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琪伟: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访谈2011-03-14 09:40:11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拥有持久弥新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海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今年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等媒体采访时,专门就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等问题发表谈话。

他表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大文化理念,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旅游这一特殊载体,推进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密切融合,共同繁荣。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

【背景】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旅

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数以千计的古城、古镇、古村焕发青春和活力,使宝贵的文化遗产走入人们视野。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优秀旅游城市339座,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文物、文化型旅游景区点由“十五”末的约4000家增加到“十一五”末的约6000家,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 亿人次,旅游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和认知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渠道。

邵琪伟:

从产业角度上讲,旅游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经过多年总结,我感觉这两句

话是比较好的,那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说的这个文化是我们中华的大文化,是我们社会主义大文化。我们有28处世界文化遗产,有7万多家文物保护单位,有那么多古镇、古村落,有那么多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绝大部分都进行了旅游开发利用。我观察,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强,无非是“齐天大圣到此一游”拍张照而已。而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景区,只要导游讲解好了,游客、老百姓就会流连忘返。随着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上的享受。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也是在读书,但读的是活书,很多知识可以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广东的同志总结得好: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很有道理。对文化产业来讲,就是要找到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载体,才能“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旅游就是这样的载体。因此,文化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除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沙漠旅游、草原旅游、高山旅游、海洋旅游,人们还需要文化的享受。”

【背景】“十一五”末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1.5亿人次,比“十五”末增加近

10亿人次,我国连续7年保持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五年来,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

邵琪伟:

去年,我国居民国内出游人均超过1.4次。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除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沙漠旅游、草原旅游、高山旅游、海洋旅游,人们还需要文化的享受。而我们推出的古村、古镇、古城旅游就能带给人们这样的享受。比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凤凰古城,还有安徽的西递、宏村,浙江的乌镇,都是很受游客欢迎的文化类景点。这些地方都能带给游客丰富的文化体验。

“发展红色旅游也是文化工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背景】随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发展纲要》的实施和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活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民众也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据统计,“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共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改造和提升了100多个全国重点红色景区。

邵琪伟:我国的红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从2004年中央提出发展红色旅游这六年多来,我们开发出30多条精品线路、120多个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4人次,给当地居民带来1000多亿元的收入。大量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在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山区农村。旅游开发使很多老百姓脱贫致富。

发展红色旅游是政治工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文化工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丰富,非常值得去参观。很多年轻游客甚至国外游客也喜欢去参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我们希望通过旅游这种寓教于游的形式让更多的百姓特别是青年人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即将印发,预计到2015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数比重提高到1/4,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 万人。如何贯彻落实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旅游促进了不同文化间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背景】

旅游业的发展使数以亿计的游客感受并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十一五”末,我国文物、文化型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亿人次。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首选,也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和认知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首选。

邵琪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旅游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也是一个很好的领域。旅游所带来的人流、文化流等,促进了不同文化间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如很多外国游客和港澳游客因为到广西阳朔旅游而在当地定居,融入当地生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使更多的海外游客更加

全面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也使更多国内游客“零距离”地了解了外国和外国文化。

在出境游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高游客的文化修养。例如,国内一些游客到法国巴黎,可能在博物馆、艺术馆里呆两天不出来。也有一些游客出国以后,走马观花,然后拍照留影。最后总结出国的收获,除了几张照片什么都没有。

当然,游客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建议出国旅游之前,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一些成熟的旅游者,无论是在国内旅游,还是去境外旅游,先做大量功课,查阅很多书籍和资料,去了以后可以跟导游对话,这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通过旅游和文化这两大产业的结合,保护和开发好更多有文化底蕴的地区,把那里的文化挖掘、整理、提升,再通过旅游这个渠道实现传播、传承。”

【背景】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数以千计的古城、古镇、古村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保留和传承,引起国内外游客高度关注。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积极挖掘和展示,众多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入旅游市场焕发了活力,如昆曲、苏州评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安塞腰鼓、纳西古乐等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品牌。

邵琪伟:

很多地方为什么要去开发古镇?虽然初衷可能不是去挖掘它的文化内涵,而是去发展旅游,但目的是为了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就有一个引导的责任。在这方面,有的地方做得非常好。例如,浙江的乌镇,安徽的西递、宏村,保护得原汁原味,让这些古村落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内涵。有历史文化厚重感的地方和没有历史文化厚重感的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把古镇搞得到处是钢筋水泥或者现代装饰材料,就失去了文化内涵,也就没有游客愿意前往。

所以,建景区景点在开发建设中要考虑文化的因素,通过旅游和文化这两大产业的结合,保护和开发好更多有文化底蕴的地区,挖掘、整理、提升那里的文化,再通过旅游这个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张海燕,王忠云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4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