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在园林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2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本文分析了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生态学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显著。在全球化的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之下,以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日益深入人心,风景园林建设事业也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目前国内的生态设计大部分都仅仅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所谓的“生态设计”也就是努力去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地率。不管是在学校、设计单位、房地产行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对生态设计存在一股盲目的追逐热情。

一、景观园林设计的生态学原理

1.1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厦门等。

1.2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为共生的一种形态,指处于共生的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得到某种生活上的利益,此称为互惠共生。如栎属、刺柏属、桉属、松属、杉属中的某些种类,它们的叶、根可产生相克物质抑制周围其它植物的生长。许多花卉植物,如茄科、十字花科、蔷薇科的某些植物不能种在一起;洋槐的树皮和花及风信子、稠李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也能抑制某些植物生长。接骨木的分泌物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能互相促进生长。但也有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种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如胡桃的分泌物胡桃醌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在园林设计中,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1.3 生物多样性原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生物资源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极大威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尽量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1.4 局部控制,整体调节

局部干扰会影响整体,反之控制局部也可以使整体得到调节。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农村景观生态设计以“坡修梯田,构筑坝地,发展林草,立体镶嵌”为特色,其主要内容是:①按土地适应性调整农业用地,压缩陡坡耕地,发展林草,使农、林、牧用地镶嵌配置,协调发展;②在地势较缓的坡地培肥地力,在沟谷中打坝淤地,发展农业良田;③造林种草恢复植被,种植多年生豆科植物。

二、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 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原场地的自然生态要素,如泉水、溪流、古树名木及地形等。例如,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中众多的原有工业设施被改造成了展览馆、音乐厅、画廊、博物馆、办公、运动健身与娱乐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公园中还设置了一个完整的230km长的自行车游览系统,在这条系统中可以最充分地了解、欣赏区域的文化和工业景观,利用该系统进行游览,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机动车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2.2 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晟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同时可以降低养护和管理成本。

2.3园林设计中的再生水设计

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将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①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讲,这是一条经济、合理的途径,体现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恢复与循环流动,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②从使用功能的角度讲,可以满足缺水城市对于娱乐性水环境的需要,还可以将景观河道作为输水渠道,提供沿途的城市绿化用水、城市杂用和其他可能的工农业用户的水源,节省了长距离双管路的投资;③从水源调节角度讲,可以通过娱乐性蓄水池调蓄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满足干旱期的用水需求,同时通过改善水的流动、蒸发、移动、降水与渗透状态,间接改善缺水城市的水源涵养条件,从而达到改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水生态循环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学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工程技术的支持、多学科、各专业的合作是未来生态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Frank Edgerton Martin. Where the Runway End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0(7):26-31

[2]Kathleen Ingley. Sonoran Synergy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1999(4):44-49

[3]Leah Wasser. Run,Lititz Run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0(8):40-43

[4]Louise A.Mozingo. The Aesthetics of Ecological Design: Seeing Science as Culture[J]Landscape journal,1997(1):46-59

[5]陈波,包志毅.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3(7):44-47

[6]陈六汀,梁梅.风景园林艺术设计 [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7]符气浩.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