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讲解稿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9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陈列讲解稿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它占地面积七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万六千平方米,馆内收藏了出土于陕西各地的文物精品三十七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近两万件,国宝级文物十八件(组)。神秘瑰丽的西周青铜器、丰富多彩的历代陶俑、精美绝伦的唐代金银器、独具魅力的唐墓壁画,构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的特色。开馆以来,陕西历史博物馆以朗阔庄重的唐风建筑群﹑琳琅满目的文物精品﹑全面系统的历史陈列﹑现代化的管理设施以及多层次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好评,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在1973年的6月,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感到当时陕西省博物馆的展厅非常狭小,库房黑暗潮湿,当即指示“陕西应在适当的时候建一个新的博物馆”,而且还明确指出,新建博物馆的馆址可以选在大雁塔附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了一亿四千四百万元人民币,建造了这座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大师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建筑整体为仿唐风格,着重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那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在布局上,借鉴了中国宫殿建筑“轴线对称﹑中央殿堂﹑四隅崇楼﹑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的韵味,并创造了一种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览面积为1﹒1万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展,这是我馆开馆17年以来对原基本陈列《陕西古代史》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后,于2008年3月26 日隆重推出的精品陈列。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我馆藏品精华和陕西近几年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文物珍品三千余件,系统地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的丰硕成就以及对中华文明的突出贡献。展览共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唐以后的陕西七个部分,本着以物带史的原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历史地位,述说着周、秦、汉、唐及不同时代的盛﹑衰﹑兴﹑亡。

专题陈列是围绕着某一主题而举办的不定期展览。我馆先后举办了“唐墓壁画精品展”、“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陕西青铜器珍品展”等多个专题陈列,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陕西的文物优势,赢得了国内外观众及专家学者的青睐。我馆目前的专题陈列为《历代铜镜展》和《陕西古代体育娱乐文物展》。

临时展览是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补充,具有周期短、内容活、常看常新等特点。同时临时展厅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是我馆面对社会的文化窗口,这里先后举办过近百个群众喜闻乐见、主题鲜明的展览,已成为当地民众关注的文化休闲热点。

现在我们已步入序言大厅。

请大家环顾一下,这个宽敞凝练的大厅内没有书写文字序言,而是由一幅巨型的浮雕和一尊石狮组成的无言之序。巨型浮雕表现的是汹涌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老的华夏民族就是在黄河流域不断繁衍、成长壮大的。这尊石雕走狮原在唐代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陵墓顺陵前。它高达三米五,重约十五吨,是我国历代石狮中体量最大的一尊,因此它被誉为中国第一狮或者称东方第一狮。狮子原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主要栖息在树林稀少的沙地平原,张骞出使西域后,狮子和雕刻狮子的工艺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了陕西。我们眼前这尊高大威猛的石雕走狮是唐代的作品,它是中外文化融合后的创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气魄与水准——高大、雄浑,开放、多元,兼容包并。观众朋友,说到这儿,你是否觉得这也是一种序言,一种无言之序呢?好了,浏览了序言,我们将开始解读书的正文。

请随我走进《陕西古代文明》展,第一展厅。去品味这部记录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朽作品……

壹黄河文明的摇篮——史前时期(115万年—公元前21世纪)

陕西地形图

陕西位于黄河中游,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全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人口3700万左右。陕西省南北全长1000多公里,从北向南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水平原﹑陕南秦巴山地。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东西宽约360公里,俗称八百里秦川。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蒙古高原的黄沙被强劲的北风席卷南下,受到秦岭北坡的阻挡后,

堆起了厚厚的黄土层,再经渭河及其支流的冲刷﹑淤积,形成了中部这片广阔的平原地带。八百里秦川是中国农业时代开发最早、最富绕的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主要城市有西安﹑咸阳﹑宝鸡等。我们看到在关中平原上这条从西贯穿至北的长达787公里的河流,就是渭河,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另外这条河是泾河,由于渭水浊,泾河清,两水交汇形成了“泾渭分明”的自然状态,构成了一处独特的景观。从地理形势上来看,关中地区被山带河,位于四关之中,东为函古关,西为散关,南为武关,北为萧关,所谓“四塞以为固”,这四关就像一个天然城堡,将关中平原围护起来,形成易守难攻之势,所以历史上很多朝代都选择将都城建在陕西。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中的第一部分——史前时期。史前时期是指文字记载之前的人类发展史。陕西境内考古发掘获得这一时期的实物资料丰富而齐全,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从关中到陕南、陕北都有典型的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并首尾相连,再现了陕西乃至中华民族充满生机的童年。一、远古先民

㈠蓝田人

196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分别发现了一具头骨化石和下颚骨化石。蓝田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对探索和考察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1、蓝田人复原头像

依据蓝田人头骨化石,考古学家复原了这尊反映当时人类面貌的头像。据科学检测可知,这是一位年约30岁左右的女性。蓝田人的相貌特征比较原始,前额低平,眉骨粗壮,吻部突出。脑容量仅有780毫升,为现代人类的一半左右。蓝田人生存的年代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已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2、大型刮削器、砍伐器

这些形状不规则的大型刮削器和砍伐器是蓝田人用来狩猎和采集食物的工具。这些石器比较粗糙、原始,并且具有一器多用的特点。考古学上把使用粗糙打制石器作为生产和生活用具的史前阶段称之为旧石器时代。

㈡大荔人

继蓝田人之后,1978年在陕西大荔县发现了一具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大荔人头骨化石发现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我国迄今已知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