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的油气形成和分布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
[收稿日期] 2004Ο07Ο01;[修订日期] 2004Ο08Ο26[作者简介] 尹殿奎(1965-),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生1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尹殿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摘 要]松辽盆地发育一套比较完整的白垩纪地层组合,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的生油岩系。
从上到下共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的淡水化石。
盆地中蕴藏丰富的油气、油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
[关键词]湖相沉积;淡水化石;油气;白垩纪;松辽盆地[中图分类号]P53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Ο2427(2004)03Ο0001Ο05华力西晚期—早印支运动以后,西伯利亚板块、长白山—张广才岭地体添加带拼贴为一体,进入了濒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阶段。
由于受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以北西方向向大陆俯冲作用,形成了区域构造以北东方向为主的构造轮廓。
松辽盆地正是这北东向隆—拗相间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辽盆地的发生—发展—衰亡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白垩纪地层组合。
地层层序较全,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是盆地的主要岩系。
沉积特征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生油和含油岩系。
从下到上可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淡水生物化石,自下而上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
其底界不整合于侏罗纪火山岩系或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1 主要岩性特征松辽盆地具有明显的断拗盆地的特征,按其构造单元分区可划分为西部斜坡区、中央拗陷区、东部隆起区。
登娄库组、泉头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隆起区,即农安、德惠以东地区;青山口组、嫩江组多分布在中央拗陷区,特别是长岭、农安、前郭一带;四方台组、明水组分布在白城—洮南以东地区,也就是西部斜坡区。
各组的岩性如下:登娄库组(K 1d ) 它组是松辽盆地沉降初期形成的一套河湖相碎屑岩沉积。
主要分布于盆地东缘的梨树吴家屯、怀德五台等地。
松辽盆地黑帝庙油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黄薇;国成石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14(033)006
【摘要】松辽盆地发育2套主力生油岩,即青山口组一、二段和嫩江组一、二段泥岩.在2套生油岩之上、之间和之下均发育含油层,由于烃源岩与储层的空间配置关系不同,造成了油气运移方式和成藏模式的差异.通过对见油气显示井及已经发现的油气藏进行油源对比和成藏控制因素分析,把黑帝庙油层的油藏归纳为叠瓦状原生油气藏和串珠状次生油气藏2种成藏模式.叠瓦状原生油气藏受生油凹陷控制,主要分布在古龙凹陷和长岭凹陷及周边地区,油源主要来自凹陷内嫩江组生油岩;串珠状次生油气藏油源来自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藏,主要分布在大庆长垣,油源主要来自青山口组生油岩.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黄薇;国成石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有利区预测 [J], 付广;闫玉民
2.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油源与成藏 [J], 冯子辉;霍秋立;方伟;范庆华;曾花森;付丽
3.地化录井在松辽盆地黑帝庙油层原油性质判别中的应用 [J], 孔郁琪
4.松辽盆地北部强制性水退条件下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指导作用——以古龙地区黑帝庙油层为例 [J], 王卓卓;施立志;梁江平
5.松辽盆地南部黑1工区黑帝庙油层嫩四段沉积演化规律 [J], 杨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1、概念:位于褶皱山系和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2、构造特征:形成于挤压环境中,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强烈;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②深凹(拗)带;③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
一般存在一套或几套由细变粗的反旋回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不断向克拉通方向迁移。
3、石油地质条件:①具有两类烃源岩系:为被动的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拗陷型,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成熟的生油中心总是靠近深拗带一侧,所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储集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进行运移。
②储集岩有两大体系:下部以台地相的碳酸盐岩为主体上部以陆相的碎屑岩为主体③易于形成油气藏的圈闭类型以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和地层圈闭为主。
4、油气藏分布模式:油气分布主要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①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②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性或张扭性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③在前缘斜坡带也存在因基底冲断作用形成的基底卷入型厚皮构造圈闭。
在平面上,前陆盆地内的油气围绕生油中心呈条带状盆地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由于造山带活动以及冲断不断挤压,盆地内油气藏会受构造运行而不断调整、改造和再分布,因此,前陆盆地都是油气藏遭破坏比较严重的一类盆地。
二、裂谷盆地1、概念:因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而形成的长型断陷或拗陷,具有陡而长、两壁平行的沉降谷2、构造特征:裂谷是张性作用的结果,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有断槽状、锯齿状、雁裂状、三叉状等。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大体可划分为:①裂谷前期;②裂谷断陷期;③裂谷拗陷期。
不同阶段的石油地质特征差异较大。
3、石油地质条件:1、油气生成特点:在世界主要裂谷盆地中,从寒武系至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岩性以泥岩、页岩、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