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催化剂研究进展21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21
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纳米催化剂是其中的重要一类,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在化学催化、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表征技术和应用方面对其进展研究进行探讨。
一、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纳米催化剂制备中最早采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通过溶胶-凝胶法、高温煅烧法等方式制备纳米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是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聚集成胶状物质,再经高温处理转化为固体的方法。
而高温煅烧法则是将金属盐在高温条件下还原,使其形成纳米金属颗粒。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纳米催化剂制备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还原、沉淀、水热法、共沉淀法、微乳法等方式,在水相或油相中加入还原剂或分散剂,将纳米材料制备出来。
其中水热法是将前驱体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晶体结构的纳米材料的方法。
而共沉淀法则是通过混合金属离子,然后用碱性溶液沉淀固相前驱体。
3. 生物法生物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其主要利用生物大分子如细菌、真菌等生物体对金属离子的还原、提取、固定等作用,将金属离子转化为纳米金属。
这种制备方法有很多优点,例如可控制、绿色环保、能在常压常温下进行等。
二、纳米催化剂表征技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纳米催化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需要对制备的纳米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
纳米催化剂的表征和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表面态、晶体结构、构型、形貌、物化性质、元素组成及分布等。
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方法,可观察到几十纳米以下的纳米颗粒。
利用TEM技术,可以得到纳米颗粒的粒径、形貌、分布、晶体结构等信息。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成像技术研究材料形貌和表面微观形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到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纳米金催化剂及其应用一.纳米金催化剂的发展早在1972年,Bond在一篇综述中就指出,第Ⅷ族金属,特别是钯、铂的催化活性都要远高于金的催化活性。
金属催化剂主要使用第Ⅷ和ⅠB族的12个金属。
用得最多的是3d金属元素Fe、Co、Ni、Cu,4d金属元素R h、Pd、Ag,以及5d金属元素Pt。
因此在选用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时候,很少在第一时间考虑使用金。
1985年Schwank的综述中则这样的评价金的催化剂性:尽管本身不具有反应活性,但金的存在,能够影响第Ⅷ族金属的活性和选择性。
而到1999和2000年,Bond和Thompson就金的催化行为相继发表综述性的文章。
这足以证明,金已经被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金属元素来使用。
特别是在一些多相或者均相反应中,金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而这个有无到有、到丰富的过程,仅仅花了15年。
在这15年的时间里,大量的研究工作彻底改变了改变了人们对金催化惰性本质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金催化剂的研究,相继出现了两个突破性进展。
1985年发现,英国威尔士大学的Hutching教授,发现纳米金催化剂是催化乙炔氧氯化反应最好的催化剂:1987年,日本学士春田正毅博士发现,负载型纳米催化剂具有低温催化CO的功能。
这些研究工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但是自从进入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将纳米金负载在氧化物载体上所产生的新的多相催化行为,对丰富催化剂的制备科学以及催化理论将产生重要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纳米金的研究引起一些国家的注意。
在日本美国英国以及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集中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展开此方面的科学研究。
有关纳米金方面的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般见诸各期期刊。
关于金催化剂的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入逐步扩展的局面。
目前,以纳米金作为主题的国际性催化会议,已经举办了三次,也进一步说明,学术界以及产业部门对金的催化作用给予极大的关注,并预示着金催化剂具有不断增长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纳米技术在21 世纪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纳米器件、微型机器、分子计算机制造的最可能的途径之一。
纳米材料学作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科学家们利用纳米颗粒作为结构和功能单元,可以组装具有特殊功能如特殊敏感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的纳米器件。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在量子物理,信息存储,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其中,金纳米粒子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其独特的光学、催化特性而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这主要是因为:金是一种惰性元素,其化学稳定性良好;金和硫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键合作用,这有利于在其表面组装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单分子层。
由于纳米金粒子这些特有的化学性能以及独特的光、电性能,自上世纪80 年代至今,化学界对纳米金粒子的应用及其功能化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一.化学还原法制备法超细金粉制备原理:将金化合物的适当溶液通过化学还原而得到单质金粉.1.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生产超细金粉工艺①王水溶金将黄金用去离子水冲洗,在置于稀硝酸中煮洗5~10min后,适当加热以启动反应,当反应较为平缓后,可再加入少量王水,直至大部分尽快获金粉溶解.反映结束时应保证体系中有少量未反应的黄金存在,即在投料时必须保证黄金的过量.②浓缩,赶硝将溶金液倾入另一烧杯中,用水洗净未反应的金块或金粉,转入下一循环使用。
洗液并入溶金液。
加热并在此过程中滴加浓盐酸以赶尽氮氧化物,过滤,滤液转入旋转蒸发皿进行浓缩结晶,然后配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
③还原将抗坏血酸配成饱和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氯金酸溶液滴加到抗坏血酸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h,静置沉降。
④清洗、干燥和筛分将上层清液倾出,用水和乙醇以倾析法清洗金粉。
所得金粉置于真空干燥。
冷却后,将金粉过筛分级,得到不同粒度的球形金粉末。
2.Na3C6H5O7 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5-20nm 之间Na3C6H5O7 为还原剂时,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5:1 时最佳;采用HAuCl4 溶液加入到加热的Na3C6H5O7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溶液Na3C6H5O7 溶液加入到室温的NaBH4 与PVP 混合溶液制得的纳米金溶胶的颗粒分散性好,粒径小且更均一。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李霖;曾利辉;高武;杨乔森;金晓东【摘要】金是一种高化学惰性金属,其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催化、光电传感器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研究表明,负载在金属氧化物等载体上的纳米金粒子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特别是在CO低温催化氧化中,催化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贵金属.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在工业催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显现出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商机.%Gold has high chemical inertnes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uniqu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have been used in catalysis,photoelectric sensor,biological medicine,and many other fields.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old nanoparticles hav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when loaded onto metal oxides or other car-riers,especially in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 at low temperature in which gold nanoparticles have higher catalytic efficiency than other precious metals.Nanometer gold catalysts have been studied deeply and widely.And nanometer gold catalysts show important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opportunities in industrial catalysi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fields.【期刊名称】《工业催化》【年(卷),期】2017(025)012【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催化剂工程;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作者】李霖;曾利辉;高武;杨乔森;金晓东【作者单位】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贵金属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201;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贵金属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201;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贵金属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201;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贵金属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201;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贵金属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6.6;O643.36金是一种高化学惰性金属,其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催化、光电传感器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
新型纳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催化剂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的确,催化剂的作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能源、化学、制药、冶金、材料等多个领域。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催化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型纳米催化剂。
一、纳米催化剂的定义和优点纳米催化剂是指颗粒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的催化剂,具有比传统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有显著改善。
纳米催化剂具有三个主要的优点:1、表面积大:由于颗粒小,纳米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更大,因此反应地区增多,催化活性提高。
2、可控性: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通过合理的合成方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催化活性。
3、无毒性:纳米颗粒通常单纯由无毒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
二、新型纳米催化剂的分类新型纳米催化剂可分为基于金属、基于非金属和基于金属/非金属复合的催化剂。
1、基于金属的纳米催化剂金属纳米催化剂通常由单到几个金属的纳米颗粒组成,这些金属可以是铂、钯、镍、铜等。
这类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合成。
2、基于非金属的纳米催化剂非金属纳米催化剂是指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纳米颗粒。
通常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锆、硅等。
这些非金属纳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具有优异的催化效果,广泛应用于催化转化和有机合成。
3、基于金属/非金属复合的纳米催化剂金属/非金属复合的纳米催化剂通常由金属纳米颗粒和非金属纳米颗粒组成。
比如负载铂纳米颗粒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复合催化剂在甲醇制氢反应和乙酸氢化反应中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三、新型纳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1、金属纳米催化剂研究近年来,基于金属纳米催化剂的研究偏重于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同时应用于一些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领域,例如C-C 键偶联反应、氧化反应、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等。
同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和模型推断,寻找新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的金属纳米催化剂具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