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外电影史
填空:
1、早期电影的摄制与放映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法国、英国和美国。
2、卢米埃尔的摄影师尤金·普罗米奥被认为是移动摄影的发明人。
3、被称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是《工厂大门》(卢米埃尔兄弟)
4、卢米埃尔兄弟另一部作品《水浇园丁》
5、乔治·梅里爱是早期电影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
代表作《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6、英国布莱顿学派代表作品:《祖母的放大镜》、《中国教会遇袭记》
7、鲍特的影片代表作《火车大劫案》
8、百代的策略是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
9、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10、抽象电影的代表作是瑞典画家艾格林的《对角线交响乐》,德国画家罗特曼的《第一号作品》以及法国立体派画家费·勒谢尔的《机械
舞蹈》
11、印象派电影代表人物和作品:
a)杜拉克:《微笑的伯戴夫人》
b)阿贝尔·冈斯《车轮》
c)路易·德吕克《西班牙节日》
d)让·爱普斯坦《三面镜》
e)莱皮埃《黄金国》
12、超现实主义代表有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名词解释
1.中国古装片
古装片是相对于表现现代生活的时装片而言的,大多根据古代传奇小说、戏曲弹词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代表性作品是天一的《梁祝》和《白蛇传》。
2.中国第五代电影
第五代:90年代艺术电影相对远离了80年代艺术电影的反抗锋芒和反思偏好, 逐渐变得平和从容,开始适当的加入情节性和趣味性, 叙事更加完整和平实。
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陈凯歌:《边走边唱》(91)《霸王别姬》(92)以及随后的《风月》《荆苛刺秦王》
3.德国表现主义
从1920年至1927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流派。
表现主义在20世纪的10年代到20年代初统治了德国文艺,它的目的是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变形的世界形象,表达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代表作: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4.意大利的现实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称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潮流,大致时间在1945年——1956年。
代表人物有罗西里尼、德·西卡、维斯康蒂、桑德斯、柴伐蒂尼。
5.新好莱坞
美国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潮流。
在这个社会动荡、电影业自身也出现危机的年代,一批深受欧洲新电影影响的年轻导演采用新的模式制作了一批在内容、形式上都对传统好莱坞构成颠覆的影片,史称新好莱坞。
6.新潮派
以《电影手册》为核心,以反对品质电影的影评人为主,代表是特吕弗,戈达尔、候麦、夏布洛尔、雅克·里维特的新浪潮中的一种派别。
7.法国早期电影
简答
1.英国布莱顿学派
布莱顿学派:英国早期一些居住在一个名为布莱顿的小镇及其周围地区的电影制作人的统称。
人物: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逊。
贡献:对于早期电影语言的进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具体而言,布莱顿学派的电影非常强调电影摄影,并且开始通过剪辑将单个镜头连缀起来讲述故事。
同时,布莱顿学派还确立的电影剪辑的基本语法。
2.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
a)创造了交叉蒙太奇等多种经典蒙太奇手法。
b)变化丰富的景别(从大远景到大特写),彻底打破了舞台化的时空观念。
c)重视深焦镜头的运用,注意画内的层次和景别变化。
d)大胆的用光(用火作为光源,用人工光源模拟自然光)
e)倡导生活化的电影表演。
f)开豪华巨片的历史先河。
3.欧洲新生电影的原因
4.法国印象派特点
a)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意识活动,通常采用回忆、幻想和梦作为主要的情节结构元素。
b)非常重视通过电影化的技巧主观心理。
这些技巧包括主观镜头;叠印、圈出圈入、滤镜、虚焦、慢镜头;快速剪辑,等等。
c)采用实景拍摄,强调生活化的表演。
d)叙事较为传统。
通常先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然后表现人物在这个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和主观印象。
5.诗意现实主义特点
题材:主要描写社会边缘和底层人物,表达他们的失败和幻灭感。
风格:抒情与写实的结合,通常实景拍摄,注重运用光线制造气氛。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特点
新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纪实美学。
形式特征:1、纪录性,2、实景拍摄,3、长镜头的运用,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5、结构形式,6、地方方言的运用。
7.美国西部片特征
a)主题内涵:文明世界与野蛮世界的对立。
b)视觉主题:壮丽的西部地理、独特的西部小镇,牛仔、枪手、警察和淑女组成的人物谱系,来复枪和左轮、子弹带、围巾、紧
身裤、皮上衣、阔边帽。
c)悲剧性的人物:西部片英雄是自然与文明的结合,是西部野蛮的过去和文明的将来的中间人。
不论他是一个孤独者、一个漂泊
者,他终究是一个高尚的人。
8.文华公司
文华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
1、是以桑弧-张爱铃为代表的“桑张”类型:代表作为:《不了情》《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
2. 佐临为代表的纪实性影片, 如:《夜店》《表》《腐蚀》等.
3、费穆为代表的作者电影,如《小城之春》曹禺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艳阳天
论述
1.新浪潮
出现
1、时代背景:法国五十年代的变革气氛与青年文化的发展。
2、电影图书馆、电影学院和《电影手册》的作用。
3、新的器材和新的技术。
新浪潮与作者论
1954年,特吕弗在《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中提出“作者策略”。
特吕弗多方面批判“品质电影传统”,认为电影应该是导演的独立创作,不应该按照电影剧本或者文学名著改编,也不应该受电影企业的制约。
创作者应该拿起“摄影机笔”撰写自己的风格。
“只有好与坏的导演,没有好与坏的电影”。
一个导演“终其一生只拍摄一部电影”。
分类
以《电影手册》为核心的新潮派和以资深文人、艺术家为核心的左岸派。
新潮派以反对品质电影的影评人为主,代表是特吕弗,戈达尔、候麦、夏布洛尔、雅克·里维特。
特点
1)推崇作者论,相信电影应该表达个人世界观。
2)经常采用实景拍摄、手提摄影机和非职业演员,即兴创作的地方很多。
3)反对戏剧化叙事,打破观众的观影幻觉。
4)新潮派的电影是典型的影迷电影,引经据典,具有鲜明的互文性和自反性。
5)在意识形态上受存在主义影响,对人生有一种幻灭和虚无感。
戈达尔
“电影史可以分为戈达尔之前和戈达尔之后”——特吕弗
革命性的电影语言——唾弃传统、推翻古典叙事惯例
鲜明的政治批判性——政治讽刺、社会讽刺、文化批判
《精疲力竭》
1、灵活的手提摄影机。
2、反对古典电影叙事惯例,打破观众的幻觉。
3、借用类型电影元素,打破高雅与通俗的界线。
4、旁征博引,喜欢在文本中指涉其他文本(电影)。
5、媒介的混合,经常在三维空间中引入二维的平面媒介如报纸、海报、绘画等。
6、叙事与论述结合。
左岸派
法国1950年代末期一批聚集在巴黎塞纳河南岸的电影导演组成的松散的电影创作团体。
代表导演是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罗伯·格里耶、玛格丽特·杜拉斯(《印度之歌》)。
左岸派受超现实主义影响,喜欢处理潜意识和复杂的时空关系,意识自由流动;强调观众与角色的间离;对位式的音画关系;倾向左翼的政治立场。
“左岸派” 比较重视电影的文学性。
制作上更加严谨,很少采用即兴创作的方式。
左岸派比新潮派更加反对传统的叙事观念、也更加激烈地反对传统的电影观念。
风格
1)排斥制片厂风格,排斥刻意的精致,追求即兴的自然风格。
2)重视“场面调度”,长镜头运动和蒙太奇剪辑结合。
3)突破古典叙事规范,打破古典电影的认同情结。
角色和剧情缺乏逻辑性和因果关系。
剧情走向都是开放性的,人物的行为也没
有合理的动机和目的。
4)由电影衍生世界,创作灵感来自于电影本身而不是生活。
5)强烈的个人色彩,忽视社会规范及道德。
6)对商业电影的模仿与挪用。
7)旁征博引,使电影超越娱乐、艺术的简单定义。
8)现代主义:自反或者自省叙事,不相关镜头的插入与省略、不时出现的标题与章节、风格的突然变化、节奏的突然变化、角色
直接与观众对话、多重媒介形式的综合运用。
2.好莱坞
类型
1、类型是标准化的技巧,是制片厂和观众共享的惯例。
类型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
2、类型是生产标准化和经济化的结果。
3、类型同时也是集体价值和信仰的载体,类型其实就是社会仪式。
西部片的特征:
1、主题内涵:文明世界与野蛮世界的对立。
2、视觉主题:壮丽的西部地理、独特的西部小镇,牛仔、枪手、警察和淑女组成的人物谱系,来复枪和左轮、子弹带、围巾、紧身裤、皮上衣、阔边帽。
3、悲剧性的人物:西部片英雄是自然与文明的结合,是西部野蛮的过去和文明的将来的中间人。
不论他是一个孤独者、一个漂泊者,他终究是一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