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32.91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作业一:

1.论社会主义的本质

2.简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4.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5.简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完整准确地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过去长期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反映了邓小平从发展生产力出发,紧密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路线。

(一)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根本途径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因素的作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对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也就成为社会主义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任务。

1、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2、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

1、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客观上就要求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已经确立了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邓小平又多次明确地提出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搞两极分化作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很低,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允许一定的剥削现象和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的存在。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必须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实际出发,从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凭主观愿望。

2、只有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剥削现象的产生,是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生产力充分发展是消灭一切剥削现象的先决条件。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首先是看它是不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是看它存不存在剥削现象。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要消除两极分化的危险,但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彻底消灭和消除。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为了发展生产力,允许一定范围的剥削现象存在同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要求并不矛盾。离开生产发展,去搞消灭剥削、消除贫富差别,割“资本主义尾巴”,只能导致贫穷和落后,这方面我们有极为深刻的教训。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

的本质特征,而且体现了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联系起来的思想。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奋斗的方向。它只能在保障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直接含义,包括人们共同过上富裕的生活,也就是共同占有和消费更充裕的物质文化产品。它是邓小平坚持唯物主义,从广大人民迫切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用通俗朴实、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社会主义实质和目的的一个新概念。

1、共同富裕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前提的

2、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而不可能是同步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三个基本方面,在内容上是有主有次的,在实践中是有先有后的,它们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构成了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具体说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的和奋斗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即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外,还具有作为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市场化、产权主体多元化、微观决策自主化、经济运行法制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社会保障制度化等。这些共性特征是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正因为市场经济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

三、

基本内容: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进步政治成果的总和,通常表现在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上,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