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籍设计中的材料运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5.82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传统纹样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作者:陈文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6期摘要:在中国的现代书籍设计中,传统纹样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这也是设计师对传统元素尊重一种表现,这也对当代及未来设计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时尚和精髓设计文化理念的背后,有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认同,而中国的商业设计却走着“中国母亲寻找西方父亲”的路。
如何“西学东渐”这需要设计师的大量实践。
本文以论述传统纹样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所带来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念来阐述中国的设计要尊重传统文化,要有根可扎,有源可溯,有理可依。
关键词:传统纹样;书籍设计;版式设计;构成艺术作者简介:陈文惠,男,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研究生,学科教学(美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1从艺术本质论来讲,艺术是人的意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艺术要反映现实美,更要创造艺术美。
平面设计作为一门现代视觉艺术,也要体现艺术的本质。
书籍设计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种,而书籍设计也是门新生的设计,它注重艺术美的形式和文化修养的结合,为人类提供着精神食粮。
真正要做好书籍的设计,需要好的人文素质。
本文以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为主题,阐述传统纹样与平面设计的结合应用,并以此来论证传统艺术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价值。
一、纹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纹样,是中国传统图案的中国元素的一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代表性,充分挖掘、运用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财富,能使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图案和现代设计达到形式、内涵上的完美融合。
探究纹样的来源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设计价值。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其一,来自民间工艺,如刺绣、窗花、剪纸、编织等,艺术感觉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
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塑像服饰、建筑以及各种供器装饰。
书籍设计中的材质选择摘要: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思考行为。
本篇文章由古及今,对书籍设计材质的演变进行细致的论述,与此同时运用丰富的实例,体现材质的选用对把握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而使设计者更加意识到只有掌握了对书籍材质的正确选择,才能把看似单一的文字载体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
才能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作品的同时领略材质的美感,使文字作品在材质美的衬托下令其升华。
关键词:书籍设计;材质;形式;应用Selection of material in design of thebookLIU Xi-sheng(Shenzhen Polytechnic , Shenzhen 518055)Abstract: Design of the book is a kind of action which is integrative advisement. Articles from antiquity to today, process for painstaking discuss as per material of evolvement of book design and handle with large number of illustration to explain some important function . Furthermore, designer will understand that is important for choose the material. Thus, reader will taste the art not only in writings but also in material. The material should make the works sublimation gradually.Key words: book design ; material ; modality ; Selection ; application书籍是人类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文化永恒的生命体。
纤维材料在书籍函套设计中的运用[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纤维材料在书籍设计中的创意与应用,分析书籍设计中或借用或融入或点缀纤维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挖掘运用了纤维材料后所产生的意趣为书籍设计行业带来的创意。
作者希望本着传承与张扬个性的精神理念,借由理论思考和实践体验,激发更多有所创新的设计理念,得出“怎样更好地将纤维材料与书籍设计相结合”有关结论,加深书籍设计从业者对跨行业合作提高设计产品艺术性的考虑。
[关键词] 纤维艺术书籍设计书籍函套<一> 纤维材料的特征1.1 纤维材料的定义纤维材料是用来加工成纺织品的原材料,包括了天然纤维,人工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等。
纤维材料的结构复杂、多变,其组合形式丰富,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是人工的方法将单一、分散、微小的纤维进行排列、组合或是再创造成纤维集合体。
1.2 纤维材料的分类纤维材料可分为纺织纤维、纱线、织物三大类。
1.2.1纺织纤维纺织纤维按照来源和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了植物纤维,如各种棉、各种麻;动物纤维,如动物的毛发、动物的腺分泌物(丝);矿物纤维,如石棉。
化学纤维包括了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纺织纤维按照形态结构分类可以分为短纤维、长丝、薄膜纤维、异性纤维、中空纤维、复合纤维和超细纤维七类。
按照色泽分类又可以分为本白纤维、有色纤维、有光纤维、无光纤维和半光纤维五类。
按照性能特征分类则可以分为普通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和环保纤维五类。
1.2.2纱线选用不同类型的纤维,通过不同的成纱加工方式,加工而成的纱线呈现多样性,最终导致其物理特征和使用特性不同。
纱线可分为普通纱线、长丝和新型纱线。
其中长丝可以分为单丝和复丝,我们熟悉的蚕丝是天然的,属于单丝。
新型纱线多指采用新型纺纱方法,如静电纺纱等特殊功效加工而成的纱线。
1.2.3织物织物,简称布,是纺织材料加工后存在的最基本形式。
织物的种类繁多,形态、花色、结构等千变万化。
硕士学位论文现代的书籍形式。
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下面我们先从几种书籍形态来看书籍设计对视、听、触、嗅、味觉的关注和发展。
1.1.2.1卷轴的书籍设计形态简牍:始于商末,直至东晋,这种形式的书籍是将文字刻或写在事先加工的竹片、木片上,然后再依先后次序上下各用较牢的绳子连接,从尾朝前卷起装入布套,阅读时展开。
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从刻在龟甲兽骨上转至竹片上,使它便于翻阅和携带。
而且第一次注重了装订方法,这也使得书籍出现了工艺上的进步。
(如图1.1)图1-1简策装(图片来源于中国印刷通史w、哪.cgan.net)“硕士学位论文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如图1.3)图卜3旋风装示意图(图片来源于中国印刷通史w、唧.cgan.net)”’根据卷轴的几种形式中,单从材料的发展来看:从甲骨到竹,由竹到纸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易读,携带更方便,这也在无形中促使书籍设计的从视觉向视触觉的发展。
1.1.2.2册页的书籍形态梵夹装: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如图(卜4)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梵夹装的主要用材是贝叶和纸张,就材料而言较卷轴的绢成本低,较竹片、木片轻巧,这是触觉上的一大进步。
且装订方式趋向简单,用一根绳将页片穿成串的方法,使每一个页面都易于寻找。
现代书籍设计中视、听、触、嗅、味五感一体研究贝叶经梵夹装图1-4纸书梵夹装(图片来自于出版学术网ww.pubhistory.com/shoW.asp?ID=371)“’经折装: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
现代书籍的设计与新材料运用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材料形式、意识形态等的崛起,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对于设计行业而言,其变革程度不亚于一次思想革命。
从新思路、新方法出发,结合新型材料、高科技材料、高科技技术手段等内容完成一次蜕变,现代书籍设计怎样使传统的文化载入形式更适合当下的市场环境,使当代人爱上经典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要良好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从现代书籍的设计理念和对新材料的运用上来下功夫。
关键词:现代书籍;设计;新材料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发展眼光变得长远,也使得一些我们从未见过、从未听过的技术形式被引入到国内,书籍的设计行业与印刷行业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对书籍设计的认识更是有了全新的见解。
书籍的设计被看作是一个统一整体化的概念,是指书籍材料的选取、印刷排版、装订整理、封面设计等一些设计行为最终组成的结果,并且要求这个结果能够与时俱进,在传承文化内涵的同时被当代人接受,能否做好现代书籍的设计工作和新材料的运用是摆在书籍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现代书籍设计中对新材料的运用应遵循的基本概念1.统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现代书籍设计也是一样,我们绝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我们要让设计形成一种氛围,利用这种氛围使读者能更切实地体会到书籍内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不仅仅是一种捕获视觉的方式,要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使文字的形态、大小,纸张的颜色、手感,封面、内页的设计等这些内容中的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互相依靠而生,这样才能在读者阅读这本图书的时候能从视觉、触觉上更贴合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传统书籍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由此可见统一整体化的书籍设计概念在图书设计理念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而要想得到文字之外的书籍体验感,我们就必须在纸张新材料、印刷新工艺的运用上下苦功。
浅析现代书籍设计中的材料之美摘要: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作为书籍内容的物质载体,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深入了解材料的属性与特征。
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材料语言,了解丰富的材料语言,可以很好的合理运用材料的感受性特征。
本文以材料的角度出发,对材料的设计语言做出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材料感受性特征的表现力。
关键词:书籍设计;材料;材料语言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69-01一、书籍设计中材料语言的表达德国建筑巨匠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说过:“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或自然的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必须知道其性格”。
材料是富有生命的,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导致材料具有不同心理感受这一特征,材料的心理感受指的是材料的质地、颜色、肌理等因素给人的综合感受,可借助材料的特性引申出与众不同的设计效果,表达出书籍更深层的精神内涵,为读者提供阅读想象的畅游空间。
(一)材料的多样化法国设计师艾立基姆指出:“20世纪末期是设计开始沸腾的高潮,材质的混合运用及变化是一种充满惊喜的新经验。
”随着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运用到了设计之中,使得书籍所用的材料也呈现出多样化。
除传统的纸张之外,木材、竹藤、金属、塑料、玻璃、织物、皮革、橡胶泥塑等材料也被广泛运用到设计之中。
丰富的材料拓展了书籍设计的表现空间,材料的创造性运用使书籍的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人们的阅读欲望。
(二)材料的心理特性如何运用材料语言的设计体现书籍的内涵和精神,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材料的心理特性。
不同材质能产生不同的心理特性,例如:木材,来源于大自然,属于自然材质,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木材纹理和年轮还能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竹藤,给人一种清新、淳朴、典雅的感觉。
金属,给人时代感强、冰凉、机械的感觉。
塑料,给人一种现代、轻盈、时尚、张力、色彩鲜艳的感觉。
探究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运用作者:叶沫一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的目的是探究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运用,从形态、功能及文化三方面挖掘纺织材料为书籍设计带来的创意。
作者希望本着传承与张扬个性的精神理念,借由理论和实例,思考“怎样更好地将纺织材料与书籍设计相结合”,加深书籍设计从业者对跨行业合作提高书籍艺术性的考虑。
关键词书籍设计;纺织材料;设计师;运用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引领包括书籍设计在内的各领域设计技术的发展。
书籍设计的结构和形态从单一走向多元,书籍设计的内容也从固有走向丰富。
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有别与传统纸张书籍的新型材料书籍。
此类书籍中有恰当的运用纺织材料及工艺,突破了传统纸张书籍单一的书籍装帧形式,产生极富意趣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样的结合提升了书籍设计的艺术感,增加了趣味性,增强了视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界来说是一线商机,对寻求发展的书籍设计行业来说是一盏明灯。
1.现代书籍设计的理念随着大众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的书籍设计已经不只是一两个平面设计师所能完成的任务。
依据读者较高的赏析需求与能力,现在的书籍设计需要设计师使书籍设计本身传递文化的含义与书籍内容所富有的价值等同起来,努力传递给读者全方位的信息。
2.如何搭建书籍设计与纺织材料纺织材料是指纤维及纤维制品,具体表现为纤维、纱线、织物及其复合物。
在设计书籍的时候,书籍本身的构造和纺织材料的关系、和纺织材料之间的优化配置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这种材料的肌理,是否可以折叠、装订、印刷,是否有韧性、有硬度、透明度是否与纸制的差不多等。
设计师如能通过巧妙的设计,将纺织材料与书籍本身的结构完美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传达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和便利,可谓一举两得。
2.1 纺织材料在书籍设计形态上的运用书籍立体化及形象化的思想使得书籍设计考虑运用各种纺织材料,如珍藏版的书籍采用皮革材料,皮革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突显高档书籍的价值;工艺礼品性质的书籍选用丝绸、缎、绒之类的材料,强调精致细腻,烘托荣华富贵;经常翻阅的书籍选择结实耐用的麻棉织品,朴素大方。
纺织材料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作者:赵晓宁来源:《设计》2014年第02期摘要:现代书籍设计已经突破传统书籍设计的材料价值观,打破了书籍设计只应用于纸质材料的单一性。
材料是书籍设计和内容的载体,是书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从而也获得了当代设计师的重视。
文章通过分析纺织材料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从形态、价值、文化及创新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
结合实例进一步剖析纺织材料的材质特性,分析如何合理的搭建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传承文化、宣扬个性的精神为理念,结合纺织材料的创新设计提出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现代书籍设计纺织材料材质特性运用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书籍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部分,从而获得了新的诠释与创新。
书籍设计从传统的纸质材料到现代的新型材料上的应用,体现出书籍设计由单一性走向多元化道路。
纺织材料作为新型材料,与书籍设计进行合理的搭建,赋予了书籍设计新的独特语言,同时也增强了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感,从视觉、触觉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纺织材料的材质特性,获得了强大的视觉吸引力,为现代书籍设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并为未来书籍设计带来创新。
1、现代书籍设计理念与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开始追求审美意识。
传统书籍设计只重视封面设计和内容排版问题,而现代书籍设计的理念除了重视外在形态外,更多的是关注书籍设计的视觉感受,同时增加功能性。
设计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水平,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了解各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结合书籍设计创造出新的材料语言,挖掘出新的设计理念,最终以传承文化为基础的创造出新的价值。
在现代书籍设计理念的基础下,从材料上分析,打破了纸质书籍的范畴,新型书籍主要由非纸质材料构成,以皮革、塑料、金属、木头、纺织材料等媒介进行设计。
从外形形态上分析,新型书籍所呈现出来的却像一件工艺品,从材料上就已经突破传统书籍的范畴,而形式上一些书籍设计师将平面转化为立体的。
从设计理念上分析,传统书籍只是将文字进行印刷,供读者阅读,而现代书籍则重视读者的视觉及心理感受,不仅仅局限于供读者阅读,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使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
试析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材料运用作者:毛婷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立足于对书籍装帧设计中材料的运用进行思考与分析。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各类材料的特性,并结合作品分析各种材料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并对书籍装帧设计中材料运用问题进行整理思考。
通过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进行实践,试图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为未来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在材料种类多样化的运用和材料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运用上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材料;材料运用中图分类号:TS8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45-02书,“凡载籍谓之书”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一方面它为文化的继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件蕴含着美学意味的作品供人们收藏与欣赏。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读物等大量涌现,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然而可以确切的说书籍的地位是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时代发展,书籍也在朝着更高的方向不断的前进。
书籍作为人们的知识源泉,其审美价值日趋突出和重要。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材料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后来又出现了简册,卷轴,直至印刷术,到今天又出现了电子图书等。
书籍中材料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演变从最初的石材类、木材类、皮革类等到陶器类、青铜器类再到织物类、纸质类、塑料类、玻璃类,最后发展成为电子类。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书籍中的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变得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符合读者的的需求。
从原始的书籍到印刷的书籍,再到今天的电子书籍,材料无疑在书籍的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今时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美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多元化的材料的使用,印刷上的多样化工艺的应用。
今时代发展,使得材料日益多样化,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材料是书籍装帧设计中最有力的设计语言之一,是设计表达书籍内容的最重要媒介。
材料丰富的色彩和肌理,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具有趣味性的视,触感觉。
书籍设计中的材料运用作者:徐胤嫣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02期摘要:材料对于书籍装帧设计十分的重要,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新型材料的使用,会对书籍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关键词:书籍材料在书籍设计中,材料是重要的设计语言,书籍设计能选用的材料极为丰富。
目前各类不同材质的书籍层出不穷,精品书籍设计也越来越多,而在这些设计中都注重了书籍内容与书籍材质结合的细节,使得书籍整体极富品位。
一、书籍材料语言的重要性每本成品书籍,都经过书籍设计者的筹划,评价一本书的价值一方面是书籍内容要有知识性、受益性、内在性,另外一方面还要看它的形式美、外在美。
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要想书籍具有形式美,材料的选用就要合理、新颖,这样才能使读者感到赏心悦目,才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随着人们对书籍的审美需求更加多样化,现代书籍艺术更要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来丰富、提升书籍设计的美感。
我国古代对于“书籍设计”非常讲究,在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方面极其认真。
因此我国现代的书籍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蕴涵着神秘的东方文化气息。
书籍设计是通过形式、材料、色彩、字体等揭示书的内容,并赋予其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以此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理解书籍的内容。
即通过书籍的物质形态,体会到书籍内在的精神气质和美感。
二、新材料推动书籍新形态的发展(一)书籍设计受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影响在书籍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触摸到书籍的质感,听到翻书的声音,闻到纸张和油墨的香味,一些电子书也可以听到书的声音。
这一过程需要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多感官的综合作用,共同展现书籍的美。
(二)材料的形式书籍设计的发展史是一部材料与制作工艺的演变史。
书籍设计要充分发挥材料与制作工艺的美感,使书籍设计的形式与表现内容相吻合。
现代书籍设计中,不同的材料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掌握了材料的性能特点,才能通过材料展现出书籍设计的内涵。
科技展望TECHNOLOGY OUTLOOKCHINA FLIGHTS 中国航班151概念书籍设计中创新材的应用文赵思韩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摘要:书籍的发展规律与文化科技发展的规律存在一致性,书籍对于信息的传递功能也一直保持着进化,随着创新材料的介入,概念书籍的设计在保持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上也增加了许多内涵性的设计,这些创新材料的加入也使得概念书籍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有所提高,本文举例分析了当前概念书书籍设计中创新材料的应用,以期为概念书籍设计中材料的选取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概念书籍;创新材料;材料应用取材于自然的创新材料(1)植物材料。
植物的叶片、种子、花瓣、根茎等都可以作为概念书籍的材料加以使用,花朵与叶子可以通过加工方法代替传统的纸质媒体,作为文字的媒介,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真实触摸叙述文字的物质,可以观察到植物叶片与花朵的微观世界,可以感受到植物的触感与味道,这不仅可以增加读者阅读的意趣,也可以更加深化文字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动物。
自然界中的昆虫以及海洋生物包括哺乳动物的一部分都可以作为我们感受文字信息的物质来源,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与接触这些物质可以更加了解其中的信息,这种创新材料原始而自然,更加贴近读者童年的想象与经历,以触摸物质的方式了解自然是一种原始而有效的方式,德国博士冯·哈根斯便曾经利用塑化技术将动物、人制成切片标本,将这些切片标本作为材料制作成概念书籍的话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然物质完美呈现的概念书籍设计方法。
(3)矿物。
自然界中的矿物资源丰富并且异彩纷呈,宝石类、矿石类以及岩土等都可以作为概念书籍设计的部分材料,宝石颜色鲜艳内涵丰富,质感也有着很大的区别,琥珀剔透温润,松石典雅别致,这些宝石自身的特性与气质都可以为概念书籍增加一些意趣,矿石质感粗狂原始,煤炭、花岗岩等,都可以通过雕刻与加工作为概念书籍设计的原材料,为书籍增加一些来自矿物质的粗狂以及原始的内涵,岩土的直观感觉淳朴而自然,风化岩层、土壤可以代表着自然界中原始的生命力以及岁月侵蚀的痕迹,这些物质经过设计与雕琢之后也可以运用于概念书籍的设计中,自然界丰富的矿物资源可以作为书中内涵的物质表达出现在书籍设计中,读者对于材料的感观也有利于书中内涵的传递,因此将矿物作为设计概念书籍的材料,可以对书中的情感文化内涵与主题有一个很好的概括性表达。
材质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材质不仅是书籍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书籍风格、创造书籍美的重要因素。
本文试从视觉审美的角度,阐述不同的材质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各具特色的审美艺术风格。
关键词:材质书籍设计审美风格前言在现代设计中,包括书籍设计在内的许多艺术作品都是建构在材质基础上的。
材质作为书籍设计所有环节的物质基点,在书籍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功能性,以及独特的审美特征,运用材质语言表现书籍的精神内涵,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构想和主题,这是材质艺术的根本意义所在。
一、书籍材质的发展若想真正了解书籍设计,对从古至今书籍材质运用发展脉络的系统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迅猛发展,书籍材质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从古代的甲骨、玉版、竹简、缣帛、纸,到现代的新型材质、电子载体,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在逐渐的变得更为完善。
甲骨,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它所刻的文字大小不一,笔画繁简悬殊大。
为了便于保存,则会将内容相关的甲骨用绳串联起来。
这也是最早的书籍雏形。
玉版,考古发现古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材质,主要是用以雕刻文字及书写,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较少,因此多为上层社会所使用。
竹简,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载体之一,也是书籍记录方式由锲刻转变为书写的代表性书籍形制。
它多用竹片制成,一片书字一行,将文章的所有竹片以草绳编联成“册”,称为“简策”。
缣帛,一般称为帛书。
先秦文献记载中,多次提到以“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字诂》中提到“古之素帛,以书长短随事裁绢”。
由此可见缣帛质地柔软轻便,且易折叠,便于书写。
它的卷轴装,是中国书籍设计走向艺术、审美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纸,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东晋末年,正式规定以纸作为书写用品。
与此同时,中世纪羊皮纸的出现,给欧洲书籍形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纸张轻便、便于装订等诸多优点,使它迅速替代了其他的书籍载体,成为书籍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我国书籍设计现状研究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而好的书籍设计能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我国书籍设计现状的背景、内容、市场需求、设计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书籍市场不断扩大,书籍设计行业也逐渐崛起。
目前,我国书籍设计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设计理念不断更新,设计师队伍逐渐壮大,行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朗。
二、内容分析1、形式:我国书籍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平装、精装、线装等。
近年来,设计师们不断尝试新的形式,如创意包装、立体书等,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2、风格:我国书籍设计的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包括简约、复古、文艺等。
设计师们根据书籍的内容和读者需求,采用不同的风格进行设计。
3、版式:版式设计是书籍设计的核心,包括字体、字号、行距、段距等元素的搭配。
我国设计师们在版式设计方面不断创新,以提高阅读体验。
4、色彩:色彩是书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同的色彩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我国设计师们注重色彩的运用,结合书籍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色彩。
三、市场需求1、读者需求:随着消费者对阅读体验要求的提高,读者对书籍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不仅要求书籍设计美观大方,还要求设计能够与内容相得益彰。
2、市场趋势:我国书籍设计市场呈现出个性化、创意化、环保化等趋势。
设计师们更加注重书籍的个性化和独特性,采用环保材料进行设计,以吸引读者的。
四、设计挑战1、人才短缺:虽然我国书籍设计行业正在迅速发展,但优秀的设计人才仍然短缺。
一些设计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技术落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书籍设计行业在技术方面相对落后。
例如,数字化设计与印刷技术的不足,影响了书籍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3、创新不足:虽然我国设计师们在不断尝试新的设计元素,但整体上仍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一些设计师过于追求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书籍内容的表达和阅读体验的提升。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材料与书籍设计五感研究生姓名蒋运生指导教师姓名李超德专业名称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平面设计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9月材料与书籍设计五感中文摘要书籍是承载人类文明的载体。
好的书籍不仅仅是盛纳信息的容器,还应该是一个艺术空间的设计。
吕敬人先生在其著作《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一书中写到:“一本理想的书应该体现和谐对比之美。
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感之阅读的舞台,最终达到体味书中文化意蕴的最高境界。
”能够影响这五感的因素很多,本文单从材料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所说的材料主要为印刷承印物与印刷油墨。
材料是一种设计语言,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的物理特性与文化语言。
书籍设计师应发挥材料自身语言的力量,为书籍内容服务,使读者完成愉悦的心灵体验。
关键词:材料;书籍设计;五感作者:蒋运生指导教师:李超德Material and five senses of book designAbstractBook is carrier of human civilization. Good book is not only just the container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the design of art space. The famous book artist Lv Jingren has said that “an idea book should embody the beauty of harmonious and contrast.Harmonious means creating a spirit space for reader;Contrast means creating a stage that makes reader’s vision,feeling,hearing,olfaction,gestation happy, and to the highest bourn of tasting book’s culture meaning.”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ive senses, this article only analyze them from the material aspect. The materials in this article are primarily referred to printing substrates and printing inks. Material is a kind of design language, and different materials have differ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language. Book designer should play the power of the language of material itself, and provide service for the books' content, thus making the reader complete the pleasure spiritual experience.Key Words: material book design five sensesWritten by:Jiang YunshengSupervised by:Li Chaode目录序言 (1)一材料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 (2)二材料在书籍设计五感中的体现 (4)1、材料与书籍设计之视觉 (4)2、材料与书籍设计之触觉 (8)3、材料与书籍设计之听觉 (9)4、材料与书籍设计之嗅觉 (10)5、材料与书籍设计之味觉 (11)三数字时代的书籍设计感官体验 (13)结语 (14)注释 (15)参考文献 (16)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17)致谢 (18)材料与书籍设计五感序言序言在中国,书籍的原始形态最早可追溯于在陶器、甲骨、石头、青铜等物上的铭刻。