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理论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69 MB
- 文档页数:28
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是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然要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和危机的总根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两种形式不断发展:在阶级关系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总是极力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同时不断革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从而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中共应城市委党校何喜元2012、8、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列主义中国化”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背景和发展过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背景和发展过程(一)时代背景1、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
2、两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主要成果。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历史起点(2)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形成系统理论。
一些正确思想,有的也隐含着错误的倾向;一些错误思想,也不乏包含着合理的成分。
(3)两个局限。
◆始终没有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始终贯穿着革命思维和斗争思维。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需要上升到理论。
◆特色理论是对实践迫切需要作出回答,必然产生的理论。
(二)发展过程1、提出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特色理论最重要组成部分。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约19年。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展开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特色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约13年。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形成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形成阶段。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特色理论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约5年。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者有机联系是一个整体,少了谁都不行。
邓小平理论开山之作、本源理论第一个伟大的觉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第二个伟大的觉醒科学发展观重要创新成果第三个伟大的觉醒4、相互关系。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教学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引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与实践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二、教学准备•讲义和PPT•视频素材和相关案例•黑板和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和答题卡•讲台和投影仪三、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过程;4.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和实践;5.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6.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
四、设计说明本课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使用图片、短视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趣。
2.概念讲解:通过讲义和PPT,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学习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4.复习巩固:通过答题练习,巩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理解。
5.分组演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示,演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与实践。
6.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7.最新发展: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拓宽视野。
8.总结提问:通过提问,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课件设计清晰明了,内容丰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