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黄病毒病
- 格式:ppt
- 大小:1003.50 KB
- 文档页数:27
清灵清灵的来源:是郑州牧专华中农大多名权威教授在医用清开灵传统组方及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基因生物工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二次开发的新一代、多功效、家禽用恶性传染病第一处方用药。
本品不仅能抗病毒,抗细菌,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对某些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优于大多数抗生素和抗病毒药。
一、清灵作为恶性传染病第一处方用药的特点清灵1+1注射液一、合法性及安全性1清灵的抗病毒作用在兽药典中有明确阐述。
2集团公司具备大容量注射液生产资质。
(见GMP证书)3清灵产品批号正规。
兽药字:(2013)1627422444清灵--纯中药制剂,不含病毒灵,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违禁成分。
清灵在经营和使用中具有合法性和安全性二、清灵做为注射液具有药效迅速、充分之特点:同时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之作用。
三、清灵能突破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感染,又能起到将其他药物带入脑部的载体作用。
所以它是脑部感染的抢救和预防性药物。
大多数病原体感染,一旦突破血脑屏障,形成脑部病变,则极难治愈。
临床症状表现为;抽搐,高烧,昏迷并伴随神经系统紊乱。
剖检症状为;脑部水肿出血。
传统药物中,磺胺嘧啶钠对脑部感染有作用,但它只对部分致病菌有效,对病毒不起作用且副作用极大。
清灵作为能透过血脑屏障的中药注射液,对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脑部感染起到紧急抢救与紧急预防的作用。
四、它可以作用于心脏及血液,适用于心肌炎和败血症。
心脏是家禽最重要的器官,恶性传染病都会引起心脏感染,心肌损伤,心力衰竭,清灵对上述病症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作用。
五、作用于肝脏,对于肝炎、肝细胞损伤、肝脏毒素沉积肝脏受损,具有较强作用。
六、解热退烧作用,恶性传染病都伴有高烧的症状,如不考虑解热退烧,所有的治疗方案效果都会打折扣。
经典注射液(六甲氧水溶油剂)工艺:水溶油剂技术(油乳苗技术反向运用、药物PH值调整技术)特点:速效、长效、强效、安全。
适应症:广谱抗菌,配合清灵使用,增强对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的防治效果。
鸭黄病毒发生时的症状分析为什么20日龄左右的鸭子会得黄病毒
鸭过于追求体重、卖相,精料饲喂过多且过于集中,未给雏鸭足够消化代谢时间,导致鸭群免疫力差,容易发生疾病。
管理不细致,雏鹅饮用水源不清洁,器具不清洗,时常发生漏水、这种疾病容易发生鸭大肠杆菌疾病。
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采用垫料育雏,垫料有霉变,雏鹅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出现霉菌问题影响鸭群。
达龙独立健快速控制鸭鹅死亡,快速控制鸭鹅得病毒病。
可饮水可拌料。
1000羽每瓶。
快速治愈鸭鹅心包积液,黑肺,摇头晃脑,黄绿色粪便,大量死亡,使用抗生素无效等症状。
病毒病的预防
降解机体尿酸盐
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定疫病净化、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要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发育。
如何提高机体免疫力
1、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鸭群能够正常发育以及预防疾病的不可忽视的措施,若养殖的密
度过大,则鸭群会比较拥挤,此时不但会造成鸭群采食困难,而且还会增加空气中的尘埃和病原微生物,最终还会阻碍鸭群的发育以及影响其免疫功能。
鸭黄病毒病的危害及防制措施作者:许英民来源:《家禽科学》2020年第02期近年来,在养鸭密集地区,突发一种以“产蛋鸭出现瘫痪、产蛋量下降、头颈摇摆;肉鸭初期出现软脚、打滚、采食量下降,后期出现断羽、掉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科研部门检测,该病的主要致病源为鸭黄病毒。
主要危害蛋鸭、肉鸭。
受感染鸭群几乎均可发病。
鸭黄病毒; 鸭黄病毒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时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
该病又可称为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
流行病学特点; ①流行范围广,损失大。
②传播速度快:一般在一周左右可以感染一个养殖小区或者养鸭聚集区的所有鸭群。
一户一旦发病,随后以该点为中心,快速向周边区域扩散,几天之内可传遍周边区域,特别是鸭棚密集区传播更迅速,发病更严重。
③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几乎可以引起鸭群中100%个体感染和发病;但死亡率较低,通常低于10%,多数在5%以下;④该病发病死亡与养殖场的管理有关:在饲养粗放,养殖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死亡率较高,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而在养殖条件好、饲养管理较严格的鸭场,死亡率通常较低,产蛋恢复会更迅速。
⑤发病死亡与日龄也有关:调查发现,部分养殖场的青年鸭和雏鸭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可高达20%以上。
临床症状; 肉鸭:肉鸭感染最早可在20日龄之前发病,以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和行走不稳,病鸭仍有饮食欲,但多数因饮水采食困难,衰竭死亡,死淘率一般在5~30%左右。
蛋鸭:蛋鸭感染发病初期采食量突然下降,在短短数天内可下降到原来的50%甚至更多,产蛋率随之大幅下降,可从产蛋高峰期的90-95%下降到5~10%,受精率一般会降低十到二十个百分点左右,发病率最高可以达到100%,死淘率在5~50%不等。
病鸭体温升高,排草绿色稀薄粪便,感染的早期,发病鸭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感染后期则神经症状明显,表现瘫痪、翻个、行走不稳、共济失调。
274广西畜牧兽医2020年Vol.36(6)访,除治疗过程中死亡16只山羊之后洋群再没有出现羊只死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6病因分析经了解,该羊群在引进之前并未进行羊黑疫等疫病的免疫,场主在引进羊群后也未及时时行补免。
陆川县位于低纬度、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3月,时值春季,阴雨连绵不断,容易滋生细菌,羊群发病之前,场主都是在附近山上放牧。
本案例羊群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在放牧第8天发病,此前未见异常。
通过分析,该病的诱因可能是雨天后山上草料未干,场主就将羊群赶到山上放牧,羊群采食了未干的草料,影响肠胃的消化能力,严重时会导致腹泻,从而降低山羊的自身抵抗力;诺维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土壤中,羊群可能通过采食山上被诺维氏梭菌芽胞污染的草料而感染羊羊疫。
7结语各地在养殖山羊时,建议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防控工作,以保证羊群的健康成长%繁殖。
⑴新建养殖场在在羊之前必须全面做好栏舍的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通风的饲养环境,同时了解清楚引进羊群的免疫情况;引进羊群后,如果羊群未未行三联四防疫苗免疫,要及时时行补免,以有效预防羊快疫、羊猝狙、羊黑疫和羊肠毒血病等羊羊主要传染病。
⑵不在低洼、潮湿处放牧,以免羊群通过采食被诺维氏梭菌芽胞污染的草料而感染羊黑疫。
⑶选择在晴朗、干燥的午后放牧,切忌雨后、大雾天放牧,以免羊群采食了冰冻带霜的草料而导致抵抗力下降。
⑷妊娠母山羊与空怀母山羊、公羊要分群饲养,方便管理,也给新生羔羊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避免羔羊被其他成年羊挤压。
⑸做好羊群的驱虫,防止羊群感染片形吸虫病,因为片形吸虫的感染与羊黑疫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发羊黑疫的诱因。
参考文献-1]张西云,李生庆,李秀平,等.绵羊黑疫的病原诊断-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97-98.—例鸭黄病毒病的诊治报告谢华艳,黄稳妃,李春英(钦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钦州535099)中图分类号:S858.326.9文献标识码:B鸭黄病毒病是由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鸭早期临床表现为精神不不、食欲下降,随后出现神经症状,腿软、站立不稳,甚至翻跟头、摇头晃脑的症状,最后导致肉鸭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鸭子得了黄病毒很严重怎么办教你一招防治黄病毒的方法
黄病毒可以感染肉鸭、麻鸭、蛋鸭等,从2019年开始肉鸭黄病毒发病率有抬头趋势,慢慢的进入养鸭朋友的视线当中,都做疫苗预防。
纳多利腺黄安快速防治鸭鹅安卡拉、心包积液、腺病毒、黄病毒。
在自然条件下,黄病毒属的成员主要经节肢动物传播。
库蚊是坦布苏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但由于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特别是秋冬两季发病蚊子较少时依然发病严重,说明蚊子所起的传播作用有限。
由于鸟类特别是家禽是该病的储存宿主,因此鸟类在该病的传播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黄病毒科成员多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器具、运输工具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此外,空气传播,以及可能存在的垂直传播也是该病传播的一种方式。
鸭黄病毒病病理变化
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多数包心而不包肝;脑膜水肿、出血;肺脏先是一侧出血发黑,后两侧出血发黑;肝脏肿大,颜色多数发黄发白,类似腺病毒,无纤维素覆盖;脾脏肿大、出血,似大理石样样花斑;肾脏肿大、出血,似花斑样;有的腺胃乳头出血;胰脏出血。
鸭黄病毒的病因与防治鸭黄病毒心包积液用什么药治疗见效快
临床诊断的误区:腺病毒与大肠杆菌/浆膜炎的鉴别诊断:由于感染腺病毒的鸭只,心肌、肺脏和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心包积液增多,肺脏水肿,病程稍长的出现典型的心包纤维素性渗出,多数呈黄色,无异味,心脏心室肌肉收紧呈圆柱状,部分有条纹状坏死,心室膨大有淤血。
达龙独立健快速控制鸭鹅死亡,快速控制鸭鹅得病毒病。
可饮水可拌料。
1000羽每瓶。
快速治愈鸭鹅心包积液,黑肺,摇头晃脑,黄绿色粪便,大量死亡,使用抗生素无效等症状。
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腺病毒引起的心包纤维素性渗出明显的重于肝脏的纤维素性渗出,说明腺病毒引起的纤维素性渗出,是由于腺病毒损伤心肌和肺脏功能导致的组织液渗出。
实验室对心脏上的干酪样物进行细菌分离,几乎很难分离到大肠杆菌。
由于诊断的误区,导致腺病毒感染按照大肠杆菌浆膜炎治疗,往往没有明显效果,并且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导致肝肾受损,伤亡增多。
龙源期刊网
鸭黄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作者:
来源:《吉林科技报》2016年第21期
1.临床症状本病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
种蛋鸭和商品蛋鸭病程10~14
天,雏鸭7~10天,如果使用药物不当,病程可长达20~30天。
该病主要表现为病鸭体温升高,排草绿色水样便,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或瘫痪。
在发病初期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接着采食量突然下降,在短短数天内可下降到原来的50%甚至更多。
产蛋率随之大幅度下降,可以在4~5天内从产蛋高峰期下降到5%~10%,严重的绝产。
种蛋受精率一般会降低到10%~20%。
2.剖检变化对病死鸭解剖,主要病变可见卵巢发育不良、卵泡变性、变形、坏死或液化,卵泡膜充血、出血;有的卵巢水肿或输卵管壁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脾脏有出血斑点或呈斑驳大理石样坏死灶,有的极度肿大并破裂;胰腺潮红,病情严重者胰腺肿胀出血或有出血点、坏死点;有的心肌或心脏内膜有出血点;少数病例胸部皮下或腿肌有出血点;常并发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3.防控措施(1)发病鸭场要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
对场地和循环使用的蛋筐要消毒。
(2)采取封闭式饲养有助于防病。
开放式饲养是蛋鸭和种鸭的主要养殖模式,但在大型肉种鸭养殖场,多数采取了封闭式饲养,即使周边出现感染,由于可以采取封场和消毒措施,流行期间能很好地控制疫情。
(3)发病时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投喂抗病毒、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
(杨乐)。
2021年(第42卷)第6期下半月技科S HO U Y I K EJI科学家已经发现并验证了多个调节食欲及体质量相关的基因,例如FTO 、ob 基因、神经肽Y 等,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 ,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与肥胖存在密切关系,它会使动物体食欲增加。
有研究表明其位于16号染色体上,在动物脑组织中的表达最高,脑组织中FTO 信使RNA 的表达受饮食状态的调控,高脂饲料喂养可使大鼠下丘脑FTO 信使RNA 表达水平增高。
Zhang 等成功克隆了人和鼠的ob 基因,将其表达的蛋白质译为瘦素,瘦素通过减少食物摄入、能量消耗及代谢来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和体质量。
神经肽Y 能增强食欲,向小鼠第3脑室注入神经肽Y ,小鼠采食量显著增加,这些调节食欲的基因在猪上也得到了验证。
3改善猪采食量的方法3.1改善饲养管理控制猪采食同样的饲料,运用相同的管理措施,不同的猪群或同种猪的不同个体,采食量都不一样,其采食量的差异基本都是与饲养管理以及猪的健康程度有关。
影响猪的采食量的因素有:猪的健康程度、是否获得充足的饮水和饲料等。
这些因素对猪采食量的影响都与养殖场的饲养密度息息相关。
饲养密度越大,则猪对饲料、饮水、生存空间的要求就越高。
所以,要想改善猪的采食量,需降低猪群密度,避免拥挤,合理应用通风设施,如夏天使用湿帘降温,从而减少猪群的热应激。
3.2改变饲喂方式调整饲喂时间,在清晨和傍晚比较凉快时饲喂,适宜温度下,猪的采食量会比平常多,这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猪采食具有选择性,最喜甜食。
颗粒料与粉料相比,尤爱食颗粒料;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食湿料,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用湿拌料喂猪,掺杂一些青绿饲料,现拌现喂,防止酸败变质。
多数情况下,饮水和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也相当大,故要有充足的饮水。
3.3合理搭配日粮成分猪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日粮,所以说日粮成分的能量含量对猪采食量有很大影响。
20日龄的鸭子突然摇头肝脏有白点翻跟头得了黄病毒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治疗
流行特点是什么呢?
1、流行范围广,损失大。
2、传播速度快:一般在一周左右可以感染一个养殖小区或者养鸭聚集区的所有鸭群。
一户一旦发病,随后以该点为中心,快速向周边区域扩散,几天之内可传遍周边区域,特别是鸭棚密集区传播更迅速,发病更严重。
鸭子得了黄病毒,摇头晃脑,肝脏有白点,用达龙腺黄安,强心醒脑,抗病毒,快速控制死亡。
3、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几乎可以引起鸭群中个体感染和发病;但死亡率较低,通常低于10%,多数在5%以下;
4、该病发病死亡与养殖场的管理有关:在饲养粗放,养殖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死亡率较高,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而在养殖条件好、饲养管理较严格的鸭场,死亡率通常较低,产蛋恢复会更迅速。
5、发病死亡与日龄也有关:据调查发现,部分养殖场的青年鸭和雏鸭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均可高达20%以上。
蛋鸭黄毒病有什么症状?能治好吗?蛋鸭黄毒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一旦有鸭感染此病,很快会危及所有鸭群。
病鸭主要症状为产蛋量急速下降、发热、食欲减退,部分鸭子有腹泻。
若能及早发现,早期治疗不仅效果好,而且还能阻止疫病在鸭群内蔓延,将损失降到最小。
蛋鸭黄毒病有什么症状?1、临床症状病鸭多呈急性发病,症状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鸭体发热、产蛋量减少,有的患鸭出现腹泻、瘫痪。
①发病初期,患鸭仅出现采食量减少现象。
②发病中期,病鸭会出现不食现象,不过有的过几天又开始采食。
蛋鸭的产蛋量也很快下降,且下降的非常多。
鸭子精神萎靡,部分病鸭出现腹泻、卧地不起等症状。
③发病后期,会出现死亡率。
若没得到及时控制,会很快蔓延到整个养鸭场,不仅鸭群之间会传播,而且该病毒也会经过蚊虫进行传播。
2、剖检症状对病死鸭解剖可见,病鸭的肺、脾、肝、心脏和卵泡有出血,同时还伴有卵黄性腹膜炎、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炎症状。
蛋鸭黄毒病能治好吗?本病是可以治愈的。
一旦发现病鸭,首先要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做好其余未感染该病的健康鸭子的预防。
对鸭舍和病鸭接触过的环境、地面、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治疗本病可用抗病毒药物,加上消炎杀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如,抗生素、清瘟散。
本病属于新发现病毒,目前尚无有效预防疫苗,预防该病建议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对于疫区或流行地区,采取封场和消毒措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蛋鸭黄毒病以后影响产蛋吗?该病对蛋鸭的产蛋影响非常明显,也非常大,往往一旦蛋鸭感染上此病,产蛋量会急速减少,一周可能从90%减少至10%以下,严重的甚至出现停产现象。
对于治愈的蛋鸭,也有不少养殖户反应,治愈后产蛋量并没有立马回升,或明显的逐渐回升。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蛋鸭本身情况,选择提高产蛋、延长产蛋高峰的产品,如激蛋散、增蛋散、促卵多蛋素等等。
所以,蛋鸭黄毒病会蛋鸭以后的产蛋是会有影响的。
因此,一定要注意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鸭黄病毒怎么治疗鸭黄病毒病是一种近几年出现的新疾病,黄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其可通过节肢动物(如蚊、蜱、白蛉等)传播,人、家禽被这类节肢动物叮咬后可感染发病。
一、病原鸭黄病毒,病毒粒子有囊膜、直径40-50nm 。
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蚊媒病毒的恩塔亚病毒群,和Tembusu (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时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
该病又可称为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目前倾向于使用“鸭黄病毒病”这一名称。
二、流行病学特点1、流行范围广,损失巨大。
流行地区包括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蛋鸭和种鸭养殖场,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去年11 月份的调查,经济损失超过50 亿元。
2、传播速度快。
一般在一周左右可以感染一个养殖小区或者聚养区的所有鸭群。
一户一旦发病,随后以点为中心,快速向周边区域扩散,几天之内可传遍周边区域,特别是鸭棚密集区传播更迅速,发病更严重。
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3、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
几乎可以引起鸭群中100% 个体感染和发病;但死亡率较低,产蛋鸭通常低于10% ;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发病季节有关,与养殖场的管理有关;部分养殖场的青年鸭和雏鸭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可达20% 。
4、主要危害鸭,包括蛋鸭、肉种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等)和野鸭种鸭,但鸡和番鸭未见发病。
三、临床症状早期为表现为不爱下水,产蛋轻度下降,采食量下降,逐步发展到高热、运动障碍,食欲废绝、产蛋下降甚至停止,死亡率可达5%~10% 。
解剖症状,病鸭发现其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淤血,表面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
卵巢发生出血、萎缩、破裂,输卵管有粘液等眼观变化。
四、鸭黄病毒治疗1、平常要采取隔离和消毒。
对场地和循环使用的蛋筐要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鸭毒抗1ml/kg+ 头孢 +干扰素,一般打一次就可以,病情严重者可在配合急救扰干素饮水800 羽 /瓶。
鸭黄病毒特效药?2010年春季以来,我国主要鸭蛋养殖区福建、山东、浙江、江西、辽宁、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地都不同程度发现蛋鸭产蛋量骤然减少,而且减蛋幅度很大,有的超过90%或者绝产,剖检可见卵巢发生出血、萎缩、破裂等严重病变。
近千万只蛋鸭包括北京鸭和麻鸭受到本病威胁。
病鸭表现肢体不稳,站立行走困难,采食量下降。
而且部分地区一些鸭子会在数日内死亡。
因该病影响山东蛋鸭主要养殖区德州临邑蛋鸭存栏量减到同期的30%左右。
鸭黄病毒特效药?本病给养鸭业带来严重损失。
更有报道本病在蛋鸡及鸡群中发现。
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教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种新型黄病毒,并命名为BYD病毒。
也属于在鸭上首次发现。
特点:鸭黄病毒特效药?治疗小鹅瘟、鹅副黏、鸭瘟、鸭流感、鸭副粘、番鸭细小病毒等混合感染,一针治愈。
【商品名】鸭毒抗--北京国浩高科【主要成份】维生素C(载体为鸭同源精制血清抗体)【药理作用】本品是用引起鸭瘟、鸭流感、鸭副粘、番鸭细小病毒等病毒病原浓缩精制疫苗免疫健康鸭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技术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
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量的75%,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以及与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M在抗感染免疫的早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症】本品对鸭瘟、鸭流感、鸭副粘、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鹅副黏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有特效。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1ml/kg,预防量减半。
【注意事项】1、注射:本品打开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勿与活疫苗同时使用。
2、若有细菌混合感染,应配合抗生素同时使用。
鸭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病汇报人:日期:•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概述•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目录•预防措施与治疗策略探讨•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结论:提高认识,加强防控,保障鸭群健康安全01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是一种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鸭的疾病,主要特征为肝脏病变、出血、肝细胞坏死、肝出血性坏死、肝细胞增生、肝脾脏肿大,胰脏也有轻度的充血和出血,肾脏肿胀。
发病原因鸭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鸭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或饮水所致。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和毒性。
鸭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通过饲料和饮水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道感染。
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季节性鸭对黄曲霉毒素较为敏感,特别是雏鸭和青年鸭。
该病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因为此时黄曲霉菌容易生长繁殖。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危害程度与影响危害程度01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摄入毒素的量和持续时间。
轻度中毒表现为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免疫功能减退等症状;重度中毒则可能导致死亡。
对生产的影响02鸭黄曲霉毒素中毒会影响鸭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效益。
同时,由于肝脏是鸭的主要解毒器官,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损害会影响鸭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对食品安全的影响03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鸭肉和蛋类产品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长期食用可能增加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因此,应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监控,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0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腹泻中毒的鸭子会出现腹泻症状,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稀便。
采食量减少鸭黄曲霉毒素中毒后,鸭子的食欲明显下降,采食量减少。
饮水增加中毒的鸭子饮水量增加,这是由于毒素对肾脏的损害引起的。
呼吸困难毒素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体重下降由于食欲不振和腹泻等症状,中毒的鸭子体重会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表现肝脏是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212鸭黄病毒病的诊治及综合防控措施平志兵(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1500)摘 要:近年来,随着养鸭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疫病的种类逐渐增多,严重危害养鸭发展及经济效益。
比如:鸭黄病毒病,严重影响养鸭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病主要造成幼鸭死亡率较大,成年和产蛋鸭经济效益下降。
基于此,本文将阐述鸭黄病毒病的诊治及防控措施相关知识。
关键词:鸭黄病毒病;临床症状;诊治;防控措施1 病原鸭黄病毒病,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又名鸭产蛋下降综合征,鸭传染性卵巢炎等。
我国在2010年确诊为鸭坦布苏病毒,有脂质囊膜,可感染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
该病是一种表现为采食下降,蛋禽产蛋下降,自2010年发生以来迅速蔓延至我国各省市,严重影响养鸭业的经济效益,该病感染率高达100%,发病和传播速度较快,导致产蛋严重下降,给鸭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流行特征(1)发病突然,传播迅速。
鸭黄病毒病传播速度较快,在养殖小区内有一户发病可引起周围迅速传播。
(2)本病初夏易引起发病,夏秋季节更为严重,鸭黄病毒病的传播与蚊虫有一定的关系。
(3)产蛋家鸭均易感,但水禽的易感性较鸡的易感性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鸡的高。
(4)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感染蛋种禽主要表现为采食量突然大幅下降,产蛋随之大幅下降,根据调查情况,如:高峰期的80~90%下降至10~15%,发病率高达100%;水禽死淘率10~15%,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可达30%;肉用鸭、鹅死亡率为10~55%。
病程为20~30d,部分病鸭可逐渐自行恢复。
3 临床及剖解症状(1)临床症状:鸭以病毒性脑炎为特征。
幼鸭发病主要症状为:病鸭瘫痪,站立不稳,行走时双脚向外叉开、呈八字脚,头部振颤,走路时容易翻滚,腹部朝上,两脚呈游泳状挣扎。
排绿色、褐色稀便,脱水、蹼干燥。
严重时,痉挛倒地不起,两腿向后踢蹬,最后衰竭死亡。
产蛋鸭以产蛋量下降为特征。
产蛋鸭采食量突然下降,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绿色稀便,个别鸭表现为痪、流泪、出血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