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以及防洪减灾应对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79.74 KB
- 文档页数:2
社会科学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Ull U Ul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以及
防洪减灾应对方法
李斯杨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摘要:洪涝灾害是我国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频率高,范围广,损失大的显著特征,笔者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
环境两方面入手对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洪减灾的对应办法。
关键词:洪涝灾害;成因;抗洪减灾;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洪水,是暴雨、急骤冰雪融化、风暴潮和水库垮坝等自然或人为因素
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中国是世界上洪
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约2/3的国土面积、80%的耕地受到洪水
的威胁。洪涝灾害在我国发生的频率高,范围广,损失大,其原因是多方面 的,笔者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人手对洪涝灾害的成因
类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洪减灾的对应办法。
1.我国洪水的主要类型:按洪水的成因分析,我国洪水分为:暴雨洪 水、山洪、融雪洪水,溃坝洪水、冰凌洪水、和风暴潮等,其中,暴雨洪水发
生的最为频繁,影响范围广大,危害也最为严重。
2.我国洪水的自然成因:多变的自然条件复杂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我 国发生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2.1地形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以青藏高原为
代表的高原区域,平均海拔高达4000m以上,是许多江河的主要产水区, 在这个区域内,因为多数河流切割较深,自然形态原始,所以受洪水威胁
相对较小。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1 000—2000米之间,其中四 川盆地受洪水威胁较重。第三阶梯包括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其中平原
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水关系复杂,江河湖泊 的主要泄洪通道都分布于此,所以洪水威胁最为严重。
除此之外,岩溶、黄土、沙漠,冰)q ̄ge4,规模的地貌特征对洪水也有
一定的影响。例如黄土高原是我国主要的黄土分布地,由于黄土的土质疏
松,透水性强,抗腐蚀力差,加之植被缺乏,使得这一地区水流侵蚀严重,
水土大量流失,洪水含沙量较大,造成一些支流和细小河流的大量淤积, 甚至出现泥石流现象。极易形成河流洪水。
2.2季风气候。我国是大陆.『生季风气候国家,每年的北温带夏季风活
动导致出现洪涝灾害性天气,从而对我国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东经 105。~110。为界,将夏季风分为东南夏季风和西南夏季风两种,其中西
南夏季风爆发I生很强,从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爆发北进,使云南、四川I等
地降水迅速增加,10月份逐步撤退。这样的季风气候(1)使我国的年降水 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以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至西藏
拉萨附近的400cm等降水量线为界,此线以东年降水量较多,均在
地区 雨季起止时间 崖季风起止时问
华北 7月10H~8月28日 7月l0 ~9月2日
氆巾 6月9 H~9,j 5 H 6月10日~9月12 U
华南 4月 日一9月21 H 4月26日~9月27日 400c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
西,年降水量从400cm减小到 lOOcm以下,为干旱地区。(2)使我
国的降水量年纪变化很大,例如,东
部湿润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于最小年 降水量之比达2~6。(3)促成我国各
地的雨季分布,我吲主要地区雨季 起止日期于夏季风起止日期基本对
应。(见表1-1)(4)使暴雨在我国出
现频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按照暴雨的时空
尺度特征,大强度暴雨分为局地性暴雨和大面积暴雨,其中,大面积暴雨 是导致大江大河产生洪水的主要原因。
2.3流域水系:流域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洪水的自然分布特征。
2.3.1流域分布。我国流域包括外流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外流河流域 面积较大,由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组成,其中,太平洋
流域面积最大,包含了长江,黄河,珠江等大多数河流,约占国土面积的
58.2%,北冰洋流域面积最小,唯一包含了额尔齐斯河,约占国土面积的
0.6%。我国内陆河流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因为深居内陆,
海洋水蒸气难以达到,导致长期干旱少雨,多为季节性河流,常有断流现 象,洪水问题相对不十分突出。
23.2水系分布。我国水系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在东南部的外流
河流域。这些位于我国东南部的河流,受西高东低的地形和夏季风的影
响,很容易造成同一流域上下游洪水的叠加现象,导致洪峰流量增大,大
大增加了产生洪涝灾害的几率。 23-3河川径流量。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为27l】5亿M ,居于世界第三
位,存在地区分布差别大,季节分配,年纪变化不平衡,河流携带泥沙较多 的特点。由于地势特 和年降水量分布我国年径流量总趋势是南南向北
递减,近海,外流河,山地等区域相对较多。在一年四季中大部分地区夏秋 径流多,春东径流少,极易发生季节性洪涝灾害。此外河川径流大导致河
川泥沙含量增多,加大了个大江河的洪峰流量,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2.3.4湖泊。我国湖泊众多,东部地区大型湖泊分布密集,季风气候影 响导致湖泊水位变化显著,所以调蓄水量,防洪调洪的功能显著,自1 949
年以后,我国东部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多已建闸控制,由天然湖泊
转变为水库型湖泊,起到防洪蓄水的作用,从而减轻了江河洪水的威胁。 3.我国洪水的人为成因。洪水灾害的发展与演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
的发展和演变。我国人口分布}寺| 基本为东部季风区的广大平原地区人
口密集,而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人口分布稀少。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与耕地面积的扩展基本一致,二者的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类对
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改造,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洪水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江河洪
水形成机制和规律也逐步发生变化。 3.1植被减少:人类的过度砍伐导致地表植被的逐年减少,植被减少
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以森林最为突出,森林过度砍伐削弱了对降水的储蓄
能力和对雨洪的再分配功能,使林地径流速度加快,洪水相对集中,从而 加大了河流的泥沙淤积和中小河流的山洪威胁。
3_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森林等植被过度砍伐后的必然结果,对洪
水灾害的影响表现为增加河流的含沙量,形成下游水库湖泊的淤积,破坏 天然河湖调蓄和宣泄洪水的能力,加剧了洪水的危害。所以,水土流失,是
我国防洪减灾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33湖泊围垦:大规模围垦对洪水的影响是严重的,长江中下游是我 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区内分布有众多的通江湖泊和洼地,是长江洪水
的天然调蓄场所。对减轻洪涝灾害,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起着重大作
用,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垦,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
少了1/3,调蓄洪水的能力大大减低。湖泊本是江河的调节器,湖泊围垦后 不但减少了对江河洪水调蓄的容积,而且大量的涝渍水还要向江河排放。
围垦恶化了湖区的水情,导致洪水位升高,洪水持续时间延长,洪水频率
升高,洪,涝。渍灾害加重,成为制约湖区甚至我国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 3.4人口增长导致城市化效应: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80年
代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使得城市气候和下垫条件发生了明显 变化,导致了城市洪水水文进一步恶化,出现了洪峰波形尖陡,洪峰流量
增加,水位升高洪水重现期缩短等现象,”热岛效应…’雨岛效应”较为明
显。由于人口,建筑物以及工商企业密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大面积的 天然植被和农业耕地被住宅,街道,工厂等替代,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
减弱,使得城市集水区天然调蓄能力变小,汇流速度加快,径流系数增大,
加大了城市的成灾风险。
4.防洪减灾的对应办法。防洪减灾是和平年代国家安全中的一项重
大事务,也是政府提供的最大社会公益事业。从我国国情来看,防洪更应 该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工程,牵涉到多个方面的不同目标、不同利益的复杂
关系,必须要深入分析、充分协调,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护我国防洪 事务进程的顺利。
41水的流域特I生所决定了防洪减灾要以流域统一规划为基础,实施
流域综合治理。我们对洪水治理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人类活动
必然影响洪水的状况,因此治理洪水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对流域 的防洪减灾给予和谐的统一安排。要对工程措施进行规划,对非工程措施
给予安排,还要对人类的行为给予约束和引导。由于治理洪水真对的是未
来洪水,要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中所要面对的问题。而未来洪水具有
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出现更大规模洪水的可能性,因此应适当的多地给洪 水留出调蓄空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253— 兰 :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浅谈“空心村”的治理措施
李培育 叶长春
(周口市国土资源局勘测规划院西华县土地局,河南周口466000) 社会科学
摘要:”空心村”的出现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空心村”整治潜力很大,做好此项工
作,对破解建设用地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护土地资源意义重大,整治空心村,已经成为一项节约利用农村土地的主要方
式。有效从”空心村”改造的实践看,意义十分明显:一是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建设集约型新农村。二是有利于优化村庄布局,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关键词:空心村;土地利用率;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建新房的也越
来越多,但大多数建新房的农民都不愿在老宅基地 建房,而选择在公路 两旁或良田,让老宅基闲置,致使村庄成为空心村。
”空心村”的出现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对农村的居住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空心村”现象破坏了农村的景观布局,还使道路 络、
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难以按规划实施。此外,”空心村”还对农村的安
全构成隐患,”空心村”中遗留下来的旧房子大多为土木结构,成为火灾 的主要源头。”空心村”的房屋大都年久失修,在发生暴雨等自然灾害时,
极易发生倒塌事故。
”空心村”大多是老村庄才有,村庄越古老,空心范同越大。其形成原 因是多方面的。据调查分析,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宁盖新房不住旧房的思想。老房子一般都是住了三四代之久破
房子。所以一些人年轻人成家立业后都另建新居,不愿在老屋居住,这样 只好让它闲置、倒塌。
二、追求马路市场经济。有头脑的农民,他们舍弃自己的老宅基,千方
百计谋划在公路两边批良田建新房,不仅方便热闹,更重要的是可经商致 富。
三、一些机构约束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民建房是自己通过各种关
系和力砝谋划好宅基,待建房宅基谋划谈妥后,再请村小组干部签H{意
见,到村委会盖个章,乡镇土管办填表交各种建房费,即可动:r=。长此以 往,致使良田被占,可耕种土地越来越少。
温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建设节约型社 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据专家称,整治空心村,已
经成为节约农村土地的主要方式。
空心村”整治潜力很大,做好此项工作,对破解建设用地难题,促进 新农村建设,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意义重大。它事关我们能不能处理好保护
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依法行政和搞好服务的关系;事关县域经济发
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得到足够的用地保障;也
事关我市在新一轮 ̄ttg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能否解决好我们的用地布局 和建设用地规模问题。
为了把”空心村”整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确
保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应了温总理的”推进土地复垦”要求,治 理”空心村”工作的迫在眉睫。事实上,目前河南省正在进行的整治空心
村,已经成为一项节约利用农村土地的主要方式。把农民从占地甚多的 旧宅移到规划的宅基地上,从而置换出更多的可用耕地,这就是整治空心
村的内容。杨寨隶属周口市郸城县宁平镇,老宅地占地146亩,聚居住户
头44家,平均每户宅基占地3亩以上,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搬迁之后,每 户占地不足1卣。 村子还是村子,邻居还是邻居,然而土地却在增加。从旧宅移到新宅, 看似”零”搬迁的背后,却藏着大量的利益空间。”整治空,t2+/,就是争取
最大的利益空间。”宁平镇 土资源所所长崔来峰说,整治空心村已经成 为节约农村土地的主要方式。正是这种利益空问的吸引,整治空心村成为
一场全民运动。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仅2004年
全省已从”空心村”中复垦出耕地1】.6万亩。据悉,目前全省因废弃农宅 而闲置的土地不低于200万亩。仅杨寨村所属的周口市,”空心村”的面
积达到了3l5多亩,这相当于10个乡镇的耕地面积。
在全国人均耕地14亩的水平下,周口市现有的耕地面积1170万 甫,人均耕地面积仅1.1亩。一边是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迫切需求,另一
边又是要养家糊口的缺少耕地的呼声。 ”宁平镇杨寨空心村整治项日”挂牌督战,项目牌立在已经平整的老
宅基地旁边,牌上显示,整个工程一期为3个月,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新增
耕地9.7公顷,农田水利工程,新打机眼两井,修简易桥两座,田间道0.9公
里,生产路0.6公里,建生态防护林。建设单位是”郸城县国土资源局”。 空心村没整治前,巷道不通,雨天走不出们泥泞不堪,房屋参差不齐,
村里蚊蝇乱飞脏的不成样,心里憋闷活得不顺当。现在可好了,空心村整
治拆了影响规划的房,通了村里规划的村村通道路,盖了早已想盖的房, 村容村貌大变样,通过”空心村”治理,人均耕地净增近n1亩,同时可保
障村民20年建房的用地需求。通过”空心村”治理,大大优化了村庄布
局,初步改变了村庄建设零、乱、散、差的局面,促进了农民居住水平和生 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改变了新建住宅”发散”的落后模式;有的村庄进
行了部分搬迁,依托旧村庄布局比较合理的部分,划定村庄发展区域,统
一规划布局,将分散的宅基地向划定区搬迁,有效地改进了村庄的布局和 而貌。通过”空心村”治理,使全市上下的用地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宽
打窄用、随意占用、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大幅度减少、依法用地、集约 节约用地的意识显著增强。用地的注意力开始由过去主要依赖新增建设
用地转移到了主要依靠节约用地和存量挖潜上。 从”空心村”改造的实践看,意义十分明显:
一是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建设集约型新农村。通过空心村整治,一
批荒废闲置多年的老宅基地、村周围边角地等得到了整理利用。同时,通 过空心村整治严格了宅基地管理,有效遏制了弃旧宅建新宅、一户多宅、
宅基用地超标等现象,减少了新的耕地占用,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另 外,把”空心村”整治与基本农田整治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促进耕地保护由过去偏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并重
的转变。。
4.2调蓄洪水的问题要做到人与洪水协调发展。根据行洪区域的情 况,清理河流两岸洲滩上的住户农田,扩大行洪通道;加强植被种植,尤其
是根系发达可以起到固土防止沙化的树木。因地制宜地开展退耕还林退
田还湖的工作,增大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增强以上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到
积极宣传洪水的危害,提高躲避洪灾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迁移住在洪水 危险区群众,尽量把洪水发生后造成人员受灾经济受损的隐患降到最低。
43上游防洪,下游抗洪,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洪水的出现有一
定的客观根源,其中一个主要的根源就是河道流域的上游缺乏管理。传统
的防洪减灾方式仅仅是对河流发生洪水的地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对 上中游地区调蓄洪水的能力开发注重不足。防洪减灾要在河道水系的上
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调蓄雨水,涵养水源,在整个流域面上对雨
水层层拦截,阻滞雨水汇集河流的数量和速度,在水系下游的洪灾易发区 修建散洪通道,调洪水库以及回灌地下水的网络工程,以上这些举措不仅
可以防洪减灾而且能够加大洪水向地下的渗透,使之成为地下水,增大水 资源利用率。
一254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4.4与时俱进,变害为利开发洪水资源。在这个资源紧缺的时代防洪 减灾已经不是保安的单一目标,传统做法很少考虑增加洪水资源的利用
率问题,更少顾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样的安排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防
洪减灾的需求。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水也是宝贵的水资源。因此笔者提出
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多地变地表水为地下水。②因地制宜地适当利用
一些蓄洪区和洼地拦蓄雨水。③在有条件的地点实施跨水系分洪措施,分
散主要河道的洪水,调剂水系之间的水资源。④洪水调度要尽量照顾生态
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赵春明,周魁一.中国治水方略的回顾与前瞻I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2005. 12J张文胜,马桂芳防洪减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概论【MJ郑州:黄河水利
出版社.2004. I 3]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M_.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