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22.45 KB
- 文档页数:5
03.中考必背古诗词之《次北固山下》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
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③〔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④〔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⑤〔江春人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⑥〔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2.文题解读《次北固山下》“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诗题交代了写诗的地点。
3.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王湾长期漂泊异乡,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二、主题思想《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十分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特色❶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本诗写景富有特色,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描写了江南早春特有的景色,又蕴含着因光阴似箭而引发的思乡愁绪。
另外,在景中还蕴含着一种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考点梳理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答:首联:点题。
“青山”指北固山。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专题13《黄鹤楼》(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13.中考必背古诗词之《黄鹤楼》原文诗意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全唐诗》卷一三○。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②〔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⑤〔历历〕分明的样子。
⑥〔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⑦〔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⑧〔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⑨〔乡关〕故乡。
2.文题解读《黄鹤楼》题目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内容。
3.写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二、主题思想《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三、写作特色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受。
后四句转而实写登楼的所见所感,由此引发诗人浓浓的乡愁。
尾联以日暮思归之情作结,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意境相一致,从而使全诗一气呵成,意境开阔,思接千载,贯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苏版初三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3〕矣,余〔4〕挐〔5〕一小舟,拥〔6〕毳衣炉火〔7〕,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0〕、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拉余同饮。
余强饮〔13〕三大白〔14〕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5〕。
及下船,舟子〔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第二单元学法指导单元梳理单元重点1.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的主题。
2.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3.了解和欣赏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4.了解小说中折射出的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从中获得教益和启示。
5.在小说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
篇目聚焦《孔乙己》故事: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受嘲笑——教“我”写字——孔乙己坐着用手离开咸亨酒店。
情节:孔乙己到咸亨酒店被嘲弄——孔乙己因偷窃而被打被嘲弄,折了腿——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人物:孔乙己——迂腐穷酸、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自欺欺人。
环境:咸亨酒店。
描写:外貌、动作。
《蒲柳人家》故事:一丈青大娘状告何满子,爷爷惩罚何满子。
情节:拴何满子——介绍一丈青大娘——介绍何大学问的人物性格及生活经历。
人物:何满子——天真、调皮、聪明。
何大学问——讲排场、摆阔气、重情义。
一丈青大娘——泼辣、热心肠。
叙述方法:倒叙。
《变色龙》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处理狗咬人事件。
情节: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
人物: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艺术手法:夸张讽刺。
《热爱生命》故事:一个被朋友抛弃的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怖和死亡作斗争的经历。
情节:继续前行——坚持向前——殊死搏斗。
人物:“他”——“硬汉子”。
写法:心理刻画。
文学常识一、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复习过关自查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读读写写】1、隧suì洞2、蜗wō行3、淤滩y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4、驳bó船5、簇cù新极新;全新6、笑涡wō7、喷薄bó:(1)汹涌激荡(2)强烈散发、迸发(3)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4)雨雪纷飞8、伤痕累累lěi 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课内其他重点词】9、熏xūn黑10、干瘪biě:指干枯收缩;不丰满。
形容文辞等内容贫乏而枯燥。
11、稻穗suì12、纤qiàn绳13、勒lēi进14、胚pēi 芽【课后重点词】第2课梅岭三章【读读写写】1、阎yán罗2、捷jié报3、血xuè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4、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课内其他重点词】5、旌jīng旗:旗子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课后重点词】6、缅怀miǎn:指远怀;追念;怀念;追想(以往);深情地怀念。
7、炽热chì rè:(1)温度极高,极热(2)感情和情绪热烈。
8、激越jī yuè:情绪强烈、激昂;声音高亢清越。
第3课短诗五首【读读写写】1、漫漫màn màn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2、装饰shì3、舵duò手4、埋没mái mò【课内其他重点词】5、沈尹yǐn默6、戴dài望舒7、卞biàn之琳【课后重点词】8、凝练níngliàn:简洁而无铺张赘言9、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
第4课海燕【读读写写】1、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2、高傲3、海鸥4、飞窜cuàn5、蠢笨翡翠fěi cuì6、熄灭【课内其他重点词】7、呻吟shēnyín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读读写写】1、荤hūn菜2、侍候shì hòu3、绰号4、伤疤bā5、笔砚yàn6、惋wǎn惜7、夹袄jiáǎo8、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9、羼chàn水:混合,掺杂水。
部编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学习从来无捷径。
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
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
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
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陈涉世家
一、熏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辍chuò耕怅chàng恨zhé戍
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故陈胜王wàng
罾zēng忿恚huì尉笞chī宁nìng有种乎
蕲qízhìcuó柘zhè谯qiáo社稷j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2)苟富贵苟:如果。
(3)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
(4)楚人怜之怜:爱戴。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称王。
(6)忿恚尉恚:恼怒。
(7)并杀两尉并:一齐。
(8)藉第令毋斩藉:即使,假若。
(9)为坛而盟盟:盟誓。
(10)比至陈比:等到。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谪通谪解释为谪戍,强迫去守边
(2)为天下唱唱通倡解释为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解释为已经
(4)身被坚执锐被通披解释为穿着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
(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
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依法都要杀头。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地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火,(学)狐狸的叫声喊道:“强大的楚国复兴,陈胜为王。
”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要点复习资料
课文理解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作者诗词的豪迈风格。
《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生活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朦胧诗”诗人江河。
这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
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它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
《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
《夜》的作者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这首诗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等。
本文是一篇演说,全文贯穿着民主、自由、和平的精神,是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
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