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随着我国煤矿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矿土地的复垦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面临着许多主要问题,包括土地环境污染、植被恢复困难、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监管不到位等。
为了有效推进煤矿土地复垦工作,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建议。
建立健全煤矿土地复垦管理体系。
政府应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煤矿土地复垦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责任。
建立分类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土地制定相应的复垦标准和措施,确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和管理。
加大煤矿土地环境治理力度。
在煤矿运营期间,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矿区的土壤、水源等环境不受污染。
在煤矿关闭后,要开展土地污染整治工作,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建立污染责任追溯机制,对污染煤矿及相关责任方进行严格追责。
加强煤矿土地植被恢复工作。
煤矿土地在复垦后往往存在植被覆盖率低、植被品种单一等问题。
应加大植被恢复的投入和力度,采用适宜的植被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煤矿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要重视本地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推进土地生态修复。
第四,加大煤矿土地复垦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
当前,煤矿土地复垦工作所需投入巨大,但相关资金支持不足。
政府应加大对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多元化投入。
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升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第五,加强煤矿土地复垦监管工作。
对于违规煤矿土地复垦行为,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惩不法行为,确保复垦工作的顺利推进。
要建立健全煤矿土地复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复垦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存在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煤矿土地复垦工作朝着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摘要】煤矿土地复垦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复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的实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煤矿土地复垦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仍面临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完善政策、加强执行力度,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土地复垦、重要性、主要问题、监管力度、补偿机制、科技创新、宣传教育、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全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煤矿土地复垦的重要性煤矿土地复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关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随着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废弃,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进行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不仅可以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还可以减轻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复垦,可以恢复土地的绿化和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为后续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支持。
煤矿土地复垦不仅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更是一项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
为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煤矿土地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土地资源短缺: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和耗尽,导致很多地区土地荒废无法再次利用,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土地复垦标准不统一:目前各地对煤矿土地复垦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导致复垦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容易出现混乱和低效问题。
3. 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投入不足,导致复垦工作难以推进和落实,影响了煤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指煤矿开采后,对矿区进行环境修复和资源再利用的过程。
由于煤矿开采对土地的破坏性较大,因此煤矿土地复垦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任务。
本文将主要探讨煤矿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煤矿地下水位降低。
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内的水会被抽走,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后,会导致周围地区的水环境恶化,甚至引发地质灾害。
解决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是煤矿土地复垦的关键。
对于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加强矿井水管理,限制对地下水的抽取量,并加大对水源地保护的力度,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大对水资源的监测力度,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煤矿土地复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矿山生态环境破坏。
煤矿开采会破坏土壤结构,破坏植被覆盖,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是煤矿土地复垦的重要任务。
对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加大对矿山复垦的投入力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要提前规划矿山复垦工作,加大对矿山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
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山的环境破坏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矿山复垦工作的有效进行。
加大对违规开采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矿山开采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煤矿土地复垦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煤矸石的处置。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含有一定的煤炭资源和有害物质。
煤矸石的处置不当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对于煤矸石的处置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加大对煤矸石的回收利用力度,将可利用的煤矸石进行回收,提取其中的煤炭资源,并进行再利用。
开采沉陷的损害及塌陷土地复垦技术探讨摘要: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地面沉陷的问题,导致着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灾害的出现,更是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面沉陷的发生过程和主要沉陷形式,以及煤矿开采中出现地表沉陷的危害性,并分析了塌陷土地的复垦技术。
关键词:开采沉陷;危害;类型;复垦对煤炭开采沉陷造成的损害进行合理地评价,并对其提出有效的防治保护对策,是煤炭资源开采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煤炭开采损害的评价及其防治问题不仅是关系煤炭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进行煤炭开采沉陷损害评价和土地复垦技术的深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开采损害的定义开采损害是指由于采矿工程使地上、地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自然对象受到的不利影响统称为开采损害。
据此,一系列因采动引起的地压破坏现象也被包括在开采损害范围之内,如采场及巷道矿压、岩爆等等。
事实上关于采场、巷道受力稳定性问题及岩爆问题已形成了一些独立问题和研究分支,它们都属于岩石力学或矿山岩体工程力学的范畴。
矿山开采沉陷学也可归纳其中。
因此,广义的开采损害是与矿山岩体工程力学密切相关的。
前者强调现象,后者强调理论系统。
狭义的开采损害主要指岩层和地表受开采影响而发生的移动和变形所引发的一切有害变化。
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及其对地表建筑物和自然对象的有害影响是这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于地下工程,则需区别两种情况:通常将位于明显的移动变形区范围之内的采场、巷道、峒室所遭到的损害,划归为开采损害范围之内,而位于明显的移动变形区之外的采场、巷道、峒室等的稳定性研究则不属于开采损害的研究范围,它们的失稳不属于狭义的开采损害。
2 土地开采沉陷损害类型受煤层采深、采厚、覆岩性质、煤柱尺寸及其强度、采空区大小及采空区之间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地影响,开采沉陷造成的土地破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2.1塌陷坑式这种小范围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塌陷坑多发生于小型煤矿的采空区上方,是由于采深小(30~70m)、采厚大、工作面布置不规则等因素造成的。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煤炭企业面临着生产方式升级和环境治理的压力,土地复垦成为解决煤矿关停后的土地问题的主要途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投入过高:煤矿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完成,但是往往需要政府财政支持,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同时,土地复垦过程中需要进行清理、修复、种植等一系列操作,时间周期也很长,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难题。
2. 经济回报较低:很多煤矿土地复垦后的用途是农业、林业等较低产值产业,难以满足政府的资金回报要求。
煤矿企业在复垦后往往不再拥有土地使用权,无法再次获得收益,这也导致了其重视度的不足。
3. 土地质量难以恢复:煤矿开采带来的土地破坏十分严重,很多土地质量难以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对于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土地复垦后的长期维护,是否能够保证用地质量的稳定性,也是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4. 权益问题:土地复垦后的土地使用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政策的制定需要协调煤矿企业、当地政府和土地使用者的权益关系。
煤矿企业在复垦后失去土地使用权,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政策应当明确煤矿企业的复垦责任、收益保障和土地使用权等问题。
二、政策措施建议1. 政府引导,市场领导:煤矿企业需要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土地复垦,但是政府不应该承担全部的投资责任。
政策制定者应当出台资助措施,引导多元化投资,建立多种复垦方式,开发农业、旅游等市场规模需求大的产业,使投资方与农民、土地资源持有者等达成共赢,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土地复垦效益:政府应当推动土地复垦项目设计全面、合理、可行。
各级政府应当把复垦项目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 加强政府组织等规范性管理:政府应当完善煤矿土地复垦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定期对项目进行审核监督,确保复垦项目的实施于监管。
煤矿开采沉陷区土地复垦策略煤礦开采之后难免出现土地沉降的现象,我国又是煤矿开采大国,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矿开采澄江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围绕我国的煤矿开采沉陷区土地的复垦工作展开讨论,针对现阶段的煤矿开采区沉降土地的实际状况,提供一些有效的复垦策略以作参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煤矿开采沉降区;土地复垦;复垦技术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煤矿资源对国民经济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煤矿资源的利益开发和使用,难免会出现开采区域沉陷的现象,尤其是煤矿开采的地区上方通常是岩石或者土壤,煤矿开采之后失去了相应的支撑,很容易发生坍塌现象,难免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很多相关的煤矿开采单位在开采煤矿之后往往会废弃这种不能被再次利用的沉陷区域,这无意中也浪费了资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没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煤矿开采沉陷区土地复垦的意义煤矿开采沉陷区是指对煤矿进行开采之后,煤矿开采的地区难免会形成空洞,使煤矿开采上方的土地或岩石等得不到很好的支撑,从而不利于维持平衡。
所以在煤矿开采的地区周围常会出现土壤和岩石的松动或者变形情况,更为严重者还会出现塌方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由于地形的不同以及煤矿开采地上方的坍塌现象也不一致,通常将煤矿采空区分成三类,分别是一般来说,分别是冒落带、裂缝带以及弯曲带。
这三种现象出现的越多说明煤矿采空现象越严重。
一旦出现煤矿开采沉陷区,不仅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对后续的土地资源再利用也有相对的阻碍作用。
因为担心地表的塌陷,相关的煤矿开采沉陷区的复垦工作也十分艰难,再加上为了保障农民的种植安全,因此,这类土地往往是荒废的。
由此可见,若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使各种资源可持续再利用,为我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立即展开对煤矿开采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但是这项工作比较复杂,如要使沉陷区土地再次可利用,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和适当的方法。
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探析摘要:地表沉陷是由采矿采空区所引发的,随着大规模的煤炭从地下采出,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我国部分地区由采矿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首当其冲,塌陷坑、地裂缝、沉陷区等所造成环境危害和修复难度也最大,通过加强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采空区地面沉陷区的形成与治理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综合治理提供了一些方法,对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采矿区;塌陷;沉陷区;治理方式引言在实际开展采矿沉陷区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有效结合采矿沉陷区所属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但要有效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还要为整个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的形成及危害沉陷区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大面积长时间的采矿开采,地下逐渐形成了采空区,采矿区内岩层稳定性变差,易导致岩层断裂、弯曲,地表水平及垂直移动等现象;第二,因开采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比较复杂,受采空扰动的影响,巷道顶板塌落,形成采矿区。
由于沉陷区的形成改变了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系受到破坏,周围水系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平原矿区,地下水位较浅且降水集中,随着采矿区形成,地表会形成沉陷水域,进一步使沉陷区内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自然景观被破坏,动植物栖息环境受影响,生物多样性锐减,因此对于沉陷区治理迫在眉睫。
2采矿区形成过程采矿区是指在采矿作业过程中,将地下煤炭或煤岩石等开采完成后留下的空洞或空腔。
在采矿工程开采过程需要将地下煤炭资源开采运走,一般会在掘进过程中,采用类似道路上过山隧道方法,逐步打通地下煤炭所在位置到采矿井口间的隧道,一般会将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矿石、煤炭等运送到地面,以便形成合理的运送和开采作业面,随着煤炭和其他矿石的不断运出,地下形成了采矿区。
由于开采工艺和使用技术不同,采矿区略有差别,一般会以采矿井口为中心,向煤炭资源存储点形成采煤巷道,采煤巷道类似过山隧道的形状。
浅谈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就必须对一些曾经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保证我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
山西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所以对矿山土地进行复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简要概述山西矿山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山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矿山土地复垦;问题;对策一、矿山土地复垦的历程1.国外矿山土地复垦的历程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由于新机器、新技术、新发明等不断出现,许多国家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采掘,这使土地遭到了大量的损坏,同时出现了一些修复采矿破坏土地的措施,这是土地复垦的萌芽。
20世纪初,美国、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官员和学者们意识到土地破坏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对矿区废弃土地进行研究,提出了土地复垦及一些针对土地恢复使用的措施建议。
早期的土地复垦工作比较简单,一般是对整个污染矿区进行覆土,或者是对废弃土地进行局部修复。
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各国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整个矿区大量的土地遭到损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矿区土地复垦因此被重视起来。
这时美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了土地复垦工作的研究,提出土地复垦概念并在复垦作物选择上作了相关研究,法律法规开始出现,土地复垦技术有所提高,相继出现了土地平整、裂缝填充、植树种草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冲沟生态系统的要求受到重视,矿区损毁土地的复垦方向逐渐转为生态复垦。
美国、前苏联等国相继修订和颁布了有关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全国性法规,有了相关法律的约束,土地复垦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2.国内矿山土地复垦历程我国土地复垦最早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起步比较晚。
当时, 由于矿区土地紧张,一些矿区自发地在排土场、尾矿库上垫土种植粮食和蔬菜,用以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吃粮问题。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指煤矿开采结束后,对煤矿区岩石矿渣、矿泥、生活垃圾等进行治理,恢复原有的地貌景观,保护生态环境。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涉及土壤污染、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加强煤矿土壤污染治理。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和尾矿,其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政府应加大对煤矸石污染的治理力度,建立煤矿土壤污染监测系统,定期检测煤矿区域的土壤质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确保土壤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要加强煤矿区植被的恢复工作。
煤矿开采结束后,往往会形成大量的矿山裸露地表,没有植被覆盖,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应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鼓励煤矿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进行植被的恢复和种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煤矿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要加强煤矿区水资源管理。
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都十分严重,造成供水紧张和水质污染。
政府应加大对煤矿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煤矿区水资源的使用和排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合理规划煤矿区土地利用。
煤矿开采结束后,煤矿区土地可以用于农业、旅游等用途,改善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租赁煤矿用地进行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扶持。
可以引入旅游企业,将煤矿区打造成为旅游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推动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在政府和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解决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摘要:本文提出了煤矿塌陷治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政策、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对煤矿土地复垦政策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土地复垦塌陷治理复垦技术煤矿一、国家政策未得到全国贯彻落实目前,在土地复垦问题上存在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例如,许多矿区的地方政府及其制定的政策要求煤矿对开采破坏绝产土地先进行证明,而后进行复垦,这与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是不一致的。
按照有关规定,耕地征用价格,除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费、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外,还包括耕地占用税、复垦税、造地费等。
国家征收这些税费的目的,就是要开展土地复垦和耕地开发。
因此,土地征用后不应要求煤炭企业承担复垦责任,同时煤矿企业在当前的经营状态下,也没有能力再承担另外的土地复垦费。
二、土地复垦的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制定具体条例。
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严格按法律、按政策办事。
要根据国家《土地法》、《煤炭法》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地方煤矿采煤塌陷地治理办法》。
三、企业复垦积极性未得到应有的保护许多煤矿企业都有复垦的实施,对土地复垦热情很高,但复垦利益得不到保障,阻力和干扰很大,直接影响了企业开展复垦工作的积极性。
如煤矿对开采沉陷造成作物减产或绝产地土地,一般都按较高标准补偿,这些补偿费用往往高于土地破坏前的实际收益。
另外,由于沉陷破坏土地大多还能不同程度地耕种与利用,由于有这种“双收益”方式的存在,当地政府和农民大都不愿意煤矿进行复垦。
四、煤矿土地复垦政策和措施建议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政府、企业、个人从事土地复垦活动中的行为,明确管理制度,激励各方面开展土地复垦的积极性,提高土地复垦技术水平,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煤矿塌陷区是指因煤矿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地下空洞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区。
煤矿塌陷区具有土地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荒漠化、农田贫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针对煤矿塌陷区进行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充填开采是指通过填充抢陷空洞来重新利用煤矿塌陷区的土地资源。
充填材料通常选择工业废渣、建筑垃圾、文化土等。
对于充填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貌特征、土壤性质、施工成本等因素,确保填充材料的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
针对煤矿塌陷区的土地保护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土地保护规划:包括整体布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保护措施等方面,明确土地保护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通过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控制土地过度开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建设,加强土壤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对土地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利用。
4. 促进农田保护:在煤矿塌陷区开展农田整治,调整农田利用结构,提高农田的耕作质量。
通过农田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1. 建立塌陷区治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机构,明确责任和权力,细化治理措施和工作流程,形成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
2. 加强塌陷地质环境监测:加强煤矿塌陷区的地质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地下空洞的变化情况,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
3. 实施工程治理措施:通过填充、凝固、加固等技术手段,对煤矿塌陷区进行治理,确保地表的稳定和安全。
4. 加强社会管理和风险防范:加强对煤矿塌陷区的社会管理,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对煤矿塌陷区的防范和应急管理。
针对煤矿塌陷区的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农田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建立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使煤矿塌陷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指将废弃的煤矿地区进行生态恢复和资源再利用,使其恢复为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土地。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困难、资源再利用不足、资金筹措难等。
本文将分析煤矿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1. 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困难煤矿开采过程中,土地面临着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等问题,复垦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恢复是第一要务。
由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的影响,土地的复垦难度较大,很多地区的土地恢复效果不理想。
2. 资源再利用不足煤矿土地复垦后,原有资源的再利用是发展农业、建设和旅游等产业的重要基础。
由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不合理、技术手段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煤矿土地的资源再利用程度较低。
3. 资金筹措难煤矿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
由于煤矿行业的衰退,很多地方煤矿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导致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筹措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建议:1. 完善土地复垦政策体系需要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复垦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大对煤矿土地复垦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土地复垦技术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在煤矿土地复垦中选取若干典型示范区域,通过示范效应推广先进的复垦技术和经验,引导其他地区的复垦工作。
3.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煤矿土地复垦后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明确资源的优先利用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合理安排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煤矿土地资源的再利用率。
加强对煤矿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4.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制定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来支持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用地收益的投入、土地复垦税收优惠政策等。
加强对煤矿企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其主动参与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保障能力。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总结《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总结(一)》在采煤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就像是在废墟上重建希望,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意义非凡。
协作是工作推进的强大动力。
你看那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要是没有团队协作,就凭唐僧一人,早被妖怪吃了。
沙僧默默挑着担子,白龙马驮着唐僧赶路,悟空在前边降妖除魔,八戒虽然偶尔偷个懒,但也能帮不少忙。
在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里也是这样。
我们有负责规划的同事,他们就像军师一样制定战略;有实际操作机械进行土地平整的工人兄弟,他们就是冲在前线的战士;还有负责后续植被种植养护的队伍,就像后勤保障人员。
我就想啊,我在这中间也是个小齿轮,缺了我可能也会影响整体运转呢。
我们大家各司其职,遇到问题互相帮忙,有时候施工进度紧张,规划的同事也会到现场来帮忙协调,工人兄弟们也会给植被养护的队伍提提关于土地状况的意见。
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乔布斯,他不满足于传统的手机模式,不断创新才有了iPhone这个改变世界的产品。
在土地复垦工作中,传统的复垦方法有时候效率不高或者效果不好。
我们就得想新点子。
比如说在治理土壤肥力的时候,以前就是简单地施肥,但是效果不持久。
后来我们团队里有个年轻小伙儿,他提出可以用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菌群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刚开始大家都不太相信,觉得这新东西不靠谱。
但是我想啊,总得试试新东西吧,不试永远不知道行不行。
结果这方法还真不错,土壤肥力提升得很快,植被生长得也好了起来。
耐心是工作中的必备品质。
就像达芬奇画鸡蛋,简单的鸡蛋他都要画无数遍,只为了把基础打好。
我们的土地复垦工作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从最初的场地清理,到土地的平整,再到土壤的改良,最后到植被的种植和养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
有时候遇到一些特别难处理的土地,比如说有很多大块的石头,或者土壤被污染得很严重,那清理起来就特别费劲。
我当时心里就想,这可咋整啊,但是没办法,只能一点一点来。
就像愚公移山似的,今天搬一点石头,明天处理一点污染土壤,总有一天能把这片塌陷区变成好地。
浅谈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邹韵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密不可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生产的重要基础材料,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中国矿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矿业大国。
根据《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统计,我国主要矿产已探明储量在2017年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其中,煤炭资源新探明储量同比增加853.05亿吨、石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80亿吨、天然气新增查明资源储量5544.99亿立方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新探明124处主要矿产资源产地,包括15处油气矿产资源产地;105处非油气矿产资源产地,其他重要矿产的己探明储量也有所增加,例如锌矿、页岩气、煤炭等切。
工矿区是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带,人口、粮食、环境、资源等要素的矛盾十分突出,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回。
尤其是工矿区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压占、空气和土壤污染等,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制约了当地社会发展,对经济建设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土地资源紧缺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地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⑻。
据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达180多处,塌陷面积1150hm2,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亿元,因采矿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hm2,破坏土地157万hm?,且每年以4万hn?的速度增长凶。
矿山的开采还和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不尽相同,矿山开釆不能够因地制宜,不能根据当地地质状况避开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
一般情况下,明知道这个区域地质条件不好,但因为此处有矿产资源储量,还是不得不在此进行开釆,所以更容易造成各种地质灾害。
由于矿山的开釆导致的矿业废弃地的增加,对18当地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失地农民增多等。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矿山当地甚至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矿山被破坏的土地旧账未还,新账又欠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资源的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煤矿的开采对土地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煤矿土地复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破坏严重、复垦成本高昂、政策法规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煤矿土地复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土地破坏严重。
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不仅会导致地表塌陷,还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地下水的流动,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并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煤矿开采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开采和复垦制度,确保煤矿的开采和复垦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煤矿地区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减少煤矿对土地环境的破坏程度。
煤矿土地复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复垦成本高昂。
煤矿的复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
尤其是在一些煤矿开采完成后,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复垦工作更加困难和耗费成本。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来降低企业的复垦成本,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推动复垦工作的技术进步,降低复垦成本。
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发展复垦产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参与到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中,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煤矿土地复垦还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矿土地复垦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比较落后,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和规范。
需要加快完善煤矿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复垦的标准和程序,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可以加大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氛围。
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煤矿土地复垦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如下:1.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开采和复垦制度。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在对采煤塌陷区现有土地复垦模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复垦中出现的不均与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塌陷区复垦;不均匀沉降;积水下渗;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是指随身缠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中“谁损毁,谁复垦”的基本原则,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中损毁的土地履行复垦义务。
矿山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科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山环境地质学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主要就是对塌陷土地复垦、塌陷积水区土地复垦和塌陷区综合治理[1]。
1土地损毁现状截至2009年,我国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约11407万亩,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约2100万亩,共复垦3382万亩[2]。
至2012 年底?我国采煤沉陷土地面积约156 万hm2(2340万亩)?损毁土地约78万hm2(1170万亩)[3]。
2复垦技术国外利用CAD和ArcGis技术设计绘制采前与采后及复垦后的地貌对比、剥离岩土的分别堆放与腐蚀土保护和开采沉陷地作为湿地加以保护、无覆土的生物复垦及清洁采矿工艺[4,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6],但随着我国土地复垦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复垦措施的不断优化,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技术和实施力度都在提高,已从原来简单的埋压充填发展到挖深垫浅、输排降水非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2.1塌陷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地是指地下煤层采出后,上部覆岩、覆土失去支撑,力学平衡被打破,在重力和应力作用下重新调整,随之发生弯曲、变形、断裂、位移,导致地面塌陷下沉,并形成地表洼陷的塌陷区[7]。
在地表主要表现为塌陷坑、塌陷槽、裂缝条[7,8,9]。
采煤塌陷引起的主要危害表现在:耕地被破坏、水土流失、诱发滑坡塌陷、同时对人生和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对于大面积的整体沉降区域主要是在沉降稳定之后进行表面覆土、翻耕、种植,以恢复原有地貌[10-14]。
对塌陷坑、塌陷槽和裂缝条的复垦分为四步:一是坑内熟土取出;二是固体废弃物填充,可以利用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废弃进行回填,也可以将生产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填充,但严禁发生二次污染。
回填过程从实际出发,根据回填物的粒径、重量、渗透性进行分层回填;三是原有熟土或客土进行覆盖,为保障土方肥力,可以适当加入腐殖土、生活垃圾、秸秆粉碎物、锯末等有机物;四是进行表层平整翻耕[5,7,12,13]。
2.2塌陷积水区土地复垦国内比较典型的就是淮北市的塌陷区水产养殖改造[13],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同深度的塌陷积水区复垦,对于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塌陷区积水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部地区,但内陆地区的季节性连续降雨也会引发塌陷区产生积水。
对于季节性的塌陷积水和浅层塌陷区积水,由于积水较少,主要采用挖深垫浅,将造地和挖塘相结合,不同地区应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地塘比,达到对土地的充分利用[14]。
深度较大的常年积水塌陷区,通常采用清淤扩建、淤泥造地等措施,建设成人工湖、鱼藕塘、水田、水上娱乐场等[12,13,15-17]。
2.3塌陷区综合治理通过挖深填浅,夯实加固,防渗,排水,植树造林,种植草皮等,将塌陷区改造成绿色生态公园[18,19]。
例如,任楼煤矿矿根据根据矿区塌陷和积水较深的实际特点,采用“原地超前复垦,一次性复高到位”的复垦模式[20],将矿区复垦成为以水产养殖为主,兼顾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新型产业格局。
而上文提到过的淮北煤矿塌陷区,在综合治理方面更是形成了具有淮北特色的刘中复垦模式:化方平整法、挖深垫浅法、预制填充法、泥浆喷填法、生态治理法、煤煤矸石粉煤灰充填法[12,13,21]。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治理区治理时主要利用塌陷坑周边堆积的大量煤矸石进行回填,再采用土坑周边的耕植土进行表层回填,覆土厚度为50cm 左右,为了不使未整平的边坡发生次生地质灾害,在回填覆土时运用推土机将周边较高地段的边坡推成缓坡状,使之达到稳定,最后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植物进行生态复垦[1]。
3存在问题及对策尽管政府对矿区塌陷复垦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很多地区也通过矿区复垦实践总结了一套适合本区复垦模式,但就目前而言,矿区塌陷复垦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3.1不均匀沉降由于煤矿区长期进行开采,对地下基岩、土层结构、土壤质量、水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地下应力系统[22],加之塌陷区回填物质往往鱼龙混杂,这就要求在回填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填缝夯实;在设计塌陷区回填范围时,利用ArcGis将塌陷等值线和围岩破坏程度、地面坡度进行叠加分析,对回填范围进行适当的外延,同时对塌陷边缘区进行推坡处理,以减少不均匀沉降。
为减少复垦后地表出现裂缝条带,应选取松散、均匀、粘性小的沙土在表层覆土之前铺设一层作为缓冲层和应力释放层,3.2积水下渗煤矿区的积水下渗因其组分比较复杂,根据地区差异性又各有不同,但如果这些组分随着渗滤液进入地下,会改变当地地下水组分,增加地下水硬度,对该区人畜生命构成威胁。
在后期土地复垦时,基础农田水利设施铺设的时候不宜采用喷灌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塌陷区底下或周围有巷道掘进,还要注意防范透水事故的发生。
因此,要对煤矿的堆场进行防渗处理,外围设置截排水设施,内部可设置渗滤液导排设施,另外要合理进行选址,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查,煤场内部设置导排水泵,将渗滤液积水进行处理(物化、生物手段)后回用[24]。
3.3适宜性评价的多元性2009年中外技术合力在对徐州采煤塌陷地进行了高效复垦,将采煤塌陷地变成风景优美的生态湿地,对徐州市创新复垦利用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全国采煤塌陷复垦工作进行学习和借鉴。
基于矿区挖掘和塌陷的各异性,各地区在对整理单元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应该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绘制地貌、耕层厚度、土壤、气候、海拔、坡度、酸碱值等影响土地评价因子平面分布图,在ArcGis中将单体图进行叠加,可以有效将数据分析与属性直观展示结合起来,绘制多因子平面叠加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塌陷深度和范围、塌陷稳定性、地下水源分布、社会经济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等要素对复垦单元进行加权分析,在“宜耕则耕”“宜生态则生态”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对土地进行合理复垦。
3.4复垦工作的滞后性煤矿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有别于一般的压占、损毁土地复垦,长期以来,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地下水位降低的采煤区,通常等待沉降稳定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但在高地下水位采煤区,塌陷区很容易大面积积水,为了减少土地长期侵泡在水中对土壤成分的改造和土地长期闲置造成的浪费。
一些地区开展了土地动态预复垦技术。
(郭建平2005年,胡振琪2013年,肖武2013年)4总结我国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应该走出国门,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因地制宜,走结合各煤矿区自身特点,多学科融合的路子。
回填后若用于种植,需要合理地开展土壤结构重构,建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若用于建设用地,需要采取合理的工艺防止地面不均匀沉降。
5致谢:感谢陕西华地集团的同事们对本论文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中建三局的闫海涛同事对本论文从工程技术角度的可行性分析的指导。
参考文献:[1]. 何芳,徐友宁,乔冈等. 矿山土地复垦模式探讨[J]. 西北地质,2013,(2):201-207.[2]. 吴海洋,刘仁芙.《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2.[3]. 石书静,李惠卓.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62-5263.[4]. 王莉,张和生.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294-300.[5]. 吴海洋,刘仁芙.《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4-5.[6]. 李树志. 我国采煤沉陷土地损毁及其复垦技术现状与展望[J]. 煤炭科学技术,2014,42(1). 93:97.[7]. 王剑,周跃. 矿山土地复垦的探讨[J]. 矿业工程,2005,3(2):47-49.[8]. 李海英,顾尚义,吴志强等.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J]. 贵州地质,2007,23(2):43-46.[9]. 王山杉. 采煤塌陷区复垦技术研究[J]. 北方环境,2013,(5):34-35.[10]. 陈新生,岳庆如,王巧妮等. 我国采煤塌陷地复垦模式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13,27(3):5-9.[11]. 王琦,全占军,韩煜等. 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6):110-118.[12]. 马洪康.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复垦研究主要模式[J]. 能源环境保护,2007,21(1):48-50.[13]. 罗爱武.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 何斌,张若泉. 采煤塌陷区复垦与矿业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J]. 资源:产业,2003,5(5):59-62.[15]. 张瑞娅,邹勇,吴云等. 采煤塌陷深积水区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J]. 煤炭工程,2014,(9):73-75.[16]. 王振红,桂和荣,罗专溪. 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研究[J].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33:38-41[17]. 完永钊,马洪康,王素芳.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开发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18(4):52-55.[18]. 张敏.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经济学思考[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60-61.[19]. 卢全生,张文新.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模式[J]. 中州煤炭,2002,(4):17-18.[20]. 汪瑞侠. 任楼煤矿利用煤矸石综合治理塌陷区的效益[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9,(2):43-44[21]. 刘庆安,淮北矿业集团总公司征迁环保处,安徽淮北235000. 淮北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05-106.[22]. 尹红钊. 采煤塌陷复垦地上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防治[J]. 山西建筑,2007,33(22):116-117.[23]. 谭勇强,万秀芳,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地表不均匀下沉时基础与地基间状况分析及地基处理[J]. 煤矿开采,1997:36-38.[24]. 成春奇,徐龙,徐强. 采矿活动对煤矿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原则[J]. 中国煤炭地质,1995,(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