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通货膨胀的传播机制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得以从一国传至另一国,是以固定汇率为条件的,其传播机制主要基于下列四种效应。

价格效应通过国际贸易产品价格的变动及各种产品价格的相互影响,通货膨胀得以在国际间传播。在无关税和汇率固定的前提下,商品价格在各国市场上趋向一致,各国商品价格的相互影响,使一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趋向于同世界通货膨胀率相等。但是,在现实中,即使在无关税和汇率固定条件下,由于世界各国非贸易产品价格及国内经济因素各不相同,即使一国的通货膨胀通过价格效应可能诱发他国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并不必然一致。

需求效应一国出现过度需求,会使其他国家受到影响,从而使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播。凯恩斯学派的开放经济乘数模型对这个过程作了分析。即在固定汇率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其他国家对该国的出口,从而使其他国家的需求扩大,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扩张性的收入乘数。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已接近充分就业状态,它们就将试图把需求转向另一国产品。这样,过度需求就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从而每一国都存在着需求膨胀的压力。

流动效应一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会影响国内货币供应量,并进而影响国内的货币收入,通货膨胀可能因此而产生。就是说,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递,既与国际贸易有关,又与国际资本流动有关,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正是上述两者变动的综合结果。一国的过度需求可以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向别国传递。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过多而形成的需求膨胀,只会引起本国价格总水平上涨。而在一个开放经济体系中,国与国之间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与流动,因此,通过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导致资本流入或流出,一国的过度货币供应和过度需求可能向他国转移。这种流动效应一旦出现,就会在国际间传递通货膨胀。

国际通货膨胀预期和“示范”效应当国际市场或他国出现通货膨胀时,人们会预测国内价格也将上涨。这种通货膨胀预期会改变家庭和企业的微观经济决策,可能造成国内价格波动。这就是他国的通货膨胀对本国的预期效应。示范效应就是他国某些情况对本国人们心理发生影响。例如,他国工会通过谈判提高了工资,就可能对本国工会产生“示范”作用,促使本国工会也同资方讨价还价,向先行提高工资的国家“看齐”。这种行为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以上四种效应均以固定汇率为前提。如果各国均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通货膨胀就难以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然而,只要某些国家实行某种程度的汇率控制,上述四种效应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

新审视影响中国通胀的两大国际因素

2008年04月09日03:49来源:证券日报作者: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

发表评论(0)支持(0)反对(0)

∙大盘跌破3000点之后…

∙不破不立谁将率先反弹

∙私募趁下跌争抢这些股

∙2900点机构抄底哪些股

要点

● 近期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幅上扬,达12年新高。我们之前的分析显示我国通胀的原因包括国际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上升、国内食品价格上升和汇率僵硬导致的货币增速过快。全球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向我国输入了通胀,那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抵御这种输入型通胀?本文研究中国的汇率传导效应,以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如何影响国内的消费价格。

● 进口依赖度(进口占GDP的比重)可以用来初步了解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影响的程度。最近10年,中国经济对于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剔除加工贸易后,进口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7%上升至目前的18%。但由于生产商和经销商未能把进口价格的改变即时完全地传导至工业生产和消费价格上,因此实际的传导效应会比进口率少许多。因此,我们使用了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实证模型来估算中国的汇率传导效应。

● 我们的汇率传导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短期作用较小。举例来说,假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10%,CPI在半年后仅减少0.2~0.4%,而三年后累计下降

1.5~3.0%。这一结果与一些对欧洲国家的汇率传导效应研究结果相近。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进口依赖度与欧盟相近。而且我们发现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对我国消费价格的影响较人民币汇率大得多。这表明全球性商品价格上涨是拉动中国消费价格上扬的关键所在。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近期飙升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高通胀是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货币紧缩根治。

● 尽管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的直接作用不是很大,并且传递至消费价格的时间较长,但假如人民币一次性升值(随后一段时间则保持稳定),将减少热钱对于未来升值空间的憧憬,降低热钱涌入倾向,从而降低因货币膨胀所造成的通胀压力。然而,鉴于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政府采取一次性升值的措施可能性已降低,因此应对通胀无法依靠单一政策,而应采取“紧货币”(包括汇率升值和信贷规模控制)抑制国内自身通胀因素,同时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农业生产和补贴城市低收入者。

● 为了引导通货膨胀预期,政府应当强调我国通货膨胀的国际周期性因素,即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周期性变化。美元见底回升之日也许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减小之时。我们认为美元09年回升的概率较大,届时通货膨胀将明显放缓,而我国出口因外需走弱放缓,也将抑制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政府切忌让民众形成“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政府可以在短期内降低通胀”的预期,因为一旦这种预期不能兑现,政府治理通胀的公信力将受到影响。

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推高通胀

我国2月份通货膨胀率创近12年新高,CPI同比增速上升到8.7%。虽然主要受到春节和雪灾的因素所拉动,但扣除这两个因素后,CPI同比增速仍达7.1%,与1月份持平。分项来看,2月份食物价格同比上升了23.3%,依然是拉动通胀的主要原因。近期我国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基本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源于供应不足、农业生产价格上扬、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粮价飙升推高粮食进口成本并传导至国内粮价。此外,美元贬值亦对于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因为美元贬值是推高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去5年,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贬值了35%,而同期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CRB价格指数上涨了100%(包含能源)和118%(不包含能源),反映全球农产品/粮食价格的标普高盛农产品指数上涨了152%。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高涨使得近期所有主要新兴市场通胀均高企(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土耳其和越南等国最近一个月CPI分别达到8.0%、5.5%、7.4%、12.7%、9.3%、9.1%和15.7%)。国际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向我国输入了通胀。那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抵御这种输入型通胀?鉴于此,我们对中国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如何影响国内的消费价格。

汇率传导机制

汇率传导(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一般定义为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内部物价的相应变动。汇率变动可透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传递至消费价格。直接渠道是透过进口价格的改变。举例来说,当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口货品价格变得较便宜,这将可能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因为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