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港口物流信息化分析与展望

  • 格式:docx
  • 大小:130.1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代物联网港口设想与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展望

1 第五代物联网智慧港口设想

1.1物联网与港口信息化提升

电子商务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与人的沟通,物联网是将物品连到网上,使物体能够“说话”,从而实现物与物沟通,人与物沟通,以人为本,掌控物流。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通过将物品进行标识,实时监控物品的运载情况,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全程信息化。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并对现有供应链上企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港口作为供应链上一个重要的运输枢纽结点,信息化管理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位于两个甚至多个地理位置的港口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对货物、设备等进行有效管理。物品不仅可标识,而且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被实时监控。基于数据平台上的信息流,建立港际系统互联,使信息被完整、定向、快捷地传递到相关港口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再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相关资源的调度。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不仅能提高港口本身作业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发挥预测与调度优化职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更能吸引更多的相关方加入到物联网港口平台上,发挥集群优势,抢占供应链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取得更高的收益和利润。

1.2物联网港口概念与模式的提出

笔者跟踪研究了港口发展态势,综合上述观点、结合物联网技术,提出物联网港口概念及其第五代港口发展模式。除了目前的港口装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实施绿色港口战略和措施,未来进一步降低港口物流成本、降低碳排放量,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挖潜,建立港口航运透明化供应链,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必由之路,是唯一途径。

物联网港口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器等信息识别与采集技术设备,按不同的协议,把任何港口设备、运输工具、物流对象物与港口内部网络及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港口物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信息化智能港口。物联网港口不仅是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和解决方案,而且更是一种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

物联网港口IOP(The Internet+ of Port)就是利用物联网感知、互联和智慧的技术特征,使港口装备、船货信息以及港口物流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快速透彻的感知,更敏捷深度的智能,从而破解港口物流信息化的瓶颈。

2智能港口或智慧港口

智能港口是利用商务智能、物流仿真优化等智能化技术,将港口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到智能决策支持、资源配置与作业调度优化的最高层次。

智能港口物流网建设的主要内容智能物流网综合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移动通信及带通信等技术,并在港口物流链中进行集成创新研究。集中建设智能闸口管理系统、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散杂货码头营运管理系统、智能堆场通信及定位系统、电子车牌电子驾照系统、货物配送信息采集系统(包括GIS技术)等一整套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智能港口系统是将互联网技术 (WEB) 、全球定位系统 (GPS) 、移动通信技术 (GMS) 、无线通讯技术 (WAP)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元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实时监控系统(AIS) 、自动化装卸设备、物流搬运机器人 (AGV) 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于整个港口物流作业、运输服务及港口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一种在港口服务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优质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

自 1994 年第一次智能交通系统世界大会提出智能交通系统 (ITS) 概念以来,港口作

为社会交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港口系统研究得到了普遍关注并取得很大进展。 2004 年韩国政府开始在韩国港口实施“智能集装箱”项目,埃及新杜姆亚特港 2004 年底宣布已经建成地中海沿岸第一个智能港口。

我国智能港口系统研究目前才刚起步,但已经得到政府和港口企业的普遍重视,交通部在 2005 年制定出台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中已经将智能港口系统作为未来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关科研机构已经开始了智能港口系统研究天津、上海、深圳等国内主要港口也已开始进行智能港口系统规划。目前,国内主要港口已经实现了港口集装箱作业从空箱、装箱、卡车运输、堆场位置到报关、起吊、装船的全程实时监控和即时历史数据查询等,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3我国港口物联网研究发展与应用情况

3.1港口物联网研究发展与应用根据合作情况

随着EPC/RFID、无线传感网络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美国、欧洲鹿特丹港和汉堡港、新加坡、日本的一些港口20世纪末,21世纪初,陆续实现了智能化港口、集装箱码头,2007年——2008年日本野村综研成功实验基于EPC(电子产品代码)的亚洲、美洲港口之间RFID港口航运集装箱物流跟踪项目。

跨国供应链和国际物流上存在多种多样的各相关方,相关各方存在这多种多样的信息获取需求,如图4-1所示。

图4-1国际物流各相关方多种多样的信息获取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中日韩三国运输和物流部长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声明成立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合作机制。合作机制旨在实现三国物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网络是国际性的、非盈利的物流信息互联、交换和共享技术交流与应用合作机制。其主要目标是促进东北亚各国间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物流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统一物流信息交换基础标准,实现大规模联网推广应用。

该项目实现中日韩三国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物流业务数据的转换和流转,成为联接三国的信息纽带和桥梁,从而有效促进三国物流资源的整合,推动东北亚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2010年12月2日-3日在杭州举办了中日韩运输及物流发展论坛,三方就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建设项目技术方案进行了研讨、交流,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宁波港作为此次中日韩项目的试点单位,将配合省电子口岸Logink平台,提供港区作业的相关信息,实现集装箱进出门、装卸船数据的信息共享,实现物流链端点到端点可视化管理。港口物联网应用了国际合作已经展开。

3.2我国港口物联网研究发展应用情况

继2008年上海港抱起帆团队成功实施RFID两个港口间集装箱航运物流跟踪实验项目,江苏无锡江阴港、连云港、浙江宁波、山东青岛、辽宁大连、深圳盐田港、广东虎门等相继提出建设港口物联网或智能港口项目规划并陆续实施示范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