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一)根:胚根也叫种子根、初生根。一棵幼苗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当第—片绿叶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根系一般入土100~130厘米,最深的初生根可达2米多。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呈丛生状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分蘖)。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钾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输送到叶子和穗部;把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醣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上。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茎还可以贮藏养分,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天左右。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片真叶时,就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第4片叶出现时,主茎第l 片叶腋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长出3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条件适宜,还可长出三级分蘖。小麦的分蘖并不是都能抽穗结实。凡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一般春节前发生较早的分蘖属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叫无效分蘖。一般年后生出的分蘖多属无效分蘖。小麦叶片生长的多少与分蘖有一定规律。叶片数减3再加1就是应该有的分蘖数。有时生长条件不好,分蘖不能形成。产量高的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小麦分蘖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一般在10月下旬是第一次分蘖高峰,历时约20天;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后至起身期。小麦起身后分蘖逐渐停止,并出现两极分化。大的、壮的分蘖成穗;小的、弱的逐渐死亡。

(四)叶:小麦的叶共约12一13片,年前一般长出6—7片,年后茎秆上一般有6片。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什么是叶面积系数呢?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小麦植株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小麦不同阶段叶面积系数的指标大

体如下:冬前为l,返青时为0.5,起身期为2,拔节期为4,孕穗期(即最大叶面积系数)为5—6,灌浆期为4。但也不能使面积系数过大,若叶子太大,互相遮荫,制造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减少,还会使茎部节间软化,易引起倒伏。

(五)穗:每个麦穗由许多小穗组成。小穗一般分左右两排。一个麦穗有12—20个小穗。因此,一个麦穗是一个复穗状花序。通常情况下,麦穗上的小穗数目越多,产量就越高。旱薄地上每个麦穗只有几个穗码,群众叫“蝇头小穗”,这种麦田产量不高。

(六)花:每个小穗可以生长3—7朵花。每朵花外面包着两个硬壳,扣在外面的叫外颖,套在里面的叫内颖。轻轻地剥掉外颖,就露出两个鳞被(也叫浆片),里面还有3个雄蕊和一个雌蕊。雌蕊经授粉受精后,子房就结成果实,这就是小麦的籽粒。

(七)种子:小麦的种子表面有果皮和种皮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种子叫颖果。

小麦挑起后10-14天抽穗,抽穗后4-5天开花。顺序为中=上=下。1穗花期4-5天。花粉落到雌蕊上1=2小时花

粉萌发,到完成受精1=1。5天。授粉后10=12天体积增加最快,达到多半仁,再经30天左右成熟。

播前准备

一、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

(一)精细整地: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年中只有种麦前一次深耕整地机会,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所以,小麦播种前的深耕整地是关系全年产量,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确保耕作质量。

整地要求应是:深、细、透、实、平。深:就是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一年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以免将大量的生土翻出。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肥力,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分解,保证小麦播后正常扎根生长。一般麦田可三年深耕一次,其余二年进行浅耕,深度16~20厘米即可。细:“小麦不怕草,就怕坷垃咬。”农谚说明小麦幼芽顶土能力较弱,在坷垃底下,会出现芽干现象,易造成

缺苗断垄,冬季因麦根透风而遭冻害。所以耕地后必须把土块耙碎、耙细,保证没有明暗坷垃,才能有利于麦苗正常生长。透:就是要求耕透、耙透。做到不漏耕、不漏耙。把麦田整的均匀一致,有利于小麦均衡增产。平: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复平,做畦后细平,使耕层深浅一致,才能保证浇水均匀,用水经济,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一般麦田坡降要求不超过0.3%,畦内起伏不超过3厘米。实:就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如果土壤不实,就会造成播种深不一,出苗不齐,容易跑墒,不利扎根,冬天易受冻害。所以对过于疏松的麦田,应进行播前镇压或浇塌墒水。

(二)施足基肥:小麦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为使小麦在冬前能够很好地出苗、分蘖和扎根,长成壮苗,安全越冬,并满足以后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必须施足底肥。特别是冬春雨雪稀少,表土比较干旱地区,追肥施入较浅,不易发挥肥效,施足底肥就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许多典型经验证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

氮素化肥底施是一个提高肥效、培育壮苗的好办法。一般重施底化肥(特别是碳酸氢铵)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而且方法简便,还能弥补碳酸氢铵挥发性强、容易散失肥效和追肥不便的缺点。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增施磷肥是小麦生产上的一项新的增产措施,特别是贫磷土壤,用磷肥突破,氮、磷配合的办法,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100斤小麦需纯氮约14斤,磷约6斤,纯钾12斤。应采取集中施肥法;施肥量较多的还是以普施为好,然后翻耕。施肥量多时,可以分层施用,以五分之三地粗肥,在耕地前撒施深翻,再用五分之二优质粗肥连同要施地磷肥、氮肥混后耙地前撒施浅埋入土中。

(三)造好底墒,足墒下种: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条件的最好在耕地整平后浇塌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