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朝花夕拾考题+全部答案一、简答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哪一部代表作?《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2. 为什么鲁迅选择《朝花夕拾》作为书名?鲁迅选择《朝花夕拾》作为书名,寓意着对旧时的追忆和对逝去的岁月的怀恋。
3. 《朝花夕拾》中的故事大都取材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吗?是的,《朝花夕拾》中的许多故事都取材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4. 《朝花夕拾》以什么主题贯穿整个故事集?《朝花夕拾》以对旧日时光的回忆和对人性的思考为主题贯穿整个故事集。
二、选择题1. “无草胜有青,无鸡强求鸣。
”这句名言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作品?A.《八千字的疼痛》B.《热风》C.《许老头的后半生》D.《阿英》答案:C.《许老头的后半生》2. 《朝花夕拾》中的《药》一文主要写了鲁迅小学时冬天放学后回家戴氯酸钾药水眉毛上的原因。
下列哪项不是原因?A.为了防止冻伤B.为了防备鬼继续作祟C.为了对他人表示“不合作”D.为了标榜时髦答案:C.为了对他人表示“不合作”三、问答题1. 《朝花夕拾》中的《厌倦》一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上学的过程中对教科书的厌倦,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的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反思。
请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厌倦》一文揭示了教育体制对学生个性的束缚和限制,以及教科书知识内容的单一和陈旧。
学生在读教科书时缺乏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记忆。
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剥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也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和探索。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朝花夕拾》中的《自杀日记》一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期的自杀念头,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现实的不满。
请谈谈你对这个题材的看法。
观点:《自杀日记》一文展示了童年时期作者对生活的极度失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让读者深刻意识到社会对人的压迫和环境对人的限制,对改变现状的呼唤。
这篇文章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提醒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痛苦,呼吁改变社会制度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考试设计鲁迅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鲁迅的原名是什么? A. 周树人 B. 周作人 C. 周建人 D. 周立人 答案:A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哪一篇? A. 《狂人日记》 B. 《阿Q正传》 C. 《药》 D. 《呐喊》 答案:A 3.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以下哪篇文章不是出自该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藤野先生》 C. 《故乡》 D. 《社戏》 答案:C
4.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什么主题? A. 封建礼教的束缚 B. 人性的扭曲 C. 社会的不公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A
5. 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逃避现实 B. 自我安慰 C. 盲目乐观 D. 以上都是 答案: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6. 鲁迅的代表作之一《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
答案:《呐喊》
7. 鲁迅在《______》中,通过祥子的形象,深刻揭示了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答案:《骆驼祥子》
8. 鲁迅的散文《______》中,他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鲁迅在《______》中,以讽刺的笔法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答案:《故事新编》
10. 鲁迅的《______》是一篇寓言式的讽刺小说,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答案:《狂人日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简述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的“铁屋子”的寓意。 答案: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的“铁屋子”寓意着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压抑。他将自己比作一个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突然被惊醒,意识到了社会的残酷现实。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呐喊,唤醒那些还在沉睡的人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打破这个“铁屋子”,寻求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鲁迅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鲁迅的原名是什么?A. 周作人B. 周树人C. 周建人D. 周立人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创作?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边城》D. 《药》答案:C3.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哪一篇?A. 《祝福》B. 《孔乙己》C. 《一件小事》D. 《狂人日记》答案:D4.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哪一篇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A. 《风筝》B. 《秋夜》C. 《影的告别》D. 《过客》答案:C5.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的“铁屋子”寓言,意在说明什么?A. 传统文化的束缚B. 革命的艰难C. 社会的冷漠D. 个人的无力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中,阿Q的全名是_________。
答案:阿桂7. 鲁迅在《药》中通过_________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答案:华老栓8.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_________。
答案:回忆性散文9.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形象,是一个_________的典型。
答案:被封建礼教压迫10. 鲁迅的《社戏》中,孩子们去看的戏是_________。
答案:目连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答案: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运用了日记体的叙述方式,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紧迫感。
同时,利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吃人”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吃人的社会现实,以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象征着封建传统的根深蒂固。
这些艺术手法有效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即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
12. 阐述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阿Q形象的塑造及其社会意义。
答案: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这一形象,他是一个贫穷、无知、自大且具有“精神胜利法”的乡村流浪汉。
鲁迅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鲁迅原名是什么?A. 周树人B. 周作人C. 周建人D. 周树森答案:A2.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哪一部作品?A. 散文集B. 小说集C. 诗集D. 戏剧集答案:B3.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什么?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答案:A4. 《阿Q正传》中,阿Q的最终结局是什么?A. 成为革命英雄B. 被枪毙C. 成为地主D. 远走高飞答案:B5.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哪篇文章描述了他童年的生活?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 《藤野先生》C. 《呐喊》D. 《药》答案:A6.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的“铁屋子”象征着什么?A. 封建社会的束缚B. 革命的艰难C. 个人的孤独D. 社会的冷漠答案:A7. 《药》中,主人公华老栓为了治疗儿子的病,买了什么?A. 人血馒头B. 神药C. 特效药D. 民间偏方答案:A8. 鲁迅在《孔乙己》中,通过孔乙己的形象揭示了什么问题?A. 知识分子的困境B. 社会的不公C. 人性的冷漠D. 教育的落后答案:A9. 《社戏》中,鲁迅描述了哪种社会现象?A. 贫富差距B. 封建迷信C. 乡村教育D. 农民起义答案:B10. 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什么?A. 封建礼教的压迫B. 个人奋斗的失败C. 社会变革的艰难D. 人性的扭曲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这篇小说是________。
答案:《明天》2. 鲁迅的《彷徨》中,有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爱情而牺牲的故事,这篇小说是________。
答案:《伤逝》3.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其中一篇以秦始皇为主角的故事是________。
答案:《出关》4.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描述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这篇散文是________。
自考鲁迅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哪一部?A. 《呐喊》B. 《狂人日记》C. 《阿Q正传》D. 《故事新编》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所著?A. 《朝花夕拾》B. 《彷徨》C. 《边城》D. 《野草》答案:C3. 鲁迅的笔名除了鲁迅之外,他还使用过哪些笔名?A. 周树人B. 豫才C. 雪峰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中,阿Q的全名是_________。
答案:阿桂5.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_________的实质。
答案:吃人三、简答题6. 简述鲁迅的文学创作特点。
答案:鲁迅的文学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批判精神、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多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为主,语言简洁有力,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短篇小说,也有杂文、散文诗等。
7.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了哪些自己的文学观念?答案: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提到了文学应该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以及文学应该具有启蒙和唤醒民众的作用。
他还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反对将文学作为政治的工具。
四、论述题8. 论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案: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他开创了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先河,打破了文言文的束缚,使文学语言更加接近民众,增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其次,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性,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思想启示。
再次,鲁迅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如短篇小说、杂文等,为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范例。
最后,鲁迅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阅读理解题9. 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回答问题:“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一个姓朱的读书人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鲁迅小说试题及答案1.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哪一部作品?A. 散文集B. 小说C. 诗歌D. 戏剧答案:B2. 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对待失败的态度B. 对待贫穷的态度C. 对待爱情的态度D. 所有选项答案:D3. 在《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茴香豆”事件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A. 倔强B. 迂腐C. 善良D. 懦弱答案:B4. 《药》中,鲁迅通过“人血馒头”这一情节,批判了什么社会现象?A. 封建迷信B. 官僚腐败C. 农民愚昧D. 社会不公答案:A5.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封建礼教B. 家庭暴力C. 社会歧视D. 所有选项答案:D6. 《社戏》中,鲁迅通过描述农村的社戏活动,揭示了哪些社会问题?A. 农民的贫困B. 封建迷信C. 农村的落后D. 所有选项答案:D7.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哪些作品是对传统故事的重新诠释?A. 《补天》B. 《铸剑》C. 《奔月》D. 所有选项答案:D8.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提到了“铁屋”的比喻,这个比喻的含义是什么?A. 封建社会的压迫B. 知识分子的困境C. 社会的黑暗D. 人民的觉醒答案:A9. 《彷徨》中的《在酒楼上》一文,鲁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哪些社会现象?A. 知识分子的迷茫B. 社会的冷漠C. 人性的复杂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哪一部作品?A. 散文集B. 小说集C. 诗歌集D. 戏剧集答案:A。
1.鲁迅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深受下述哪种学说的影响(进化论)。
2.在《摩罗诗力说》,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3.(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4.《斯巴达之魂》是一篇有着浓厚浪漫主义情调的小说。
5.《怀旧》是鲁迅早年所作的一篇作品,其体裁属于下面哪一种(文言小说)6.下列关于《呐喊》的说法正确的是:和《彷徨》一起称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集结了鲁迅1918年——1922年的15篇小说;1923年集结出版;《孔乙己》出自《呐喊》7.关于《伤逝》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是男主公涓生的“手记”;人们通常用《娜拉走后怎样》来阐释《伤逝》有一定道理。
8.吕纬甫是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酒楼上》9.鲁迅同果戈里创作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关心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
10.鲁迅的小说《药》受俄国安特莱夫的影响很大。
11.《啊Q正传》与显克微支《胜利者巴尔代克》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相似。
12.在《故事新编》中,所谓“油滑”写法首先出现于下列哪一篇《补天》13.《铸剑》的故事相传出自《搜神记》《列异传》14.《铸剑》的主人公是:眉间尺,晏之敖者15.《气死》对鼓吹“无是非观”的庄子(虚无主义)哲学进行了小说化和戏剧化。
16.鲁迅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17.下列选项中出自《故事新编》的作品有:《奔月》《理水》《非攻》《出关》18.下列选项中对《不周山》的理解正确,表述正确的有:是作者从“古代”采集题材创作小说的开端;是开始使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是鲁迅有意识的尝试用精神分析进行创作的开端;是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为题材。
19.鲁迅的《呐喊·自序》里曾提到过一位“金心异先生”,实际上指的是(钱玄同)20.鲁迅曾戏称他的一段学习生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指的是(南京求学期间)21.鲁迅认为“失学”无知的原因是:摹古、伪智、泥于习、惑于常。
22.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23.(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影响了鲁迅早期思想的形成。
24.鲁迅最早对“科学”进行系统论述的文章是(《科学史教篇》)25.《鲁迅全集》里收录了鲁迅亲笔所画的一幅画,此画见于《朝花夕拾》中26.鲁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采取“杂取种种人”的方式27.《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
28.“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29.《故事新编》中“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代表作是(《起死》)30.《故事新编》中史料的“铺排,没有改动”的代表作是(《铸剑》)31.鲁迅的小说《不周山》《补天》《肥皂》《白光》《弟兄》中蕴含着精神分析学内容。
32.“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中的《学界的三魂》33.《阿Q正传》《白光》《孔乙己》《狂人日记》《祝福》《孤独者》是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环绕人物性格的发展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34.以(1927)年为界,鲁迅的思想分为前、后期35.《摩罗诗力说》是鲁迅1907年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36.鲁迅自叙《不周山》的愿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是取了弗洛伊德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一一缘起。
37.解剖民族心里、挖掘社会病根是鲁迅杂文创作的一大特点。
38.留学将“吃白相饭”的特点归纳为三点:“欺骗”“溜走”“威压”39.《在酒楼上》是对漂泊者、坚守者两种生命形态的审视。
40.散文诗《野草》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其特点主要是:追求表现上的蕴藉含蓄;追求生活的真实。
41.“文坛三户”指:破落户、暴发户、破落暴发户。
42.对《示众》的理解正确的是:打破既定小说规范,创作新的小说范式;将小说中人物“符号化”;吸取绘画、摄影等艺术的方法;给读者以强烈的画面感。
43.(反对瞒和骗)是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所表现的重要思想。
44.鲁迅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写于留学日本时期,后收入作品《坟》中45.“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的评价。
46.主要收录“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而已集》)47.鲁迅认为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发展)的问题48.鲁迅的小说富有幽默感有多方面的原因,而语言的(多义)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49.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是《呐喊》50.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对象有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
51.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52.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思想与逻辑相统一。
53.鲁迅用白话创作小说开始于1918年5月,所写的取材于历史、神话和传说的作品集结为《故事新编》54.反映鲁迅对知识分子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最早关注的小说,是他写于1922年的(《白光》)5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56.“四铭”出自鲁迅的小说《肥皂》57.“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意义全盘疏忽了”出自《伤逝》58.“药”这一题目具有象征性,“华”“夏”象征着整个旧中国社会。
59.鲁迅的小说创作对我国“五四”以来的小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乡土文学”的形成、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60.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是用幻想与现实对比、名与实对比形成强烈的喜剧性的一个代表。
61.当1906年鲁迅的思想受到日俄战争影片事件的冲击后,便迅速做出了弃医学文的抉择。
62.“其实,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污蔑而已”出自《且介亭杂文二章·论讽刺》63.一群体面的地主绅士围在一起用鼻子闻“屁塞”的场面出自鲁迅的小说《离婚》64.鲁迅认为文艺的性能与其它科学不同,它是以触动人的情感为特征。
65.鲁迅在《两地书》中曾经讲到人生的两大难关是:穷途、歧路66.在外国那些反抗和复仇诗人中,鲁迅读了“心神俱旺”、“敬仰的诗人”是:拜伦、裴多菲67.以下作品出自鲁迅《朝花夕拾》的是:《无偿》、《五猖会》68.以下作品中体现作者对妇女问题关注的有:《祝福》、《离婚》、《伤逝》69.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为我们塑造了(看客、庸众、独异的个人)的形象。
7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杂文形式对中国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最广泛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的是(鲁迅)7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杂文形式进行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是(鲁迅)72.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制敌死命,这是(鲁迅)的杂文风格。
73.《新青年》最初创始人是:陈独秀74.晚清倡导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是:梁启超75.《热风》是(鲁迅)的杂文集。
76.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77.鲁迅在杂文中创作了许多形象,这些形象是(类型形象)78.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主张的是(胡适)79.《阿Q正传》中阿Q心中的革命就是“我要什么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同时,阿Q也许小D的革命,由此可见,阿Q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80.鲁迅小说采用“横断面”手法,截取生活的片段,来显示现实的全貌,而不是传统小说从头道来的流水账式的结构方式。
81.“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这段话是出自鲁迅的杂文《华盖集·忽然想到〈七〉》82.“多乎哉,不多也”、“君子固穷”、“窃书不能算偷……读书的是,能算偷么!”这里写的是孔乙己83.《故事新编》中《非攻》、《采薇》、《出关》基本上是史实的演义84.《故事新编》的基本内容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概括:发扬民族正气,刨坏种的主坟。
85.与《呐喊》、《彷徨》比较起来,《故事新编》的突出特色是塑造了一批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的形象。
86.“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摩罗诗力说》87.“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出自鲁迅《亥年残秋偶作》88.关于《孔乙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鲁迅曾说是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以一个既是在场者又是旁观者的小伙计当做叙述对象;孔乙己身上体现了旧知识分子的形象。
89.小说《兔和猫》表现出的主题是:复仇、无辜的生命被吞噬浮夸。
90.鲁迅小说与《红楼梦》的相似性在于:敢于写出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悲剧;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传奇性故事情节取胜的写法;打破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人物性格复杂多样;敢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
91.对鲁迅小说理解正确的是:《呐喊》与《彷徨》开创了现代小说启蒙主义的精神传统;农民是鲁迅小说中常出现的形象,象征“被侮辱被损害者”;鲁迅小说具有乡土品格;鲁迅眼中“中国式脊梁”人物是大禹和墨翟。
92.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包括:原创性、先锋性、经典性93.阿Q性格的核心特点包括:麻木健忘、欺软怕硬、化丑为美94.鲁迅《白光》中的主人公(陈士成)95.《彷徨》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1926年的11篇小说96.《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属于鲁迅的文言论文97.鲁迅早期与其弟合办却未果的杂志是:《新生》98.鲁迅最后十年间,共创作了十本杂文集,其中《三闲集》表现了作家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
到《二心集》,可以说完成了这个过渡。
99.鲁迅的《起死》和他翻译的巴罗哈的《少年别》都是“用戏剧式的形式来写的新形式的小说”100.《域外小说集》介绍的是东欧弱小民族文学,有波兰的显克微支,芬兰的阿霍,希腊的霭夫达利阿帝斯101.“这一定不是的”女乙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女辛说,出自鲁迅的《奔月》102.美国的史沫特莱认为,在鲁迅的杂文中,“畅流着中国和西方的两支文化巨流”103.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体式,即“闲话”的散文与“独语”的散文104.《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拜伦和雪莱105.鲁迅认为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额差异,首先表现在文学的真实性上。
106.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要点有:逻辑性、形象性、讽刺性、抒情性、常用曲笔107.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的特点有: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歌颂韧性战斗精神;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108.鲁迅在“五四”时期写的“随感录”的特点有: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109.鲁迅小说的题材有:农民题材、知识分子题材110.鲁迅对左翼文学阵营内部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进行反驳、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