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对待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许有些老师会说有些学生是屡教不改!——屡教不改?——假如教师屡“教”,学生还是“不改”,此时,教师就要注意了,自己的“教”方法对吗?好象时常看到有些老师天天“批评”学生,可谓“苦口婆心”,但细细分析,每一次都是老调子,这些老师也不想想,这样的调子三次四次和一百次有什么差别呢?要是有什么差别,大概是学生越来越嫌你罗嗦,你的“狠铁不成钢”只能成为学生的“耳边风”了,此时的老师和他们的家长一样了!假如老师和家长一样,家长对孩子无能为力,那教师也差不多了……

屡教不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是有一个缺失爱的家庭,家里得不到爱,心灵总是感到空虚,总想在外面找点刺激,于是就有了这样那样的是是非非的学生事件发生在他身上。二是在家里受到的关爱太多,是个被溺爱的对象。没有前进的压力和动力,只知道享受。于是在班里不学习,总是想着法的捣乱,找茬,一来二去形成了习惯。家庭教育又不得力,就形成了吊儿郎当的性格和学习作风。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觉得这些学生教育起来还需要对症下药,对于第一类学生,我们应该关爱。有句话说得好,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爱都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对这样的学生,我觉得爱的力量更大。

要知道,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就让我们帮学生找到他们隐藏在心底的需要,愿望,唤醒他们的追求,只有能够唤醒心灵的教育才能真正称得上教育,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对于第二种学生,我们首先力争得到家长的配合,和家长做好必要的沟通,然后才能很好的实施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然的话,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将是无效的教育,另外,我们可以发动学生的力量,让学生感染学生,结成必要的帮扶小组,从学习和思想上两方面双管齐下地进行对学生的引领和教育,这样,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

但是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要允许被教育的学生有行为的反复,一旦出现反复,就要有及时恰当的应对措施,而不能学生的行为一出现反复现象我们就灰心失望,这样只能前功尽弃,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改变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更何况他们是活生生的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需要一个在温暖的逐渐升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状态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优点,只要是优点,哪怕跟优点沾点边都要记住,作为鼓励和引领的契机,作为牵起学生手的一个机会来用。

即使这些被称为“屡教不改”的学生学习上真的起色不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把他们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教育,因为无论怎样,他们都还要生活,他们还要独立,当他们独立的时候能够作为一个和谐的人站在社会的一个位置上,我们就尽到了一个做老师的责任。

第一,“屡教不改”的“教”就值得研究。如果仅仅寄希望说教和用行政手段进行制止的教育方式,本身就不科学。

第二,“教”之前有没有进行调查了解?这个学生是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目前状况?他的动机是什么?

第三,教师在班级中是孤身作战,还是有多数学生支持。一个多数学生看老师热闹的班级,教师对学生就没什么影响力了,个别学生就敢于向老师挑战。

所以,学生屡教不改,首先需要教师“改”,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走科学教育之路

《教师的39个智慧》

1不能歧视和孤立学生。2让学生班干做工作。3要有反复抓和抓反复的思想准备。4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5适当的严厉批评。

当前,教师批评陷入困境的模式基本是以下的“六步曲”

一、学生犯了错误;二、教师批评他;三、学生当面表示要改正;四、回去之后不久再

犯;五、学生不再惧怕教师的批评;六、教师不敢拿学生怎么样。到了第六步,教

师黔驴技穷,举双手投降。

二、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批评的文章,叫做《批评的境界》,其中有这么一段:一、批评也有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看谁都不顺眼,到处找茬,其实自己做得比谁都差,

但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第二个境界,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如果别人不能做到,则不会轻易罢休,看起来是对事,结果却是伤人。第三个境界,对其他人所谓愚蠢的错误不轻易发表评论,偶尔会以过来人的口吻提一些忠告,有时候也给予帮助但很少怜悯。第四个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自己几乎不犯错,遇到别人犯错,哪怕伤害到自己,也报以宽容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