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的土地退化。其核心是土地退化。

2.荒漠化地区气候特征:

①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

②气候干燥

③冷热剧变

④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

3.荒漠化防治工程: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为治理和预防土地荒漠化所采取的各种工程的、生物的、农业和综合的技术措施与手段。

4.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①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黄土高原等具起伏的地区,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灌溉方式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②自然原因:深居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隔,降雨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大范围频繁的强风,为风蚀提供了充分的动力条件;而局部地区的起伏地形,深厚、疏松的沙质土壤和短历时高强度的降水特征,大范围极度干燥与局部地段低洼、排水不畅,降水稀少与强烈的蒸发,在不合理的灌溉措施下又加剧了土地盐渍化。气候因素,降水呈减少的趋势另一些地区气温则有增高的趋势,导致蒸发力的增大,助长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

5.荒漠化危害:

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变化;水文状况恶化;污染环境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

6.影响风蚀的因素:

土壤抗蚀性;地表土垄;降雨;土丘坡度;裸露地块长度;植被覆盖。

7.风沙运动规律:

①沙沙粒粒径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离地表越高,细粒越多,主要为悬疑;越近地表粗粒越多,主要是跃移和蠕移。

②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含沙量随高度迅速递减,在较高气流层中搬运的啥量少,而贴近地面含沙量大。绝大部分沙粒都在离地表30cm以下,特别集中在10cm以下

③含沙量随风速变化:当风速显著超过起动风速后,风沙流中的含沙量急剧增加S=e^0.74v S:绝对含沙量 v:风俗 e:常数(e=2.718)在同一粒径沙粒组成的地表上,无论风速大小,近地表气流中总有一层的含沙量相对稳定的,随着风俗增大,下层气流中的沙量相对减少,上层相对增加,但由于输沙总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所以上下层绝对含沙量都增加。

8.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萌芽快,根系生长迅速而发达;

具有旱生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植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9.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

速生性适应;

稳定性适应;

选择性适应;

多繁殖型适应。

10.沙丘移动方向总是和起沙风年合成风向大致一致。

沙丘移动方式: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11.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植物固沙作用;植物阴沙作用;植物改善小气候作用;植物对风沙土的改良作用。

12.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

一、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二、飞播造林种草固沙(种子大粒化处理)

三、植物固沙(直播、植苗、扦插)

四、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沙地农田防护林、沙区牧场防护林沙区铁路防护林)

13.盐渍土形成条件:

物质来源、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人为因素。

14.水盐运动规律: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15.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原理:

①控制盐源

②消除过多的盐量(通过冲洗、排水、客土等措施)

③调控盐量

④转化盐类

⑤适应性种植(利用盐生植物、耐盐植物,控制地面蒸发、减少积盐过程)

16.简单叙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林技术。

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直播固沙;

植苗固沙;

扦插造林固沙;

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17.我国风沙区固沙造林树种。

梭梭、白梭梭、柽柳、胡杨、沙枣、沙拐枣、柠条、沙柳、沙打旺、樟子松。

18.三大荒漠森林:

梭梭、柽柳、胡杨。

19.五带一体的铁路防护体系:

防护带宽度,迎风面300多米,背风面200多米,共500多米。

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就地取材,综合治理”的原则。

采取了以固为主,固阻输结合的措施,体现了以沙治沙的思想,是我国乃至世界沙漠铁路建设史上的创举。

该体系包括固沙防火带(防火平台:在路基迎风面20m,背风面10m,因故啥防火需要,清楚植物,整平沙丘,铺设10—15cm厚的卵石、黄土或炉渣)、灌溉造林带(水林带:在固沙防火带外侧迎风面60m,背风面40m范围整修梯田,修筑灌渠,梯田设障,灌水造林)、草障植物带(旱林带:在灌溉带外侧,迎风面240m左右,背风面160m左右,流沙全面扎设1m*1m半隐藏式麦草方格式沙障;然后2行1带隔1行,株行距1m*1m,栽植沙生旱生灌木)前沿阻沙带(人工阻沙堤:该带用柽柳巴或枝条,地上障高1m,地下埋30cm,加固成折线形,设置在丘顶或较高位置,起阻沙积沙作用)、封沙育草带(自然繁殖带:在阻沙带迎风百米范围内,局部沙丘迎风坡采取封沙、设障、栽灌木的方法,促其自然繁殖,减轻阻沙带压力)

20.封育条件:

封育区必须存在植物生长的条件,有种子传播、残存植株、幼苗、萌芽、根蘖植物存在。

21.沙地造林方法:

①前挡后拉造林法

②撵沙腾地造林法

③背风坡高杆造林法

④钻孔深植造林技术

⑤大苗深栽与长插条深插

⑥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⑦2行1带造林法

⑧沙地杨树嫁接更新法

⑨沙地乔木萌蘖苗更新法

⑩沙地乔木根孽苗更新法

⑾沙地樟子松造林

22.沙障:

(一)机械沙障:

采用柴、草、树枝、黏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此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达到防风阻沙、改变风的作用力及地貌状况等目的,统称机械沙障。分为平铺式沙障、直立式沙障。直立式沙障又分为:高立式沙障、地立式沙障、隐蔽沙障。

(二)沙障设计的技术指标:

①沙障孔隙度:沙障空隙面积与沙障总面积之比(一半多采用25%—50%的透气孔隙度。风力大的地区,而沙源又小的情况下孔隙度应小;沙源充足时,孔隙度应大)

②沙障高度:一般设30cm—40cm,最高有1m就够

③沙障方向:沙障的设置应与主风方向垂直,通常在沙丘迎风坡设置。

④沙障的配置形式:行列式、格状、人字形、雁翅形、鱼刺形

⑤沙障的间距:风力弱处间距可大,风力强时间距就要缩小。一般在坡度小于4°的平缓沙地上,障间距应为障高的15—20倍

⑥沙障类型及设障材料的选用:选用透风结构的高立式沙障为宜。

(三)高立式沙障设置方法:把材料(芦苇、板条)做成70cm~130cm的高度,在沙丘上画好线,沿线开沟20~30cm深,将材料基部插入沟底,下部加一些不叫短的梢头,两侧培沙,扶正踏实,培沙要高出地面10cm,最好在降雨后设置。

23.化学固沙:利用稀释了的具有一定胶结性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松散的流沙沙地表面,水分迅速渗入到砂层以下,化学物质将沙子胶结成一层保护壳。

化学固沙物质:沥青乳液固沙、沥青化合物固沙、涅罗森固沙、油-胶乳固沙、沙粒结块固沙。

24.风力治沙技术措施:

定义: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固执利得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措施:以固促输,断源输沙;集流输导;反折侧导。

25.风力治沙措施的应用:

渠道防沙;拉沙修渠筑堤;拉沙改土。

26.水利治沙措施的应用:

以水力为动力,按需使沙进行输移,消除沙害,发行利用沙漠

应用:引水拉沙修渠;引水拉沙造田;引水拉沙筑坝。

27.非堆积搬运和饱和路径学院是风力治沙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