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课件1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83.50 KB
- 文档页数:17
【导语】课⽂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民欢度泼⽔节的情景,并进⾏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民迎来了⼀年⼀度的泼⽔节。
这⼀天,⼈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街上。
⼤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清⽔⾥有的滴上⾹⽔,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了,⼤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领⾥灌,我端盆向你⾝⼦上泼。
⽼⼈、孩⼦、姑娘、⼩伙⼉,个个⾝上湿淋淋,⼈⼈脸上笑开了花。
清⽔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上泼的⽔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兴呢! 地上铺满了⽕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点。
⼤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放起了烟⽕,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2.学会本课16个⽣字,其中⽥字格上⾯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民的风俗习惯和泼⽔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结合,理解课⽂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
读准字⾳“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节是哪个民族的节⽇?为什么叫泼⽔节?⼈们相互泼⽔表⽰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解的。
⼆、初读。
1.借助拼⾳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tonghushilin 2.(出⽰词语)⽔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赛龙⾈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读⽣字词。
(2)你在⽣字的⾳、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 “赛”:读平⾆⾳。
“湿”:读翘⾆⾳。
“幸”:读后⿐⾳。
“离、淋”:读边⾳。
字形: “幸”:不能跟“⾟”混淆。
(3)带读,指读,开⽕车读。
(4)去拼⾳,齐读词语。
《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幻灯。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欢乐的泼水节》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陈桥中心小学万立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识记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3、了解泼水节的场面,了解我们部分少数名族的传统节日活动。
师:同学们瞧在我们祖国的云南,有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
这里四季如春,谁能把这个美丽的地方的美丽的名字读好?请你来生:西双版纳。
你读得真美谁还愿意来美美的读一读真不错师:同学们一起来。
生:西双版纳。
师:再过一段时间呀,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就要开了,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美丽花儿的名字,听到你的呼唤,它就会灿烂的绽放,请你来生:凤凰花师:后鼻音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生:凤凰花师: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美吗?全班一起来呼唤美丽的凤凰花吧!生:凤凰花师: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就要到了。
大多数同学也许还没有见过泼水节吧,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吧,请看视频。
同学们看的时候我看到了有的同学很惊讶,有的同学捂着嘴笑了,看来泼水节真的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泼水的泼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头发的发。
全班一起读课题。
生:20《欢乐的泼水节》师: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很独特,人们是怎样过节的呢?它又有多欢乐呢,答案就在课文里,接下来请同学打开课文,读两遍,把自然段标出来,读得时候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读完第一遍,就冲解老师点头微笑,两遍都读完了,就坐端正。
明白了吗?开始学生读书。
师:老师表扬我们班的两个同学,尽管别人读完,他们还没有读完,但是还坚持着把自己的读完。
这篇课文有几自然段?师:刚刚我们看了图片读了两个新词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正确。
谁来试试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师:你读得可真正确啊,谁再来流畅正确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背景泼水节是中国许多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浪漫、神秘、欢乐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快乐。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泼水节这个主题,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泼水节的起源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掌握与泼水节有关的词汇、句式和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选段《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欢乐的泼水节》。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沟通教学资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准备与泼水节有关的图片、音频等教具,营造课堂氛围;•打印相关课文材料,方便学生跟读、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播放泼水节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们了解泼水节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第二步: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语音节奏,大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语调,感受文本的魅力。
第三步:理解课文教师让学生听课文,并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1.泼水节的起源和历史文化内涵是什么?2.什么是“唠叨”?“唠叨”的意思是什么?3.什么是“端午节”?民间还有哪些节日?第四步:词汇积累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汇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第五步:写作训练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题目:“你家乡有哪些传统节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构思好文章的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第六步:反思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估自己的表现,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联系实际,思考古代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拓展活动•邀请家长或其他人员来校参与泼水节活动,让学生了解聚会和交流的重要性。
•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编写自己的泼水节童谣或短剧。
•利用科技手段,制作一个泼水节PPT,让学生用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呈现泼水节的魅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程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以下是本店铺收拾的有关资料,期望协助到您。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大家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筹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如何能不开心呢!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
3.知道国内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知道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
读准字音“po”,如何记这个字?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何叫泼水节?大家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hushilin2.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jiaosaikenlibanna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fenghuangdaiji凤凰傣族吉祥自读生字词。
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哪些收获?字音:“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幸”:不可以跟“辛”混淆。
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去拼音,齐读词汇。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知道课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