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态度与行为

  • 格式:ppt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6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态度与行为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存在以下关系
外显态度
外显行为
内隐态度
内隐行为
一致
不一致
5.1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 (Fistinger, 1959)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Cognitive Dissonance ) ,该理论致力于解释态 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灵感来自于1934年印度大地震 个体所拥有的有相互关系的认知因素之间有协 调和不协调两种情况
态度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生活环境
知识的影响: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
人们根据已有态度来判断他人,与态度一致的材料 容易被接受、记忆。社会心理学家兰伯特:让加拿 大学生根据声音判断说话者人格,英语比法语朗诵 者获好评
参照群体的影响
参照群体选择的规范、态度或特征,会构成对群体 成员的外在压力,使群体成员依从作出相同的选择 个人会认同于参照群体,自愿采纳群体的态度 对于同一群体的隶属,使人们有相同或相近的知识、 经验,使群体中各成员的态度自然的渐趋一致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由于对工作特 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当谈论员工的态度时,多指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高的人,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 度 反之,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就可能对工作持消极 态度
2、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单一整体评估法(single global rating) 综合评价法(summation score)
3、态度的功能
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忍耐力 态度影响相容性
态度决定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89%取决于态度,13%取决于技 能,7%是其他 所有今天的技能源自于昨天对待练习技能的态度 其他方面?
幸运:机遇都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环境:“时势造英雄”,但也产生阿斗 容貌:四大美女,要么颠沛流离,要么客死他乡。长相 的作用有限 天才:爱迪生说:成功=1%天赋+99%汗水。汗水,就 是态度 背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经典文献:态度决定高度
一位富人的私家花园里并排生长着两棵柠檬树。其中一 棵柠檬树长得很高大,另一棵却很矮小。 有一天, 一阵大风把几粒高山雪莲的种子吹到了花园 里。花园里其他地方都被水泥硬化了,只有两棵柠檬树 下有点土壤。种子们找到大树请求给它们一个容身之所。 大树高傲地说:“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是我的地盘,主 人天天给予我施肥,我脚下的土壤很肥沃,你们休想在 这里生长。” 看着大树强硬的态度,种子们只能去找 那棵矮树商量。矮树满口答应,说:“和你们相处是我 的荣幸,你们过来吧!”就这样那些雪莲的种子就在矮 树根下居住了。
协调:愉快的、满意的、要保持的状态 不协调: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具有动机的作用, 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状态。不协调的 强度越大,解除或减轻的动机就越强烈
实验过程:3组,20vs1美元 认知失调理论:
与态度 不符的 行为 解释该行为 的理由充足 轻微认 知失调 态度改 变较小
第四章 态度与行为
张永军 博士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引例:看驴生起伏,感人生态度
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主人权 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 的自己。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 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它了,就连死也不让 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它上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 生态度(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 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 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 地面上
他们给被试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十分诱人(被试 可能挣到有可能中30美金奖的彩票),而另一个任 务却无聊且没有奖励。要求被试必须给自己安排一 个任务并把剩下的一个任务安排给别人。20个人中 仅仅有1人认为给自己安排有吸引力的任务是最道 德的,而尽管80%的人是这样做的
5、态度与行为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化的产物。因此,在态度与行为问 题上,远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思考
到底是态度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态度?

A
B
or B
A?
当态度已在头脑中形成,并界定得很清晰时,态 度指导行为 当态度不清晰、模棱两可,对某事缺乏经验,或 之前对它考虑较少,个体会倾向于从过去的行为 中推断自己的态度
二、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即所谓越禁止的就越引起人们的好 奇心 禁果逆反也称为“潘多拉效应”
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 潘多拉打开魔盒
不告诉别人原因地禁止,简直等同于诱惑,诱 惑别人去犯罪 态度引导中,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 能诱发禁果逆反的必然
5、态度与行为
研究发现,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以及态度和 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个体努力调和各种不同的态度,并使态度和行 为保持一致,以使自己表现的富于理性和言行 一致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知道一个人的态度就可预 测一个人的行为呢? 然而,现实中存在很多令人纠结的情况
2、态度的构成
研究发现,态度由三部分组成:
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指个人对外界 对象的心理印象。它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 等。认知成分是个人知觉和判断的参考,是态度其 余部分的基础 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 ):表明人对某一 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或情感。 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行为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 ):指个人对外 界的人或物所预备采取的反应或行动倾向
主要内容
态度 工作满意度 组织承诺 组织认同
一、态度
态度的定义 态度的构成 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与行为
1、态度的定义
态度(attitude):目前最为流行的是弗里德曼 的定义,他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 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是关于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要么 喜欢要么不喜欢,它反映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 内心感受
与态度 不符的 行为
解释该行为 的理由不充足
严重认 知失调
态度改 变较大
人们如何处理认知失调呢?
改变态度 改变行为 为这种差异找理由
影响个体处理认知失调的因素
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 个体相信自己对这些要素的控制程度 失调状态下的收益程度
瘦肉精事件 做假证
5.2 态度决定行为的条件
态度的重要性
价值观
态度的具体性
即可性
态度的可提取性
回忆性
是否存在社会压力
外界干扰
个体对于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没经验就没感觉
5.3 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是由比 姆(D.J.Bem)在1972年提出,主要阐释行为是 否影响态度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 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 为的工具 这表明人们擅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 不擅长于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人们倾向于 找出一种听起来合理的解释 什么是成功?
态度决定高度(续)
过了几个星期种子们破土而出,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那些花香能飘到方圆几公里外的地方,有一天花园 的主人闻香而来,发现了那几朵雪莲。他欣喜若狂, 拿出最好的肥料施给那些花,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 取泉水浇灌。渐渐地,矮树也从中得益,长得越来 越高,有一天超过了那棵大树。它时时感恩,用自 己的叶子给花儿遮阳。再看看那棵大树,现在虽是 盛夏季节,它只剩下了歪歪曲曲的枯枝,因为没有 人照料,它早枯死了。 你对他人的态度永远决定你自身的高度。
态度的构成
认知=评估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 的人,这不公平。
三者 密切相关
情感=感觉
我讨厌我的主管!
对主管的 消极态度
行为=行动的意向
我要换工作! 我向别人抱怨我的主管!
三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事 实
信 观 知 理 念 点 觉 解
评 价
意 向
外显行为


倾 向


偏 好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 备在募捐的时候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一段 时间以后,牧师还没有讲完,就有些不耐烦了, 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一段时间,牧师还 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 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的时候,马克吐 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 两元钱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不是富二代,你 不是高富帅、不是白富美,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 “李刚”爸爸,不要抱怨你毕业后工作差、工资少, 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 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 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问题
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知道一个人的态度,就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吗? 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
单一整体评估法
“把所有的因素考虑在内,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吗?”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比较不满意 E、很不满意
4、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的形成条件 态度的形成过程 态度改变的方法 几种态度效应 逆反心理的避免与利用
4.1 态度的形成条件
态度是在满足个人社会性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一事物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并能缓和由需要引 起的心理紧张,人们便会对态度对象形成积极的态 度;反之,形成消极的态度
4.4 几种态度效应
“登门槛”效应: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 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 的态度发生改变,相应的接受性也增大的现象
“挂牌子”实验
“留面子”效应: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 后,对较小的要求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
“导致顺从的互让过程”实验
4.5 逆反心理的避免与利用
逆反心理: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 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 状态
超限逆反: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出现的逃 避反应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当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 们的自我价值时出现的逆反 禁果逆反:禁果逆反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 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超限逆反:马克.吐温
5、态度与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 威克的研究认为,人们表现 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 学生对于作弊的态度与他们的实际作弊行为 几乎没有关系 对教堂的态度与星期天做礼拜的行为只存在 中等程度的相关 小悦悦事件
5、态度与行为
丹尼尔·巴特森就人的态度和行为相分离的现 象提出了“道德伪善”的概念,即表现出道德 水准,但实际上拒绝付出任何的代价
4.3 态度的改变
改变态度具有两大障碍 先前的承诺:明知道是错的,也不愿意承认 信息不够充分:找不到理由 态度改变的方法 提供新的信息
工会员工加入管理层
利用恐惧
恐惧的程度:禁烟广告
解决分歧
减少后悔值:买衣服
朋友或同伴的影响
造假
共同选择的方法
参与决策
个人性格的影响 态度是个人实际经验作用的结果
个人挫折经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2 态度的形成过程
凯尔曼(H· Kellmen):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 C· 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稳定到稳定。提出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个 阶段:
依从: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 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外力性、表里不一性、暂时性、转化性、模仿性 认同: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样人物的观点、信念, 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 内化: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 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