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基于创新思维角度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器物方向为例摘要:通过分析陶瓷艺术设计(器物方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陶瓷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在教学模式推广和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改进措施,以促进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0—119—(03)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ls based on Innovative Thinking— Taking the Direction of Ceramic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 Utensils as an Example1 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建立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发明的产品应用与推广上,强调其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再生性思维[1]。
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从而推动艺术设计行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为了发现专业拔尖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2]。
创新思维有利于赋予学生和教师应有的设计自由和权力,并真正实行研究性教学。
1.1激发创造力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新颖、独特和非传统的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观念、技术和表现方式。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的框架和模式,寻找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展现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1.2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创新性地思考问题,挑战既定的观念和传统的设计方式。
教师教学手段创新方法探索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手段上需要不断创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索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使用投影仪来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学习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软件和应用程序来设计互动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与课堂内容进行互动。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定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合作。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引入项目制学习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制学习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在项目制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主题、制定计划、开展研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创造性任务,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新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和实训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创新实践教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意义,并对如何开展创新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创新实践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3. 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教师需结合实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创新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可以推动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5.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如何开展创新实践教学1. 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实践教学课程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是一个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
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EPIP教学模式的核心是“3I”理念,即创新思维、产业实习、项目实践,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构成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
具体来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展视野,了解业界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产业实习则是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行业情况和企业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了解行业和市场需求。
项目实践则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开展实际项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EPIP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开发项目任务,实践过程中需要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十分重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情况随时向导师请教,反复修改、完善自己的项目。
同时,在项目完成后,学生还需要向企业管理层和导师进行汇报和展示。
EPIP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EPIP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运作情况,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也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该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EPIP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ISSN 1002-4956 C N11-2034/T实验技术与管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第38卷第3期202丨年3月Vol.38 No.3 Mar. 2021DOI: 10_16791/ki.sjg.2021.03.006新时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势思考与实践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朱宇、马景惠2,赵爽2(1.吉林大学校长办公室,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该文概括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政策举措及有关高校实例做法,分析了新时代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及主要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思考了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并探索和实践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改革;新时代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1)03-0023-06Thinking about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 new era: Taking Jilin University as exampleZHU Yu1,MA Jinghui2,ZHAO Shuang-(1. President's Offic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 Guidance and Service Center for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ain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ical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inks ab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for improvemen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re carried out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nn; new era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肩负新 使命、新任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陈伟平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
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专业课教学“一线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我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学院在近两年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把“突出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机制”作为我们新课程方案下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积极探索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逐渐形成一个比较适合自身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及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机载体和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
我们学院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从教学管理制度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在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架构中,教务处是组织计划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之中,规定学时和学分;思政部是执行实施部门,具体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关主题内容和形式;学工处和团委是协助部门,共同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和落实,形成了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态势,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9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方法。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教授小学生加减法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具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具可以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使用小学生常用的算盘、拼图等教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面积计算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计算,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利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关心、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实践和体验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语言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
学重点应加强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语言实践探索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解读、落实,出现了离开语言空谈人文的倾向。
真正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主要就是语言实践,即言语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创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语言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精湛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资源。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语言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语境中,激发情感,激活思维。
教学《春笋》时,教师用语言描述:“春姑娘带来了温暖的春风,带来了丝丝细雨,还带来了雷声,你听,轰——轰——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播放春雷声。
“小懒虫,快起床啦,要迟到了。
”学生理解“唤醒”一词。
教师为了给学生创设情境,将课文以生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春笋”变成一个天真的、有灵性的、会说话的、茁壮成长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小精灵。
师生共同活动,一起谈感受,一起互相倾听心声……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课堂,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多种朗读,促进学生内化吸收语言实践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时,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掌握,特别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读代讲,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内化吸收语言实践的积累。
如何利用创新性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运动、游戏等方式创造活跃、舒适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兴趣爱好和身体协调能力。
比如,考核项目可以走出传统的口头问答题以及覆盖知识点,而是以学生集体参与的方式推动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和内化,从而实现对大部分学生的有效教育。
二、鼓励多角度思考
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个重点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眼光和角度会对问题带来不同的观点与答案。
如同多样化的文化一样,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将帮助学生更广泛的理解和创造自己的视角,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多的针对性,要求学生应对生活中彩色的世界和来自不同源的资料情报。
三、鼓励创造力
创新性实践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不断尝试实践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将对他们创意和思维力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
教师应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欣赏别人的创意,通过多次实践探索多样化的道路和思维方式,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创业计划推动能源,梳理对未来在创
业的路径中的利弊趋势,从而保证知识的获取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实践性的课程设计
在设计课程时,教师需要尽可能的使学生尝试更多的实际操作,让他们用手动脑。
不仅能够提高技能,更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实践能力,并能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例如,在农村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小型的园林,根据不同的植物分类,让学生学习有机物的耕作、水源利用与维护、肥料配制等。
这种基于实践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将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来源的实在、有用和可靠性,通过不断尝试,累积经验,从而达成最高效的教育效果。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2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不断挑战和改革。
传统的工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堆砌,而是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和发展是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也借鉴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将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提升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体来看,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主要是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批判和对未来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思考和探索。
2. 正文2.1 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构建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设计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加强顶层设计是关键,课程教学是主渠道,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是很好的切入点,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是必要手段,加强创业教育是新渠道。
要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中,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两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把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最高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中,我们重点探索解决“提高什么”和“怎么提高”这样两个问题。
我们着眼于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突出提高“五种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怎么提高”能力的问题,我们决定把全面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一个重点,为解决“怎么提高”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认识。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是推动实践教学的关键。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突破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从领导、组织、计划、基地、经费等方面进行系统完整的设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制度体系。
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中。
1以人为本,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制。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要围绕能力培养这个核心,通盘考虑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将学术氛围的营造、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通盘考虑,把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科技文化竞赛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制。
2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第一学期设置专业导读性课程,请专业名师讲授,为学生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提供指引。
在课程结构上,增加微观实务课程、实验课程和创业课程。
试行以“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到两割学期的实践教学。
建立了全校性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学习资源库。
3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成立现代教学技术服务中心和教学实践科,加强对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服务和质量管理。
4建立了一个平台(经济社会仿真实验平台)三个实验中心(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37个专业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体系。
实验室配置综合性模拟软件和经济数据库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性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实验平台。
其中,我校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建经济社会仿真实验平台,与浪潮集团共建ERP实验室和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为学生开展ERP实验和电子政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分层次,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新模式。
我校把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经验知识的重复性检验,工作业务流程的实践训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构建了以专业实习为龙头,暑期实践、寒假实践和周末实践为补充的社会实践体系。
形成了五种实践教学新模式,即经济社会仿真模拟校内实践基地模式,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模式,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海外实训模式,传统校外实习模式。
6学校把指导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课外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工作安排常规化,经费纳入正常教学预算。
并安排相关教学课程。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可以免修相关课程,免予进行相应的水平测试。
学校各类课外活动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在活动安排上尽可能地同课堂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一致、时间协调、内容互补。
7开展本科生职业发展培训计划。
每学期聘请校内、企业界或政府部门的授课教师开设系列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每年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突出能力教学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提高就业求职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8搭建高水平创业教育平台。
建立校内创业教育研究所、创业先锋班和创业俱乐部,与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建立国内首家财经创业园,为师生提供创业研究、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高端平台。
二、创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是推动实践教学的主渠道。
首先,我们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突出“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的指导思想,对本科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优化,提高了实验课程和微观实务类课程的比重,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实验、实验课程、经济社会仿真模拟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课程体系,共开设了财政业务综合模拟、金融工程、管理会计、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等90多门实验课。
同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大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比例。
同时,通过增加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写作、专题报告写作等训练,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书面和口头交流技能的提高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各环节之中。
其次,科研成果进课堂。
我们提出“科研介入教学,学术介入培养”。
一方面,在教学计划安排中鼓励在课程中设置前沿讲座,邀请权威人士用4~6个课时来介绍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把教师课堂讲授和专家讲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或学术前沿的相关问题。
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进课堂。
我校注重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向课堂转化的途径,鼓励教师将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于本科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具有前沿性、动态性和延展性,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课后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最后,开设学生自主研究性课程。
我校鼓励教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自主研究性学习课程。
比如《模拟投资银行》课程,由刘姝威研究员担任指导教师,每年有500名以上的本科生选修该课程。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合作开展研究,在9周时间内,每个团队完成1篇研究报告。
通过项目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三、创建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用人单位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实践教学很好的切入点。
我校共建成179个专业实习基地。
其中与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安永公司签订的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协议具有典型意义。
双方合作建立以“事务所实践课程”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4年安排学生在安永实习9个月,开创了我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高级人才的新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开展与税政模拟实训,对于提高学生工作业务流程训练的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
与中央企业团工委等合作,每年选送工商管理本科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习,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浪潮集团等企业联合建立ERP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实验室等也具有明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工作业务流程模拟训练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校还在法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税务专业也实行“事务所实践课程”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建成32个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7个志愿者服务基地,87个社会实践基地。
同时,通过项目化管理方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体验式教育,每年组织上百支学生小分队深入到农村、厂矿、学校、军营开展实践活动。
四、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是推进提高实践教学的必要手段。
我们认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层次。
激励本科生开展项目研究和经济社会“田野”调查是培养大学生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现“主动学习”的有益方式,也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理想途径。
为此,学校成立了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设立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建立了创新学分申报制度,搭建了一个创新教育平台,形成了四种有效模式:1立项资助模式。
目前我校已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学校和学院四个层次的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
2003年以来,学校共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对654个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进行立项资助并对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吸引了3 938名学生参加,占全校本科生的35%左右,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课题参与模式。
我校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指导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一批名教授活跃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
如著名学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刘姝威教授从2004年起组织百余名本科生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等项目进行研究,并公开发表有本科生署名的行业分析报告及相关文章多达80余篇;著名保险专家郝演苏教授和4位本科生申报的课题“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及医疗费用负担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资助;著名青年金融专家李建军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的测度方法研究》吸收了199名在校本科生参与调研,收集案例17个,提交调研报告76篇,发表论文报告2篇,有17位同学直接参加了最终成果《中国非正规金融调查》书稿的写作。
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参与经历,拓展了本科生的学术视野,使本科生学术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3自主调研模式。
学校通过制度化保障、项目化扶持和优秀成果奖励,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社会经济田野调查,形成调研成果。
一是每年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组织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包括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专题在内的社会调研活动,近3年来共有36个团队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二是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统计调查系统,包括一个数据挖掘与电话调查实验室,一个网络调查系统,一支进行电话调查和面访调查的专业调查员队伍,以及由专业教师和统计专家构成的指导教师队伍,采用电话调查、网络调查、面访调查等不同方式开展统计调查活动,其中“奥运信心指数调查”和“汶川地震调查”项目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学术竞赛与交流模式。
作为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已经形成了以“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展为龙头,以“中央财经大学一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模拟股市投资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论文大赛等为主体的课外科技赛事体系,覆盖全校主要学科群。
每届大赛都会吸引众多的学生参赛,创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也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人格。
2003年,学校建立本科生实践创新学分奖励制度,根据学生学术实践活动和科研成果、论文的获奖类别和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学分计入学生的任选课总学分,列入成绩单。
另外,学校每年举办本科生学术节和研究生学术节,评选“榜样中财”人物和“学术创新十星”人物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