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0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专业社工在社区早期教育工作中的介入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留守儿童的增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如何提高社区内工作人员的素质,以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稳定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工作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确实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许多问题。
但是在我国开展的却并不顺利,不能真正的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本文通过在社区内以开展早期教育的方式来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帮助人们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
目前社会工作还不为广大人们群众所熟知,而限于条件不足。
本文通过把社会工作与孩子教育结合起来的方式来增加社会工作在社会上的作用,这样一方面有利推广社会工作在社区内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社会工作者的尴尬地位。
同时还能很好地开展孩子教育,帮助社区内的家庭解决孩子无专业人士看管的情况,为社会分担负担。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区早教介入目录一.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 (1)(一)研究背景 (1)(二)早教 (1)(三)社区 (1)(四)社会工作 (1)二、社区内存在的早期教育的问题 (2)(一)家庭内的早教问题 (2)(二)社区内存在的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2)(三)社会中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 (2)三、专业社工入社区早教工作的对策建议 (3)(一)专业技巧 (3)1. 支持性技巧 (3)2. 引领性技巧 (3)3. 影响性技巧 (3)(二)专业素质 (4)(三)建立一个负责任,务实的社会工作社团 (4)四、社工在社区内开展早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5)(一)案例分析 (5)(二)市场前景 (6)(三)政策导向 (6)(四)结合方式 (7)参考文献 (8)专业社工在社区早期教育工作中的介入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例如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无人管教,或者管教不当,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的增加。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1、贫富分化与社会和谐:城市居民住房视角的研究2、大都市郊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3、建国六十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研究4、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与政策框架研究5、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研究6、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制度创新与资源和机会配置研究7、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8、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9、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10、农民工市民化权益的建立与保护研究1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评估研究12、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的社会学研究1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14、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15、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社会保障研究16、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研究17、和谐社会视阈下“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研究18、长三角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中的政府区域性协作机制研究19、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研究20、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21、城市新移民的文化适应:以失地农民为例22、新形势下农民工社会政策转型研究23、我国“80后”新生代社会认同建构和社会建设参与研究24、珠江三角洲“80后”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25、和谐社会建设中教育利益协调的制度创新研究26、城市独居老人生活质量评价及养老模式研究27、社会学分析的新路径:后现代主义范式的研究28、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29、当代中国大都市的族群与社会认同研究30、建立多层次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研究31、信访的过程机制研究32、消费社会转型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研究33、社会转型中公民社会心理安全与社会风险预警研究34、中国农村两类高危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社会干预研究35、失地农民城镇生活方式心理适应性问题研究36、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37、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研究38、社会工作促进精神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9、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困境及其社会学分析40、城市社会分化与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研究41、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研究42、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选择行为研究43、社会转型期农民工“组织化”问题研究44、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流浪儿童群体研究45、校园青少年自杀风险预警与防治模式研究46、城市低保家庭贫困的再生产与社会政策机制创新研究47、大学生求职行为的追踪研究48、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研究49、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50、社会工作促进精神健康及社会和谐的作用研究51、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政府激励及其运作机制5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劳动力市场完善问题研究5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标准及其评估机制研究54、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机制研究55、中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研究56、社会救助效益评价研究57、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58、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59、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学研究60、社会转型中的农民集体行动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撰写方法及基本要求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1、论点表述明确合理。
2、论据充分,要有理论依据和实际案例。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4、文字通顺,既要避免文句不通,又要避免过于花哨。
5、有自己的观点与思考,结论明确合理。
6、严禁抄袭剽窃,注释规范。
二、如何考虑论文选题1、本专业的论文方向毕业论文所选题目既可以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实际问题的分析,最好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根据网络学院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职的情况,建议结合自身工作进行选题。
毕业论文所选题目的基本要求:(1)符合社会工作专业范围。
(2)所论问题明确具体,要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现实意义,切忌个人感想式和工作总结式。
(3)选题要有价值,包括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4)选题切入点合理,尽量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
例如,对于空巢老人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将题目定为“中国当前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研究”,过于宽泛,难以把握和掌控。
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来进行研究,如:“我国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建议”、“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空巢老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等等。
再例如,将题目定为“中国青少年问题研究”,题目过大,将大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来进行研究,如“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及预防对策”、“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等等。
2、可供参考的论文选题范围(1)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2)社会工作与非营利组织(3)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4)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5)国际社会工作发展经验(6)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7)社会工作理论(8)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等)(9)社会工作服务对象(10)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救助社会工作、助残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11)社会工作教育(12)社会工作职业化(13)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14)社会工作制度建设(15)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16)其他与社会工作相关论题三、怎样写开题报告1、文献综述与查阅文献的方法(1)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社会⼯作⾏政论⽂范⽂3篇风险社会理论作⽤下的公共⾏政论⽂⼀、风险社会理论当⼈们的基本需求得到相对满⾜的时候,当我们的社会需要更⾼的⽣活质量的时候,规避风险就成为我们时代的中⼼政治议题。
要解决社会风险,就必须对现代性进⾏积极的反思并寻求变⾰。
贝克同时认为,要解决这些风险需要专门的知识,风险政治学就是关于是知识、专门技术和⾮专门技术的政治学,在风险讨论中,知识和专家的地位提升到了政治地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处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的⽭盾聚集阶段,是社会和⾃然风险的⾼发期,⽽这些潜在社会和⾃然风险往往⼜很容易转化为各种现实社会危机。
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益纠结,社会发展中的突发安全事件,政治发展中腐败问题,以及⼤规模雾霾的蔓延,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等都是风险社会时代的重要表征,虽然我们还不能武断中国已经进⼊了风险社会时代,但是,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启⽰意义。
我们应根据风险社会的重要特征,提前布局,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能迅速化解风险,防范危机。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政府决策核⼼位置的公共⾏政领导者的危机决策能⼒对政府的危机管理效果有着⾄关重要的影响,故⽽,从风险社会理论视⾓探讨公共⾏政领导者的危机决策能⼒是极为必要的。
⼆、风险社会的到来凸显了公共⾏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的不⾜作为新时期的公共⾏政领导者,它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也是进⾏各种危机处理的关键⼈物,其⼀⾔⼀⾏,⼀举⼀动,关系着危机局势的发展变化。
公共⾏政领导者的危机处理能⼒,也就是公共⾏政领导者在危机情境中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决策等能⼒的综合体现,是其有效化解危机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对随时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的风险,公共⾏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的不⾜⽇益凸显。
1.公共⾏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的预见能⼒不⾜。
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的重任,政府的决策质量的⾼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作为政府决策核⼼要素的公共⾏政领导者的风险和危机预见能⼒则左右着政府决策质量的⾼低。
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建议探析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建议探析目录一、引言----------------------------------------------------------3页二、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特点及城市居民养老概况---------------------3页三、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5页1、立法滞后-------------------------------------------------------5页2、资金投入不足,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有待健全-------------------------5页3、服务渠道不宽,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有待丰富-------------------------6页4、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6页5、服务标准不一,行业监管评估机制有待建立-------------------------7页6、宣传力度不大,居家养老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7页四、解决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7页1、加快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法律的修订---------------------------------8页2、建立资金投入机制-----------------------------------------------8页3、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8页4、制定一套科学的衡量社区照顾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9页5、要加强监督,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评估-------------9页6、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建立激励机制---------------------------------10页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猛。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伴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以及政府对民生政策的强调,中国社会工作加速发展趋势明显。
社会工作通过协助政府向社会输送福利服务,提供支持性帮助,社会工作逐渐地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专业论文篇1浅谈企业社会工作对促进地区企业发展摘要:东北地区传统的重工业的发展模式,导致东北地区企业在经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难以保持自身优势。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中一项重要的介入手法,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社会工作在东北地区企业的发展中具有的作用,从而得出企业社会工作具有促进东北地区企业内部和谐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东北地区;企业社会工作;企业发展东北地区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逐渐落后于国家其他地区企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竞争的愈发激烈,为提高东北地区企业的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东北地区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
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方兴未艾,透过社会工作的企业社会工作视角分析东北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必将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一、东北地区企业存在的问题从一般经济角度分析东北地区企业存在的问题,通常认为东北地区企业多为国有大型重工业企业,将企业发展问题归结为技术落后、机器设备老旧、产业结构僵化,与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相悖。
东北地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这些很难克服的困难,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和时间来完成企业转型,这使得东北地区企业很难在激烈的经济竞争环境中保持发展与竞争力。
作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因素的人却被忽略,其实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企业社会工作在促进东北地区企业发展的问题上,可以在不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与时间的基础上,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这也是解决东北地区企业发展问题的另一突破口。
二、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及作用(一)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企业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在企业内的介入。
社会工作(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示例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1.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研究2.增能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3.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4.需求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5.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6.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7.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8.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9.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0.叙事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1.寻解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2.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3.存在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4.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5.社会发展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1.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研究2.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路径研究3.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实践与效果研究4.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5.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关系建构研究6.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研究7.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8.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国外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比较研究9.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比较研究10.浅析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对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影响三、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1.我国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3.我国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越轨行为青少年的社会矫正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事件的实践模式研究——以XX学校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动青年的社会融入研究——以XX市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闲散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研究——以XX村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青少年的能力建设研究——以增能理论为指导10.社会工作介入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心理调试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策略研究——以XX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参与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以XX项目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特殊青少年情绪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14.社会工作介入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研究——以XX项目为例16.社会工作介入涉案青少年帮教工作的路径探析——以XX项目为例17.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干预对策研究——以XX学校为例18.“家校社”联动的青少年健康服务模式——以XX项目为例19.我国儿童福利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以XX社区为例20.社会工作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以XX机构为例21.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的实践研究——以XX儿童福利院为例22.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3.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的服务路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4.社会工作介入儿童托管服务的功能研究——以XX项目为例25.社会工作介入受虐儿童的实务探析——以受虐儿童XX个案为例26.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7.社会工作介入被性侵儿童及家庭的干预对策研究——以XX个案为例28.浅析个案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29.浅析小组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30.浅析社区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四、老年社会工作1.我国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我国独居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3.我国失独老年人家庭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我国空巢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家庭关系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心理调试问题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虐待与忽视问题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自杀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4.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照顾者支持网络建构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老人院为例16.我国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7.我国社区照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8.浅析个案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9.浅析小组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20.浅析社区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五、妇女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研究2.社会工作介入推动性别平等的实践研究3.增能理论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优势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女性主义视角下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的实践研究——以XX村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困难女性群体的增能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防止妇女性骚扰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城市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防止家庭暴力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六、残疾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服务研究——以XX社区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职业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增能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以XX村\社区为例6.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家庭关系调试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实现残疾人环境友好权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人际交往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七、优抚安置社会工作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研究2.我国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政策研究3.社会工作介入退伍军人社会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退伍军人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医院军人心理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优抚医院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医院军人医患关系矛盾的实践研究——以XX优抚医院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光荣院老人机构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光荣院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光荣院老人精神疾病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光荣院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安置对象信访问题的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军休所服务对象的实践研究——以XX军休所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军嫂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军队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八、司法矫正社会工作1.司法矫正对象的现状与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XX社区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视角3.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为视角4.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任务中心治疗模式为视角5.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视角6.增能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7.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8.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9.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社会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10.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家庭关系建构的实践研究11.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12.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实践研究13.浅析个案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服务实践研究2.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现状与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法、经验与模式研究——以XX社会组织为例4.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研究5.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和管理研究——以XX机构为例6.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研究——以XX社区为例7.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研究——以XX社区为例8.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服务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的服务研究——以XX机构为例十、家庭社会工作1.优势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2.增能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3.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4.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5.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6.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和青少年家庭的实务研究7.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实务研究8.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策略与对策研究9.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干预研究10.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研究11.社会工作介入亲子关系冲突家庭的实务研究1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4.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5.家庭社会工作的个案管理服务模式研究十一、学校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以XX学校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研究——以XX高校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的策略研究——以XX学校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问题”学生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培养学生抗逆力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以XX学校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路径探析——以XX学校为例8.优势视角指导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9.社会互动模式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10.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十二、社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区协商议事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区居民骨干的挖掘与培育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基层社区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区志愿者的使用与激励机制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与专业化提升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停车管理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邻里关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4.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宜居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三、医务社会工作1.优势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关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慢性疾病病人医院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疾病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救助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急诊室医生压力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9.医务社会工作中个案管理的应用研究——以XX医院为例10.突发公共事件中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研究11.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本土化研究12.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实践研究13.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督导的实践研究14.浅析个案工作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5.浅析小组工作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十四、企业社会工作1.浅析企业社会工作与我国工会工作的异同2.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研究3.我国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本土化研究4.企业社会工作帮扶企业困难职工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5.企业社会工作协调企业劳资关系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6.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7.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8.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职工婚恋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9.企业社会工作助力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社区为例10.企业社会工作助力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社区为例十五、金融社会工作1.金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路径探究2.金融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金融能力培养路径研究3.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金融能力与金融素养提升研究4.金融社会工作为老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助力社区居民金融赋能的实践探索——以XX社区为例6.金融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XX村为例7.金融社会工作助力低收入家庭资产建设实践探索——以XX项目为例8.金融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的路径研究9.金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妇女金融能力提升研究10.金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服务项目设计与实践十六、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1.浅析社会工作专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以XX村\社区为例2.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浅析新时代背景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设模式研究——以XX乡镇为例6.浅析新时代背景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服务模式研究——以XX乡镇为例7.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融合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干部能力建设与社会工作专业化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浅析社会工作机构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以XX村\社区为例十七、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为例6.城乡居民自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参与应急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志愿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志愿服务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八、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1.老年人精神健康政策实践研究2.残疾人社会康复政策实践研究3.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实践研究4.推动性别平等的政策研究5.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6.失依儿童保护政策实践研究7.退伍军人社会适应政策服务研究8.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政策研究9.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区照顾政策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九、社会工作督导1.我国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本土化研究——以XX机构为例2.浅析社会工作督导在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中的功能——以XX机构为例3.我国社会工作督导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机构为例4.浅析个别督导与团体督导的优劣势——以XX机构为例5.浅析团体督导与同事督导的优劣势——以XX机构为例6.社会工作督导的作用和模式研究——以XX机构为例7.浅析志愿者督导的内容和功能——以XX机构\社区为例8.浅析志愿者督导的重要性——以XX机构\社区为例9.我国志愿者督导的实践研究——以XX机构\社区为例10.我国志愿者督导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机构\社区为例二十、社会工作机构服务与管理1.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与反思2.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运作机制、困境与发展研究——以XX机构为例3.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以XX机构为例4.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筹资能力建设研究——以XX机构为例5.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工激励机制研究——以XX机构为例6.成效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机制研究——以XX机构为例7.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以XX机构为例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9.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项目能力建设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10.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政府合作模式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实施方案社会工作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实施方案毕业论文是社会工作专业(专科)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的重要学习和实践阶段。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根据中央电大关于集中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定,电大毕业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
为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我们特制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毕业论文是全面考查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本专业理论知识,针对社会工作行业领域某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修业期间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三、毕业论文内容和要求1、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社会工作专业范畴之内,并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
选题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2、凡修完本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本专业毕业设计共5学分,毕业设计时间不得少于七周。
3、选题要求(1)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社会工作专业范畴之内。
要注重选题的应用性;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确定选题要尽可能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成果及本职工作实践经验。
毕业作业(论文)要论点正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材料详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行文格式规范。
(2)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3)毕业论文格式要符合论文规范。
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均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 字。
作品应为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不属于公开作品。
作品和用于创作的素材不得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权、商标权、专有权利或其他权利,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纠纷由本人负责。
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在中国大陆上蔓延开来,与此同时,各地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论文范文篇1浅析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西方,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其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特征使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职业伦理,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环节。
本文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际,构建全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对高校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由社会学或相近专业转型而来,理论教学能够基本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还极为薄弱。
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中,笔者以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近八年的实践教学为依托,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与反思,力图梳理和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有所裨益。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始建于2008年,实验室刚刚建成,实习基地基本落实,在此种情况下探索适合我们地域、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工作人才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断的摸索与学习中,我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并逐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全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全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以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全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是指学生在校的四年时间里,全程专业见习与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贯穿始终。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抓好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全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分阶段,梯度式实施,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访谈报告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访谈报告一、引言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期间,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包括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的访谈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所进行的访谈,并探讨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意义。
二、访谈目的本次访谈旨在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对于社会工作的看法和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的经验。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和挑战,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资料。
三、访谈对象我选择了两位社会工作专业人士作为我的访谈对象。
他们分别是XX社工中心的李老师和XX社工机构的张老师。
他们在社会工作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给我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访谈内容1. 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和看法我首先询问了他们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和看法。
李老师表示,社会工作是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的人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张老师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项为社会和个体提供服务的工作,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公平。
2. 社会问题的解决我进一步询问了他们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李老师表示,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咨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张老师认为,社会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尽可能了解问题的背后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3. 社会工作的挑战我进一步询问了他们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挑战。
李老师表示,社会工作常常要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困境,需要在政策、法律、人际关系等方面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张老师认为,社会工作人员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与李老师和张老师的访谈,我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问题解决的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社会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关怀和责任心,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快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题目_社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395个社会工作的范围主要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以上角度进行思考,下面学术堂收集整理了部分热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8、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13、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21、大学生婚恋观的社会性别分析22、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23、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24、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研究25、大学生人情消费问题的思考26、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一某高校为例27、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28、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29、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30、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31、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32、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33、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34、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35、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36、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37、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38、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39、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40、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41、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42、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43、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44、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45、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46、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47、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48、互联网与社区生活49、环境问题研究(民众的环境意识研究;民众的环境行为研究)50、婚姻家庭问题研究51、家庭的功能演变研究52、家庭的居住方式研究53、家庭社会工作在我国的需求调查54、简析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理念研究55、简析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56、教育不平等问题研究57、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58、旧城区改造与"文化保护"59、救助管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责任解析60、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61、劳动争议的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62、老龄化社会与老年商品的产业化63、老协在和谐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以××市(县)××镇(乡)××村为例64、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研究65、论人的角色的不断转换与社会适应度的相互关系66、论社会关系资源在城市反贫困中的运用67、论网络交往的社会学意义68、论越轨行为与创新的关系69、民谣及其社会作用探究--从平民视角看社会70、农村城市化的方式研究71、农村城镇化中环境保护问题72、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调查研究73、农村社会福利政策研究74、农村社会精英问题研究75、农村社会礼物流动形式及其社会意义76、农民工的社会流动研究77、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研究78、农民工问题研究(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农民工的社会认同)79、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80、贫富分化问题研究81、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82、浅论家庭的现代性挑战及其道德应对83、浅论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探析84、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85、浅析社会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86、青少年(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研究87、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研究88、青少年吸毒问题研究89、全球化对文化多元主义的冲击90、人际关系与社会转型研究91、人与社会环境:谁改变了谁?92、日常生活事件研究93、如何搞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94、如何构建城市社区中的新型邻里关系95、如何构建高校和谐的学生社区96、如何界定主流文化与副文化的界限97、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研究98、社会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介入与作用99、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浅析100、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101、社会互动与心理健全102、社会化阶段性失败对人格的影响103、社会交往类网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104、社会焦虑:一个微观层面的社会问题105、社会网研究(求职网支持网信息网等)106、社会信任问题研究107、社会学视野中的经济问题(劳资市场)108、社会学视野中的宗教问题109、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110、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及其对弱势群体的意义111、社会转型时期与农村社区服务112、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社会救助工作思考113、社会资本与"跳槽"114、社区管理与犯罪防控115、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度不足的原因与对策116、社区教育与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研究117、社区教育与外来人口生活融入研究118、社区居民与社区委员会的互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119、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公共冷漠问题120、社区青少年的教育与管理对策研究121、社区资源对城市养老方式的影响122、生活价值观的代际比较123、试论和谐视角下农村社会矛盾演化特点规律及对策分析 124、试论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解析125、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126、熟人社会中的社会交换分析12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28、网络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社会调查分析--以××大学为例 129、网络交往与大学生人际关系重构130、网络隐私权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研究131、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132、为什么说金子有时不能闪光?--谈个人才华与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133、我国流动及留守儿童的社会学研究134、我国业主自治组织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135、我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问题与对策136、现代化进程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137、现代中国人的角色冲突研究138、消费问题研究(如城市集体消费符号消费超前消费等)139、校园暴力事件调查140、心理干预在大学生抑郁人群中的应用模式探讨141、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调查与研究142、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研究143、新生代农民工归属感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144、业主委员会与公民意识的觉醒145、业主委员会与社区民主146、在校大学生专业意识与转换专业的困境调查147、职业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回应148、中国NGO的发展路径研究149、中国单位制研究150、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代表作的社会学分析151、中国人的师生关系152、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153、中国人社会心理压力154、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根源的个案分析155、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冲突研究156、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史研究157、西方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具体国家)158、西方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159、当前中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60、学校社会工作的辅导方案设计(以相关群体为对象)161、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实务模式提炼与探讨162、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介绍与研究163、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技巧或技能研究164、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意义和途径165、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探讨166、社会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讨167、香港地区社会工作事业对我们的启发168、国外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169、社会转型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影响170、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71、实践训练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意义172、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思考173、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国际化174、论和谐社会建构与专业社会工作175、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研究176、流浪儿童保护与社会工作介入177、妇女儿童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178、沟通原理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79、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问题探索 180、小组工作方法在协助青少年成长中运用181、论青少年社区保护182、青少年社会问题研究18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社会工作184、辅导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85、大龄青年婚姻观恋爱观的转变186、小组工作方法与大龄青年婚恋问题协助187、妇女角色分化问题188、离婚妇女的增权189、老龄化与社会工作190、陪老的形式与方法191、低收入老人群体状况分析192、机构养老现状及前景分析193、老人的心理状况及辅导194、中国老龄化问题及对策195、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196、虐老问题及社会工作干预197、国外的养老经验及启发198、老人服务199、中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200、社区照顾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0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202、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研究203、中国城市社区建设204、社区建设与社区工作205、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206、社区建设中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207、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在社区工作的运用208、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途径与方法209、城市化与社会工作210、城市社区文化建设211、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的关系212、社区就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213、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14、中国的社区化社会保障215、社区保障对解决下岗职工问题的作用216、社区教育的发展及模式217、社区矫治的意义及途径218、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219、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研究220、城镇职工下岗现象的社会学思考221、下岗职工的社会支持222、社会支持网络研究223、关于贫富差距的深层思考与制度重建224、当前中国城市贫困的形成与现状225、城市"最低收入保障"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226、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227、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建构与发展228、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研究229、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30、农民工性犯罪研究231、家庭暴力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232、家庭暴力及干预233、单亲子女家庭的社会化扶持机制234、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心理失调与调适235、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途径236、中国医疗保险制度评估与展望237、弱智者人群的潜质开发238、家庭生活教育服务与家庭社会工作239、学校社会工作240、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工作介入241、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中的社会工作者使命242、论志愿者精神培养243、青年志愿者在社会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244、灾害心理矫治的社会工作思考245、矫治中的移情作用与反作用246、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247、论案主自决248、赋权观念在小组中的运用249、外展工作250、资产建设与小额贷款25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再探索252、宗教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253、再论价值观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作用254、论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255、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256、中国传统慈善与社会工作的区别257、对助人自助的再理解258、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借鉴 259、中国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260、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261、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262、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对XX个案的研究263、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介入264、个案管理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265、社会工作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266、网络技术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267、越轨人员的社区矫正与人文关怀268、社会工作课程对学生自我成长的价值与影响:一种质性研究269、南京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70、南京地区社会工作者生存现状调查271、社会工作价值观冲突与对策研究272、中国人的慈善模式273、哺育与反哺--一个家庭的实证研究27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变迁--一项来自乡村的观察275、逆城市化现象调查276、贫困大学生的社会特征277、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成才关系研究278、实体书店的功能及其命运279、当代中国人的阅读--基于实证的研究280、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281、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迁初探282、老年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年服务人才--兼谈老年社会工作的人才的培养 283、关于城市老年群体情感生活的调查284、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285、呼唤生命教育--来自自杀干预中心的调查286、临终关怀与社会工作287、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288、城市社区参与状态的调查与分析289、关于南京市民对青奥会的态度和社会参与的调查290、城乡空巢家庭的对比研究29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来自XXXX的调查292、贫困的成因--对城市困难人群的一项实证研究293、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对流动人口的一项实证研究294、小城镇的变迁--一项实证研究295、基督教在乡村--一项关于基督教的实证研究296、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297、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证研究298、社区教育与新市民转换研究299、社区教育与外来人口生活适应性研究300、社会变迁与家庭生活--以本人家庭为例301、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调查与对比研究302、城市低保福利依赖与反依赖研究303、南京的城市形象--一项实证研究304、大学与城市--以南京市为观察对象305、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306、改革以来城市邻里关系的变化307、城市家庭代际之间的冲突与一致308、二本院校大学生家庭与学校背景研究309、社会工作的本质310、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311、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312、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313、中西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比较314、社会工作的源流315、社会工作的制度背景316、政府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工程中的作用317、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318、港台社会工作发展史对我们的启示319、中国社会工作的现状与背景320、中国社会工作本土理论的发展321、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异同32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323、社会工作的程序324、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25、社会个案工作员的素养要求326、社会个案工作的价值理念及其在社会个案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327、社会个案工作关系分析328、试析社会个案工作的沟通技巧329、社会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330、小组工作的实施场合331、论小组工作技巧332、社区资源与社区发展333、社区经济与社区发展334、社区工作的理念335、自愿者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336、社会政策与社区发展337、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社会工作的策略338、社区工作在中国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339、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模式340、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341、中国的社区组织342、社会福利行政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343、"福利国家"评论344、我国政府工作中的社会工作345、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的改革与发展346、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根源347、当前中国人的福利观念及分析348、中国的社会政策模式349、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政策决策模式350、中国现行社会政策的内容范围351、论中国现行社会政策的存在形式352、试分析中国现行社会政策中对家庭地位的界定 353、中国青少年政策的表现354、市场经济与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355、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观356、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357、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358、中国古代社会养老保障的思想和措施359、国家社会保险理论溯源360、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361、养老金领取资格调整的政策建议362、养老金保值增值之我见363、农村老年妇女的供养问题364、养老机构中配置社工专业人员的必要性365、城市老年人的孤独问题366、老年婚姻障碍研究367、老人社区照顾模式研究368、老人服务机构中的精神辅导369、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与对策370、青少年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371、论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心理咨询思想37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373、青少年心理疾患的现状和成因374、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现状和成因375、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成因与对策376、女童失学原因与社会救助377、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378、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的应用 379、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回顾与前瞻380、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战略381、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供求关系研究382、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实习研究383、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实习模式384、当代都市家庭的发展趋势385、都市社区功能研究386、都市贫富分化研究387、当代中国都市职业阶层研究388、中国现代化研究389、"单位制"研究390、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391、北京聚居区研究392、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3、各地城市社区建设概况及问题研究394、有关"社区"概念的讨论395、本世纪我国社区研究的脉络。
请注意,以下题目只是作为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调整和修改。
1. 社会工作在弱势群体中的角色和作用2. 基于社会工作的老年人关怀模型3. 心理健康问题下社会工作的挑战与机遇4. 社会工作在庇护所中的应用5. 移民与难民社会工作的跨文化挑战6. 儿童保护和社会工作实践7. 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干预中的作用8. 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和策略9. 社会工作中的恢复导向实践10. 社会工作在康复领域的应用11. 性别平等与社会工作实践12. 社会工作在刑事司法系统中的职能和职责13. 残疾人权利与社会工作实践14. 社会工作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15. 社会工作伦理和职业行为准则的研究16. 精神疾病和社会工作实践17. 社会工作在贫困和经济不平等中的作用18.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问题的干预和支持19. 社会工作与社会正义的关系20. 社会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角色和挑战21. 社会工作在学校环境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估22. 亲子关系与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23. 社会工作在康复社区中的应用与评估24. 种族和族裔关系与社会工作实践25. 社会工作在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中的作用26. 社会工作在少数族裔老年人关怀中的实践27. 社会工作与家庭暴力干预的创新方法28.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干预29. 社会工作在医疗设置中的实践和协调30. 社会工作在紧急救援和人道主义行动中的作用31. 社会工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支持32. 社会工作在养老院和长期护理中的实践33. 基于社会工作的青少年福利政策分析34. 社会工作在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问题中的支持35. 社会工作在战争和冲突后重建中的作用36. 社会工作对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的支持37. 社会工作在紧急救援和灾后心理支持中的实践38. 社会工作与职业重返者和再就业的支持39. 社会工作在青年发展和成长中的角色和影响40. 社会工作对强迫性隔离症和强迫症的支持41. 社会工作在家庭福利政策和服务中的应用42. 社会工作在孤立和社交孤立中的支持43. 社会工作在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抑郁症中的干预44. 社会工作在社区康复和再适应中的作用45. 基于社会工作的残疾人体育和康复项目评估46. 社会工作在独居老人社会支持中的实践47. 社会工作在城市贫困和无家可归者中的挑战与策略48. 社会工作在家庭和婚姻咨询中的实践和介入49. 社会工作对强迫症和强迫行为障碍的支持50. 社会工作在校园欺凌和暴力预防中的作用51. 社会工作在性侵幸存者康复和支持中的作用52. 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和农民福利中的角色和策略53.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的干预54. 社会工作在性别暴力干预和防止中的实践和挑战55. 社会工作在庇护所和收容所中的儿童保护和支持56. 社会工作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实践和评估57. 社会工作在高风险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再犯率降低中的作用58. 基于社会工作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政策和服务分析59. 社会工作在弱势家庭和家庭暴力干预中的跨文化问题和解决方案60. 社会工作在移民儿童教育和适应中的支持和促进61. 社会工作在康复社区和社会重新融入中的职责和挑战62. 社会工作在农村老年人养老和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和影响63. 社会工作在家庭福利政策和服务创新中的实践和评估64. 社会工作在紧急救援和自然灾害中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护理65. 社会工作对强迫性障碍和焦虑症的干预和康复66. 社会工作在康复中心和社会康复项目的策划和管理67. 社会工作在少数族裔青少年教育和就业中的支持和培训68. 社会工作在性工作者权益保护和康复中的角色和责任69. 社会工作在家庭关系和离婚咨询中的实践和介入策略70. 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中的角色和影响力71. 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主生活中的支持和培训72.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药物滥用和康复中的干预和治疗方法73. 社会工作在性别多元和跨性别权益保护中的实践和倡导74. 社会工作在贫困儿童教育和发展中的支持和资源整合75. 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支持策略76. 社会工作在社会公正和人权保护中的倡导和社会变革77. 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和挑战78. 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干预和庇护所保护中的实践和评估79. 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中的角色和策略80. 社会工作在老年人失能和长期照护中的支持和政策分析。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论文摘要]: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服务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发展和创新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建立健全功能到位、作用明显、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工作机构组织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机构组织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各社会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民政部门的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机构,对形成社会组织自主发展、自主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实现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政策的加强和支持对机构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组织建设; 制度创新To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al work building andinstitutional innovationLiu JianwuAbstract: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ris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 social service delivery had a huge impact.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ocial work with the system and become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Establish and improve function in place, obvious,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of the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system, current and future construction of a period of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s a basic task. Variou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ir own building an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support, to take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agencies and self-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elf-running,self-management, self-restraint mechanism toachieve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itself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Keywords: Social work ; organizational building; System innovation社会工作及其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必须形成政府主导、社工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社会管理新模式,以夯实民主管理的坚实基础,重建社区公共生活,推动公民社会发展。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偿社会变迁带来的损失、修正市场结构失调、追求社会公正合理、提高人类福利的重要社会机制与制度安排。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一)1. 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社区养老供需研究2. 县级复合型社工人才及医养社联动服务机制探索3. 社会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4. 浅谈民政系统中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5. 儒家思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6. 我国社工机构发展模式及比较7. 社会工作介入公益创投项目的路径探析8.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区管理现状与前景展望--以长春市朝阳区为例9. 从英国经验看社会工作发展与NGO及政府的关系10.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路径分析--基于甘肃省225名留守妇女的调查11. 青少年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的理论探索12.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助力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研究--基于厦门市的调研13. 关于“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的文献综述14. 蒲韩合作社模式对农村社会工作的借鉴意义15. 科层制机构管理分析16.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盲目追星问题的研究17. 本土化进程中社会工作专业适当性的理论探讨18. 浅析优势视角在儿童成长小组运用的瓶颈与对策19. 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培养案主抗逆力的社会工作模式浅析20. 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试评童敏《社会工作实务基础》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二)1、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成效差异的实证研究2、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3、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4、浅析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区别--以离异单身A女士家庭为例5、本土化视角下社会工作督导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路径6、社会工作升级及其对统战工作社会化的资源供给7、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8、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影响之综述9、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污名现象分析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10、发达国家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价标准经验分析11、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12、试论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推进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分析13、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14、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的路径分析--基于优势视角15、探索社区发展模式的新视角:从“需求为本”到“资产为本”16、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社工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17、社会工作介入来华汉语进修生校园适应的策略18、境外社会工作职业准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19、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的探讨20、大庆市民众社会工作认知调查分析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三)1.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之问2. 提高社区工作者积极性的调研与建议3. 影视文本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探究4. 基于PBL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5.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社会工作思想6.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7.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8. 社会工作者胜任力视角下专业教育的反思9.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10. 干预儿童虐待的实践研究综述11. 民办社工机构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及其优势12. 社会工作教育推动社会组织专业化的实践研究13.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14. 社会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差异及相互借鉴之处15. 留守儿童的哲学认知及社会工作服务理念16. 公益创投模式下专业社工机构发展的研究17. 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两工联动”浅谈18. 社会工作视域下社区服务与传统社区服务的比较研究19. 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20. 社会工作介入员工职业倦怠的研究。
社会工作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两篇社会工作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两篇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农村青少年社工的实践困境与嵌入路径篇一摘要:当前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存在若干实践困境,如介入临时性和碎片化、过度强调不利处境、制度设计过于复杂、难以融入村庄社会、未能提升治理绩效等,其本质是某些社会工作机构与农村青少年实际需求脱嵌、与村庄社区实际情况脱嵌。
本文以M村X社工站的个案经验尝试分析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嵌入路径,如长时段进驻村庄和整体式社区营造,又如针对学校-社区-家庭的缺位提供相应基础性服务,激发青少年内生动力培育文化自信心,再如配合村庄既有的治理体系以简约治理形式共同完成服务供给。
社工机构的嵌入是长期实践性过程,需要抛弃理念先行,扎根村庄嵌入村庄社会网络和治理网络,真正去理解农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并以内洽于村庄的手段去实现。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农村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愈加引发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农村青少年关爱保护工作中,而社会工作团队和人员又是社会力量的重要构成。
2017年,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团中央联合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旨在推动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学者讨论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由于学校管理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农村青少年在学习、心理健康、道德、生活行为等方面存在偏差,社会工作服务作为弥补机制,可通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村青少年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1].二是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策略。
2022年4月26日社会工作专业 谈中国的社会工作现状及发展姓 名:学 号:班 级:指导教师:谈中国的社会工作现状及发展摘要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成绩:各方面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专业人才技能不断增强,职业技能教育不断强化,社会实践工作也不断开展。
但是我们知道一种新的理念的推广,一种新的方式的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碰壁”中不断改变,以求以最理想的形式,最柔和的方式融入到社会中。
所以我国的社会工作开展道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那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让社会工作在我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关键词社会工作现状价值问题发展目录绪论一中国社会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总结参考文献致谢绪论近期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就深圳社工机构常年遭欠费的情况向深圳市政府提出申请,目前正在等待政府审批。
他们也将通过向中国社工协会基金会申请费用和向银行申请无息贷款的形式,临时助社工机构度过难关。
深圳市社协呼吁政府部门尽早解决拨款程序问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政府部门拨款不及时给各社工机构带来不小压力。
为了保证项目依旧正常运行,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在不遗余力地筹款自救。
工作人员除了向企业借钱筹款外,机构理事也在向亲朋好友借钱。
但是这种这种仅仅依靠借钱的方式来缓解自救的做法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在我看来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从而演化为一种饮鸩止渴的后果。
一.中国社会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从这件时间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当然这仅仅是其中一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个人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认为社会工作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计报酬的其它工作。
实际上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工作学科与人们的这种认识有很大不同。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开题报告是写作社会工作毕业论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虽然很多毕业生都接受了论文写作方法的训练,不缺乏开题报告的相关知识,但是真正让人满意的开题报告并不多,本文将在这里为同学们分享一篇优秀的“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社会工作视域下儿童福利指数的效用研究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通过对国外儿童福利指数相关研究的梳理,理清儿童福利指数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国外研究者提出或已解决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具体背景,总结一些我国在进行儿童福利指数指标构建以及指数测算的实际操作时可借鉴的地方。
第二,由于各国的政策背景不同,相关的一些社会调查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论是儿童福利指数的指标选择还是指数的测算方式,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背景,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在总结国外关于儿童福利指数测算经验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对我国各省份儿童福利指数指标影响因素的研究及指数的尝试性测算,进一步了解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不同地区儿童群体的总体生活状况,衡量近年来有关儿童福利政策的社会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福利提供基础性的参考,并能够为提高儿童福利指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第三,由于国内关于福利指数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次研究作为尝试性研究,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同时也是对我国大型社会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数据的可及性作分析,同时对社会调查的数据使用作深入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研究并不是着重衡量中国儿童福利的具体指标,而是汲取其他国家指数所用指标类型的经验,尝试通过比较发掘可用于中国多维度指数指标数据的可用性,因为有些方面的指标如健康指标的衡量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1、现实意义.首先,通过 CFPS 调查样本可以对国内各省份的儿童福利指数进行排名,了解他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从而发现儿童在哪些方面的发展还有所欠缺,并通过采取措施满足这些需求,提升各省份儿童福利指数。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方向在社会工作专业中,选题与研究方向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至关重要。
正确选择合适的选题和研究方向,将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与研究方向的选择过程,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第一部分:选题的重要性与选择原则选题是开展一项学术研究的首要步骤,它直接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选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研究者的兴趣、社会实践的需求以及学术领域的前沿。
因此,在选择选题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相关性:选题应与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密切相关,能够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并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考和方法。
2.可行性:选题应具备可行性,即在现有资源和时间限制下,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得到实质性的结果。
3.创新性:选题可以是对现有研究的延伸和拓展,或是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第二部分:选题的参考途径与技巧选题的参考途径可以从以下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选择。
1.学科前沿:关注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选择具有理论与实践创新意义的选题。
2.社会需求:关注当前社会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选择能够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选题。
3.导师指导与资源:与导师充分沟通,听取导师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利用导师的研究资源,选择和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选题。
4.个人兴趣与经验: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经验,选择和个人志向相契合的选题,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和优势。
第三部分:研究方向的确定与发展选定选题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确定与发展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理论框架的搭建、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方向中明确研究问题,确立研究目标并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可解决性,即通过研究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和结论对策。
2.理论框架的搭建: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和相关理论模型,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 1 页 共 10 页 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的介入 ——基于J市救助站的个案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流浪儿童问题日趋严重。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工作者迅速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中开展了介入工作。本文以J市救助站的两名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访谈为个案分析,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阐述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介入中的现状、发展困境,并做出对策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浪儿童救助;困境;举措;
The Involvement of the Social Work in the Waif Help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rescue station in J
Abstract: With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problems of waif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Under the government's vigorously promote, social workers have get involved in this field promptly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two social workers who work for the rescue station in J, the paper gives a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aif help from the micro and macro,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 and put forward counter- measures. Key Words: social work; waif help;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第 2 页 共 10 页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流浪儿童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社会的稳定、社会公平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流浪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正经历着“心理断乳期”,同时由于长期脱离家庭、学校,很可能成为问题少年,因此,流浪儿童常被称为“犯罪的后备军”,这些流浪儿童的特殊性决定了流浪儿童救助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介入。同时,政府救助职能机构的不足和救助模式的单一僵化,民间组织对流浪儿童救助的非专业性和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现状,而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救助模式恰好可以弥补政府和民间组织救助的缺陷及不足。 社会工作即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接受了社会服务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具备科学的助人理念和助人方法,其工作更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宗旨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不是把受助者看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把助人当作一个社会互动系统,了解受助人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挖掘其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帮助其恢复社会生活的能力。他们能够对不同类型或有不同需要的流浪少年儿童开展针对性的工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有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最佳方案。 [1] 一、 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的介入中的现状 当前,在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动下,全国不少地区的公办救助机构都已纷纷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加入到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中来。 在救助中心,有这么几类社工:第一类是在编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从事管理岗位,他们是通过事业单位统一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编制系统的,这类人往往数量非常少且要能满足很高的聘用条件,譬如要有研究生学历并具有助理及以上级别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第二类是政府购买岗位的编制外社工,隶属于民间非企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类社工数量相对较多且聘用条件相对第一类要低。第三类是救助站内原有工作人员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考取了社会工作助理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类人虽然原则上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工作者,但是在对于受助人员的管理上坚持的却不完全是社工方面的理念。本文所指的社会工作者是指前两类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且主要探讨的是第二类社工。 第 3 页 共 10 页
综上,社会工作中在流浪儿童领域的介入渠道多是以政府(这里即民政系统)从民办非企业的社会服务机构中购买社工岗位,外派社工到服务单位即公办救助机构中参与救助性工作。我国现阶段为了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下属的一些公办社会服务机构按照要求安置少量社工。笔者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为社工进入公办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但从目前情况看,社工进入机构后的发展空间有限。 据笔者调查,J市救助管理站是隶属于J市民政局领导的正县级事业单位,主要担负辖区内的流浪乞讨等城市生活无着人员的食宿、交通、寻家等临时性救助服务管理任务,并辅助于省中转站工作。该中心共有编内人员51人,主要由退伍转业军人、接班制人员构成,专业素质不强。购买的社工岗位共7个,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生1人、专科生5人,几乎大部分都没有社工职业资格证,从业年限多为1年左右,从业时间较短。该站一共有七个科,其中负责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是妇女儿童保护科,在该科工作的社工只有2名,数量有限。结合J市救助站的调查,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的介入具有以下表现。 (一)介入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单位即公办救助机构的目标占主导地位,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目标退居其次。实际情况中机构多以临时性的救助即返乡策略为工作目标,这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念和工作目标是相冲突的。 (二)介入的模式与方法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分析得出,目前,社会学界对以标签理论、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为基础的问题视角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多持批判态度,取而代之的是主张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优势视角。[2] 在对J市救助站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该机构社会工作者介入救助站的模式和方法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缺乏对流浪儿童的甄别分类救助,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心理建设与行为矫治、回访等系统有效的长效救助机制。社工A说:“我们对于流浪儿童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流浪儿童从进站到出站这段时间的饮食起居、身体锻炼、人身安全及简单的心理疏导和文化课辅导”,社工B说:“我们对于流浪儿童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负责儿童的进站、离站的核对、登记,给他们提供食宿,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安排、管理和组织,做好巡视巡查工作,询第 4 页 共 10 页
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做好疾病的救治和防疫工作,儿童衣被的清洗消毒及生活环境的卫生,经常和他们谈话询问他们的基本情况,关心他们在救助站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流浪经历,安抚他们的情绪,根据流浪儿童的特点进行心理纠偏和行为纠正。”综上,他们大多是以对流浪儿童的生活照料为主,辅之以小组游戏、类学校、谈话等形式的浅层次的心理疏导,以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需要,重塑他们对回归家庭、重返学校生活的渴望,但是缺乏更深入层次上的介入。 (三)介入的成效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社会工作评估机制,我们只能从感性的角度来评价社工介入的成效,目前全国的社会工作介入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和摸索阶段,就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像郑州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社会工作样本——“类家庭”模式,上海的“中途寄宿站”模式等都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从J市救助站来看:一方面,社会工作介入对救助站的改变不大。社会工作者服从救助站的领导和安排,只能在有限的条件内开展工作,缺乏自主性,自下而上的体制建设渠道不畅通。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介入对流浪儿童的影响较小。据调查显示,当调查人员问到流浪儿童认为救助机构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服务他们最满意时,他们选择的是上学的机会和钱,而社工在儿童的心理建设、行为矫治等工作方向上的努力是微弱的且无法立即见效。 二、 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领域的介入中的主要问题 (一) 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 1.政策支持不足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社会工作的介入缺乏行之有效、施之有力的政策保障。结合国情来看,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是政府出资并主导的公办福利机构,而社会工作者想要参与进来并在其中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我国出台了若干诸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中央文件[3],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加快社会工作机制引进的决心,但在我国大力倡导“加强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各地纷纷如火如荼的引进社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政策支持的片面性和笼统性。这些政策往往只是号召性的,缺乏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就J市救助站而言,第 5 页 共 10 页
救助站本身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相对较完备的,但是对新引入的社会工作者却缺乏相应的职业标准和管理评价制度,使社工们常常觉得开展起工作来无据可依,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强。 2.救助物资匮乏 资金和救助资源匮乏是目前几乎所有的社会福利组织面临的共同困境,我国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领域的深入介入时,譬如建立“类家庭”、建立长效回访机制等工作时,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救助资源的支持,活动经费很紧张。社工B说:“资金确实不够,政府买岗,一年一个岗是3万,包括我们的工资经费,算下来很紧张”。一方面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救助能力是有限的,公办救助机构的非营利性导致自身财力有限;另一方面社会慈善组织和民间组织吸纳的救助物资的发放和使用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和监管机制,从而导致救助物资的分配的不合理。 3.社会救助组织没有形成合力 首先,各类政府部门开展救助工作的职能机构多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缺乏协作,救助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其次,公办救助机构、民间救助组织与专业社会工作者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制度和方法层面上的广泛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经验的分享和推广及资源的共享;再次,现在各地的社工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大多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工作总结和工作模式效仿,无法上升到因地制宜或能够广泛推广的理论和机制层面。 (二) 社会工作者介入公办救助机构中的困境 1.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理念与机构的工作目标定位的冲突 社工的理念不能和救助管理站的管理模式相分离,但是临时救助的性质和工作目标和社工理念还有不相一致的地方。始终以案主的最大化利益为主,从案主的利益出发,根据服务的需求来开展工作,这是社会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价值理念。对救助站来说,则要时刻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孩子的最大化利益为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但调查中发现,救助站有着自己的工作目标定位:即送流浪儿童安全返乡,并在救助站期间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保证孩子能吃饱、穿暖、不生病、不出事,安全把他们送出救助站就算工作顺利完成了。虽然近几年救助站依托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使得救助工作目标有所延伸和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