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近义词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引言中日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汉字文化的共享,使得两国语言中存在许多同形词。
这些同形词不仅在字形上相似,而且在意义和用法上也存在诸多共通之处。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同形词在两国的使用、含义及文化内涵上又存在差异。
因此,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化两国语言的相互理解,促进文化交流。
本文基于大型数据库,对中日同形词进行系统性的对比研究,旨在揭示其共性和差异。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以大型中日语言数据库为基础,运用文本挖掘、数据分析和对比语言学等方法,对中日同形词进行系统性的对比研究。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中日文文献、词典、语料库等。
三、中日同形词的共性1. 字形相似:中日同形词在字形上具有相似性,这是由于两国都使用汉字所致。
这种相似性使得人们在看到这些词语时,能够迅速联想到对方的语言。
2. 语义互通:许多中日同形词在语义上具有共通之处,如“友谊”、“和平”等词语在两国的含义基本相同。
这种语义互通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3. 用法类似:在用法上,许多中日同形词也具有相似性。
例如,“学习”在中文和日语中的用法基本相同,都表示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中日同形词的差异1. 词义差异:尽管许多中日同形词在基本含义上相似,但在具体语境中,其含义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手纸”在中文中指的是“厕纸”,而在日语中则指“信件”。
2. 文化内涵差异: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同形词在文化内涵上存在差异。
例如,“武士”在日语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在中文中则没有相应的文化内涵。
3. 使用频率差异:在两国的实际使用中,同形词的使用频率也存在差异。
有些同形词在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在中文中使用较少;反之亦然。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数据库中的中日同形词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同形词在字形、语义和用法上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国文化的独特性,也揭示了语言在历史和文化交流中的发展变化。
一、概述中文和日文有着较为相似的发音和词汇,因此在中日交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同形异义词。
这些同形异义词在听、说、读、写时会给中日语言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围绕中日同形异义词展开研究,以体验为例,比较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不同用法和含义,并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中文中体验一词的含义与用法1. 体验的基本含义体验一词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比如“体验生活”“亲身体验”等用法,常常表示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领悟。
2. 体验的衍生含义在汉语中,“体验” 还可以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来获得感受或知识。
“体验一下”“感受体验”等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
三、日文中体験一語の意味と用法1. 体験の基本意味日文中的“体験”一词在基本含义上和中文类似,指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例如“体験学習”“実地体験”等用法,也表示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领悟。
2. 体験の派生的意味在日语中,“体験”还可以指的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来获得感受或知识。
“体験してみる”“感情を体験する”等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
四、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异同比较1. 体验一词的基本含义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基本含义基本相同,都是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这反映出中日两种语言对于体验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着相似的特点。
2. 体验一词的衍生含义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衍生含义也存在一定的异同。
比如在汉语中,“体验一下”“感受体验”是比较常见的用法,而在日语中,“体験してみる”“感情を体験する”则是相应的表达。
这些衍生用法在中日两种语言中虽然有着类似的含义,但具体的使用方式和表达习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五、结论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基本的含义上,中日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相似的,但在一些衍生的含义上,由于各自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一些差异。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引言中日同形词是两个语言之间存在形态相似或相同的词汇,这类词汇在各自的语境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或用法。
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同形词在文化交流、语言教育、词汇学研究等方面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数据库技术,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日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日同形词作为两个语言之间的共同词汇,对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同形词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词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内容。
因此,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基于数据库的技术手段,以大规模的中日同形词语料库为基础,进行同形词的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渠道:1. 现有中日词典中的同形词数据;2. 网络资源中收集的中日同形词例句;3. 各类学术期刊、论文中涉及的中日同形词研究资料。
四、中日同形词的对比分析1. 形态相似性分析形态相似性是中日同形词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同形词进行形态对比,可以发现许多词汇在形态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如“学校”、“文化”等词汇在两个语言中形态几乎一致。
但也有部分同形词在形态上存在细微差别,如“感情”在日语中为“かんじょう”,与中文在书写上略有不同。
2. 语义差异分析尽管许多中日同形词在形态上相似,但在语义上往往存在差异。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同形词进行语义对比,可以发现许多同形词在两个语言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爱情”在中文中多指情感上的喜爱和关爱,而在日语中则更侧重于“爱欲”的方面。
此外,部分同形词在两个语言中的用法也存在差异,如“丈夫”在中文中通常指“丈夫本人”,而在日语中则可能指代其他含义。
3. 文化内涵分析中日同形词的文化内涵是本研究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同形词进行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
作者: 李伟[1]
作者机构: [1]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出版物刊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6-57页
主题词: 汉语;日语;同形近义词;异义词;词语辨析;词义;用法
摘要:日语词汇包括三部分:日本固有词汇,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汉语对日语文字的形成有过深远的影响,从日语的词汇来看便一目了然.日语中汉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与汉语词汇形体完全相同,称之为中日同形词.中日同形词根据意义上的联系又可分为三类:1、中日同形同义词,即此单词写法和意思与中文完全相同,如:学校,男女,化学等;2、中日同形近义词,即此单词写法与中文完全相同,但意思相近,如:同情,生气,胜负等;3、中日同形异义词,此单词写法与中文完全相同,但意思迥然不同,如:本子,娘.野菜等.。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8期)Total No .288收稿日期:2012—08—31作者简介:林韶南(1981—),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项目简介: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社科研究项目资助(KY2012010)。
国内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述林韶南(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摘要:回顾中日同形词先行研究大致可以从词义与词功能两个方面来看,迄今为止的国内研究大多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词义对比、辨析上。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强调指出,在对同形词的定义及范围定界的进一步考察的前提下,重点开展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除了在词义与词功能这两方面呈现出差异,中日同形类义词是否也反映出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异同,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词义;词功能;分类;同形类义词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0—02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有跟汉语相同的部分,又有与汉语不同之处,所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时是方便的“渡船”,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
即,松下達彦(2002)《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ための語彙学習先行モジュールの提案》中论述到的“正の転移”和“負の転移”的现象。
正迁移是指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知识影响下能正确使用日语中与母语对应的词汇。
负迁移则是指由于已有的母语知识的干扰,母语知识对二语习得起反作用。
要提高日语教学的效果,必须在让学生充分利用既有的汉字和汉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与分析作者:毛敏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9期[摘要] 众所周知,在中日两千多年的交流史中,作为文化交流的根基,两国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交流,发展。
由于某些限制因素,某些词汇在交流中只保留了词形,词义以及词性等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中日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阻碍了中日两国深入的理解与交流,因此对其进一步地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
[关键词] 蝇;同形异义词;词性;误用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不胜枚举,但大部分研究在比较中日同形异义词时都一致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些词进行对比分析,如“手纸”、“勉强”等,这些词汇的挑选往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普遍意义。
因此本文选取了某篇文学作品中的二字汉语作为研究对象,从更为真实的角度探讨中日同形词。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先行研究数不胜数,分类方法也五花八门。
根据早稻田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語と対応する漢語』(《与中文相对应的汉语》)一书所述,中日同形词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和同形异义词。
①同形同义词顾名思义即是在中日两国的汉字中,词形相同并且词义也相同的词汇。
词形相同,而词义相近或有略微差异的则被称为同形类义词。
而最容易产生误解,误用的便是同形异义词。
两个词汇虽然外形完全相同,但意义却迥然有别。
这也是同形词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而之所以着眼于二字汉语词汇,是因为无论是在中文还是日语中,二字汉语皆为最为常见的词汇。
二字汉语与其他各类的词基组合便产生了三字,四字乃至五字汉语词汇,因此可以说二字汉语是研究词汇的基础所在。
根据日本国语国立研究所进行的“中学教科书的词汇调查”的结果,在使用频率最高的998个词中,汉字词汇占到了403个。
而在这些汉字词汇中,二字汉语的数量高达327个,占到了总数的80%左右。
②日本大正13年,即1924年,《文艺时代》创刊,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新进作家以此刊为据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创作。
中日同形类义词的对比研究―以意义用法为中心作者:丁照春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摘要】汉语和日语虽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日本在古代就开始借用中国的汉字来标记本国语言。
而且,两国历史交往源远流长,在词汇上相互借用、相互影响。
因此,两国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形态相同的词―中日同形词。
虽称同形词,也各有差别,意义用法也各有不同。
本文以《日语国际能力一级测试》(2010年~2015年)为中心,抽出和汉语具有共同点的词汇,从意义用法角度分析同形类义词间的微妙差别。
【关键词】中日同形类义词;意义用法;共同点【要旨】中国語と日本語は異なる言語システムに属するが、日本は古代から中国語の漢字を借用して自国の言語を表記する。
そのうえ、両国の歴史や文化交流は深いため、語彙の面で互いに借用し、影響している。
そのため、両国言語の中にいろいろ同じ形を持っている語が生まれた。
即ち、中日同形語。
同形語といっても、それぞれの違いがあるし、意味と用法は必ず同じと限らない。
本稿は「日本語能力試験一級」(2010年~2015年)を中心に、中国語の漢字と同じく語彙を抽出して、意味と用法のほうから同形類義語の微妙なところを考察してみる。
【キーワード】中日同形類義語、意味と用法、相違点1引言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大量同形词,如“科学”、“深刻”等。
大部分同形词意义接近,也有一小部分词意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还有一部分词汇意义相同,但用法存在不同。
本文重点研究同形类义词意义用法的比较问题,既如何考察同形类义词意义用法的差异问题。
2相关研究关于同形词的研究,中国和日本基本始于同一时期。
1972年日本政府文化厅对早稻田大学语言教育研究所下达了研究课题「日本語と中国語との言語構造の対照研究」。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出版了『中国語と対応する漢語』。
此书抽取同形词时,选取的词汇主要是「漢字音読語」,即在读音上和汉语词汇有对应关系的日语词汇。
这就不包括部分日语训读词汇,如「手続き」等。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一、概述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是一个涵盖了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这些同字词,即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汇,是两国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的历史见证,也是中日语言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同字词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从古代的汉字传入日本开始,中日语言就开始了密切的接触与交流。
汉字作为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字基础,为同字词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同时,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国语言中的同字词也不断增加,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两国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推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通过对同字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相互影响。
同时,这种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日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需要综合运用文献考证、语言比较、文化解读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中日两国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追溯同字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通过对中日两国语言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同字词在语义、用法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对同字词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同字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推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1. 介绍中日同字词的概念和背景中日同字词,指的是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相同书写形式或相同读音的词汇。
这些词汇的存在,源于中日两国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拓展,逐渐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并对当地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日同字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其意义和用法在两国语言中保持一致,如“山”、“水”、“人”等基础词汇另一类则是在长期的语言演变过程中,虽然书写形式相同,但意义和用法在两国语言中发生了变化,如“便当”在汉语中指的是方便、适宜,而在日语中则指的是盒饭。
小议中日汉字同形词的异同发表时间:2011-08-25T10:25:02.68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馨[导读] 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汉字随处可见,只是繁简不同。
沈阳药科大学(110000)王馨【摘要】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汉字随处可见,只是繁简不同。
似乎不懂日语,也可囫囵大意。
但是细品虽为同形词,表义却有差异,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中日两国汉字渊源极深,同形词便是其中最明显的纽带,却也最容易造成意义上的误解。
为避免在交流中望文生义就必须对中日汉字同形词做精细的推敲,明确分辨中日汉字中的相同、类同、不同表意以及表意截然不同的历史成因。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相同类同不同文化背景历史成因1中日汉字同形词表义差异的历史成因中国汉字在四世纪传入日本,它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被吸收到日本语言和文字中去,已成为日本语言和文字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汉字的输入不仅使日本产生了文字,产生了音标文字“假名”。
“假名”和汉字夹杂使用的文字表达形式,还和汉语一起给日本文化输进了新鲜的血液。
汉字是随着中国文化一起输进日本的。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用语及花草鸟兽等的名称,如饮食中的“豆腐(とうふ)、煎饼(せんべい)、馒头(まんじゅう)、茶(ちゃ)、生姜(しょうが)”等;还有动物中的:“马(うま)、豹(ひょう)、象(ぞう)、狮子(しし)、猩猩(しょうじょう)、骆驼”;花卉中的“兰(らん)、菊(きく)、牡丹(ぼたん)、葡萄(ぶどう)”等等;这些动植物的名称表义依然。
但是历经数千年,中、日的各自历史变迁,文化吸纳、词语表意更迁,虽然形同痕迹尚在,表意却有差异,甚至相去甚远。
一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大部分汉语词汇只在僧侣和武士这些社会高层人才中使用,后来才在日本民间通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又又经历了先由外来语标记然后用汉语词汇标记这个的过程。
借用汉语词汇,引进西方一些新的词汇,如“政策、自治、民主、独占、资本、原则、议会、义务、代表”等。
浅析中日同形词的分类及其差异原因作者:袁佳莹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文章对中日同形词从词义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三大类,并列举代表性词语分析其含义差异。
最后从历史、社会发展、对汉字的解释三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含义差异的原因。
希望本文能够给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汉字词的理解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词义分类;差异原因一、前言中日两国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汉字作为交流媒介,在记录两国语言、体现文化特征等方面必不可少。
由于最初日本是从中国引进了汉字,因此两国汉字在字形以及读音等方面有着众多共同点,也产生了很多同形词,这些同形词也有着有趣的差异。
例如日语中“有無怪我”一词,中国学习者有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有没有责怪我、埋怨我”的含义,其实这一词的含义是“有没有受伤”。
中日语言中的汉字词即使字形相同,但由于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以及蕴藏在语言根本中的文化习惯的不同,会导致其含义与用法产生偏差。
本文首先对中日同形词根据词义进行分类,并举例分析同形词含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从历史、社会、汉字解释三个方面分析同形词含义差异的形成原因。
二、中日同形词1、定义大河内康宪(1997)认为“同形词简单来说,是指例如‘工作、学校’等在日语和汉语中字形相同的词汇。
这些词汇中,有的是汉语借用了日语中的词汇,有的是日语借用了汉语中的词汇,但不论是谁借用了谁,用相同汉字组成的词就是同形词”。
也就是说只要字形相同,就是同形词。
由于日语中很多汉字仍采用繁体字,简体字较少,因此此处忽略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异,并将日语词语的繁体字写法标注在括号内。
接下来从词义上对同形词进行分类。
2、同形词的分类同形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含义相同的“同形同义词”、含义相近的“同形近义词”和含义完全不同的“同形异义词”。
在下文举例说明含义时,日语词语的含义是参照《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2010)和《日本语·中国语意味对照辞典》(1975),汉语词语的含义是参照《现代汉语大词典》(2007)。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引言中日同形词作为两种语言中字形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汇,一直备受语言学者关注。
这类词语对于学习两国语言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学习和应用价值。
本文基于大型数据库,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中日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日益增多,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成为两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同形词作为中日两国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对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同形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的异同,从而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基于数据库的对比研究方法,以大型中日词典和语料库为基础,收集同形词数据。
首先,从词典中筛选出中日同形词;其次,通过语料库分析同形词在两国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最后,结合语言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四、中日同形词对比分析1. 字形与读音对比中日同形词在字形上具有相似性,但在读音上往往存在差异。
通过对数据库中同形词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同形词的读音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
例如,“文化”在中文中读作“wén huà”,而在日语中读作“ぶんか”,两者在发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 词义对比同形词在两国的词义上往往存在差异。
有些同形词的词义在两国语言中基本相同,但有些则相差甚远。
例如,“婚姻”在中文和日语中都指代“男女结婚”的意思,但在具体用法和搭配上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还有一些同形词的词义在某一国语言中存在多个含义,而在另一国语言中则只有一个含义。
因此,在对比分析词义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综合分析。
3. 用法与搭配对比同形词在两国的用法和搭配上往往存在差异。
这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
例如,“人生”在中文中常用于描述人的生命历程和经历,而在日语中则更多地用于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甲级词为中心
李冰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年(卷),期】2008(006)004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中日同形词的形成过程和形式异同,然后找出<汉语水平
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033个甲级词中658个汉日同形词,从形意、色彩、词性等方面对汉日同形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
语词汇时,同形同义词习得无难度,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应作为习得的难点和重点.
【总页数】7页(P43-49)
【作者】李冰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5
【相关文献】
1.从语素义的复杂性看汉语国际推广之难——以《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级词汇为参照 [J], 许艳平
2.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的修订意见 [J], 周健;李海霞
3.语义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r——以《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为例
[J], 刘惠;辛儒靖
4.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与教学--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双音节丁级词为例 [J], 李梓嫣
5.基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形象色彩义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汇为例 [J], 郭玉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同形近义词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被称为一衣带水的邻国。
并且日本人和中国人经常被指出基本使用同一汉字。
这在交流方面有很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陷阱。
我们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看到日语汉字的时候,会很容易联想到中文汉字的意思而混淆使用。
在这里我们把日语和汉语中出现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汉字称为“日中同形语”。
例如,“娘”一词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出现,然而它的意思就和我们汉语完全不同。
日语中是指“母亲,妈妈”的意思;而并非我们中文所说的“女儿”的意思。
另外,“爱情”这一词,在日语和汉语中有着相同的含义,也有相异的部分。
本文将以日语和汉语中形状完全相同的“便宜”一词为例,对其共通点和相异点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给日语学习
者以参考。
1.中日辞源中对“先生”一词的解释
中文“便宜”:读bianyi时,方便;适宜。
便利。
《辞海》1979年
例: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于公宜于民也《南齐书o顾宪之传》读pianyi时,价钱低廉。
例:这东西真便宜。
《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
日文“便宜”: 都合のいい様子。
∕方便。
《新明解》1997年
例:便宜の方法。
∕方便的方法。
根据中日辞源中的记述,接下来就中日间的“便宜”做详细分析。
2.汉语中“便宜”的含义及分析
首先请看如下几个例子:
①既为永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②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
用心。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
③凡事只认自家有便宜处做,便不恤他人,所以多怨。
《论语八.朱子语类》
④得便宜是落便宜,木石凝儿自不知。
《金元好问遗山集》
⑤便宜了你。
《现代汉语词典》
⑥占便宜。
《现代汉语词典》
⑦这件衣服很便宜,我只花了50块钱。
《现代汉语词典》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便宜”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
首先,例①既
为永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和例②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两例中中文意思是便利且不需要上面的指示行事。
当事人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即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方便合适。
那么,例③凡事只认自家有便宜处做,便不恤他人,所以多怨。
④得便宜是落便宜,木石凝儿自不知。
所表达的意思是对于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多指个人的利益。
也即是利益,好处。
多指个人的利益。
例⑤便宜了你。
则表示使对方得到便宜。
这层意思是日语中所没有的用法。
例⑥占便宜。
为不应得到的利益之意。
但是,例⑦这件衣服很便宜,我只花了50块钱。
表示买某件东西,价格低。
这个同样是日语中完全没有的用法。
以上为“便宜”的汉语解释分析。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日语中“便宜”的含义。
3.日语中“便宜”的含义及分析
⑧人の便宜をはかる。
∕谋方便。
⑨便宜を与える。
∕提供方便。
⑩便宜の処置をする。
∕权宜处理手段。
(11)一時の便宜のためにそれを採用した。
∕那只是一时采用的方法。
《实用日汉词典》
(12)便宜上の境界を設けるに過ぎない。
∕只不过为方便起见设立的边界。
《新明解》
(13)便宜な方法で行う。
∕权宜之计。
(14)おのづから便宜ありて助くべからん事あらん時は。
∕有好的机会,自己……
《今昔o二七o四o》
(15)娘方より便りあらず、其方の方へは便宜ありしや。
∕没有女儿的音信……
《浮o曲三味線o六》
以上的8个例子是日语中常见的关于“便宜”的表达方式。
例⑧人の便宜をはかる。
⑨
便宜を与える。
表示给人谋方便,给予方便、便利。
例⑩便宜の処置をする。
?一時の便宜のためにそれを採用した。
则表示为了一时的
权宜之计而采用的方法。
例(12)便宜上の境界を設けるに過ぎない。
中的“便宜”和“上”搭配使用,构成为了…….的方便的用法。
此时的词性为副词。
例(13)便宜な方法で行う。
作为形容词使用,常和“的”一起构成形容词词组,用来表示一时的手段,权宜之计的意思。
例(14)おのづから便宜ありて助くべからん事あらん時は。
有机会或好的机会之意。
例(15)娘方より便りあらず、其方の方へは便宜ありしや。
有音信,信息,信,消息的含义。
4.汉语中“便宜”和日语中“便宜”比较分析
首先、两者范围上的比较。
通过以上15个例子,可以看出,汉语中“便宜”和日
语中“便宜”都有针对某种目的,在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
变化就斟酌处理,适宜,方便,便利之意。
但是,汉语中“便宜”比日语中“便宜”有着更广泛的含义。
比如:例⑥占便宜。
为不应得到的利益之意。
以及例⑦这件衣服很便宜,我只花了50块钱。
表示买某件东西,价格低。
是日语中没有的用法。
然而,如例?おのづから便宜ありて助くべからん事あらん時は。
和?娘方より便りあらず、其方の方へは便宜ありしや。
中表示好的机会;音信、信息的意思,也是我们汉语中见不到的用法。
其次、从感情色彩上比较。
从例①到例?,我们看到汉语中“便宜”更多的是表示对对方的轻蔑之意。
比如例③、④、⑤、⑥都有对对方轻蔑、轻视对方的含义。
但是,像这样的用法,是日语中没有的。
最后、从用法上比较。
通过这么多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便宜”,基本上都是以动词和名词形式出现的。
例①、②、⑤为动词用发,例③、④、⑥、⑦则为名词用法。
和汉语相比,日语中的“便宜”除了当名词使用以外,主要和“上”、“的”搭配使用,形成副词,形容词等不同词性。
相应的其含义也会随着词性不同而发生变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日语中还有便宜主義、便宜図法、便宜置籍船等特殊搭配,是我们汉语中完全没有的。
两国的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使得“便宜”在使用范围、用法、感情色彩上都发生了变化。
以上只是分析了“便宜”一个例子,在以后的日语学习中,不论是学习日语的专业学生还是二外学生都应该认识到汉语中的汉字和日语中的汉字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
光凭借字面意思来判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这一点我们在日语学习中需要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