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产业集群的状况分析及升级

  • 格式:docx
  • 大小:22.3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产业集群的状况分析及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两地有230多个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为400多类企业研发设计各类产品30000多种,为全国7000多家企业提供了样机设计、测试、认证等技术服务。

③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伴随着块状经济的崛起,温州两地特色工业园区(集聚区)应运而生并快速推进,成为产业集聚、整合的基地,逐渐形成“大型综合工业园区———特色工业集聚区———工业小区———集聚加工点”的园区发展布局,有力地推动了块状经济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提高了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两地有150多个特色园区规划用地100多万亩,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积极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总投资超过250亿元,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建设期5年的标准厂房项目被两地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④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温州两地政府先后出台了40多项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全面激励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对块状经济的服务力度,全面加强公平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各类政府服务企业活动,破解要素资源制约,为块状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为促进行业自律发展,温州两地陆续组建了196个行业协会和272个商会组织,为促进行业自律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二、温州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温州已经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块特色的以轻工业为主的17个特色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中的大多数企业尽管单体规模都不大,但几千家甚至上万家同类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总量规模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10年,温州服装业总产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7%,其中270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72.6亿元,增长24.7%,服装出口额11.38亿美元,增长21.8%;温州制鞋行业全年实现总产值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5%,规模以上企业660家,实现总产值392亿元,全行业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有16家,亿元以上的有64家;温州纽扣行业集中在中国纽扣之都———永嘉县,截至2010年底,全县纽扣生产企业300家(2000年为1000家),比上年减少58家,减少了近20%,2003~2006年产值保持在19亿元左右。2010年,温州电器行业实现总产值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1%,出口值5.7亿美元,增长30%,全市电器行业生产企业1500多家,其中无区域企业68家,集团企业47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7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382家;温州泵阀行业全年实现总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3%,新产品实现产值76亿元,增长45%,全市泵阀行业生产企业156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温州汽摩配行业全年实现总产值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7%,全市汽摩配行业生产企业3000余家,其中无区域集团16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9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温州产业集群占温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有些产业占比超过了10%。(2)传统产业集群(如服装、制鞋等行业)总产值较上年有所增长,但与全市工业总产值17.5%的增幅相比,传统产业集群产值增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纽扣行业更是连续4年维持在同一水平。(3)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集群(如电器、泵阀、汽摩配等行业)总产值增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数量在减少,纽扣行业更是如此,比上年减少20%,仅为2000年的30%,这说明温州的产业集群正在向大中型企业集中。

三、企业家行为对产业集群发展影响

产业集群的背后蕴含着企业家群体。企业家对产业集群有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产业方向、集群开放度和辐射范围。浙江产业集群的企业家无论从起点、创业目的、对经济利益的诉求还是社会网络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企业家知识水平不高,对经济利益又有强烈诉求,选择消费品生产成了直接的产业选择。而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家文化影响,使得产业集群的内部联系紧密围绕在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关系上。这种封闭结构中的文化价值观高度统一,集群内企业家有共同的行为准则、行为模式和商业习惯,可以说,浙江产业集群的企业家存在着“集体行动机制”。但是,联系这种集体行动机制的却是非正式的合作制度,这就限制了知识、技术的传播,产业集群停滞不前、升级困难,并面临共同的商业风险。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必须充分利用地理集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不断提高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同时加强集群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建立集群成员间纵横交错的网络。而企业家的观念、行为是产业集群成员联系合作的基础决定因素。浙江的企业家要在继承血缘、亲缘等厚重的社会资本的同时将它延伸与拓展,发展基于业缘的社会资本,并突破单一价值观的思维方式,接受新的制度化的治理方式。唯有如此,才能突破目前产业集群内的束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四、发展瓶颈分析

2009年,浙江大学一位教授断言:温州模式25年后将消失。主要依据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的制造业结构演变极其缓慢,基本局限于初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温州的外资引进步伐极其缓慢,极少有温州以外资金与人才在那里创办和经营企业;温州人满世界闯荡,把生意网撒向世界各地,这种“人格化”交易方式会产生惯性和路径依赖,造成“代际锁定”及产业格局与交易方式的固化。他认为温州模式将被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取代。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总结出温州模式“五大局限性”。一是产权障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小农意识,使分散经营的温州民营企业难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合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得以迅速扩张;二是管理方式落后,“温州模式”把千千万万的农民卷入到创业的洪流中,这使温州许多早期创业的老板素质不高,文化教育水平低。其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庭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人才引进、培养、储备等方面,家族管理制度成了严重阻碍;三是经营方式滞后,以低成本、低价格为竞争手段、以小商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四是低层次竞争,产业产品循环往复、低层次竞争,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力低,自主开发能力弱,以仿制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更为剧烈的竞争;五是经营理念的落后性,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当初,温州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产的主要是微利产品,在某些低成本、软环境、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新劳动法提高了用工成本,原来相对灵活的用工制度丧失,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企业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渐渐与新的环境不相协调。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州产品几乎等同于劣质冒牌的代名词。温州模式粗放的发展方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破坏,曾有一段时期,当地河流水道几乎都受到污染,出现了平阳水头制革污染事件等。面对这些现象,唱衰温州经济、温州模式的声音逐渐增多。五、温州产业集群升级优化对策

1.温州产业集群升级的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