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文明
- 格式:pdf
- 大小:358.51 KB
- 文档页数:4
收稿日期:2007-03-12作者简介:巴力(1968-),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哲学、政治学、刑法学研究。
2007年第2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07(总50期) J OURNA L OF L I AON I NG TEACHER S COLLEGE (SOCIAL SC IE N CES ED IT I ON )G enera lN o .50浅析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巴 力(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辽宁辽阳111004)摘 要: 经济全球化全面、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它也给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关键词: 全球化;外来文化;负面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898(2007)02 0009 02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世界的全面接触,使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面临新的挑战和危机。
与经济振兴相比,文化的复兴困难重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既要学会趋利,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又要做到避害,以迎接挑战。
本文将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与外来文化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资本等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呈现跨越国家和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日益结合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占据绝对优势,他们是国际经济交往中 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操纵者,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而外来文化即可以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也可以指来自本民族之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文明作者:阎英李玉静来源:《行政与法》2012年第01期摘要: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表现出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力,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而其实质则是利益的扩张。
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是我们在文化发展中既顺应文化融合的大潮,积极与世界沟通对话;同时又不受制于西方文化扩张的影响,熔东西方文明于一炉,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沿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西方文明;全球化;文化扩张;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1-0062-04收稿日期:2011-09-16作者简介:阎英(1958—),女,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李玉静(1965—),女,吉林长岭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行政法学。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和文化、文明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文明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长期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和文化的交融也越来越明显,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正逐渐演化为一种趋势。
而西方文明以其在历史发展中尤其是近现代史中所形成的独特地位,不仅表现出对世界经济的强大影响力,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其扩张性的倾向。
一、经济掠夺与经济发展——西方文明带给世界的双重影响一般来说,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也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而文明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文化;二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形式和实体,如文明国家等。
从关于文化、文明的概念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有重叠之处,在今天的实践中,经常是混用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及我们的文化政策选择——重读《甲申文化宣言》摘要:2004年发表的《甲申文化宣言》被誉为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三大宣言之一,如果说彼时《宣言》发表之时,中国文化还处于文化弱势一方的话,现今的中国却被视为西方文明的一种强大挑战力量。
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又不断反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发生了许多变化,为此我们需要作出许多改变。
关键字:全球化文化保护政策选择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挑战文化好比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识,通常民族通过文化形成身份认同和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民族的社会发展。
主权是指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主权的内涵逐渐扩大,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领土概念,它包含有许多的成份因素在里面,如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等。
十几年前《甲申文化宣言》就对全球化对各国文化所带来的危机有着深刻的认识,指出“这一显见的世界趋势……也凸显出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
”1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宗教、电影、文学、民主等文化和价值观念。
主权内涵的扩大在于全球化过程中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传统文化逐渐的衰落甚至消亡引起了许多国家的警惕。
因此,很多国家将文化视为本国的文化主权。
1.全球化带来了民族身份认同危机全球化过程我们有更多机会和途径接触到国外的文化,这些文化和文明是本国所没有的或者虽有接触但不擅长的,如科幻电影、漫画、动画篮球、足球;或者是一些制度层面,如高效的城市管理,先进的教育制度等。
然而,全球化改善生活时,人们的兴趣也逐渐的多元化,眼光更多触及世界之外,并可能由爱好某一项目而爱屋及乌的喜欢某一国家,如喜欢NBA的喜欢美国,喜欢漫画的喜欢日本等等;甚至因喜欢他国而讨厌出身国,认为与自己的国家落后、野蛮、愚昧。
比如近些年不断有新闻报道“精日”现象,侮辱国家为“支那”。
此外,香港和台湾地区,新生代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下降得很快,虽然这种情况有很多的原因,但全球化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25卷第5期2003年9月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 ngtan Normal Unive 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Vol.25No.5Se p.2003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¹言玉梅(海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海南海口571158)摘要: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重要、最迅猛的发展趋势,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生活领域。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向我国的大举挺进,深刻地影响了并还将继续深远地影响着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对西方文化的反思和对青年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西方文化;青年;价值观中图分类号:B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82(2003)05-0005-05全球化是当代最重要、也是最迅猛的发展趋势,它已渗透到各国的经济、文化、科学、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热门的话题。
全球化趋势对中国青年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文化观念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笔者试图通过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年价值观影响的探索,揭示其价值观形成的规律,总结我国青年成长的经验教训,以引导我国青年健康成长。
一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不争的事实,在各种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支劲旅,也是影响我国青年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20多年来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年影响的一般规律。
第一,西方文化以其大量现代学术思潮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青年的价值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西方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地被翻译、介绍进入我国。
由于青年人思想活跃、极少保守,特别是具有求新、求异甚至求怪的特点,所以他们既是现代西方思潮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又是某种意义上的受害者。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存作者:熊钟魁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1期摘要: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互动,并没有出现塞缪尔·亨廷顿所谓的“文明的冲突”。
而是在新的场景下,西方文化在本土生根发芽,经过选择与被选择,重组与再重组,与本地文化相互交杂在一起形成了有机的文化系统,并没有像塞缪尔·亨廷顿所说的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当两种不同文化形式遭遇时会产生激烈的冲突。
恰恰相反,我们在不同文化的结合地看到的是经过选择与被选择、重组与再重组而形成的混杂性文化。
这种混杂性的文化是和谐的、共融的,当我们认真审视它时,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文化“侵略性”的一面,看到更多的是其“温顺”的一面。
我们可以在伊斯兰文化下的埃及妇女的女性传统与西方女权主义的融合、混杂,与麦当劳在全世界的本土化过程中,看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形式并不是像塞缪尔·亨廷顿所谓的“文化的冲突”或“文明的冲突”。
我们相信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并不是“有你无我”的单项选择,而是一种“有你有我”的双向互动,当然这种互动是“和平”的,而不是“冲突”的。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化共存;文明的冲突;混杂;融合一、文化共存Lila Abu-Lugbod在“The Marriage of Feminism and Islamism in Egypt:Selective Repudiation as a Dynamic of Postcolonial Cultural Polictics”指出关于在埃及的伊斯兰教的女性传统与西方的女权主义结合起来对于当地女性的影响,这种结合或联合作为后殖民的动态的文化政策,而且这种文化政策是一种选择性的抵抗,更多地是一种交融的过程。
传统的伊斯兰教的妇女在家养孩子、照顾家庭,而随后的二战以后的后殖民时期,大量的女性开始出去找工作,寻求更高的学位,寻求经济上的独立,这种西方殖民主义和西方女权主义影响下的妇女行为方式与传统伊斯兰教的相夫教子、循规蹈矩产生了变化与冲突。
浅谈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
但是,不可否认,国与国之间也存在对立甚至是剑拔弩张的情况。
出现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造成的。
以中西方文化为例,其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
加强对这些差异及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为此,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寻求弥补差异的有效办法,尽可能地避免各类冲突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差异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问题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广泛地关注。
众所周知,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当中,并影响着人的具体行为。
价值观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现实中,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差异容易激发矛盾,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于对立甚至是剑拨弩张的状态。
这种现状,严重背离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的研究,以缓和国与国之间的紧张态势,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与西方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问题作了详细地阐述。
1.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现实中,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本文对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表现作了如下概括:1.1行为模式差异众所周知,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
思维模式不同,行为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提倡“三思而后行”,做事谨慎小心,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对人要以诚相待。
而且,中国人将有野心视为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20世纪上半叶是近代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西方文明面临重大危机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危机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影响深远,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危机。
20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给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战后的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相继兴起。
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这个时期迅速崛起,成为了对西方政治体系的挑战。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给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的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的爆发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危机之中。
其次是经济方面的危机。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遭遇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从大萧条到战后的经济调整,再到冷战时期的经济对抗,西方经济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大萧条时期,西方经济遭受了严重的衰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给西方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而战后的经济调整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问题,给西方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冷战时期,西方经济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冷战对抗的双重压力,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使得西方经济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文化方面的危机也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时期,西方文明经历了一系列文化冲突和文化革新,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不断在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之间寻求平衡。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面临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运动相继兴起,文化认同和文化价值产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移民的加剧,西方社会和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也给传统文化和文化认同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意识形态方面的危机也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时期,西方世界经历了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重大变革,从自由主义到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再到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抗。
人类文明: 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影响1. 引言1.1 概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漫长的岁月,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其中,西方文化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篇文章将探讨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其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阐述:首先,我们将回顾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涵盖古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等重要阶段。
其次,我们将重点探讨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对西方文化的塑造与变革。
接着,我们将研究工业革命与现代化进程对经济、社会以及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对于西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影响力扩大背后所带来的挑战和启示。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通过研究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影响,深入了解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我们也将评价西方文化对其他地区和国家产生的挑战,并展望未来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促进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和共存做出积极贡献。
2. 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 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古希腊文明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
古希腊是一个由城邦组成的国家,以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闻名于世。
在政治方面,古希腊提出了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概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然被许多国家所倡导。
此外,古希腊也是艺术、哲学和科学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文化。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人创造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如雕塑和建筑等。
他们崇尚自然美和人体完美,并将这些理念应用到他们的艺术中。
例如,古希腊雕塑以其精湛的解剖结构和栩栩如生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在哲学领域,古希腊有众多知名哲学家产生,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他们对道德、伦理和形而上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他们的理论对后世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古希腊文明还在科学领域有重要贡献。
例如,古希腊数学家提出了许多基本概念和定理,如毕达哥拉斯定理、欧几里德几何等。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以往,中国一直是崛起和落后交替的历程,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的经济、文化迎来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互相影响全球化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世界各国在这一进程中进行着全方位交流,而文化则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明显的一方面。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每年都有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体验中国文化。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触、了解西方文化。
在这一交流与互相影响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
比如,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的娱乐圈和时尚产业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西装、领带、高跟鞋等西方传统服饰也大量出现在了中国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在这种被外来文化影响的前提下,中国文化经过内在创新、重新定义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全球化的文化趋同与文化自信的问题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趋于一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冲击。
也就是说,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一些特色或者传统受到了威胁,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同时,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容易和迅速。
在这种情况下,倡导文化自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文化需要在自身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让外界了解中国、欣赏中国并尊重中国。
此外,中国文化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和品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全球市场上发挥影响力。
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产业和文创产业像电影、音乐、游戏、动画等文化产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得到了大力发展。
与此同时,高端的文创产业也受到了政府肯定和资本投资,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特点被更好地表现出来,成为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全球化带来的多样性和文化认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各种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都处于开放的状态,这种多样性也为中国人寻找自身文化认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全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文明之间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交流与交融。
这种交流和交融不仅仅包括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文明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全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加深了各文明的互相了解和和谐共处。
首先,全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与观念。
不同文明的交流可以打破狭隘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拥抱多元化的文化。
例如,西方文明的进化论思想和东方文明的道家哲学都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全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也推动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合作。
不同文明的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的经验与优势,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
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为人类的福祉和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对于航海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欧洲的工业革命则为全球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全球文明的交流和借鉴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同时,全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也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和谐共处。
不同文明的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增强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这样的交流可以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世界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和传承也是各国之间合作的重要方面。
通过文化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共同维护全球文明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处。
最后,全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也对于推动全球治理和解决全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各国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才能找到解决全球性挑战的有效途径。
全球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和恐怖主义等都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协调。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交融可以促进各国的沟通和共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全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全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促进了世界的进步与和平发展。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借鉴。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作者:李云玉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9年第09期摘要:19世纪中后期,近代西方文明逐渐确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并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辉煌的成就。
然而,进入20世纪,近代西方文明却没有继续保持高姿态前进的状态,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本文认为,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危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战争、经济大危机、意识形态危机和精神信仰危机。
这四个方面的危机相互联系,导致近代西方文明受到破坏与质疑。
本文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论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困境和带给后世的思考。
关键词:近代西方文明; 20世纪上半叶;危机近代西方文明19世纪是近代西方文明的“黄金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近代西方文明经过自身的快速发展后逐渐确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其影响卷席到人類生活的各个地区。
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则得到确立和扩散;经济上,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形成,世界市场也日趋完善;思想上,启蒙运动运动以来形成的以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得到传播;同时,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近代西方文明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后,以其自身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主导着世界的走向。
然而,进入20世纪,近代西方文明却没有继续保持着高姿态地前进,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正如英国音乐家梅纽因所说的:“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
”①本文认为,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危机,即战争、经济大危机、意识形态危机和精神信仰危机。
这四大危机使近代西方文明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并且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与批判。
1 战争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在传统社会里,战争是资源从一个政治实体转向另一个政治实体的重要途径。
对西方强势文化的理解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一,在中国,其文化特性表现得更为强烈。
或许,这个周末你在有情调的西餐厅里度过了欢乐的圣诞节;或许,通过用英语跟外国朋友流利地交流,你成了诚心的基督教徒,正在教堂里做祷告;又或许,你穿着当季最流行的欧美服饰,出现在电影院里准备看美国科幻大片,拿着iphone催促着朋友快点到;又或许,在平常紧张的上班时间里,在公司里用着惠普的电脑做报告,只能叫麦当劳或肯德基的外卖。
总而言之,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中,无处不存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接轨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被西方强势文化的面纱所迷惑了。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因此,下面我从思想文化、经济、政治、观念方面谈谈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的历史缘由。
在思想文化上,从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来看,西方强势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
西方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以思想文化方面的转型为先导的。
在15、16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创立了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文化体系,而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则进一步加强了人文主义的倾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西方社会“进步”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并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
17到20世纪,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划时代的科学家又倡导了一次近代的自然科学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方社会的前进。
科学革命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文化向着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文化转变,最终确立了西欧现代化的思想文化基础。
在经济上,18世纪的西方国家已面临一个新的时期,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密切。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现状与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随着贸易与征战的扩展,各个文明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交流。
例如,古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印度的佛教、中国的丝绸和希腊的哲学等文化元素在丝绸之路上得以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入现代以后,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
国际贸易和旅游的繁荣使得各国人民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触到其他国家的文化。
例如,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如京剧、太极拳等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除了经济方面的交流,科技的进步也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交流更为便捷和实时。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化经验和见解,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
这种虚拟的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西方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导致了文化同质化和文化侵略的现象。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文化通过电影、音乐、时尚等渠道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其他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交流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误解和争议。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文化交流,需要更加注重平等、开放和尊重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各国政府可以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其次,加强教育与培训,提升国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另外,国际组织可以加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推动,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和机会。
长期以来,在西方当代世界历史的研究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欧洲人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欧洲永远是先进的、优越的。
而事实上,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前,欧洲并没有比其他地区更先进、更进步和更现代化。
欧洲的文化也并没有比其他地区的文化更优越。
有学者指出:正是对殖民地的征服和剥削的财富才促成了欧洲的崛起。
这一观点对以往的“欧洲文化传播主义”提出了挑战。
(一)可以说,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是西方历史经验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全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西方文明中的特定价值观,如“民主”、“自由”、“市场化”等等吸引人的字眼,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
而这一历史过程本身则充满了“自由”与“不自由”、“民主”与“不民主”的斗争,同时这也是一个西方国家对其他国家与地区进行强制的、非民主的、非正义的掠夺过程。
首先,从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来看,西方强势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社会转型的产物,这里的社会转型指的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
西方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以思想文化方面的转型为先导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进步”观念和理性科学文化的发展。
西欧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统治中世纪西欧千年之久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创立了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文化体系,而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则进一步加强了人文主义的倾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西方社会“进步”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它们打着“复古”的旗号,也没有具体提出“进步”的观念,但事实上,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
”它用人类自身的解放代替了以往对神的绝对崇拜。
17到18世纪,哥白尼和牛顿等划时代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又倡导了一次近代的自然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文化向着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文化转变,最终确立了西欧现代化的思想文化基础。
中西方文化自信的现状和未来发趋势中西方文化自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紧密。
中西方文化作为两个重要的文化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自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西方文化自信的现状是不平衡的。
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自信心较强。
西方科学、技术和艺术等领域的成就被广泛认可和尊重,西方国家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相比之下,中方文化的自信度相对较低。
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中方的声音和形象尚未得到充分展示和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面临着被西方文化冲击和侵蚀的挑战。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中西方文化自信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中方文化的自信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开始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认同。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医药学等领域的研究和传承得到了推动,为中方文化的自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自信态度。
西方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意识不断增强,对中方文化的认同和欣赏也在提升。
西方学者和艺术家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积极研究中国的思想和艺术创作。
这种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态势有助于西方文化更加全面地认识自身,并在与中方文化的对话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中西方文化自信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中方文化的自信度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对外交往的深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将得到更多展示和传播的机会。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将更好地融合,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符号。
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将提高,为中方文化的自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西方文化将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社会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和机遇。
西方文化将更加注重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成果,推动自身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全球化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吸收一、引言全球化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球化对西方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吸收,这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化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全球化对西方文化的冲击1.文化多元化全球化使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文化多元化现象愈加明显。
西方文化面临来自全球无数民族和文化的强有力竞争,各种民族文化逐渐以平等的面貌展现在世界上,因此西方文化不再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
2.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冲击文化的概念主要指对生活方式、时尚、美学、宗教信仰、艺术、文学和其他文化元素所赋予的共同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西方文化的一些看法和价值体系受到了挑战,例如婚姻、性别、人权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不同认知方式的发生,直接对西方文化价值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和挑战。
3.文化标准化全球化冲击下,创新和原创性文化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文化产业的商业化风行,大量的吸纳了商业贪婪的要素,不能表达任何独创性的想法来满足全球化的需求,导致许多经典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已经逐渐被消解。
三、全球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1.文化多元化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全球化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
当文化之间的交流更频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进而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
2.文化相互吸收的作用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流,是文化之间相互吸收和融合的过程。
例如,各种不同文化的音乐、美术、风格和时尚元素交流和融合,对全球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贡献。
3.文化共生的趋势正是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融合,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共生。
全球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吸收不断地推动世界各种文化在经济、学术和文化交流领域的互相交流和融合。
四、结论全球化对西方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吸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互相融合的趋势是无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