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客贵州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报告通过对近年旅游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旅游市场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各大旅游平台和行业研究报告。
数据主要包括旅游总收入、游客数量、旅游消费结构、旅游目的地排名等。
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统计分析、趋势预测等。
二、近年旅游市场现状1. 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旅游总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据统计,201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入境旅游收入3188亿元,同比增长3.8%;出境旅游收入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3%。
2. 游客数量稳步上升我国游客数量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55.4亿人次,同比增长8.4%。
其中,国内游客53.8亿人次,同比增长8.9%;入境游客1.4亿人次,同比增长3.3%;出境游客1.2亿人次,同比增长6.4%。
3. 旅游消费结构优化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游客消费结构逐渐优化。
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逐渐成为消费热点。
同时,旅游消费从“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向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方向发展。
4. 旅游目的地竞争加剧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各地旅游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
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和景区,如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一些新兴旅游目的地,如贵州、云南、海南等,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三、近年旅游市场趋势1. 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主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主流。
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体验,追求身心放松和愉悦。
2.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30•【字号】筑府办函〔2021〕49号•【施行日期】2021.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文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筑府办函〔2021〕49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贵阳市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7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贵阳市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完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关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强省会”五年行动,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维权,推动消费者满意度全面提升,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要求及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维权”为目标,围绕贵阳市“强省会”战略,按照中国消费者协会关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力争在2021年全国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排名有较大提升。
二、工作任务(一)丰富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1.增加产品供给的丰富性。
创新供给方式,挖掘地方特有、民族特色、风俗文化等节庆活动的消费潜力。
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店庆、周年庆、网购节等丰富多彩的优惠促销活动,全方位打造节庆消费的热点和亮点,进一步激发各类群体的消费热情。
旅游动机对重游意愿影响作者:兰垭菲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6期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贵州芭沙苗寨游者旅游动机、游客参与度及游客满意度与游客重游意愿彼此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去过贵州芭沙苗寨的旅游者,现场共计发出754份问卷,经删除及整理后,总计收到634份有效问卷,整理后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笔者希望能从中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研究资料给相关管理单位,推动贵州芭沙苗寨旅游目的地发展。
引言目前,学术界对游客旅游动机、游客参与度、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四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关系的研究比较匮乏,特别是对旅游动机与游客参与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故本文进一步探寻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一)旅游动机与满意度动机和满意度是理解旅游行为的基本结构,在旅游研究中密切相关(Battour、Battor & Mohd Ismail,2012),通常提供基于对旅行者动机理解的各种旅游产品,以满足表达需求(Gnoth,1997)。
(二)重游意向与旅游动机关系在(Mason & Nassivera,2013)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中,该研究考察了食品促销和消费者行为意向之间的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产品质量“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强烈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意图(Mason & Nassivera,2013)。
(三)顾客参与满意度关系Firat、Dholakia和Venkatesh(1995)认为“客户可能正在发现成为他/她的世界定制参与者的潜力”。
Firat(1995)表明客户要求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营销人员必须向客户积极参与开放越来越多的流程和系统。
(四)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关系感知满意度被认为是访问后行为意向的重要先行因素。
旅游研究为这样一种观点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即对一个目标的满意能够影响返回的意图和积极的口碑(Bigne,2016)。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遵府办函〔2021〕166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遵义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抓好落实。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遵义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激发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0〕7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以“醉美遵义”文旅融合市场化、品牌化、法制化、效益化为抓手,着力构建“兴文塑魂”的红色传承体系。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构建供给多元、供需对接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体系,为打造红绿辉映、多彩融合、文化多元的国际一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1.2亿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全市限上(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营收、旅游消费均同比增长10%以上。
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各1个以上;推进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示范项目5个以上;培育10家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购物示范街区,新增5家以上规上(限上)旅游商品企业。
国内游客贵州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贵州大学 龙鸥摘 要:国内外学者对游客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以来贵州旅游的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在贵州旅游市场所做的问卷调
查资料,探讨了到贵州旅游国内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期望能够为贵州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参考。关键词:贵州 旅游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7(b)-14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逐渐普及,贵州正成为中国开发建设中的新兴的旅游胜地。贵州旅游以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的风景画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旅客。2005年到2007年期间,贵州旅游每年接待旅游总人数和全省旅游总收入均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8年是虽受自然灾害影响,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旅游总收入达到650亿元,同比增长25%左右。2009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27.5%的目标。国内外学者对游客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来贵州旅游的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在贵州旅游市场所做的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到贵州旅游国内游客旅游消费行为,期望能够为贵州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参考。
1 国内游客人口特征分析国内研究中,游客的个人特征一般包括游客所属省份、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家庭结构以及身体状况等, 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这些因素成为国内划分旅游市场的基本标志。人口学特征分析是旅游消费市场研究的重要工作,是研究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基础。调查数据如表1:从人口统计特征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贵州旅游市场主要的客源地是华东和中南地区,这符合全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以上地区空间分布与贵州比较近;东北、华北、西北游客构成比例比较少,主要集中在该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西南地区在自主进入贵州比较方便的情况下,多以自助游形式入贵州,客源个体特征构成主要为机关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表现为都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也与统计分析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以及工作年限分布一致,客源特征的单一反映了贵州旅游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大游客对贵州旅游资源特点还不很了解,旅游形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强,游客多以工作或职务之便进行
旅游。大量潜在游客缺乏对贵州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特点、旅游服务情况的了解,那些需要高端旅游休闲;有充足旅游时间的老年游客,以及爱好新奇探险的青年游客还未发现他们喜好的旅游产品,未积极投入到贵州的旅游过程中。
2 国内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分析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可以区分为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作者在深入理解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分析了消费者在贵州旅游消费过程中旅游动机、信息获取、旅游时间选择、出游方式、旅游项目偏好及消费购物偏好方面的内容。2.1 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游客出游的原始驱动力,反映了游客对旅游产品吸引情况的了解,同时也反映出游客的消费水平与目的,从调研对
象出游动机的统计分析来看,出游动机中休闲/游览/度假的比例最高为58.8%。第二是商务/会议为14.2%,居第三位的是了解民族文化为11.2%,其余旅游动机分布为探亲访友6.5%,健康/疗养5.8%,文化/体育(包括探险)/科技交流2.2%。调查统计反映,来黔国内游客主要停留在以自然资源为特点的观光旅游消费,主题性、个性需求、民族文化体验为主的深度旅游消费仍然不足。2.2 信息获取旅游产品信息是激发游客旅游动机的基础,多渠道,好的口碑对地区旅游发展有更好的的宣传效果。统计分析表明,游客在决策时所需的信息,来自旅行社推荐的比例最高为30.5%,其次是电视/电台为19%,居第三位的是亲友介绍为15.8%,报纸/杂志为13.9%,网络为12.1%。统计结果显示,游客对贵州旅游消费信息的获取渠道比较分散,一方面说明了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说明贵州当前的旅游发展过程中缺乏一个主流的媒体渠道,宣传介绍旅游资源特色,树立贵州旅游品牌形象。2.3 旅游时间选择
表1 来黔国内游客人口特征统计表
客源华东中南西北华北东北西南39.78%23.32%10.06%9.90%9.74%7.19%
性别男性女性50.48%49.52%
年龄20以下21~2425~3435~4445~5455以上2.88%11.66%28.59%28.75%22.36%5.75%
学历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以上2.72%11.50%33.23%45.69%6.87&
职业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生产工人其他18.69%42.97%15.97%3.51%18.85%
月收入未回答1500以下1501~25002501~35003501~50005000以上2.24%8.31%28.27%31.47%21.88%7.83%
146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Tourism
旅游经济研究旅游时间的选择反映游客自身的旅游消费特点和安排,同时反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该时间段旅游产品的了解和接纳,也反映出对其他时间旅游产品的认识不足或不认可状态,消费者在贵州旅游中对旅游时间的选择,从问卷结果统计分布来看,以夏季最高为55.8%。其次为秋季20.1%,第三是春季为16.6%,最后是冬季为1.6%,未选择的有5.9%。统计显示贵州旅游的季节性特点,也说明了当前贵州夏秋季旅游产品得到游客的广泛接纳和认可。而在冬春季的温泉及民俗文化体验的旅游产品还未得到充分认可。2.4 出游方式出游方式的选择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服务、安全保障以及对景区景点交通、住宿了解的基本反映,从问卷调查各项统计频率分布来看,居第一位的为旅行社安排好的旅游线路比例为43%。第二为基本构成加自由选择的旅游线路为29.4%,第三位是完全自主式的旅游线路为15.8%,最后为临时组合,现场包装的旅游线路为11.7%,统计显示游客对贵州旅游发展的状况和服务以及已开发的景区景点仍不充分了解与认可,为避免旅游过程中的不便,多以选择有旅行社参与设计的线路出游为主。2.5 旅游项目偏好旅游项目偏好是游客在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态度倾向的表现,反映出个体消费倾向及群体消费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在贵州旅游中喜欢的旅游娱乐项目,从问卷调查各项频率分布来看,第一是民族歌舞比例为34.8%,第二为漂流31.9%,第三是民族仪式为15%,选择民族体育项目为5.6%,选择其它为7.2%,不感兴趣的为2.2%。统计结果说明在贵州的旅游项目中,民族歌舞的参与体验,以及漂流项目是游客主要的兴趣点,如何做好,做出特色,形成品牌以便更好的吸引游客是未来开发的重点。2.6 旅游购物偏好旅游购物可以满足消费者实用性,纪念性及展示性需求,也反映游客对旅游商品的代表性、特点及纪念意义的认可。从调查结果各项频率分布来看,以喜欢特色食品的比例最高为35.6%。其次是民族工艺品为30.4%,第三是民族服饰为19%,选择其它为5.1%,表示
不感兴趣的为7.8%。统计结果说明,特色商品对于提高旅游消费者消费的重要性,突出特色是旅游商品开发和设计的基础,形成知名度和品牌是今后发展的要求。从旅游消费者总体旅游消费情况分析,游客到贵州旅游的消费选择主要还停留在初级的观光游览阶段,对贵州旅游产品的了解主要还是自然地理和气候资源,表现出对贵州旅游产品的了解比较单一,消费中的季节性因素比较明显;在游客的消费过程中,自然资源产品,民族歌舞及文化风俗相关产品得到认可,但消费中民族歌舞及文化风俗产品在消费选择中缺乏显著优势,对以民族文化旅游的体验需求还未得到充分发掘;旅游商品消费注重特色,但对旅游商品缺乏认知,消费目的性不强,消费所占比重不高。
3 促进贵州旅游发展的策略3.1 强化旅游宣传,提升旅游整体形象贵州旅游尽管有其资源和文化优势,但养在深闺人未识,就当前发展阶段,应该注重主流媒体的宣传,扩大消费者对贵州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了解,提升贵州旅游的整体认知度。在打造贵州旅游整体形象中,分阶段分时间的宣传各地区旅游特色,有计划有安排的促进各州或各景区旅游特色的相继体现,更有利于消费者对贵州旅游产品产生好奇心,同时应该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如针对北方地区以自然气候资源宣传重点,使之成为该地区夏、秋季节消暑纳凉的首选之地,针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分部较多的特点,做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资源的宣传,以民族文化比较的好奇心吸引游客。3.2 巩固经营好现有旅游产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决定,当前贵州旅游中观光旅游产品消费仍然占主导地位,随着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旅游消费经验的丰富,对旅游目的地新鲜感的丧失,以体验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商务休闲和各种专题产品为主的深度旅游将成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采取优化组合的策略,提高其品味和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同时注重特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品牌建设,如对广大游客喜欢的贵州漂流产品,针对不同年龄、喜好的游客需求,实时地在产品营销和包装过程中进行产品细分,推出以老人、家庭为消费主体的“温馨漂流”,以情侣消费为主的“浪漫漂流”,以单身或个体游客消费为主的“激情漂流”,以及为哪些富有挑战和探险精神的消费者准备的“探险漂流”。同时不断发掘贵州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优势,创新一些以体验民族风情为主的旅游产品,合理开发特色民族村落,加强民族民俗用品的开发传承,注重产品时效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使游客对民族文化产品可进入性、可识别、可认知、可体验,满足游客对体验、求知和文化理解的需求,促进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3.3 宣传季节特色,充分调动各个季节的客源当前到贵州进行旅游消费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有独特特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但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民俗活动,以及地热温泉的开发,是当前旅游产品开发的弱项,充分发掘这方面的旅游资源,注重季节特色,着力开发推出
冬春季“温泉游”“民俗活动游“旅游产品,充分调动各个季节的客源,促进贵州旅游发展。3.4 加大旅游商品开发,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缺一不可,特色旅游商品的消费是其中重要的项目。做好旅游商品开发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打好特色牌,将地方、民族特色恰当地融入旅游商品开发,注重商品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度和识别性。同时,要积极改善消费者购物环境,使消费者在贵州游得开心,逛得舒心,买得放心,回到家觉得称心,给朋友宣传介绍时有信心。
参考文献[1]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贵州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3]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 中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人口学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8~83.[4] (英)约翰·斯沃布鲁克,苏珊·霍纳著,俞慧君等译.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37~139,158~160.[5] 邱林,郑雪,严标宾.西方消费者研究概述[J].应用心理学,2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