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姓氏与名、字、号)【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35.2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姓氏与名、字、号

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符号。

2.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1)它既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3)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3.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4.姓是母系氏族社会中氏族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的互相区别的族号。

5.氏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的每个支族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

6.姓氏最初的区别:

(1)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2)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3)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7.夏商周三代,姓氏带上阶级色彩,氏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是贵族地位的

标志。

8.姓氏的主要来源一览表:

9.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

10.秦汉时代姓氏混为一体。

11.姓氏混杂的原因:

(1)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从周代起,天子分封诸子诸臣和先朝后裔,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形成很多氏,即后来的姓。

(2)战乱:战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

(3)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的姓。

(4)移民: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补充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

12.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会采用汉姓。

13.全国姓氏中以李最多,其次是王和张。

14.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重出身,看中门第,便产生了“郡望意识”。

15.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是两个世家大族,生活在东晋。

16.封建社会修家谱的目的及其作用: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袭关系。

17.“彭城流芳”姓刘;“颖川流芳”姓陈;“太原流芳”姓王。

18.名有五:《左传》中说“名有五”,即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1)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

(2)义:以道德品行命名;

(3)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

(4)假: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

(5)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

另外: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

19.名和字的关系:

(1)名与字意义相同。如:诸葛亮字孔明。

(2)名与字意义相关。如:赵云子子龙(云生龙)。

(3)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晏殊字同叔。

(4)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水)夫”字“子辛(金)”,取水生于金之意。

(5)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刘邦字季;班固字孟坚。

(6)取于古语或成语为字。

20.岳飞,字鹏举,名与字的意义相同,都是展翅高飞的意思。

21.旧时同一家族同一辈分的人,名字的中间用字往往是相同的。

22.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23.号流行于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

2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世誉为“诗仙”。

25.避讳是指古代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现象。避讳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讳禁制度极严。

26.东晋人称“王昭君”为“王明君”是为了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