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75.07 KB
- 文档页数:6
港口经济辐射作用为何减弱□文/连云港市统计局 于卫军 港口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的空间布局实质是以港口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港口区域逐步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和扩大再生产的辐射源,因此,港口城市随着港口建设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深入而发展,城市的振兴离不开港口的发展,同样,港口的发展必须以城市为依托。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港口城市都是以港口为主来进行规划与建设的。
一、我市港口对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减弱的成因“以港兴市,以市促港”这是我市近年来始终坚持的振兴我市经济的正确方针。
几年来,我市也正是紧密围绕这条路子进行规划和发展,从而确立了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地位。
但现代港口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商品流向市场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我市港口在竞争中势力显得较弱,从近几年的港口发展表明,我市港口经济主要还是以运输为主,还没有形成多功能的港口体系。
港口对全市经济的辐射作用很小,特别是港口经济的发展与全市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薄弱,影响了港口功能的发挥。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港口经济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多功能性还没有形成。
首先,港口经济现代化过程是在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依靠科技进步的前提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综合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是空间和时间形式的有机统一。
从我市港口的现状看,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产业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对配套产业的带动能力或者说配套产业与港口生产和建设的适应能力较弱,港口的货物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从1991年到1996年,煤炭占货物总量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
其次,港口经济的多功能性还没有形成。
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城市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
这些功能都是有机结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南通职业大学
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团队名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科研团队
团队类别社会科学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科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姓名陈蔓生
所在学院(部门)(盖章):书记、校长室
南通职业大学
二0一二年十二月八日
填写说明
一、填写前要仔细阅读《南通职业大学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二、填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团队类别选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教育科学”。
四、申请书页面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五、上报的申请书一式三份,同时附必要的证明材料。
一、科研团队负责人及成员信息
四、团队近三年取得的科研成果。
CITY城市68 小康INSIGHT CHINA境良好,具备可持续开发的优越条件。
二是拥有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
南通既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之一,也是上海“1+7”大都市圈中唯一的长三角北翼城市。
在“一带一路”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南通向西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合作,向东面向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承南启北积极打造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地位显要。
三是拥有交通突破的枢纽优势。
“十四五”期间,南通新机场和北沿江高铁建设使得南通既能向东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又能向西串联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赋予南通沿江新的枢纽功能。
通州湾集装箱新出海口建设,将为沿江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
四是拥有产业提升的配套优势。
南通产业基础雄厚,初步构建了“3+3+N”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已经与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开展产业链分工协作。
南通在港口、岸线、土地等方面拥有丰富资源,必将成为承接重大产业项目向沿海布局的主窗口、临港高端绿色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和国内经济重大转型调整,南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动发展高质量。
新机遇,新挑战《小康》·中国小康网:请问您如何看待南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曹海锋:“十四五”时期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南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看,一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南通是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点,沿海地区拥有长三角最具潜力、最有价值的土地后备资源,生态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不断焕发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活力。
处在战略机遇加快落地的“风口”,站在经济总量过万亿的门槛,肩负打造江苏未来新增长极光荣使命,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海锋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南通一直在持续深化“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以项目高质量推——专访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海锋书写南通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十四五”时期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南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芦潮港房价投资前景芦潮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是一个港口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芦潮港房价逐渐上升,并且有着较好的投资前景。
首先,芦潮港港口发展的迅速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芦潮港港口的发展对当地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港口的扩建和运营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家进驻这个地区,带动了人员流动和物流的发展。
这直接促进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加,使得芦潮港房价上涨成为必然趋势。
其次,芦潮港地理位置优越,具备投资潜力。
芦潮港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核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相邻。
这使得芦潮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的商务人士和投资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设施的完善,芦潮港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芦潮港的房产有着较大的增值潜力,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
另外,芦潮港的生活环境优美,是人们居住首选。
芦潮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城市绿化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居住环境优越,这使得芦潮港成为人们居住的理想之地。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芦潮港作为一个宜居城市,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看好。
综上所述,芦潮港的房价投资前景是较好的。
随着港口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地位的提升以及生活环境的良好,芦潮港的房地产市场将会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对投资者来说具备较大的利润空间。
但是,投资者在投资前要考虑到市场风险以及个人财务状况等因素,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规划,以确保投资能够取得更好的收益。
2 江苏沿江港口发展驱动力分析港口间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组合成港口群,构建港口群的供应链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有效协调港口资源,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改进港口服务水平,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这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必然。
江苏沿江港口发展的驱动力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的新形势下,作为联系国家和地区经济桥梁的海运和港口的重要地位将更加突出。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港口之间、港口群之间竞争日益加剧。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传统的港口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港口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可以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等方式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对市场做出灵活、机敏的反应。
为增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港口都在积极寻求构建港口供应链系统,这就推动了港口群内供应链的发展。
第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是以上海港为中心,以江苏沿江太仓港、南通港、常熟港、泰州港、江阴港、张家港港、扬州港、镇江港、南京港和江苏沿海的吕四港、洋口港为北翼,以及宁波港、舟山港为外海南翼组成的“一中心两翼”。
在这种组合港发展格局中,江、浙、沪三地港口群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由于存在经济腹地和货源的一致性,三地港口群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
江苏沿江港口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必须加快提升港口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北翼功能,才能充分利用国际航运带来的经济效益。
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供应链思想的关键是要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实现各盟员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而近些年来,基于Intemet的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可扩展标记语言、分布计算技术以及JA V A支持跨平台、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等,都逐渐成为供应链的支撑技术。
此外,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RFID等新一代自动识别技术、电子资金转账(EFT)技术的普及应用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南通市情况简介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全市陆域面积800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67万人。
共有3市2县3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
大江大海赋予了南通鲜明的江海特征。
南通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江岸线长166公里,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的狼山屹立江边;206公里海岸线上散布着全国四大渔港之一的吕四港、大自然留下的蛎岈山奇观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
全市拥有码头泊位289个,国家一类水运和航空开放口岸5个。
江风海韵孕育了南通灿烂的江海文化。
6500年前,南通开始成陆,新石器时代青墩遗址是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涌现出“蓝印花布”、“沈绣”、“梅庵琴派”等一批地域特色文化标志。
千年濠河环抱古城,濠河风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环濠河建成各类博物馆20多座。
江海大地哺育了勤劳聪慧的江海儿女。
这里走出了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以及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等历史名人,孕育了表演艺术家赵丹、著名诗人卞之琳、数学家杨乐、书画大师范曾等当代名家,诞生了两院院士45位,世界体育冠军18位,其中奥运冠军7位。
通江达海的宽广胸怀催生出勇立潮头的江海精神。
千百年来,南通先民围堰造田、开荒煮盐,沧海变桑田。
近代,张謇开风气之先,在南通办教育、兴实业,并按照近代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规划建设城市,两院院士吴良镛认为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当前,在“包容会通、敢为人先”城市精神激励下,南通作为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正在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省市党代会召开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把握总要求,确立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明确了好上又好、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一手抓项目建设推进转型发展、一手抓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思路,绘就了南通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加快促转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产业、城市、交通转型升级;注重抓落实,围绕重点工作建立组织推进、督查考评及容错、问责等机制,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积极进展。
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回顾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经济得到了飞快的提升。
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收入更是得到了几倍的增长。
南通顺应历史潮流,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坚持改革,全面贯彻创新思想,逐步强壮,逐渐走向辉煌。
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30年南通发生的变化。
1.南通市成为全国工业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明星”城市198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消息:“南通市工业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前列,成为继常州市之后又一个人均年产值超万元的中等城市”。
该年度,南通工业总产值达到23.53亿元,人均工业产值1.1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61万元,每百元资金提供的利税达到43.7元,超过全省31.81元的平均水平。
南通成为全国220个城市中工业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明星”城市。
2.南通诞生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1982年11月23日,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30年来,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南通建立7711个外商投资企业,其中,日本王子株式会社在南通投资总额将达27亿美元的造纸项目,是迄今为止日本对华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
3.南通地市合并1983年,南通地市合并,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
将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6县划入南通市管辖。
地市合并,整合了资源,拓宽了南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空间。
4.南通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沿海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城市之一1984年 4月6日,南通市被国务院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南通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案》,并批准建立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后,南通又相继设立了13个省级开发园区和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开发开放群体,成为南通对外开放的主战场。
1980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南通分关成立。
论南通城市规划摘要:城市化对一个经济体来说,意味着其基础与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正在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本文将把我的家乡——南通作为分析对象,来说明在近年来南通城市化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经济体在基础与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
对一个国家而言,它包含了整个国家的人口、资本、制度以及各种资源全方位的配置与调整,中国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了农业国的工业化,其间城市化过程虽几经波折波折,但成效卓越。
本文将把我的家乡——南通作为分析对象,来说明在近年来南通城市化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一、南通城市化的背景介绍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首批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享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
经过历次的城市规划,目前南通市区土地面积为355 平方公里,2008 年末市区人口达到87.52 万人。
人口密度达到2465 人/平方公里。
二、南通历次城市规划1.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从19 世纪80 年代开始,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开展城市建设,并提出了“一城三镇”(即中心城区和唐闸、天生港、狼山三镇)的城市规划设想。
在他的推动下,南通开辟了新工业区和港区,进行了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设施建设,建立了功能分布比较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
港口、城市关系的演进与连云港的对外开放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6年第5期文 / 古璇古龙高连云港港城相依,港口与城市关系的演进中,港口引导城市呈海州、新浦、大浦、猴嘴、墟沟、连云的线性发展;港口引领近代新浦、大浦对外开放,现代连云港市的对外开放。
同时,港城互动,开放的港口又催生出国际性海港城市构架。
港口引导城市对外开放1. 港口奠定江苏省最早开放城市的基础连云港港口开放设立海关的历史确定了其作为江苏省最早开放城市的地位。
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王朝因台湾郑克爽等已于二十二年降清,令开海禁,分别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旧称江南省)四省的四个港口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分设海关。
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以通商口岸太多,恐外夷滋事,难以管理,又接受明代倭寇沿海骚扰之历史教训,遂只留广州一口,其余关裁撤。
从开关到裁撤,其间经历了72 年的时间。
江海关初设关隘是上海的“崇阙”,后移“华亭”。
海州的新坝、板浦是江海关的子关——分关监督所在。
设关征税,体现了海州地区重要的地理区位和门户功能。
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自康熙廿四年后,即在新坝、板浦“题立口岸海关监督,征海船货税,分别应征应免。
康熙五十四年勒石后,海潮不通,关隘撤除”。
新坝榷关当时是河海交汇的隘口,船舻辐凑,商旅云集,临近的粮船、杂货船,山东、河南过境货船都在此验货抽税。
2.港口引导新浦、大浦对外开放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由于江海通航,五口通商的刺激,原来以农村商品粮为流通商品的主体、现在代之而起的是畜产品、手工业加工产品和粮油加工产品以及盐、矿产品都在积极寻找消费市场。
在此背景下,一个以青口、临洪口为中心,以苏北和鲁南地区粮油为主体商品的淮海经济区雏形已经形成。
它突破了以淮安关为中心的封闭式区域市场的界限,而逐渐形成了以商品粮为纽带的通过海路运输的商品市场。
1905 年9 月22 日,临洪河口的大浦港得到朝廷的应准而自行开放后,清户部将海州由常关淮安关管辖划属上海关。
南通概况 从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GDP总量看,南通处于长三角16城市的第三梯队,经济总量排在万亿元级的上海和4000-8000亿元级的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之后。2009年,南通GDP总量达到2872.8亿元,在长三角城市中依次列第7位。
准确把握了滨海临江型城市的发展规律,“靠江靠海靠上海”。 港口建设 大力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以港兴市,全力打造大港口。沿长江实施泊位功能调整和升级改造,沿海加速洋口、吕四两大深水海港建设。
洋口港10万吨级北航道工程完工,管线桥、太阳岛二期等建成;吕四港区吕四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投运,东灶港作业区2个2万吨级码头开工;通州湾(暂定名)建港条件研究全面启动。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先导段贯通,新通海沙岸线整治工程海门段竣工,狼山港三期集装箱泊位、如皋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全市新增5万吨级以上泊位5座。
与现有的上海洋山港、宁波北仑港的竞争关系? 上海洋山港主要搞集装箱,而这里深水大海港搞的是散货、临港工业,大型石油、天然气储备,利用这些储备发展下游产品,搞重化工,这样就跟其他地方产生了互补。
产业 “靠上海”,即是实施接轨上海战略,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目前,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着直接业务联系,在纺织、服装、机械、船舶、电子工业等多方面承担着配套加工功能。
2003年,口号是把南通民营经济打造成地方经济的主流经济。
转型升级 2010年,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新兴产业产值1615.8亿元、增长31.4%。海洋工程完工量389.4万综合吨、增长50.9%,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64.2万千瓦、增长18%。光伏电池产量523兆瓦、增长62.9%。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在建超亿元项目135个。
船舶及配套产业产值966.7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造船完工量808万载重吨、增长42.5%,我市成为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纺织服装产业产值1694.3亿元、增长16.7%,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产值增幅均超过25%。家纺、茧丝绸等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70个,驰名、著名商标40件,家纺版权保护经验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为优秀典范。建筑业施工产值2700亿元、增长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