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9.27 KB
- 文档页数:7
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郭卉主任医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经验通常所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因酒精摄入过多、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等所导致的肝脏实质细胞的脂肪变性。
主要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如:右胁胀满或隐痛、倦怠乏力、恶心、纳呆、腹胀、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波检查结果来综合诊断。
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 或5% 以上的肝细胞在光镜下可见脂肪小滴, 可诊断为脂肪肝[1]。
目前尚无疗效满意的药物。
标签:非酒精性脂肪肝郭卉主任医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治疗肝胆疾病,以化痰祛瘀为法使用脂肝消汤剂治疗NAFLD收到较好疗效。
我们依据郭卉主任医师在2013年10月~12月治疗的NAFLD患者中的45例进行临床研究总结。
1 治疗方法对于B超提示脂肪肝,血脂升高,肝功能正常,确诊NAFLD的患者不使用其他降脂中西药物,单独予脂肝消汤剂150ml 2 次/d。
其方剂组成为: 泽泻、丹参、荷叶、葛根各10g, 虎杖15g, 姜黄12g, 大黄、绿茶各5g。
同时忌食辛辣油腻,忌烟酒、郁怒、过劳或过逸等。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控制血糖、血压,降低体重,低脂低糖饮食,持续治疗6w。
2 疗效标准治疗前后按统一标准对患者各项症状评分, 右胁胀满或隐痛、倦怠乏力、舌质暗红依轻、中、重度同记3、6、9 分; 恶心、纳呆、腹胀依轻、中、重不同记1、2、3 分。
B 超病变程度分级( 美国LOGLQ200) 轻度: 光点细密, 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轻度衰减血管结构清晰。
中度: 光点细密, 前场回声增强远场衰减明显血管结构不清晰。
重度: 光点细密, 前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显著衰减血管结构不能辨认。
一方面中医证候疗效按尼莫地平法评分,。
积分值=( 治前积分- 治后积分)÷治前积分。
治愈: 积分值>85%; 显效: 积分值>50%; 有效: 积分值>20%; 无效: 积分值40%; 有效:症状减轻 B 超近场回声增强,远场衰减不明显, 管状结构可见( 脂肪肝程度下降一级), 血脂下降10%~20%,;无效: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B 超治疗前后无变化,3治疗结果3.1 患者中医证候明显改善(见表1)。
脂康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眼花耳鸣、头胀、胸闷等自觉不适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脂康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康颗粒;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5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06-0142-03[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Zhikang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orally,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nd ZhikangGranules orally. The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12 week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2.86%,55.26%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triacylglycerol,total cholesterol,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triacylglycerol,total cholesterol,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fasting blood-glucos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fasting blood-gluc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After treatment,the subjective uncomfortable symptoms of giddiness and tinnitus,fullness in the head,chest distres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Zhikang Granules in the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distinc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德阳市旌阳区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邬学蓉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应酬也比较多,经常大鱼大肉,并且一般都缺乏运动,因此得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
对脂肪肝的治疗,目前多综合采取控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原发病、调节饮食、运动、药物和物理治疗等疗法。
其中,中医对于脂肪肝的认识和诊治源远流长,当代诸多中医专家在秉承历代医家对“痞满”“胁痛”“痰痞”“症瘕”“积聚”等脂肪肝相关疾病认识的基础上,积累了有效的辨治经验,现介绍如下——痰湿阻络型【病症】患者多体形肥胖,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喜欢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经常感觉腹部胀满、困倦乏力,大便比较油滑或者黏腻,小便混浊,舌苔白腻。
【治则】祛湿泄浊,理气化痰。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枳实、草决明、明矾、陈皮、木香、清半夏、萆薢、竹茹、醋柴胡、苍术、泽泻、厚朴各10克,生山楂15克。
痰热症状明显,可加川贝母和胆南星;大便黏腻不爽,可加秦皮、白头翁、川军;肝热头晕,可加龙胆草、栀子、苦丁茶;伴血压升高、头痛,可加生石膏;伴失眠多梦,可加首乌藤和炒枣仁。
肝郁气滞型【病症】胁肋胀痛,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肝脏大或不大,胁部胀痛,脘闷食少。
舌质淡,苔白,脉弦。
【治则】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白术、柴胡、牛膝、白芍、当归、枳壳、元胡、香附、川楝子、郁金各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6克。
两胁刺痛明显,可加丹参和赤芍;气短乏力显著,可加党参和黄芪;腹胀感明显,可加川朴;女性患者伴有痛经,可在药方中增加益母草、茜草。
肝郁脾虚型【病症】两胁胀痛,脘痞腹胀,尤其是吃过饭之后这种症状更为明显,并且大便溏薄,女性病人还会出现月经不调。
【治则】健脾益气,疏肝理气。
【方药】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木瓜、醋柴胡、党参、郁金、香附、当归、茯苓、白术、白芍各10克,生甘草、砂仁、薄荷各6克。
两胁胀痛明显,可加赤芍和川楝子;腹胀甚者,可以增加枳壳和川朴;大便稀溏严重,可加薏苡仁和苍术;存在水泻,则去当归,加柯子肉、莲子肉和山药;伴有头晕乏力,可加生黄芪;伴恶心呕吐,可加代赭石、旋复花和竹茹。
五苓散加减治脂肪肝医案、配方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或者见右上腹轻度不适,隐痛,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甚则身目黄染,肝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轻至中度增高,目前已成为我国青壮年(25~45岁)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属中医学“痛”、“积聚”等症范畴,中医诊治中除重视治肝脾外,还应重视机体整体调节,察其虚实病机,明辨邪气性质。
【病案举例】1.吕某,男,43岁,1998年10月初诊症见:右胁不适,脘腹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
B超示:脂肪肝。
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26U/L,血清总胆固醇9.5mml/L,甘油三酯3. 2mmol2中医辨证:湿聚生痰,气机郁滞。
治以疏肝利湿,化痰散结。
处方:茵陈、泽泻、山楂各30g,茯苓、猪苓、白术、郁金、草决明、柴胡各12g,胆南星、半夏各9g。
服上方7剂,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15剂后诸症消失。
续以上方加工成丸治疗2个月,查B超、肝功能等均恢复正常。
随访1年未复发。
47按:茵陈五苓散由茵陈、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方中茵陈清热利湿,泽泻、茯苓、猪苓淡渗利湿,白术健脾利湿,桂枝温阳化气。
上药合而用之,具有清热利湿,化气行水之功。
2.姬某,男,干部,45岁,嗜饮烈性酒10年有余4年前体检时B 超提示肝脂肪浸润(肝内光点轻度密集,均匀,回声稍增强,肝内管道分布尚正常),初无明显症状,渐感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过劳则右胁隐痛,口苦而黏,于2000年12月初诊。
查舌质红,苔黄式,脉濡数。
化验:甘油三酯2.5 mmol,胆固醇6.9 9mmol,高密度载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肝功能正常。
复查B超同前。
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
方选连朴饮、五苓散加味。
常用药物:黄连、山栀、芦根、厚朴、石菖蒲、法半夏、泽泻、山楂、猪苓、茯苓、神曲等。
用上方出入30余剂,症状消失,继服60天巩固疗效,用药中嘱患者适当运动,戒烟酒,予低脂饮食,120天后复查B超,肝脏无特殊,血脂正常66按: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之邪是本病的外因,亦可因素体禀赋,形体肥胖等原因导致湿热内蕴,脾失健运。
内服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艳;刘丽丽;施卫兵;张国梁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2024(38)6
【摘要】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的治疗不仅限于肝脏本身病变,还要控制代谢紊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肝癖”“积聚”“胁痛”等范畴,病位在肝、脾、肾,病理产物有痰、湿、瘀、热等,为虚实夹杂之病。
中医药有着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节的优势,现就内服中药复方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发现苓
桂术甘汤、五苓散、苦黄颗粒、益肾化痰方、桂附理中汤、养肝消脂茶、大黄利胆胶囊、柴胡疏肝散、柴胡化浊饮等中药复方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脂代谢、肝脏影像学指标、胰岛素抵抗、肠道功能、抗炎、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等方面作用显著。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李艳;刘丽丽;施卫兵;张国梁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设计
3.基于自噬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述评
5.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肝定量检测操作方法
脂肪肝定量检测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采集样本:通常使用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从病人的静脉中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可以使用适当的抗凝剂保护血液样本。
2. 皮下脂肪测量:使用专门的仪器,如超声波扫描设备,将仪器放在病人的皮肤上,并对脂肪进行扫描和测量。
仪器将根据回波的时间和强度来确定脂肪含量。
3. 分析数据:将脂肪含量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中进行分析。
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软件将计算出脂肪肝的定量结果。
4. 制作报告:根据计算机软件的结果,制作脂肪肝的定量检测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脂肪肝的程度、可能的原因和建议的治疗方案等详细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的定量检测操作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相关知识,不能在家中进行。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脂肪肝,应尽快就医,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评估。
吴明志运用柴胡郁金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吴明志是一位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他运用传统中医经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很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在中医理论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归属于中焦湿热。
吴明志认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具体而言,就是运用中药复方——柴胡郁金汤。
柴胡郁金汤的经典组成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甘草、枳壳、生姜、大枣和郁金。
该方能清热解毒,行气和胃,调理中焦,使湿热亡散。
据吴明志的临床经验,该方不仅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学改变,还能改善体重、血清脂肪和胆固醇等指标。
其详细的治疗过程如下。
1、病史分析:根据患者的就诊病历、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2、舌象及唾液分析:观察患者的舌苔质量、颜色和厚度,检查唾液的黏稠和色泽等指标,以确定患者体内的病理状态。
3、中医辨证: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来判断患者的证候类型,确立治疗方案。
4、药物治疗:运用柴胡郁金汤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调整剂量。
5、疗效评估:观察患者的疗效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预防复发:在疗效取得之后,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情志调节等方面的调整。
综合以上临床治疗步骤,吴明志认为柴胡郁金汤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状态和肝功能。
同时,他也强调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要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吴明志的柴胡郁金汤治疗法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中医方案。
不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治疗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自觉遵循医生的治疗要求,坚持有效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法,尽早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九章脂肪肝的药物处方脂肪肝的药物治疗原则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单纯针对某一发病机制的药物难以治愈脂肪肝及其伴随疾病,除非能够早期从源头上解决热量过剩和酒精滥用。
而在合并明显炎症和肝纤维化时,病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成功减肥和坚持戒酒,也难以保证脂肪肝患者完全康复。
理想的治疗对策为早期干预、长期治疗、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并客观评估短期和长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由于肥胖的脂肪毒性和酒精中毒的危害并不仅仅限于肝脏,故治疗脂肪肝需要有兼顾肝脏和全身疾病的整体观。
当前,亟待加强在治疗性改变生活方式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对代谢紊乱的药物和保肝药物防治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大样本、长疗程、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为将来脂肪肝治疗指南的修改提供有力证据。
对“一胖生百病”的脂肪肝患者而言,在长期服用控制代谢紊乱的多种药物的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提高基础治疗的顺从性及安全性。
对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而言,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针对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与抗炎保肝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抗炎保肝药物是脂肪性肝炎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治疗选择,可起到抗炎、保肝、防治肝纤维化的功效。
药物治疗仍不能显著改善病情者,应及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减肥手术和肝脏移植手术。
减肥手术是兼顾治疗代谢紊乱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效且较安全的措施,而肝脏移植则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慎用减肥药在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修正不良行为的基础上,短期应用减肥药物曾经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既往曾推荐体质指数≥30千克/米2伴腰围增大者,体质指数≥23千克/米2伴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等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以及体质指数>25千克/米2,虽无其他危险因素,但经强化生活方式治疗6~12个月,体重下降小于5%者,谨慎选用奥利司他(强效选择性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和西布曲明(中枢性食欲抑制剂)等减肥药物进行二级干预。
医药健闻脂肪肝的中医治疗崔剑巍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脂肪肝的病因及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久坐少动、饮食精细、营养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人口老龄化,导致脂肪肝患病率急速增长。
在我国,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肥胖。
体重和腰围显著增加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尤其腰围比传统的体质指数(BM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
(2)年龄和性别。
55岁以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远高于女性;更年期开始,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女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极速升高,65 ~75岁达到高峰。
(3)生活方式。
久坐少动,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营养不均衡,进食过快。
(4)疾病影响。
较为常见的有高尿酸、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和骨质疏松等。
脂肪肝患者常缺少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可感觉乏力、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等,因此,绝大部分脂肪肝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虽然脂肪肝的病情较为隐匿,但危害却十分巨大。
脂肪肝病情进展缓慢,10~20年内仅0.6%~3%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但有研究显示,脂肪肝可显著增加恶性肿瘤,如肝癌、胆囊癌、胰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的发生率。
此外,脂肪肝患者常并发有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脂肪肝是基于现代病理学研究的医学名称,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相关记载。
目前,中医界主要依据其症状和病机将其归属于“肝癖”“湿阻”“胀满”“积证”“胁痛”等范畴,认为发病主要是因为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以及久病劳倦,导致肝脾肾功能失常所致。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浊内蕴;肾精亏损,痰瘀凝滞。
病理基础为脾虚、痰凝、气滞、血瘀,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肝(胆)、脾、肾,是一种本虚(脾气虚、肝肾亏损)标实(痰、气、血瘀结)的疾病。
由于脂肪肝是一种复杂、整体性的代谢性疾病,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的特点,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脂肪肝的最佳治疗方法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的异常增加。
脂肪肝可以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类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脂肪肝不仅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脂肪肝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治疗方法就是戒酒。
长期酗酒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首要步骤。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脂肪肝的康复。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治疗的重点在于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首先,患者应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避免肥胖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其次,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这些物质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加速脂肪肝的发展。
此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减轻脂肪肝的症状。
除了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外,药物治疗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脂肪氧化的药物、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助于脂肪肝的治疗和康复。
总的来说,脂肪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戒酒、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密切关注肝脏的健康状况。
另外,对于一些合并症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如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或已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等手术治疗。
因此,在治疗脂肪肝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脂肪肝简介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是肝细胞中积累了大量脂肪。
它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疾病。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降脂理肝方降脂理肝方是一种中医处方,可以有效治疗脂肪肝。
该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枸杞子、山楂、赤小豆、陈皮、泽泻、黄芪等。
枸杞子枸杞子也叫枸杞实,是一种中草药。
枸杞子可以滋补肝肾,补虚益气,调和营卫,对于治疗肝脏疾病非常有效。
山楂山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可以活血化瘀,有利于排毒,有助于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赤小豆赤小豆有利尿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内部废物的排出,同时还具有降血脂的效果,有助于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陈皮陈皮可以行气消食,有助于消化,同时还能明显改善脂肪肝的症状。
泽泻泽泻可以清热利湿,有助于滋阴降火,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在治疗脂肪肝上有一定的作用。
综合以上成分,降脂理肝方可以调节肝脏功能,降低血脂,同时还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加强抵抗能力,在治疗脂肪肝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降脂理肝方的使用方法降脂理肝方一般用于脂肪肝的治疗,使用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成分将枸杞子、山楂、陈皮、泽泻、黄芪等中药成分准备好,按照比例配制成药剂。
步骤二:煮药将配制好的中药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5-10分钟后关火,静置10分钟左右,让药物慢慢渗透进水中,使药效得到充分释放。
步骤三:饮用将药剂过滤掉药渣,取药水饮用即可,一天可以饮用2-3次。
注意事项降脂理肝方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对于一些体质虚弱的人群不宜使用。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肚子胀、恶心等,应立即停止使用降脂理肝方并询问医生意见。
总之,降脂理肝方是一种有效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方剂,对于预防脂肪肝和改善脂肪肝症状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频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脂肪肝的药物治疗指南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增多。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药物治疗是脂肪肝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为您介绍脂肪肝的药物治疗指南。
一、药物治疗指南的制定背景和意义脂肪肝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如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改善脂肪肝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肝脏功能,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制定一份药物治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药物治疗指南的原则1. 个体化治疗原则:脂肪肝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各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细致化治疗原则:针对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的脂肪肝,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 综合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应与生活方式改变相结合,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三、常用药物治疗针对脂肪肝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1.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肝脏氧化损伤,促进脂肪代谢的平衡。
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 降脂药物:降脂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脂代谢,减少脂肪在肝脏内的积聚。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 抗炎药物:控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对于改善脂肪肝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 调整肝脏功能药物:脂肪肝患者往往伴随有肝功能异常,选择适当的药物可以改善肝功能。
如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等。
5. 中药药物:中药治疗在脂肪肝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常用的中药药物包括大黄、茵陈、山楂等。
四、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患者适用的药物可能存在差异,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3. 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疗效,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脂肪肝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
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
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
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
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
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
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
(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
为主;
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
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
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
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
(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的血脂谱);
(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
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
(6)抗核抗体;
(7)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志物
(2)颈部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
(3)腹部CT或磁共振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
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1.内科治疗:
(1)健康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推荐中等程度的热量
限制,肥胖成人每日热量摄入需减少2092~4184kJ(500~
1000千卡);改变饮食组分,建议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减
少含蔗糖饮料以及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并增加膳食
纤维含量;中等量有氧运动,每周4次以上,累计锻炼时间
至少150min;
(2)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
(3)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代谢紊乱:根据临床需要,可
采用相关药物治疗代谢危险因素及其合并症。除非存在明显
的肝损害(例如血清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肝功能
不全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等情况,患者可安全使用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
酮)以及他汀类等药物,以降低血压和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及
动脉硬化。
(4)保肝抗炎药物防治肝炎和纤维化:在基础治疗的前提
下,建议根据疾病活动度和病期以及药物效能和价格,合理
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
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
肽等1~2种中西药物,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2.手术治疗
除非存在肝功能衰竭、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脂肪肝合
并重度肥胖症患者在药物减肥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上消化道
减肥手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出院标准。
肝功能主要是血清酶学指标好转。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需要进行减肥手术,出路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3.合并肝硬化及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出路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4.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脂肪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6.0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住院第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按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 安排完善常规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做好行腹部超声的准备 □ 对患者进行有关脂肪肝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宣教 □ 根据肝功能情况予以药物治疗 □ 如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根据病情给予降糖、降脂药物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三级查房记录 □ 注意化验结果回报,明确
有肝功能血清酶学异常
情况
□ 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明确
有无脂肪肝影像学特征
性表现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低脂饮食 □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 血、尿、大便常规+潜血 □ 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NA; □ 肿瘤标志物筛查: AFP、CA199 □ 肝炎标志物:甲肝、乙肝、丙肝、戊肝 □ 腹部超声 □ 其他检查(酌情):AMA(AMA-M2)、ENA、IgG、IgG4;血清胰岛素、C肽,腹部CT或MRI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低脂饮食 □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 明日影像检查前禁食4小时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低脂饮食 □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7点血糖检测(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 二级护理 □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包括入院护理评估、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 □ 指导患者低脂饮食 □ 检查指导,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 □ 入院宣教 □ 遵医嘱静脉取血化验 □ 二级护理 □ 指导患者低脂饮食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疾病相关宣教(包括生活习惯及日常饮食) □ 药物指导,遵医嘱给药 □ 进行关于影像检查宣教,检查前嘱患者禁食4小时 □ 二级护理
□ 指导患者低脂饮食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药物指导,并遵医嘱给药
□ 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 观察病情变化
□ 遵医嘱定时监测血糖
变异 □无 □有,原因: 1. □无 □有,原因: 1. □无 □有,原因:
1.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5-7天
住院第8-10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体重改变 □ 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 □ 完成查房记录 □ 对患者坚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进行宣教 □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能否出院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家属准备出院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
复诊时间,监控体重、腹围,定期复查肝
功能,血糖,血脂酶等。
□ 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
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低脂饮食 □ 复查肝功能、血糖、血脂
临时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 二级护理 □ 指导患者低脂饮食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疾病相关宣教(包括预防并发症) □ 监督患者用药 □ 遵医嘱静脉取血化验 □ 遵医嘱定时监测血糖 □ 出院前指导 □ 出院指导:改善生活习惯、禁酒、控制饮
食、合理运动、定期检查等宣教
□ 指导并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交
费等事宜
□ 制定门诊随访计划
变异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