均水平
的学生是没有用处的”。二、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现状项目教学法是通
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
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
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
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
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
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
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
念,自我挑战,不断提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
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更多地倾向于采用
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目前,我
国的职业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
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
效途经,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