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昆虫学)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学(昆虫学)

一、植物保护的方式:1物理机械防治技术。2农业防治技术。3化学防治技术。4生物

防治技术

二、昆虫的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腹部有3对足,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4、腹部一般有9-11个体节,包含着大部分的内脏器官,末端着生有外生殖器,是昆虫新

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三、昆虫触角的构造

1、昆虫触角的构造分为: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的类型:1刚毛状(蝉、知了、蜻蜓)。2丝状。3串珠状。4锯齿状。5球杆装(棒

状)(蝶类)。6锤状。7具芒状(蝇类)。8羽毛状。9鳃叶状(金龟子)。10环毛状四、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

1咀嚼式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五、

1、蟋蟀、蝗虫的后足:跳跃足;2螳螂的前足:捕捉足;3蝼蛄的前足:开掘足;4龙虱的后足:游泳足;5蜜蜂的后足:携粉足

六、翅(P63)

翅的三条边:前缘、内缘、外缘;三个角:尖角、顶角、臀角;三个区:腋区、臀前区、臀区,有的昆虫在臀区的后面还有一个区:轭区

七、产卵器构造:背产卵器、腹产卵器、内产卵器

八、体壁的基本构造:由外到内: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

九、蛹

蛹的类型:离蛹、背蛹、围蛹;鞘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为离蛹。

十、螨类:幼螨:3对足;若螨和成螨:4对足;但瘿螨的若螨和成螨只有2对足

十一、发生量的的预测方法:①、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②、气候图预测法;③、经验指数预测法;④、形态指标预测法

十二、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分为:1、胚前发育:生殖细胞在亲代前发生于形成的过程;2胚胎发育:受精卵开始卵裂到发育成幼体的过程;3胚后发育:从幼体孵化开始发育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

十三、

1、双翅目和鳞翅目的变态方式为:完全变态

2、缨翅目的形态特征:体微小,黄色、黑色或褐色;挫吸式口器;触角6-9节,线状,略

呈念珠状;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2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

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十四、1吸收式害虫:以吸收式口器取食危害植物。可分为:刺吸式害虫、挫吸式害虫、虹吸式害虫、舐吸式害虫。其中以刺吸式害虫种类多,危害最大。她们多集中在半翅目和同翅目,按其分类地位和危害方式分为蝽类、叶蝉类、飞虱类、蚜虫类、蚧类、粉虱类等。

危害症状及特点:刺吸式害虫取食时,将口针刺入植物表皮,从植物组织中吸取细胞液和各种营养物质。对植物造成直接伤害,危害状:植物卷曲、皱缩、畸形和枯萎。也可造成间接危害:刺吸式害虫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2咀嚼式害虫: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危害植物。可分为5大类:(1)食跟类害虫。(2)食叶类害虫。进一步分为:a暴露危害类。b潜伏危害类。(3)蛀茎类害虫。4蛀果类害虫。5.贮粮害虫。

危害症状及其特点:(1)田间缺苗断垄。(2)顶芽停止生长。(3)叶片残缺不全,造成方式:潜食、蚀食、剥食、吞食。(4)茎叶枯死折断。(5)花蕾、果实受害

十五、影响昆虫的生物因素、食物因素,天敌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由于其生命活动,而对某种生物(某种昆虫)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该种生物(昆虫)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一)、生物因素对昆虫影响的特点

1.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是比较均匀的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对昆虫种群中每一个个体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其中虽然可能与某些个体所处的微气候环境不同而有某些差异,但这种差异相对说来是不明显的。

2.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与昆虫种群个体数量无关,而生物因素对昆虫影响的程度,则与昆虫种群个体数量关系密切。

3.非生物因素一般只是单方面对昆虫发生影响,而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则是相互之间的。4.生物因素对某种昆虫来讲虽是一种环境因素,但它同时又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即非生物因素可以通过生物因素对某种昆虫产生间接的影响

(二)、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食物是一种营养性环境因素,食物的质量和数量影响昆虫的分布、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昆虫对食物的适应,可引起食性分化和种型分化。食物联系是表达生物种间关系的基础。

1、食物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的影响

2、昆虫取食过程的反应

植食性昆虫的取食过程反应,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取向、定位阶段;(2)、开始产卵或取食阶段;(3)、定居或转移阶段;(4)、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

3、植物的抗虫性

植物抗虫性(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是指同种植物在某种害虫为害较严重的情况下,某些品种或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力的特性。

植物抗虫性是害虫与寄主植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表现。就植物而言,其抗虫机制表现为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3个方面。

(三)、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致病微生物:(1)、细菌;(2)、真菌;(3)、病毒;(4)、线虫。

2、天敌昆虫:(1)、捕食性天敌昆虫;(2)、寄生性天敌昆虫

3、食虫动物

23、害虫的空间分布形成及相应的调查取样方式:

空间分布: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种类有害生物种群在田间的空间分布类型接触群内个体间的聚集程度和方式,将空间分布型分为四类: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核心分布,嵌纹分布。

①随机分布:五点式取样、对角线取样、棋盘式

②核心分布:分行取样、平行线式取样

③嵌纹取样:z型取样

十六、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化学防治的优点:使用方法简便,效率高,见效快,可以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在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能及时控制危害。

缺点:1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某些有害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致使常规用药量无效;2杀伤天敌,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能力,打乱了自然种群平衡,造成有害生物的再猖獗或次要有害生物上升危害;3残留污染环境。有些农药由于它的性质较稳定,不易分解,在施药作物中的残留,以及飘移流失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后,就会污染环境,直接或通过食物链生物浓缩后间接对人、畜和有益生物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1、翅的连锁:同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成虫,以前翅为主要的飞行器官,后翅一般不太发达,飞行时必须通过特殊构造将后翅挂在前翅上,才能保持前、后翅行动一致。这种将昆虫的前后翅连为一体的特殊构造称为翅的连锁器。常见的连锁方式有:翅轭连锁、翅缰连锁、翅钩连锁等。

2、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性产下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的生殖方式。

3、性二型现象:大多数昆虫成虫期雌虫和雄虫的外形相似,但生殖器官不同,称为第一性征;有些种类在触角形状、身体大小、颜色及其他特征方面也有区别,称为第二性征,这种雌雄两性在形态上的差异称为“性二型现象”。

4、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5、世代重叠:多化性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中,而造成前1世代于后1世代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

6、休眠: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不适宜的环境,常常会发生生长发育暂时终止的现象,不良环境条件一旦消除,昆虫便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7、多型现象:有些昆虫除成虫期有性二型现象外,同一性别还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的现象。

8、IPM(害虫的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效益,在投入/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9、有效积温法:K=N(T-C):在昆虫发育的天数中,平均温度升高,但发育的起点温度不变时,有效积温也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