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专题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9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衷心祝愿: 每一位同学在新学期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信我能行:良心无愧; 信心无畏; 恒心无敌; 青春无悔。

课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专题复习课

学科: 数学 所教年级:八年级 参赛课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专题复习课 课型:复习课 参赛教师:哈39中学 胡松涛 赛课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专题复习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的基础上,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是为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在几何证明、计算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熟练的运用定义、性质和判定解决三角形的面积与线段的关系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应用—反思—归纳—应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性质和判定的更深层次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三角形的面积与线段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准备好以下学习用具。

准备工具:三角板或直尺、铅笔、练习本、学案。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课前准备好学习备品的好习惯,为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服务。

活动1:

已知:如图,给出以下条件:①PA=PB ;②AC=BC ;③PC ⊥AB ;④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请你从中任意选出一个或者两个条件作为题设,一个条件作为结论。

找出你认为正确的命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活动的设计利用开放式的命题组合,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发散思维,既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节课所要深入探究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做好复习工作,也为后面的测试做好铺垫。

活动2:

B C A P

1. 如图,在△ABC 中,AD 垂直平分边BC ,AB =8,那么AC = .

2. 如图,在△ABC 中,AD 垂直平分边BC ,AB=5,BC=6,那么△ABC 的周长为 .

3. 如图,AB 垂直平分CD ,若AC=1.6cm ,BD=2.3cm ,则四边形ACBD 的周长是( )cm.

A.3.9

B.7.8

C.4 如图,△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于E ,交AB 于D,若BE=2,则A 、E 两点的距离是( ) .3 C

D.

12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5. 如图,线段AB 外两点P 、Q ,且PA=PB ,QA=QB ,试判断PQ 与A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证明:结论:

∵PA=PB ∴点 在线段AB 的 上

∵QA=QB

∴点 在线段AB 的 上

∴PQ 是线段AB 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1,孩子们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进行了复习。但是,我们应该了解和注重孩子们对学习有效性的掌握,夯实这些基础知识。所以,利用活动2,检测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性质和判定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有垂直平分线,即有中点、垂直和线段相等.体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二》合作探究,归纳新知

活动3: 1.如图,在△ABC 中,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 ,交AB 于点D.

(1)若BE=6,CE=2.则线段AC 的长为 . (2)若AC=5,BC=4,则△BCE 的周长为 .

(3)若AC=15,△BEC 的周长为23,则BC 的长为 .

(第1、2、3题图)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三角形的周长与线段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归纳总结:

已知:如图,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 ,交AB 于点D.

则有:①相等的线段有:

②线段的和或差:

③△BEC 的周长与线段的关系:

☆设计意图: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P B A Q

D E

C A B

D

E C

A B

种发现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这个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去想、去证明、去归纳。

《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活动4:

变式1:如图,△ABC 中,AC=16cm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1)当AE=13cm 时,BE= cm ;

(2)当△BEC 的周长为26cm 时,则BC= cm ;

(3)当BC=15cm ,则△BEC 的周长是 cm.

变式2:如图,在△ABC 中,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使得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若△BCE 的周长是7,AC-BC=3,则AC= ;BC= .

(变式1图) (变式2图) (变式3图)

变式3:如图所示,在△ABC 中,BC=12,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N.则△AEN 的周长为 .

☆设计意图:利用三道试题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夯实本节课的知识,使习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计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变式4:已知:如图,在△ABC 中,AE=3,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E ,△ABD 的周长等于13.求△ABC 的周长.

☆设计意图:虽然通过孩子们共同努力,大部分孩子能有效的应用本节课的知识。但在几何的学习中中,应该更加着重加强孩子们推理能力的形成,书写格式的规范性的训练。

《四》总结新知、反思提升:

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更有效地去学习。

《五》作业:必做题:教科书P6 第1、2题;

选做题:教科书P10 第13题; N M D E C A B A B

C D E A E B C D B A C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