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公园入口景观建筑设计初探
- 格式:docx
- 大小:22.03 KB
- 文档页数:8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脸上,我揉揉惺忪的双眼,一股清晰的思路涌上心头。
想起昨天与客户的洽谈,他们希望我能给出一个既实用又具有创意的森林公园建设设计方案。
于是,我拿起笔,开始梳理我的思路。
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选择至关重要。
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城市的近郊选择一片山水相依的地带,既可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确定了地点后,就是整体规划。
一、入口景观区这里是游客进入森林公园的第一印象,我计划设计一座大型生态停车场,采用绿色屋顶,既美观又环保。
停车场旁边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休息、购物等服务。
入口处设有一座标志性景观大门,以自然元素为主题,如山水、动植物等。
二、休闲游览区这片区域以休闲步道为主线,沿途设置多个景观节点。
步道两旁种植丰富的植被,形成天然的氧吧。
在关键位置设置观景台,让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山水美景。
还可以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等,供游客休息。
三、亲子互动区这里主要是为家庭游客设计的,设置一些亲子互动项目,如儿童乐园、亲子拓展基地等。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近自然,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四、生态保护区为了保护园区内的生态环境,我们将在这一区域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珍稀植物、野生动物,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科普教育设施,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五、特色餐饮区在园区内设置特色餐饮区,提供各类美食,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
餐饮区的设计要注重与自然的融合,采用环保材料,打造绿色餐厅。
六、服务中心在园区内设置服务中心,提供导览、救援、投诉等服务。
同时,配备专业的导游团队,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1.绿色交通:为了减少污染,园区内采用电动游览车和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2.智能导览:通过手机APP、电子地图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导览服务。
3.环保设施:在园区内设置环保公厕、垃圾分类回收站等设施,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4.文化氛围:在园区内设置一些文化景点,如雕塑、壁画等,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初探作者:张小燕陈铁锋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8期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结构脉络,它联系城市的各个功能区。
本文分析了道路景观功能和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详述了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并对设计者及城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一概念描述城市道路景观涵盖城市道路景色和人造景色。
园林是在一定的城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等途径创作而成自然优美环境。
园林设计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
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
是对人性和空间的探讨,是对自我寻求梦境的创造和再造。
绿化是建设公园绿地的行为,城市道路景观不仅是道路绿化,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二道路景观功能(1)城市道路景观反映城市的特色,代表城市的形象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是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中,都离不开城市道路景观。
由于每个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道路景观也不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四周发展,有的脱离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有的新旧城结合,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道路景观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矿事。
可以说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着城市的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如:商丘的阏伯路,是以商丘历史名人阏伯的故事而建成的。
人们对道路的感知不仅涉及路面本身,还包括道路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
它们形成了道路景观的整体形象,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道路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因引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经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第1篇一、项目背景XX公园位于我国某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30公顷。
自建成以来,公园一直承担着城市绿化、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原有的景观设计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使用功能。
为提升公园的整体品质,增加游客的游览体验,特进行本次景观改造设计。
二、设计目标1. 提升公园整体景观品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2. 优化公园功能布局,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3. 加强公园生态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4. 提高公园设施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游客满意度。
三、设计方案1. 设计理念本次设计方案以“自然、和谐、创新”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人文、科技为设计手段,将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园林景观。
2. 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提高绿化覆盖率,优化植物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游客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游览环境;(3)文化传承原则: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地方风情;(4)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公园运营效率。
3. 设计内容(1)总体布局公园分为四个功能区:入口广场区、休闲游览区、文化展示区、运动健身区。
各功能区之间通过景观道路、水系和绿化景观相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入口广场区入口广场区是公园的门户,设计以简洁、大气为主。
广场中心设置一座标志性雕塑,寓意公园的文化底蕴。
广场周边种植高大乔木,营造开阔的视野和舒适的休闲空间。
(3)休闲游览区休闲游览区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设置多个景观节点。
主要包括:1)花坛景观:以各种花卉为主题,形成四季不同的花坛景观;2)水景景观:利用原有水系,打造多个亲水平台、观景台,形成优美的水景;3)亭台楼阁:设置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供游客休息、观赏;4)雕塑景观: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如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
(4)文化展示区文化展示区以展示地方文化为主题,设置以下景观:1)民俗文化广场:展示地方民俗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2)历史文化长廊:展示地方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3)艺术雕塑:展示地方艺术成就,如书法、绘画、雕塑等。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城市公园作为装饰和人文公共设施,近年来也成为了市政基础工程的标配形式。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设计也直接决定了城市公园的使用效果。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也有了新的需求。
在新时代、新理念的背景下,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也有了更多内涵。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城市公园作为常见的公共设施,除了观赏作用外还承担着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
大部分城市公园均有社会或文化底蕴,同时满足人们的健身、休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使用需求和当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时,也有着诸多要点,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城市公园的基本理念。
用合理的成本打造科学环保的城市公园,为人们提供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公园景观也是设计从业者所追求的目标。
1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1.1传统文化的发扬与融合与世界各国不同,由于我国人口密集的特性,园林景观也呈现出我国传统特色。
大部分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在设计观念与思想上都体现着我国的文化特点。
一般而言,大部分城市公园中均会设计广场、休息区、健身区等功能分区,主要是为了弥补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过小的问题,也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我国地广物博,历史渊源深厚,诸多城市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而城市公园景观正是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的适宜场所。
1.2 结合当下审美需要随着我国综合经济能力的增强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于城市工人景观也有了独特的审美需求。
传统的景观形式在当今可能不具备更多现实意义,在传统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打造具有审美需求的特色园林景观,也是在城市公园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作为以园林为主的公共设施,对公共审美的把控是在设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1.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主要需求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和休闲需要,而城市公园建造的目的也是服务于当地居民提供场所,故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基于平原造林改造提升的公园设计初探———以爱琴海公园为例刘泽颖(北京艺苑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76)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和商业广场越建越多,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生活区内的平原造林地已经不能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故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提升。
本文以爱琴海公园为例,总结平原造林改造提升为公园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为日后的平原造林改造提升项目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平原造林;改造提升;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24-0157-02爱琴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东侧为德贤路,南侧为小龙河,西南侧为正在建设的聚贤公园,西北侧为大红门锦苑小区,北侧紧邻爱琴海购物广场,占地面积约315亩。
在2009年前,该地块是工业大院,2010年镇政府拆迁腾退后,2013年实施了平原造林,林地经过几年的养护现已成林。
近年来,林地周边住宅区不断增多,南侧爱琴海购物广场于2017年12月23日正式营业,这块纯林地已经不能满足周边居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需求。
因此,旧宫镇政府做出决定对该平原造林地进行提升改造,此次改造后,将与西侧即将建成的聚贤公园连成片,打造总面积约1000亩的大型公园。
笔者有幸从2019年开始,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完成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建设。
经现场考察后分析林地内地势、道路、植被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平原造林改造提升为公园的设计方法和途径。
1平原造林地块的现状分析设计前笔者对场地内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
①地势方面:整体地势较高,比南北两侧的市政路高出4m,没有明显的出入口,游人无法直接进入林地,林地内地势有高有低,高差最大约3m;②道路系统:林地内有一条宽4m的环形碎石作业路,此外还有很多游人走出来的土路,这些道路为公园的后期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植被方面:林地内的骨干树种有油松、侧柏、国槐、刺槐、白蜡、银杏等乡土树种,经过多年的生长已经构成了主要的植物群落,但是植被缺少中下层灌木和地被植物,沿路的植物景观单一,景观效果差;④林地功能性弱,缺少服务性设施,没有满足居民休息、娱乐、赏景的停留空间。
园林公园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
园林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起到净化环境、改善城市生活品质的作用。
因此,园林公园的建设设计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50公顷,项目规划包括植被绿化、景观设计、游憩设施、水体景观、文化活动场所等多个方面。
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健康、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公园。
三、设计理念1. 生态环保:以建设生态友好型园林公园为目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2. 休闲娱乐:注重人文关怀,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
3. 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教育活动,打造城市文化生活新地标。
四、详细设计方案1. 植被绿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进行绿化,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
在种植植被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园林公园。
2. 景观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景观布局和植物组合,打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包括花园景观、水景景观、林荫景观等,提供市民休闲赏景的场所。
3. 游憩设施在园林公园内设置休闲座椅、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设置咖啡厅、茶座、阅览室等文化设施,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4. 水体景观利用园林公园内的现有水体资源,进行景观设计和改造,打造出多样化的水景效果。
设置人工湖、喷泉、小溪等景观,提供市民赏景、休闲娱乐的场所。
5. 文化活动场所园林公园内设置文化活动场所,包括露天剧场、游园活动广场、文化展示馆等,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六、建设预期效果本次园林公园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将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的多层次需求。
留园入口以虚实变幻、收放自如、明暗交替的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间序列,引人步步深入,具有欲扬先抑的作用,历来为园林界人士称道。
先是幽蔽的曲廊,进入“古木交柯”渐觉明朗,并与“华步小筑”空间相互渗透。
北面透过六个图案各异的漏窗,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内景色可窥一斑。
绕出“绿荫”则豁然开朗,山池亭榭尽现眼前,通过对比达到最佳境界。
苏州一些古典园林,地处市井,因其用地环境的原因,它的入口常常显得极其曲折、狭长和封闭,给园林的入口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若能巧妙地利用它的曲折、封闭和狭长,采用故扬先抑的手法,变不利为有利,使之同园林的主要庭园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不仅可以进免单调、沉闷、闭塞感, 而且可以因充分利用了人口的曲折、狭长的不利条件,园林庵园空间构成强烈的对比,借对比来获得底园空间扩大感,更有效地供托陪衬、突出园内主要空间和景点。
享有盛名的在中国圈林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苏州私家园林—留园的入口处理手法,称得上是巧妙地处理了既曲折狭长又显得异常封闭的长长过道而获得成功的佳例。
留园中部西区为山池区。
在山抢区以东,巧妙地安排,重抽亚楼、曲院回廊、层层处亚、相互交错穿插的建筑群体是宅园的客厅和书裔区。
从留园大门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曲折、忽收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道在此,有愈识地使游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谧绪和极度收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容逐渐进人目中主要空间时,便能令人产生据然开朗之感。
平庸无奇的走遭,由于充分地运用了空间大小的交化、空间方向逐次变换以及空间盛实、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姗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虽行进于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
这种变单调、闭塞为丰, 多变的处理方法,是很具匠心的,在姑苏目林中亦是不多见的佳例。
进人留圈大门,这里是一处比较宽敞的前厅,原为宅团的轿厅。
因受住宅两侧离所限,难以采光,故此开辟了厅内天井,形成进园后的第一个小院,既解决了前厅采光的耍求,又造成了空间的明暗变化效果,颇为独特效果甚佳。
公园大门设计一、设计条件1.地形条件:见详图(绿色部分为公园用地),蓝色为水体,公园西、南大门为城市主干道,东侧为滨河的城市支路位置、用地范围、面积自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20米。
粗黑线为公园主路系统,中黑线为次路系统,道路系统可根据大门布局微调。
2.建筑设计要求:建筑必须为一组,不允许分散设置。
根据需要自行增加小卖、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
总建筑面积不限。
可建筑局部必须为2层或2层以上。
露台、平台、无遮盖廊道不计入建筑面积。
(1)公园大门及出入口售票室:18——24平方米。
检票室(口):形式、面积自定。
门卫管理:10—12平方米。
门卫休息:8—10平方米。
厕所:面积自定。
出入口形式自定(2)公厕:参考建筑面积110m2。
男厕:蹲位7个,小便器(或小便槽)5个女厕:蹲位12个。
洗手池不少于8个,男女合设亦可分设。
工具房:1间,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
门厅面积自定。
可增加其他功能或洁具等。
(3)办公室:参考总建筑面积150m2。
公园管理人员办公室4间,办公室面积自定;小型接待室1间,面积约40m2, 门厅等其他面积自定。
3.集散内外广场景观规划:4.车辆停放处:机动车50个泊位、自行车100个车位二、设计成果图幅规格:1#,彩色图,表达方法不限。
(一)图纸1.总平面图:比例1:500(1:400),标示建筑物周边道路及建筑周边用地设计。
2.建筑平面图(各层):比例1:100,绘出家具布置3.建筑立面图2个:比例1:1004.建筑屋顶平面图1:1005.建筑剖面图1个1:1006.建筑效果图:比例自定7.设计说明:建筑的性质、用途及设计意图和依据、建筑面积。
(二)图纸照片电子版图纸照片电子版,(电子文件夹名称班级+学号+姓名,例如1班20072376刘洪军)。
照片调教过对比度和亮度,像素不超过2592*1944,不低于2304*1728。
设计艺术研究 DESIGN RESEARCH Vol.14 No.1 202456熊承霞 XIONG Chengxia 李泉如 LI Quanru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093 Shanghai)11摘要: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市民亲近自然和放松身心的疗愈场所。
在科技数字化世界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园空间的“同质化”和“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以“诗性化”和“个性化”为核心,构建“诗情画意”和“个性魅力”的城市公园景观场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空间诗学的视角来审视和思考景观,通过空间诗学中的诗性空间与诗性场所精神的理念为切入点,并结合上海松江方塔园的实践案例进行解析,以此来探讨“诗意”在城市公园中的“场所意象”营造策略。
这不仅是对城市公园单纯地环境提升,更多地是希望用诗学的场所营造来创造更多的生态价值,探寻出一条耐久重用性的持续设计之道。
关键词:空间诗学;景观场所;场所精神;城市公园;营造策略Abstract: As a green open space in the city, parks are healing places for citizens to get close to nature and relax.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wor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henomenon of "homogeniz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urban park spa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how to build an urban park landscape with poetry and personality as the core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poetic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andscape through the concept of poetic space and place spirit in space poet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case of Shanghai Songjiang Fangta Garden, so a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creating poetic place image in urban parks. Thi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urban parks, but also create more ecological value by creating poetic places, and to explore a durable and reusable way of sustainable design.Key words: spatial poetics ; landscape place ; spirit of place ; urban park ; construction strategy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4.01.011一、引言富有生命力的公园可以直接激发人们潜意识中的美感和智慧,并唤醒人们内心中最原初的善意与审美精神。
第五章公园大门的设计园林大门是各类园林中突出、醒目的面貌.由于各类园林的性质不同,其大门的形象,内容,有很大的区别。
如自然风景区,城市小游园和城市公园的大门就迥然不同,城市公园大门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一、功能与组成1.功能(1)集散交通组织引导出入口人流及交通集散,尤其表现在节假日,集会及国内大型活动时,出入口人流及车辆剧增,出入口需恰当地解决大量人流的集散、交通及安全等问题。
(2)门卫管理公园出入口除具一般门卫功能外,并具有售票、收票的功能.此外在可能情况下,为游人提供一定的服务,如小卖店、公用电话、照相、物品寄存等.(3)组织园林出人口的空间及景致公园出入口空间既是城市道路与公园之间的空间过渡及交通缓冲,又是人们游赏园林空间的开始.因此,在空间上起着由城市到园林的过渡、引导、预示、对比等作用。
(4)大门形象具有美化街景的作用公园大门是人们游赏园林的第一个景物,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形象体现出园林的规模、性质、风格等,其优美的造型也是美化街景的重要因素. 2.组成公园大门的组成,因园林的性质、规模、内容及使用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按目前最普遍公园类型,其主要出入口大门的组成大致有如下内容:出入口售票室及收票门卫,管理及内部使用的厕所公园出入口内外广场及游人等候空间自行车存放处小型服务设施,如:小卖部、电话、照相、儿童车出租处、物品寄存、游览指导等.二、设计要求:1.位置选择公园大门的位置首先应考虑公园总体规划、按各景区的布局、游览路线及景点的要求等来确定公园大门的位置。
由于公园大门的位置与园内各种活动安排,人流量疏密及集散,游人对园内某些景物的兴趣以及各种服务,管理等均有密切关系。
所以,应从公园总体规划着手考虑大门位置。
其次,公园大门的位置要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要与城市道路取得良好关系,要有方便的交通,应考虑公共汽车路线与站点的位置,以及主要人流量的来往方向。
同时,公园大门位置应考虑周围环境的情况,加附近主要居民区及街道的位置,附近是否有学校、机关、团体以及公共活动场所等,都直接影响公园大门的位置的确定。
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论文(共5篇)第一篇: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论文一、理念、原则、目标(一)设计目标和性质定位。
本设计以“烟波浩渺”和“生态之湖”作为规划的目标。
形成以水体景观为主,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力求将其打造成“清新自然、水绿相融”的生态之湖。
充分利用“两湖”这一绿色自然的元素,将自然带回城市中来。
(二)设计理念和原则。
“生态设计”是两湖公园设计的总原则。
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的原则,达到再现自然地景观效果,并以现状条件和规划场地的周边情况及总体关系确定功能分区布局,以水陆交通流线的组织形成动线连结各景观服务点,和健康娱乐作为吸引城市居民的主要景观特色。
二、总体布局及专项系统规划(一)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针对用地的现状情况以及用地区位、外部交通条件等因素,本次规划设计拟将用地大体上分为都市风情景观区、生态园林景观区、滨水景观游乐区、植物科普教育区、儿童游乐场、高尔夫球场、别墅区、柳堤春晓景观区、湿地景观区、水上项目游乐区十个功能区。
(二)功能分区情况及概念阐释。
(1)都市风情景观区。
该区为整个规划区域的中心景观区,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其中的景观重点为园区的主体建筑——景观塔,屹立于西侧的大湖面之上,周围环绕喷泉,每到夜晚,华灯初上,景观塔通体发光,蔚为壮观。
(2)生态园林景观区。
在这一区域中成片种植高大的乔木,营造森林景观,林下设有曲折自然地小路、木栈道,到处都是生态、自然的植物景观,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3)滨水景观游乐区。
该区位于邻水区域,通过对湿地景观、荷塘景观、岸边景观的塑造来丰富两湖公园的总体景观效果,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在水边设置游憩、休闲设施,为人们提供进行亲水活动的条件,充分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
(4)植物科普教育区。
植物科普教育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色叶植物、荫生植物、地被植物等的展示对人们进行植物科普教育,并设置植物科普管、给植物挂牌标注名称,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植物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增强人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公园设计要点——景观解析首先,公园的设计要点主要从景观解析和景观的把握两方面来谈。
公园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地形、道路等构成要素,按照构图规律而组成的。
一、景观解析1)构图特点: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布局的意思。
我国画论叫“经营位置”,造园叫“园林章法”。
公园绿地的性质、功能等是公园艺术构图的依据;园林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的物质基础。
公园的构图必须把公园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以及公园的立地条件(地形、植被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虑。
那么需要着重考虑公园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因素。
公园需要对空间的大小和性质加以考虑。
首先,空间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存在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联系,在城市或公园这样广阔的空间中,它有自然空间和目的空间之分。
作为与人们的意图有关的目的空间又有内在秩序的空间和外在秩序的空间两个系列。
平常所谓的外部、内部空间是相对于室内空间而言的。
它既可设计成具有外在秩序(开敞或半开敞),也可设计成具有内在秩序(围合、封闭)。
但是内、外部空间并不是绝对划分的。
如:某人住在带有庭院的住所内,他的居室是内部空间,庭院就是外部空间,但相对于整个住所来说,院外道路的空间就是外部的。
而园林中的空间就是一种相对于建筑的外部空间,它作为园林艺术形式的一个概念和术语,意指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树木花草(植物)、地形、建筑、山石、水体、铺装道路等构图单体所组成的景观区域而成,它包括平面的布局,又包括立面的构图,是一个综合平、立面艺术处理的二维概念。
园林空间构成的.依据是人观赏事物的视野范围,在于垂直视角(约20~60度)水平视角(约50~150度)以及水平视距等心理因素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因此,园林空间的构成须具备三因素:一是植物、建筑、地形等空间境界物的高度(H);二是视点到空间境界物的水平距离(D);三是空间内若干视点的大致均匀度。
一般来说,D/H值越大,空间意境越开朗,D/H值越小,封闭感越强。
实际事例证明,以园林建筑为主的园林庭院空间宜用较小的比值,以树木或树木配合地形为主的园林空间宜用。
园林公园入口景观建筑设计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园林公园的入口空间这一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探究了在这一 特定场所里景观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其作用。通过对红梅公园入口、青枫公园入 口、拙政园入口设计的分析和讨论,阐明了建设园林公园入口的景观建筑对整个 园林公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研究了园林公园入口景观设计的类型与设 计要点。 关键词:入口景观 功能 类型 设计要点 正文: 入口建筑在景观设计中以其本身的功能和优美的形式构成园林中具有观赏 内容的独立单元,同时园林意境的空间构思与创造往往又具体通过它们作为空 间的分割、立意来增加变化,它们在景观建筑中虽然体量不大,但在造园艺术 境界上确是举足轻重的。 一、入口景观建筑的功能 入口景观建筑不仅起到围合、标识与划分组织空间,控制人流、车流出入 与集散的作用,其本身还具有装饰性、观赏性,可制造空间氛围,美化周围环 境,是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五点: 1)标志出入口、特点 大门作为景观的标志和出入口,是人们对于景观园林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 因素。它应该以最直接的形态反映出景观的特点,展示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同 时,大门及入口形成景框,结合景物的布置,如土山、石山、水池、树丛、花 草等,或虚或实,使游人在入口处即有一种进入画境的美感,增添游人的兴致。
2)控制游人和车辆的出入与集散 游人、车辆通过公园大门进入景区,在视觉上、心理上都受到景门的控制。 景门开敞,则景区宽广、气势浩大,使人产生崇敬之感。景门小巧,也别有一 番味道,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3)是景区环境的代表和象征 大门的建筑风格一般就能够体现环境的风格,游人对于环境的理解往往来 自于对大门、入口的认可,这是第一眼的感受,会影响对整个景区的认知。例如江南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由于园子占地小,空间狭窄,入口采用“欲扬先抑” 的手法,色彩也较为素雅,体现出江南园林的风味。 4)以本身的造型构成景物中的一景 景观是由多层面的景组成的。所谓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在园 林中的某一地段,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与效果即可以成为 一景。一个景的组成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身具有可观赏的内容;二是所在 的位置要便于被人观赏。园林的门,位置显要,形式多样,完全可以成为园林 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5)园林中的小景区入口可以有划分不同景区的作用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观,同时也为了满足多种使用需要, 传统园林采用分割景区和空间的手法,把全园分隔为若干景区。各个景区都有 自身的主题与特色,每个景区入口形式多样,可以用于分隔空间,在风景区或 园林中划分出不同的景区;又可标志其不同的特色,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增加 了景色的曲折变化。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其内就又很多景致的小门,不仅可以 区分开不同的景区,还可以让游客从门的特点窥探出其园内所展现的特点。[2] 二、园林入口构成及其类型 园林入口功能的体现离不开它多种多样的构成形式。入口处有常规的大门 形式,有利用原来的山石、名木来形成大门,有用砖石砌筑门,墙;也有以较 完整的各种建筑形象构成。园林入口的构成无论是以自然为主或以人工构筑为 主,均要详细了解景区的有关历史,从总体的特色出发,结合自然环境,因地 制宜地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性格鲜明的景点入口。 1)常见大门形式 随着近代建筑的不断推陈出新,大门设计的造型,空间组织也体现出一种 富有时代感的清新、明快、简约、大门的特点,大门的类型也不断丰富,包括 山门式、牌坊式、柱式、顶盖式等,各有各的特点,充分展现时代精神和地方 特色。 2)利用原山石或模拟自然山石构成入口 用这种巧借地形的方法来构成入口,更顺乎自然、以简胜繁。目前较大的 城市公园,内部都划分为若干个景点,就如我们这次实习去到的红梅、青枫公园等,景点入口多由建筑构成,但也有一些入口结合自然山石处理,更是别具 一格。 3)以自然山石结合山亭、廊、台构成入口 将人工和自然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理方式糅合在一起,使其布局紧凑,主 次有序,较易收到良好的效果。既能形成体现景区特色的一处景点,也可以成 为游人休憩赏景的一个去处。 园林入口的处理要有总体观念,既要照顾和局部环境的配合,也要注意在 同一景区特别是同一游览线上各个景点入口处理是否统一。入口的设计不单纯 是它本身的造型和风格问题,也牵涉入口前后的空间序列与组织的相关性。 三、园林公园入口景观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1)常州红梅公园出入口 (1)区位关系与整体特点 红梅公园位于江苏常州城区中心,占地 37.44 公顷,1959 年 8 月,市政府 以天宁林园为基础,征用含文笔塔、红梅阁等古迹在内的红梅乡 4 个生产队近 500 亩菜地进行扩建,定名为红梅公园,翌年 7 月,正式对游客开放。 如今的 红梅公园,林木葱茏,花开四季,可谓“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人文景观 丰富,娱乐项目众多,服务设施齐全,是常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集游览、观赏、 娱乐和食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 200 余万人次。 (2)入口设计特点 红梅公园为开放式公园,入口比较多,考虑到方便游人游览,在规划时设 置了东南西北四个主入口,而这四个主入口也是人流量最大的入口,所以在这 四个主要入口处设置了区域指示系统,主要包括导游图和游园细则。导游图是 对园区空间进行平面示意,以便于游人在进入公园之前,对公园的景点设置有 一个了解;游园细则主要是告知游人一些游园的注意事项,保证游园过程的有 序性。 根据不同入口处的环境特点,公园对不同的入口标志有不同的设计,以与 环境协调。在绿化面积较大、建筑物较少的入口,入口标志如同两幅大型的对 折页书画册一般展现出来,简洁大方,可识别性强,同时与入口处浮雕景观形 成呼应,协调一致;建筑物较多的入口,我们则采用墙式标志,充分利用墙体空间。[5] 2)常州青枫公园北入口广场 (1)区位关系与整体特点 青枫公园——是个集“生态、科普、活力”三大主题于一身的城市森林公 园,开放的青枫公园是我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免费的敞开式公园,总面积达 45 公 顷,比红梅公园还大 1/5 多。青枫公园位于钟楼区政府大楼南,依托运河、白 鹤河、童子河而建。作为我市首个森林公园、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户外 活动中心,青枫公园不仅是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适宜场所,也是展示常州城市 形象的重要窗口。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是地景虹道,亮点景观有百米高喷、人工 沙滩等。公园的建设注重绿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内树木茂盛葱郁,植物资源 丰富,分布形式多样,从水生植物到湿生植物到乔灌木,从草坪到花境到丛林,形 成了多种生态植物群落。同时建设者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创建了符合自然规律 的生态物种体系,使观赏与生态有机结合,将青枫公园营造成一块真正有生命意 义的土地和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公园。[4] (2)入口设计特点 青枫公园是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所以它的大门以开敞式的广场为主,主入 口是一个人工建造的写着青枫公园的标志物,配以鲜花的陪衬,一条由植物和 鲜花组成的大道通往公园的主景区,能把广阔的湖景尽收眼底,视野开阔。不 但方便市民的出入与游玩,也体现出生态、活力的主题,让人们与自然更加接 近。 3)苏州拙政园入口 (1)区位关系与整体特点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的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拙政园面 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为苏州最大的名园。拙政园总体布 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 格。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 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 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而且还是全 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2)入口设计特点 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 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 小庭院空间种植植物,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 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引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 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 堂。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 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使人不 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这里体现出拙政园的人口采用的是园林中常用 的欲扬先抑的手法,从而能够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的效果。[1] 四、园林入口景观建筑的设计重点 通过以上理论与实际事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入口在园林景观的整个设计 中的重要性,从中也能总结出对于园林入口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要点。 1)大门与入口位置的选择 大门位置的选择,在城市公园中首先要便于游人进园。入口是城市与园林 沟通的咽喉,与城市总体位置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城市公园主要入口多位于城 市主干道一侧,较大的公园还要在其他不同位置的道路设置次要入口,以方便 周围的群众进园。具体位置要根据公园的规模、环境、道路及客流量等因素而 定。 除此之外,景区的游览路线也是大门位置的影响因素。由于一些较大的公 园范围广阔,其入口应多半在主要交通枢纽处,并结合自然环境,以便分区组 织游览路线,以满足游人和车辆的通行。 2)出入口的人流、车流组织 设计大门建筑首先要考虑人流、车流的组织,要根据景区的交通位置,与 道路取得良好的关系,使人、车分流,避免造成混乱;其次,要靠近人的主要 活动区,使人流、车流方便出入,集散安全迅速,使入口和整个景区保持有机 联系,成为空间的组成部分。 3)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和协调 面对丰富多彩的环境,入口设计时应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当大门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