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9 KB
- 文档页数:74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1 - 单元 1 课题 1、动物的四肢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20年9月1日 上课时间 202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生存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
重点 动物四肢形态结构功能,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
难点 观察实验认识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
教学
准备 毛巾 橡皮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展示几幅图片:猎豹追逐羚羊、小狗奔跑、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怎样借助四肢运动。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板书:动物的四肢。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1.教师展示猫足的放大图片,重点呈现猫足的肉垫和爪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猫足的肉垫和爪子,思考有什么作用。
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爪子有爬树、搏斗、捕食等功能。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2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猫足的肉垫和爪子还有哪些作用?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猫足的肉垫还可以感知不同物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及震动,还有散热的作用;爪子还有创土、攀爬的作用。
2.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和注意事現。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的大小。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和用力的大小。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
(3)学生做实验,教师实时引导。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教师总结:凳子上绑的毛巾相当于猫足的肉垫,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的作用。
(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教师出示猴子、青蛙、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3种动物的四肢。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3.师生总结:青蛙的后肢更加发达且有蹼,让青蛙不但擅长跳跃还能游泳。青蛙的前肢有支撑身体的作用。猴子的四肢长且有明确的分工,关节灵活,拇指可以与其他四指对握,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鳄鱼的四肢粗壮,能够支撑其沉重的身体。
4.教师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描述它们四肢的特点。
(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展示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4种动物的四肢。学生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种动物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4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结合四肢的特点,说一说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教师总结:适应了海洋生活的海龟,前肢变成类似“桨“的形状,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3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有利于海龟在海水中运动。马的四肢健壮,有利于马快速奔跑。猩猩的四肢特别灵活,有利于猩猩在丛林中穿棱,袋鼠强壮的后肢有利于袋鼠通过跳跃快速移动。
3.教师出示更多动物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境?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任务,提醒学生观察骆驼行走的图片或视频,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场所观察骆驼,思考骆驼能在沙漠中自由行走的秘密。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时注意安全,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4 -
单元 1 课题 2、动物的皮肤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20年
9月1日 上课时间 202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学生意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探究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了解鱼有利于水中生存的身体特征
教学
难点 了解动物的皮肤对自己的保护作用
教学
准备 卡纸 彩笔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用视频“动物的皮肤“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知识。
教师出示海洋中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鱼上。
教师板书课题:动物的皮肤。
二、探究活动
(一)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
1.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鱼的身体表面?
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摸鱼时,力量要控制好,不能对鱼造成伤害;活动后,及时洗手。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鱼的背部和腹部颜色不一样;鱼身体表面摸起来滑滑的;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线。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5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师生总结:鱼背部和腹部颜色不同,有利于保护鱼不被天敌发现;鱼的鳞片坚硬,可以保护鱼的身体;鱼身体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鱼游动时水对它们的阻力。
教师补充不同种类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2.探究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灰色背景上带“小鱼“空白轮廓的卡片。教师出示活动要求:给“小鱼“涂哪一种颜色会让“小鱼“不容易被发现?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方法。
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方案,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引导。
学生以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灰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在自然环境中,鱼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色接近时,鱼就能很好地隐藏于环境中,不被天敌发现。像这样,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模拟实验。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3.探究鱼皮肤表面的黏液对鱼生存的作用。
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检查气球是否完好?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演示给气球吹气的过程,检查气球完好后给气球注入适量水。
学生以小组完成气球的检查后给气球注水。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将洗洁精涂抹在气球的表面,再摸一摸气球,与之前的感觉对比。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总结: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帮助鱼减小身体与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运动的速度。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鱼侧线的知识。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6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二)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教师出示海豚、变色龙、鸭子、河马和北极熊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说一说这些动物皮肤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思考:它们怎样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
教师总结:海豚的皮肤能帮助海豚在水中高速运动,并且颜色能很好地帮助它们隐身“。变色龙的皮肤能让其身体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接近。鸭子的皮肤表面覆盖着羽毛,能防水,帮助鸭子浮在水面上。河马的皮肤要经常浸在水中,以保持湿润。北极熊的皮肤能帮北极熊吸收热量并减少散热。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拓展任务,提示学生观察更多动物皮肤的图片,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现场观察,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很多动物不能直接接触。通过观察,学生感受到动物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7 - 单元 1 课题 3、动物的翅膀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20年
9月1日 上课时间 202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2.在数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了解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
教学
难点 翅膀构造为了感知并适应环境
教学
准备 羽毛 彩纸 滴管 盘子 小刀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用谜语“千里奔驰爱热闹,常在晴空打呼哨,光送信来不送报,见谁都把姑姑叫“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底一一鸽子。
教师总结:鸽子因为有翅膀,所以能在天空中飞行。
教师板书:动物的翅膀。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鸟翅膀的特点,想一想鸟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
1. 观察翅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张开翅膀飞行的海鸥和麻雀的图片,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羽毛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
教师总结:鸟的羽毛排列整齐,部分重叠。
2. 探究鸟羽毛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的方式感受羽毛的重量,往羽毛上滴水后检验防水性,剖开羽毛后观察内部构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