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格式:pdf
  • 大小:145.35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江西省余江县实验初中:邓德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它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它既是第一节《透镜》、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时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学生原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透镜所成像的不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从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再通过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问题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实像和虚像,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可是它们所成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又有所不同。这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我采用:1:任务激趣法

2:实验探究法

3:合作学习法

4:多媒体动画辅助法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器材

这是分组探究实验——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所需器材是: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光具座、火柴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一)、新课引入

(二)、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三)、实验设计与探究过程

(四)、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五)、应用与练习

(一)、新课引入

1.引导学生回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老师再通过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透镜分别观察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点。老师进一步提出,凸透镜成像特点跟什么有关?凸透镜成像又有什么规律?

(二)、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1.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2.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可能与距离有关。

(三)、实验设计与探究过程

1、介绍实验器材

2、介绍像距和物距以及物距、像距的测量方法,回顾实像和虚像。

3、指出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学生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至右安装在光具座上(方便大家右手操作),把凸透镜统一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刻度线上。

(2):根据蜡烛的长短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本实验的难点是学生很难注意到F与2F这两个位置点,所以我在每一组光具座的30cm、50cm和20cm、60cm处分别标上F与2F。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处理数据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探究过程

要求学生分别将蜡烛放在(1)大于2f

(2)等于2f

(3)f和2f之间

(4)等于f

(5)小于f

由远及近的这样五个位置上,指导学生移动光屏接收所成的最清晰的像,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倒正、虚实以及像的位置,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物体位置物距(cm)像的特点像距(cm)像的位置U>2f

U=2f

2f>u>f

U=f

U

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看看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对部分学生做个别辅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实验探究,主动地讨论与思考,体验探究的过程与乐趣,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四)、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1、教师收集几组学生的实验记录结果,师生共同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后教师展示完整的凸透镜成像表格。(f=10cm)

物体位置物距(cm)像的特点像距(cm)像的位置

U>2f30倒立、缩小的实像15f

U=2f20倒立、等大的实像20v=2f

2f>u>f15倒立、放大的实像30v>2f

U=f10不成像————

U

透镜同侧

2、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用flash动画形象的再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演示时左右移动蜡烛,学生能更直观的观察到像的变化。同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