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一、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
2. 时间的测量: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
3. 测量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物理实验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停表和秒表的操作。
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刻度尺、停表、秒表、测量物体。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楼层高度,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
接着讲解停表和秒表的操作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示例题目可包括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测量跑100米所需的时间等。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课桌的高度、一本课本的长度以及跑100米所需的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保持尺边平行于被测对象,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2. 停表和秒表的操作方法:开始、停止和重置按钮的功能。
3. 测量数据的处理:计算平均值,分析误差来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使用刻度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平均值。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商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为“米”、时间单位为“秒”。
(3)会正确使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2-107页,独立解决下列问题)1.了解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和纳米(nm)。
它们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 cm=10-2m 1 mm10-3m 1μm=10-6m 1nm=10-9m【课前预习】(1)用估测法对下列数值做出判断:①中学生走一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m。
②你的手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______cm。
(2)一名男排运动员的身高大约是2013____=2.013______。
(3)万里长城大约是6.7×103____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活动】:观察刻度尺(1)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_____。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__________。
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的要求有关。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A、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
C、测量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看对”、“放对”、“读对”、“记对”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取出实验准备的刻度尺(两种),完成下面问题。
(1)透明刻度尺: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最小格)是_________;(2)自制刻度尺: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2.其他的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等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重难点】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的重要性。
2、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难点:1、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
2、什么是误差。
3、会使用机械表读数。
【教学过程】引入:观察PPT,了解运动,运动与什么有关?活动一: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目测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他们的长度。
> >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说出你的做法. 。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metre),用符号表示.2、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500m= = = μm例:1、0.82cm= m= mm= nm; 2、200mm= m;3、2.4m= μm;4、1.2×104nm= m;5、80 μm= cm= dm。
6、一同学高165 ,一支笔长1.75 ,江阴到无锡的距离约为42 ,黑板的长度为3.5 ,一个硬币的厚度为2 。
活动二:练习使用刻度尺1、阅读课本P104信息快递,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取出你的刻度尺,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2)、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刻度线被测物体放置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并要。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4、误差:值与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避免,它是因为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和测量者主观因素引起的。
错误是避免的,它主要是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仪器使用不正确、读数不正确等引起的。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基本单位:()2、其它单位:时(h)分(min)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 1h= s3、测量工具:。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1)苏科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测量的实质就是将被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通过实践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4、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测量有误差。
课前预习: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2、单位换算:0.285米= 厘米58.88毫米= 分米活动过程:活动一:比较课桌的长和宽1、小组讨论:不给尺子,如何测出课桌的长和宽,并比较他们的长短,你的方法是:。
2、同学间交流测量结果,你发现你和同学结果一致吗?请讨论原因:。
要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就需要一个,即单位。
3、问题: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换算?活动二: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观察手头刻度尺量程是分度值是。
2、阅读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分哪几个步骤?3、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测量值是其中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活动三: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是:2、测量并计算出纸张的厚度:3、同一小组各同学测量结果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讨论原因:课堂反馈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4km=()m 1.5mm=()μm24nm=() mm 70μm= () m2、请在下列测量结果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活动铅笔细笔心的直径约为0.5();2)教室窗户的高度是1.5();3)一节五号电池的高度约为4.5();4)一只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5)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约为1.5();3、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4、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12.82cm,乙的测量结果是12.8cm。
若两位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能估测常见物体的尺度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4、知道测量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自主学习】1、凭经验估测:小手指宽度一拳一拃。
2、用刻度尺验证:小手指宽度一拳一拃。
【合作探究】一、先估测、再测量:铅笔、课桌、步距等,再用刻度尺测量二、单位1、测量就是将与一个的进行比较。
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3、学写单位符号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4、单位之间的进率常见记忆1m= nm ; 1nm= m5、单位换算的格式12.5m=12.5mm=三、正确使用刻度尺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2、使用前应观察刻度尺的3、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被测物体,尺的位置4、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
5、读数时,视线与尺面。
6、测量时,应到分度值的位;7、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
8、读数9、测量一张纸的厚度10、测量误差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
估读值有时,有时,这样就会产生。
误差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次测量取,可以减小误差。
【精讲点拔】1.人民币壹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A.0.2umB.0.2mmC.0.2cmD.0.2dm2.教室的宽度大约是…………………………………………………………()A.60mmB.60cmC.60dmD.60m3.下列各物体中最接近8×104um的是………………………………………()A.一张课桌的长度B.一支粉笔的长度C.一只文具盒的长度D.一只乒乓球的直径4.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19.3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5.如图所示,甲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___cm;乙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6.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自主评价】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 0.38毫米=___ _微米 (2)45厘米=___ _米;(3)5x103米=___ _千米 (4)4.6分米=__ __毫米3.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民的身高为17.2________. (2)教室的长度850_______.(3)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_____. (4)一根头发的直径约70_____.4.在给窗户选配玻璃时,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达到 ( )A.I dm B.1 cm C.1 mm D.1μm5.某同学三次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55.4cm、55.1 cm、55.3cm,则该课桌的长度为 ( )A.55.2 cm B.55.3 cm C.55.27 cm D.55.267 cm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8厘米=28厘米×0.01米=0.28米B.28厘米=28×0.1=0.28米C.28厘米=28×0.01米=0.28米D.28厘米=28×=0.28米7.用拉伸了的皮卷尺去测量物体的长,测量结果()A.大于真实值B.小于真实值C.等于真实值D.无法判断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讲述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长度的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2.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卷尺、软尺等;3. 长度的测量方法:直尺法、卷尺法、软尺法等;4. 时间的单位:秒、分钟、小时、天等;5.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秒表、沙漏等;6. 时间的测量方法:计时法、计分法、计秒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工具,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的测量方法;2. 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停表等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的单位和测量方法,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方法;难点:长度的换算,时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刻度尺、停表、软尺、沙漏等;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思考如何测量它们。
2.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工具:介绍米、厘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以及秒、分钟、小时、天等时间单位,讲解刻度尺、停表、软尺、沙漏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演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
4.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停表测量自己的脉搏跳动时间。
5.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换算:讲解米与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秒与分钟、小时、天之间的换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千米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天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软尺、沙漏测量方法:直尺法、卷尺法、软尺法、计时法、计分法、计秒法七、作业设计:1. 用刻度尺测量家中的床长和宽,并记录下来;2. 用停表测量自己走100米的时间,并记录下来;3.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
2、能根据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学习重难点: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器材:厘米刻度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二、预习任务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1m= km= dm= cm = mm = nm。
3、你文具袋中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它的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
4、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由长到短排序:_________。
你用什么方法验证它们的长短关系____________。
5、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__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___cm。
三、新课学习活动1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目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不用尺,你可以用什么做法证明你的目测结果?活动2长度的测量:回忆前面学习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类比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会认:测量前要认清刻度尺的和,观察是否磨损。
会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的测量工具。
会放:测量时刻度尺要沿放置,刻度线要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会看:观察时视线要与尺面。
读数:______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要带上。
活动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为什么我们有些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归纳:和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能够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活动4 1、用刻度尺测量1张纸的厚度。
2、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四:课堂练习1、单位换算:(1)78.9km= dm= μm (2)100nm= mm= m2、给下列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课桌的高为0.8 ;(3)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4)一枝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0.175 ;(5)一枚壹角硬币厚度大约为2.4 。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的使用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以及如何进行测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让学生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时间。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以及如何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刻度尺和秒表的精确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重点: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刻度尺、秒表、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人一把刻度尺,一块秒表,一份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刻度尺和秒表,试着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和上课的时间。
2. 知识点讲解:(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对齐,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使用方法:要了解秒表的量程和最小时间单位。
使用时,要启动秒表,然后进行计时。
计时结束后,要停止秒表,并读取计时结果。
3. 例题讲解:(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某物体长度为2.5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求物体的实际长度。
解:2.5cm = 25mm,物体的实际长度为25mm。
(2)用秒表测量时间:某活动用时30秒,秒表的最小时间单位为1秒,求活动的实际用时。
解:30秒 = 30s,活动的实际用时为30秒。
4. 随堂练习:(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某物体长度为5.2d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求物体的实际长度。
(2)用秒表测量时间:某活动用时150秒,秒表的最小时间单位为10秒,求活动的实际用时。
5. 知识点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主要涉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方法:尺子、卷尺、米尺等;2. 时间的测量方法:停表、秒表、钟表等;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米、厘米、秒、分钟等;4.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了解相应的测量工具和单位;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3. 使学生理解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单位;难点: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米尺、停表、秒表、钟表等;学具:学生尺、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墙上的时钟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及单位。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单位,讲解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测量为例,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分析测量数据,提出改进措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分享各自的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长度测量方法及单位2. 时间测量方法及单位3.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概念4. 改进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说明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进行一次长度或时间测量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和精确度,并解释其含义。
2. 答案:(1)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米尺等;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