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642.92 KB
- 文档页数:84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二)引言概述在生理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点知识是我们需要牢牢掌握的。
本文将针对生理学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内容。
以下将分为五个大点详细阐述这些重点知识。
大点一:神经生物学1. 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神经传导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 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细胞内外电位的快速变化,通过轴突传导。
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控制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方向。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
突触传递是指神经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过程。
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两种方式。
4.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重要部分。
脑和脊髓通过神经细胞组织起来,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和处理信息。
5.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应激和兴奋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平静和平衡反应。
大点二:消化生理学1.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
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用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2. 消化过程:消化过程主要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机械性破碎的过程,而化学消化是指食物被酶类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 吸收和运输:在小肠中,营养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细胞。
4. 肝脏的消化功能: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器官,主要负责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胆汁在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5. 小肠菌群:小肠菌群是指寄生在小肠中的微生物群落。
它们与人体的消化过程密切相关,帮助分解食物残渣和合成维生素。
大点三:循环生理学1. 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产生了血液的泵血功能。
2. 心脏电生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正常的电生理机制控制的。
生理学重点笔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它涵盖了细胞、器官、系统等多个层面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以下是一些生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生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的基础。
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其功能包括物质转运、信号转导和细胞间的连接等。
物质转运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入胞等。
单纯扩散适用于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氧气和二氧化碳。
易化扩散又分为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则需要消耗能量,比如钠钾泵的活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也是关键内容。
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主要由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形成。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等阶段。
二、神经生理学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有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等。
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
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包括突触前过程、突触间隙过程和突触后过程。
突触后电位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之分。
神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三、血液循环心脏的生理功能是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的泵血过程包括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期。
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受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等因素有关。
动脉血压的测量通常使用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对物质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实现,体液调节中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发挥重要作用。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内部机能的科学。
下面是生理学重点知识的总结。
神经系统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信息。
-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传递信息到身体各个部分。
-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
- 内分泌系统由各种内分泌器官组成,如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
-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合成并释放到血液中的化学物质。
- 主要的内分泌腺体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胰腺等。
呼吸系统
- 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 氧气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经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 二氧化碳由血液载到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控制呼吸的速率和深度。
循环系统
-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泵,将血液循环到全身。
- 心脏有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 血液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
- 肝脏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制造胆汁以帮助消化。
-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
以上是生理学的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学习和理解生理学有所帮助。
《生理学》复习重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以下是《生理学》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这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和出胞与入胞。
需要理解各种转运方式的特点和机制,例如单纯扩散的物质有哪些,易化扩散的载体和通道的特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等。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要熟悉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如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等。
了解这些通路中涉及的分子和作用机制。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重点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明白极化、去极化、超极化等术语的含义。
还要了解局部电位的特点和意义。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熟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滑行学说),以及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如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等。
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清楚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掌握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液的比重、黏度、渗透压等理化特性,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意义。
2、血细胞的生理重点复习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和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作用);白细胞的分类、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等)和功能(止血、凝血等)。
3、生理性止血了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
掌握凝血的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抗凝系统(抗凝血酶、肝素等的作用),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和意义。
4、血型和输血原则明白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和特点,掌握输血的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理解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和特点,心输出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第一章:绪论笔记摘抄:1.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理、组织生理、器官生理和整体生理。
感悟:生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揭示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生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细胞生理笔记摘抄: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界面。
3. 细胞内存在多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4. 细胞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感悟: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而细胞代谢则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研究细胞生理对于揭示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组织生理笔记摘抄:1. 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2. 主要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 组织生理研究组织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组织生理研究生物体内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组织生理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各具特色,共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四章:器官生理笔记摘抄:1. 器官是多个组织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2. 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3. 器官生理研究器官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感悟:器官生理研究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了解器官生理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体的整体生理功能。
心脏、肺、肝脏、肾脏等器官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第五章:整体生理笔记摘抄:1. 整体生理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2. 生理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The Summary of PhysiologyCharpter1-Introduction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兴奋性的概念: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应是动作电位,所以兴奋性的概念: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
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内环境及稳态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比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脑细胞生活在脑脊液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里,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里。
那么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细胞外液。
相对细胞外液来讲细胞内包含的液体我们叫它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了人体内总的液体,我们说是体液。
(一)体液:约占身体重量的60%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二)内环境(细胞外液)(三)内环境稳态这个系统包括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和自身调节系统。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三、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化学物质或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这条途径,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自身调节:组织器官不依赖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作用,而是根据自身的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比较这三种不同调节方式的特点(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中职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中职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生理学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器官、组织、系统正常功能和机制的科学。
2. 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 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 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其中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体液调节作用持久,免疫调节具有特异性。
5.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实现的,血液通过心脏泵出,经过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6.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维持气体交换。
7.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8. 排泄是指将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实现。
9. 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
10.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主要功能是支配和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11. 内分泌系统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12. 免疫系统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主要功能是抵抗病原体侵袭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
以上仅为基础知识重点,更多内容可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绪论考纲要求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命现象和功能的科学。
掌握生理学的重点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机能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知识。
正文内容:一、细胞的组织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结构、功能及其参与的物质交换过程2. 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核:核膜、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4. 组织结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特点和功能5. 组织发育:细胞分化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二、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1. 神经元:结构、功能和信号传导的机制2. 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的传递过程3. 神经递质:常见神经递质的种类、功能及其调控4. 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三、循环系统的机能和调节1. 心肌细胞:结构、功能及其收缩过程2. 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结构和功能3. 心脏的电生理:心电图的基本特点和心脏电活动的传导路径4. 血管系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5. 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的压力调节、血流动力学和体液平衡的调节机制四、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1. 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鼻腔、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2. 肺组织结构:呼吸单位、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3. 肺通气:呼吸气流的驱动力和呼吸肌的参与4. 氧和二氧化碳交换:肺泡通气和肺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的机制5. 呼吸中枢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化学感受器、肺通气和氧血分压的调节机制五、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调节1.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的特点和功能2. 胃酸分泌:胃黏膜的结构和功能、胃酸的分泌调节机制3. 肠道吸收:小肠和大肠的吸收机制、营养物质的转运过程4. 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胰腺的分泌机制和胆汁的合成与分泌5. 摄食控制和能量代谢:食欲调节、能量消耗和调节机制的整合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了生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二)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功能和生命过程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工作原理,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生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物功能和调节机制。
1. 神经系统1.1 神经元:解剖结构与功能1.2 神经传导:动作电位的发生与传播1.3 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与传递1.4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1.5 神经递质与药物作用:主要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应用2. 循环系统2.1 心脏解剖与生理:心脏的结构和心肌收缩的机制2.2 血管与血液循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功能与调节2.3 血压调节:血压的控制机制与调节方法2.4 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2.5 循环系统与代谢调节:血液成分的调节对代谢的影响3. 呼吸系统3.1 呼吸器官解剖与功能:肺部结构和呼吸道的生理特点3.2 呼吸过程:肺泡的气体交换与肺通气的机制3.3 呼吸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机制3.4 氧气与二氧化碳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转运机制3.5呼吸系统与酸碱平衡: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4. 消化系统4.1 消化器官解剖与功能: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的特点与功能4.2 食物消化与吸收:消化酶的作用及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4.3 胃酸与胃黏膜保护:胃酸分泌和胃黏膜屏障的调节4.4 肝脏与胆汁分泌:肝脏功能及胆汁的合成和分泌4.5 消化系统与能量平衡:食物摄入对能量代谢的影响5. 泌尿系统5.1 肾脏解剖与功能:肾脏的结构和肾单位的功能5.2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的机制和调节5.3 尿液形成与浓缩:肾小管对尿液的处理和浓缩机制5.4 酸碱平衡调节:肾脏对血液酸碱平衡的调节5.5 泌尿系统与水盐平衡:水和电解质在肾脏中的重吸收和排泄总结:生理学是探索人体及其他生物机体生命过程的重要学科。
植物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一、植物的水分生理。
1. 水分的吸收。
- 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三种方式:吸胀吸水、渗透吸水和代谢性吸水。
其中,渗透吸水是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
- 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的水势主要由渗透势(¶si_s)、压力势(¶si_p)和重力势(¶si_g)组成,即¶si_w=¶si_s+¶si_p+¶si_g。
通常情况下,重力势可忽略不计,所以¶si_w=¶si_s+¶si_p。
- 植物根系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其中根毛区的吸水能力最强。
根系吸水的动力有两种:根压和蒸腾拉力。
根压是由根部细胞的生理活动引起的,可通过伤流和吐水现象证明其存在;蒸腾拉力是由于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
2. 水分的运输。
-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包括细胞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和维管束途径(主要是导管或管胞)。
- 水分运输的动力主要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导地位。
水分在导管中形成连续的水柱,内聚力 - 张力学说解释了水分在导管中上升的机制,即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和水分子与导管壁之间的附着力使得水柱能够保持不断裂而向上运输。
3. 水分的散失 - 蒸腾作用。
-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还有少量通过角质层蒸腾。
- 气孔蒸腾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水分在细胞间隙和气孔下腔周围的细胞壁上蒸发,然后水蒸气从气孔下腔扩散到外界。
- 气孔运动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如细胞壁的不均匀加厚、含有叶绿体等)与气孔运动密切相关。
例如,光照时,保卫细胞通过光合磷酸化合成ATP,促使质子 - 钾离子交换,钾离子进入保卫细胞,水势降低,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1. 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 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
3.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器官、组织和细胞。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过受体、酶联型和通道型等机制实现。
3.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骨骼肌的功能1.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包括肌丝滑行理论和肌丝滑行-横桥循环理论。
2.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包括缩短、伸长和等长收缩。
3. 骨骼肌的疲劳与恢复: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恢复的方式。
四、循环系统的功能1. 心脏的功能:包括泵血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2. 血管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防御功能。
3. 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五、呼吸系统的功能1.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 呼吸运动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3. 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滤过-弥散和物理溶解等。
六、消化系统的功能1. 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
2. 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小肠和大肠的吸收功能。
七、泌尿系统的功能1. 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
3. 尿的排出过程: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 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功能: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2. 激素的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
3. 内分泌调节网络: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神经-内分泌网络等调节机制。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精选)(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1)细胞功能与代谢,(2)神经系统,(3)内分泌系统,(4)循环系统,(5)消化与吸收。
1. 细胞功能与代谢a.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组成与功能。
b. 细胞代谢:酶、代谢通路和调控机制。
c. 细胞呼吸与能量产生:葡萄糖代谢、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与利用。
d. 细胞分裂与遗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
2. 神经系统a. 神经元和神经传导:神经元结构、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b. 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c. 神经调控与神经传递:突触传递和神经调节的机制。
d. 感觉和运动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内分泌系统a. 内分泌腺与激素: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与功能,不同激素的作用机制。
b. 内分泌调节:反馈调节和神经调节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c. 重要激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激素的作用机制和生理功能。
d. 内分泌疾病与调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的发生与调节机制。
4. 循环系统a.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的构造、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b. 心血管循环:动脉和静脉的结构与功能,血压调节的机制。
c. 血液与免疫系统:血液成分与功能,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的机制。
d. 呼吸与循环的协调:呼吸运动、肺和呼吸气体的交换。
5. 消化与吸收a.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口腔、胃肠道和消化腺的结构与功能。
b.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酶和酶的分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c. 肝脏的功能与代谢:肝脏的结构与功能,代谢和解毒的作用。
d. 泌尿系统的功能: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与调节。
总结: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功能与代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与吸收。
对于每个大点,我们详细阐述了相关的小点,并介绍了其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全在生理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我整理了一份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细胞与组织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
细胞组织可以分为原生质和细胞器两部分。
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间连接方式有紧密连接、间隙连接和连接蛋白等。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传递的重要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信号。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将信号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神经纤维可以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传递的信号种类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液由血浆和形态要素组成,其中形态要素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通过心脏瓣膜的打开和闭合实现血液的流动。
循环系统还包括血液的供应和回流,其中动脉和静脉是血液流动的重要通道。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其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其主要作用是使空气进入肺部。
肺部分为左肺和右肺,它们通过气管与呼吸道相连。
肺泡是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中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其功能是将食物消化为小分子物质,以便人体吸收和利用。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其中含有唾液腺。
食管连接口腔和胃,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胃是消化过程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胃腺,产生胃液用于消化。
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其表面具有许多细小的绒毛。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其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腺体三种组织接受刺激后,就能迅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应,因此被称作可兴奋细胞或可兴奋组织。
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细胞在接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就成为动作电位的同义语。
只有那些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才能称为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的是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
2、引起兴奋的条件l 刺激的概念: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组织和生物体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l 阈强度、阈刺激的概念当一个刺激的其他参数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衡量兴奋性高低,通常以阈值为指标。
阈值的大小与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所需的阈值越高,其兴奋性越低;反之,其兴奋性越高。
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高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组织细胞的兴奋,但不是对组织不产生任何影响。
l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必须达到的条件刺激除能被机体或组织细胞感受外,还必须是阈刺激。
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强度,则这个刺激不论持续多长时间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如果刺激的持续时间小于时间阈值,则不论使用多么大的强度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
3、组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如何?l 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总结表2-2 组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名称兴奋性阈值引起兴奋条件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等于0 低于正常高于正常低于正常——增大减小增大不可能产生兴奋阈上刺激方可小于阈刺激也可阈上刺激方可l 绝对不应期的存在的意义:绝对不应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前次兴奋所产生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持续时间,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两次兴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兴奋的次数,亦即它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次数总不会超过绝对不应期所占时间的倒数。
4、试述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又称跨膜静息电位。
2)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
静息电位也不例外。
A. 产生的条件:①细胞内的K+的浓度高于细胞外近30倍。
②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很小。
B. 产生的过程: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C1-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在膜内。
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形成一个电位差。
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
这就是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
4)动作电位的概念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并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5)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组成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去极相,膜内电位由—90mV上升到+30mV)和下降支(复极相,恢复到接近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
上升支超过0mV的净变正部分,称为超射。
上升支持续时间很短,约0.5ms。
·产生的条件:(1)细胞内外存在着Na+的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
(2)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产生的过程细胞外的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跨膜离子移动和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故称Na+平衡电位。
在去极化的过程中,Na+通道失活而关闭,K+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内流停止,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直至恢复到静息值,由+30mV降至—90mV,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相)。
该过程是K+外流形成的。
当膜复极化结束后,膜上的Na+—K+泵开始主动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内,Na+—K+的转运是耦联进行的,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
6) 动作电位的特点①“全或无”现象:该现象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电位幅度。
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二是不衰减传导。
动作电位在细胞膜的某一处产生后,可沿着细胞膜进行传导,无论传导距离多远,其幅度和形状均不改变。
②脉冲式传导: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是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脉冲式。
三、引起兴奋的关键——阈电位1、阈电位的定义阈电位在外加有效刺激作用下,膜内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能引起大量Na+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2、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阈电位是导致Na+通道开放的关键因素,此时Na 十内流与Na十通道开放之间形成一种正反馈过程,其结果是膜内去极化迅速发展,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四.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1、局部反应及其产生机制阈下刺激不引起细胞或组织产生动作电位,但它可以引起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局部反应产生的原理,亦是由于Na十内流所致,只是在阈下刺激时,Na十通道开放数目少,Na十内流少,因而不能引起真正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2、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区别:表2-3 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区别局部反应动作电位刺激强度阈下刺激等于、大于阈刺激钠通道开放少多电位变化小于阈电位等于、大于阈电位不应期无有总和有无全或无无,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改变有传播电紧张性扩布,衰减性,不能远传局部电流形式传导,非衰减性,可以远传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如何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点产生,它就会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直到整个细胞膜都产生动作电位为止。
动作电位在单一细胞上的传播叫做传导。
动作电位的传导实质上是局部电流流动的结果。
在有髓纤维兴奋时,动作电位只能在朗飞氏结处产生,兴奋传导时的局部电流亦只能出现在兴奋处的朗飞氏结和未兴奋的朗飞氏结之间,于是形成了动作电位的跳跃式传导。
有髓纤维跳跃式传导,加之其轴突较粗、电阻小,因此其传导速度要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六.试述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u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 Ca2+顺浓度差流人膜内内流的Ca2+促使含有ACh的囊泡破裂,ACh被释放 ACh在接头间隙扩散 ACh与终板膜的N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 终板电位总和并达到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2)突触延搁;(3)易受外界因素影胸。
注意: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
终板电位不能引起肌肉收缔。
每一次神经冲动引起的ACh释放足以使终板电位总和到阈电位水平,因此这种兴奋传递是1对1的。
七、肌细胞的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肌浆Ca2+浓度增高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注意:Ca2+是兴奋收缩过程的偶联因子第三章血液一、简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1) 运输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有害物质等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 维持内环境稳态:各种物质的运输可以使新陈代谢正常顺利进行;血液本身可以缓冲某些理化因素的变化;通过血液运输为机体调节系统提供必须的反馈信息。
3) 参与体液调节:通过运输体液调节物质到达作用部位而完成。
如:激素的全身性体灌调节作用。
4) 防御保护功能:各类白细胞的作用,血浆球蛋白的作用,生理止血、凝血过程的发生,扩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存在等均可以体现出血液的防御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