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武概况

邵武素有“铁城”之称,地处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1983年10月撤县建市,现辖12镇3乡4个街道,全市总人口30万,其中,城区人口14万,全市土地面积28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15平方公里。

邵武是历史文化名城。邵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曾出了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271位进士,邵武和平还是世界黄氏宗亲寻根谒祖之地,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后裔遍布沿海各省及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宋代名相李纲、文学评论家严羽均是邵武人,革命战争时期曾先后设立过闽赣省委、闽中特委、福建省委等党的领导机关。

邵武是重要交通枢纽。鹰厦铁路入闽第一大站在邵武,316国道纵贯全境,距武夷山机场仅70余公里,福银高速公路入闽第一个互通口设在我市境内。武夷山-邵武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邵武至武夷山和泰宁金湖均只需半个小时。邵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已通过预可。

邵武是绿色产业之乡。邵武是福建省规划建设的闽西北绿色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均耕地面积1.21亩,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有林地面积325.6万亩,其中竹林面积55万亩,林木蓄积量15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2%。农业主导产业为优质米、烟叶和林业,同时积极培育茶叶、种苗园艺和药材种植新兴农业产业。

邵武是闽北工业重镇。邵武工业基础较好,原是国家“小三线”工业建设基地,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强,劳动力资源数量充足,且素质较高,拥有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主导产业有精细化工、林产加工和纺织服装,拥有邵武化肥厂、华电邵武发电、中竹纸业、王斌装饰材料、正兴武夷轮胎、三嘉钢铁有限公司、双友金属、永飞化工等一批产值超亿元

企业。

邵武是武夷旅游胜地。邵武地处闽西北“绿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双世遗”武夷山,南邻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境内山川秀美,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天成奇峡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重点组成部分,和平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邵武经济

邵武是投资兴业热土。全市人口中,本地人、本省人、外省人各占三分之一,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是福建省山区改革开放中最具活力的县级市之一。投资环境优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鼓励到邵武投资的优惠政策,放低行政门槛,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一个窗口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放低经济门槛,市本级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省地收费取低限;提高服务质量,对投资500万元以上和纳税30万元以上的企业主发放“客商证”。人居环境良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4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1.56平方米,城市化率达48.68%,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卫生保洁率达100%,。

邵武是协调发展城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南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富民强市的第一要务,着力打牢工作基础,强化项目带动,突出突破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市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势头。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7.26亿元,增长16.1%,是近十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亿元,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亿元,增长53.3%;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5.58亿元,增长30.97%,地方级

财政收入3.15亿元,增长34.53%;实际利用外资8934万美元,增长7.5%;外贸出口6099万美元,增长28.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3元,增长22.74%;农民人均纯收入5402元,增长10%。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域经济第13位。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被国务院批准规划为福建省二级城市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生、民政等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首届省级文明城市。

2008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和前三季度运行态势。生产总值增长15%,达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达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达56亿元;外贸出口增长15%,达7013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0%,达6.69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0%,达3.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达147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5942元。

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57亿元,增长16.2%;规模工业产值63.43亿元,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亿元,增长50.8%;实际利用外资8713万美元,增长26.7%;外贸出口5099万美元,增长21.84%。完成财政总收入5.3亿元,增长25.71%;地方级财政收入3.01亿元,增长26.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9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44元,增长16.9%。

邵武行政区划

一、街道乡(镇)区划

1990年,邵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3个乡,共19个乡(镇)、街道,即:昭阳、通泰、水北、晒口街道办事处,拿口、和平镇,城郊、水北、屯上、沿山、大竹、吴家塘、卫闽、洪墩、张厝、大埠岗、肖家坊、桂林、金坑乡。

1992年7月,撤销水北、大埠岗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水北镇、大埠岗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同年11月,撤销洪墩、沿山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洪墩镇、沿山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

1994年11月,撤销城郊乡建制,设立城郊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屯上乡,设立下沙镇,以原屯上乡行政区域为下沙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地下沙。

1996年3月,撤销卫闽、肖家坊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卫闽镇、肖家坊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

2000年6月,撤销大竹乡,设立大竹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同年7月,吴家塘农场改制,设立吴家塘镇,以吴家塘乡及吴家塘农场区域为吴家塘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地吴家塘。

2005年底,邵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3个乡。

二、村(居)区划

1990年,全市共设169个村(居)委会,其中村民委员会130个、居民委员会39个。

1991年3月,晒口办事处原煤矿居委会更名为煤南居委会,新设煤北居委会和新氨街居委会。同年9月,昭阳办事处新设古城路居委会,通泰办事处设立月山关居委会。

2000年1月,调整城区3个街道部分居委会辖区。撤销昭阳办事处向阳、信义、后衙居委会,通泰办事处亨太、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