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婆,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大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进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

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

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型,

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

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

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

光下晒,会闻到花朵的香气。③一颗瓜子,就

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

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

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去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

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

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

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

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选自《知识文库》,有删改)

1、上文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

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

语的妙处。

3、3、从上文加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

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

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第七段写到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

都做,只批阅第(1)题]

(1)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

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

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

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

写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

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

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

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

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01.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

和许多人-样,我也是喜欢雪的。尤其喜欢

在雪地上走路。咯吱、咯吱的声音真像是一种

音乐,入耳即醉。

一天,正在雪地里慢慢走着,忽然惊奇地

发现: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事实。经多人踩过的

雪路已经变得瓷实,很少有浮雪会把鞋子沾湿。

而很多人留下的脚印会陷成一处一处的小凹,

走上去似乎有了把脚的稳妥。而鞋子过得多了,

鞋底聚集的热量也会把雪融化得快些,于是这

条雪路也就更加瓷实稳妥。到后来,自然就吸

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走这条显明明正经经的大

道。

而在堆满积雪的地方,雪蓬松松地卧着,

平静中似乎又包含着不知名的危机。谁知道这

雪下面会藏着什么呢?或许会是扎肉的钉子,或

许会是崴足的石头,或许会是木头疙瘩支出的

磕绊,或许就是玷污鞋子的垃圾。于是就都不

去走,越不去走入就越少。到后来,积雪越堆

越厚,就堆成了路两边神秘的疑阵和隐匿的危

机。

于是,人多的地方就没有积雪。就多了顺

畅,多了安心,多了恬静,多了平俗,多了摩

肩接踵随波逐流一生无波的路人。于是,另外

一些地方就多了不动声色的积雪,就多了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多了挖

掘丰富创意繁茂感受的奇美韵舞者。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但更多的人还是喜

欢往没有积雪的地方去走。所以,看到别人从

积雪中找出那些你想象不到的宝贝的时候,不

要抱怨命运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你难道没发

现吗?那些人的双靴都已经被雪浸透了,而你的

双靴却是那么的光洁干爽,没有一点儿新奇的

历史。(选自《中学生阅读》)

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哲理。“人多的地方

没有积雪”,真是这样啊!这岂止是在写雪,它

让我们联想到,人多的地方没有奇迹,人多的

地方没有神秘;人多的地方没有更多的可供发

现的余地,人多的地方没有让人安心思考的环

境和更多尝试机会……

读这篇散文,要注意它的与众不同之妙。

一般来讲,写这样的文章,作者常常用比

较多的篇幅写事、写人、写景、写经历,然后

再表达一些感受、感悟与感慨。但这篇文章不

一样。作者仅用第一段和第二段作为“叙”,

而且第二段中只有一半的文字用作“叙”,另

外一半的文字“忽然惊奇地发现:人多的地方

没有积雪”则意在领起下文。于是从第三段起,

文章就进入以“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为话题

的描述、议论与抒情。

作者正是集中了如此之多的笔墨,才让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