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2
集装箱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集装箱运输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运输方式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全球集装箱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参与者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2.1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全球集装箱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集装箱市场的规模将超过XXXXXX TEU(标准箱)。
2.2 增长趋势亚洲地区是全球集装箱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
随着亚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增长。
此外,新兴市场如南美洲和非洲也成为全球集装箱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3. 主要参与者和市场竞争情况3.1 主要参与者全球集装箱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航运公司、港口运营商、集装箱制造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
航运公司如马士基、东方海外和国际公路等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港口运营商如新加坡港务和上海国际港务等提供关键的集装箱操作和管理服务。
集装箱制造商如中远集装箱、长荣海运和马士基等提供高质量的集装箱产品。
物流服务提供商如DHL、UPS和中国国际物流等为客户提供全球物流解决方案。
3.2 市场竞争情况全球集装箱市场竞争激烈。
各参与者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全球网络和采取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来获取竞争优势。
航运公司通过船队扩张和航线优化来提高运力和效率。
港口运营商通过提供先进的集装箱操作设施和服务来吸引航运公司。
集装箱制造商通过提供高质量的集装箱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和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需求。
4. 发展前景4.1 新兴市场的机会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等拥有巨大的潜力。
这些市场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增加将推动集装箱市场的发展。
此外,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改善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全球集装箱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4.2 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全球集装箱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远海控发展史中远海控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起源于上世纪初期。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从事港口物流服务,为国内外贸易提供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中远海控迅速发展壮大。
在公司发展初期,中远海控注重港口建设与装备的更新换代。
通过引进先进的集装箱船舶和港口机械设备,公司提高了港口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中远海控迅速崭露头角。
随着业务的拓展,中远海控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物流公司。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港口网络和物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海上运输、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等一揽子服务。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中远海控积极扩大航线覆盖范围,开辟了众多新的航线。
通过不断拓展航线网络,公司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远海控在业务拓展的同时,也积极进行企业转型升级。
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运输智能化水平。
通过引进智能化技术,公司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中远海控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扩大公司规模和国际影响力。
目前,中远海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巨头之一,在国际物流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未来,中远海控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创新能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公司将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挑战,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物流服务。
总结而言,中远海控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机遇。
从港口物流服务开始,到如今成为全球物流巨头,中远海控经历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公司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物流行业领导者,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全球航运市场总体发展趋势全球海运市场在经历了2001年周期性回落之后,于2002年、2003年开始回转,并在2004年达到新的顶峰。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 国际航运市场显示出调整的趋势,这主要是根据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全球船舶运力、运量情况等因素来判断的。
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来看, 2006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将不会发生大的逆转,世界经济将延续目前的平稳增长势头。
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4.9%,07年为4.7%。
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成长率估计将分别为9.5%和9.0%;目前, 各航运企业都很看重中国因素对全球海运市场的拉动。
这些数据表明,国际贸易和主要推动力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将对国际航运的支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从2004年开始,新的造船订单在不断增加,而且日益趋向大吨位。
目前世界各大船厂的新船订单已经排到2007年、2008年,按照造船周期,从2006年开始,将是新船交付的高峰。
大量的造船订单极可能引发的可预计的新增运力增长,将有可能使未来几年内运力过剩, 从而直接导致竞争加剧,运费下调。
根据权威机构德鲁里的预计,2006年全球运力有望增长15.7%,而运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7%.这些说明了未来国际航运业将延续其调整性的发展阶段。
(二)各类航运市场发展趋势1. 集装箱运输市场2006年,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
基于对世界经济、我国外贸形势,以及集装箱运力增长的分析,2006年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将基本维持供需两旺的局面,但运力的投入将快于运量的增长,供大于求的形势将在2006年加剧。
据克拉克森统计,2006年将交付的船舶运力达133.2万TEU,相当于2005年年底船队规模的16.5%,预示着2006年的运力新增速度将较2005年更快。
从订造船舶的运力结构上分析,超巴拿马型船将占2006年交付总运力的51%,明显加重主干航线的压力,届时主干航线的供求形势将十分严峻。
OCLU船东代码
东方海外集装箱公司(OOCL)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国际集
装箱运输、物流和码头公司。
OOCL在7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
东方海外拥有59艘不同级别的船只,容量从2992个TEU到TEU不等,其中包括两艘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冰级船只。
在鼎
盛时期,东方海外拥有150多艘货船,运力超过1000万吨,
是世界七大航运公司之
东方海外在世界各地每周提供约7项服务。
连接亚洲、欧洲、北美、地中海、印度次大陆、中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东方海外附属公司在北美和亚洲拥有或经营专门的集装箱码头:加利福尼亚长滩集装箱码头和台湾高雄的高雄。
东方海外线由于1947年创建,是东方海外线。
1969年,OOL是第一条在亚洲运输集装箱货物横跨太平洋的航运公司。
因此,公司更名为东方海外集装箱运输公司。
近年来,东方海外已接管了多家著名的航运公司。
其中包括Furness Withy、Houlder Brothers、Manchester Lines、Shaw Sill、PSNC、
Prince Line和Alexander Shipping Company。
2015,OOCL订购了六艘最大的集装箱船,每艘载有个TEU。
首艘被命名为香港,该船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超过 TEU
标志的集装箱船,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山东口岸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现状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交通运输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
2020年来,针对多式联运“一单制”,各省都在积极探索切合自身实际的有效路径。
2020年11月23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山东省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方案》,2021年4月1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联合开展全省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工程;2021年4月7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福建省多式联运“一单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研究,政策研究室会同生产业务部,对福建省多式联运“一单制”实施方案进行了对标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现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多式联运“一单制”基本情况多式联运是指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的运输模式。
多式联运“一单制”是指“一次委托、一张单证、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的全程运输模式,将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和精准匹配,提供“门到门”完整运输服务,促进了贸易便利化。
多式联运“一单制”模式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合作式“一单制”。
一是不同运输方式企业间共同约定统一单证,并以此单证共同完成多式联运业务;二是由具有跨运输方式货运组织能力的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扩大其单证的使用范围和领域,在其办理多式联运业务时,其单证可以贯通物流全程;三是由业务相关的不同运输方式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多式联运单据及流转执行公司的统一规定。
第二,联盟式“一单制”。
由联盟统一牵头,联盟内不同运输方式的多个企业约定统一制式的单据,实现联盟内不同运输方式企业之间单证互通互认。
第三,行业式“一单制”。
由国家统一牵头,综合不同运输方式特点,研究不同运输方式信息互联统一标准,制定多式联运统一制式的单证,实现国内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多式联运单证互通互认。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世界第三方物流公司排名
UPS 公司(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裹递送公司
新加坡东方海皇集团:新加坡注册的全球运输和物流公司,是新加坡股票市场上最大的运输公司
香港东方海外公司(OOCL):世界具规模之综合国际货柜运输、物流及码头公司之一,亦为香港最为熟悉之环球商标之一
联邦快递公司(FedEx):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
马士基集团(Maersk):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承运人,服务网络遍及六大洲英国天美百达集团:全球最大的主营消费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之一,多种模式的3PL 及4PL 服务
英国Wincanton 物流公司:欧洲一家首要的供应链方案供货商
英国ChristianSalvesen 物流公司
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DHL-SINOTRANS):中国第一家国
际航空快递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COSCO):全球第二大航运企业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Sinotrans\中国外运):中央企业集团之一
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CRT\铁龙物流):中国铁路系统第一家A 股上市公司
北京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ZFS):中国最具成长性物流企业、中国最具竞争物流企业
中集集团(CIMC):中国最早的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和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世界一流的运输设备供应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美国物流咨询专家菲利普·塔马斯曾指出,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却认为,到中国内地经营物流所遇到的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恐怕也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正当不少公司进入中国搞物流, 遇到一点困难, 甚至遭受挫折,就怨天尤人的时候,东方海外物流公司(OOCL logistics )在中国取得的辉煌业绩却令人惊讶不已。 正当不少公司进入中国搞物流 集装箱运力
迄今已经拥有156,874标准箱运力集装箱船队的东方海外(OOCL)在前不久美国一家航运杂志评出的全球集装箱承运人排名表中仍然被列为第12名,次于3家日本航运集团,领先于哈帕罗德航运(Hapag Lloyd),以星航运(Zim)和中海集团(CSCL)。根据一些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家的分析,按照东方海外在集装箱运力方面的提升速度,特别是该航运集团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推出运力在60,000多标准箱舱位的一批新船订单,东方海外跻身于全球集装箱运输巨人排名表前十名之列是早晚的事情。 年营业额高达24亿美元的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分成2块,一是国际集装箱运输,二是物流集装箱码头业务和物业发展。 东方海外(OOCL)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东方海外国际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60多个办事处。东方海外集装箱航运有限公司是东方海外国际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以“OOCL”商标在全球经营业务,是全球规模的综合国际集装箱运输,物流和码头经营公司之一,也是在香港注册的人们最为熟悉的环球商标之一,所提供的全线直达物流和集装箱运输服务,现在已经遍布全中国。根据英国新出版的一家航运杂志提供的数据,东方海外是全球集装箱运力提升最快的航运公司之一,在过去的一年中东方海外订造了11艘现代化集装箱船,这批新船的总运力达到60,990标准箱,此举立即引起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密切关注。迄今为止,在集装箱新船订单数量方面超过东方海外的只有马士基海陆(Maersk Sea-Land),地中海航运(MSC),中海集团,日本邮船(NYK Line)和法国达飞(CMA-CGM)。
制定策略 公司总部设立在香港的东方海外物流公司总经理约翰·福曼指出, 凡是在中国经营物流而屡屡碰壁的人恐怕是对于中国缺乏深入的了解,一般国家的做法是经营人按照规定把物流行业的有关数据输入信息中心,物流经营人只要通过电子数据信息系统就可以知道如何操作。但是在有的人看来,在中国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除了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涉及到物流的各种法令, 法规和规则外, 中国还常常以文件通知或其它形式给物流经营和操作模式、程序增添额外的管理或者限制。至少在目前, 对于许多人来讲, 到中国建立配送中心的信息网络是相当不容易的,这是因为从传统意义上而言,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同时,中国的供应链冗长、低效、环节过多,无法与国外先进物流运作方式相比,在某些人看来, 中国的物流整体水平似乎只能说是“手工作坊式”,从一些如集装箱设计、货车设计、载货区、托盘标准等基本方面来看就相差甚远,真正有效的供应链应该是扁平式的。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物流中心,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是少之又少。 由于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事实上东方海外航运集团以往日子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舒坦。首先,在2001年接收新船的全球航运大户中,东方海外连前十名也没有排到。2002年上半年,东方海外效益猛然下挫,其税后利润仅为103万美元,而2001年上半年的税后利润是4,910万美元。但是大部分国际集装箱运输观测家认为,尽管经济收益严重下滑,东方海外的经营管理变得更加精明和强劲。东方海外航运集团的一句非常著名的口号是: “在困境中找机会,在顺利时赚大钱。” 众所周知, 运输与仓储设施共同组成了物流业的基础平台,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就是由货物运输开始起步的,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运输企业和货运配载服务企业之间搭建起有效的信息桥梁,实现资源共享,则是东方海外的又一个主攻方向。基于这种需求日益迫切,东方海外把以货运配载市场为切入点的货运信息网相继建立起来,他们立足于网络与传统产业的最佳结合,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物流体系,其公路运输网络化体系由无数个地面代理中心及其营业点组成,各配送中心有统一标识,并引进电脑网络化管理对装卸、搬运、保管等过程实施标准化操作,货主可根据代理中心的覆盖区域来选择配送中心,此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当地的配送中心,后者根据具体要求和到达时间做好配送准备工作。货物到达后,地面配送中心以计算机对货物自动分检和配装,以消除重复运输,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 但是最初以“货物系统”(Cargo System) 经营模式进入中国的东方海外物流公司一开始就抱定一个宗旨, 必须迅速树立并且逐步扩大足以鼓励本公司客户在中国配送产品的能力, 必须在中国抓紧建立经营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口的必要贸易运输渠道和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而核心往往是最坚硬的, 但是只要肯下功夫揭开这个核心, 整个“果实”就到手了。任何行业内人士都知道, 这是物流的核心部分。现在的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已经成为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经营货物拼箱和物流的有力助手,2002年, 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决定把重点移到中国,并且制订一套旨在迅速扩大为托运人提供广泛服务和大幅度提高物流经营收入的5年计划。约翰·福曼指出,其实东方海外在中国经营物流的头几年就已经尝到平均每年经营收入双位数的增长,按照5年计划,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收入的发展速度要达到每年要比上一年增长1倍。 快速增长的市场 东方海外物流公司总经理约翰·福曼指出, 在中国经营物流的最大困难是中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明显不足, 他提醒大家注意到中国的铁路, 公路和内陆水运等基础设施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这个事实, 只不过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东方海外的决策者们早就注意到,如今的中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例如向美国出口的贸易货运量已经占到美国从亚洲进口的贸易货运量的65%,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长。东方海外航运公司还看到,2002年以来,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欧洲发达国家,澳大利亚都积极到中国开拓市场,设立公司,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在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配合,而这一切都成为东方海外航运公司的原动力,此外,东方海外又继续发展泛太平洋集装箱运输和亚洲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双管齐下,从而加速推动其集装箱运力的发展。 目前进入中国经营物流的海外公司大多集中在上海、宁波、深圳和东南沿海各个省市, 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当然也不会放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市物流市场竞争和发展机会, 但是与众不同的是, 东方海外看准中国大力开发西部地区的广袤市场, 凡是有建设项目的地方必须要有物流跟进,于是东方海外物流公司不失时机地把业务向中国的内地, 特别是向中国的西部地区持续推进。东方海外物流公司到中国内地,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经营物流虽然非常艰苦,但是巨大的收获所带来的喜悦是全体同仁们难以形容的。要知道, 东方海外物流公司从2002年起执行的公司5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国大幅度扩大冷藏货物的特种运输服务。他再一次指出, 中国是目前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搞物流必须眼光放远, 要善于发现和勇于开拓新的市场。 当然,东方海外物流在业务上也不断帮助中国的托运人, 让他们尝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甜头。 例如东方海外物流公司为一些中国货主,托运人和客户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把原来习惯使用的船上交货合同条款 (FOB) 改变为工厂交货 (ex·factory) 合同条款, 为一些中国货主和生产厂商建立预配送制度 (pre·distribution)。
优化网络 874一些美国的经济分析家指出, 在经营物流的模式上, 东方海外物流公司与世界上其它物流竞争对手没有什么两样, 也是把根深深地扎在货运和拼箱业务中,东方海外迄今在全球27个国家都有分公司和办事处, 在美国的圣拉蒙, 长滩, 纽约, 芝加哥和亚特兰大设立有分公司, 在欧洲也有分公司和办事处, 当然主要重点在亚洲, 而重中之重在中国, 东方海外的总部目前向分布在全世界的分公司派出了大约400名雇员。东方海外的经营策略是不断向客户提供物流管理, 供应链服务和产品发展等其它方面的服务, 通过不断增加的外派机构和分公司,以合同的形式在当地选拔人才担任货运代理工作,在预先精心选择的地区持续扩充物流业务, 扩大服务范围, 以高质量和最可靠的服务品牌“打天下”。但是迄今东方海外物流公司没有透露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在亚洲, 特别是在中国推行以竞争对手之间相互收购,兼并的惯用方式来进一步扩大东方海外物流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和以合伙人的经营模式去推进东方海外在中国的 物流行业的深度。 他们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板块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因此,懂得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游戏规则的东方海外在泛太平洋航线上经营的集装箱船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少于9艘,这9艘集装箱船舶均在每一个航次中都要停靠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沿海的几大港口。但是这9艘集装箱船舶不一定每次都停靠日本港口和华南港口,如此调度航线的目的就是要在保持集装箱船舱位利用率的前提下,尽量合理缩短泛太平洋集装箱班轮航线的班期,同时充分发挥东方海外日本快航班轮和东方海外华南快航班轮的优势,把来自日本和华南的集装箱货物集中到香港转口,从而帮助香港维持其华南门户的历史性传统地位。 东方海外在华北港口,如天津新港和大一些美国的经济分析家指出, 在经营物流的模式上, 东方海外物流公司与世界上其它物流竞争对手没有什么两样, 也是把根深深地扎在货运和拼箱业务中,东方海外迄今在全球27个国家都有分公司和办事处, 在美国的圣拉蒙, 长滩, 纽约, 芝加哥和亚特兰大设立有分公司, 在欧洲也有分公司和办事处, 当然主要重点在亚洲, 而重中之重在中国, 东方海外的总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